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明末大權臣> 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

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

  第四百四十六章 瞠目結舌

  作為軍校的創建者和精神偶像,其實李吳山本人已很少參與軍校的具體管理,而是儘可能的放手放權,把軍校的建設和培養工作交給那些個教官們去做。


  現在的李吳山,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對大旗軍的改造方向,讓各地的軍官來軍校進行「進修和輪訓」就是最主要的手段。


  統一老派大旗軍的思想,覺醒他們的民族意識,這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那那些如同渾金璞玉般的學生不同,這些軍官大多經歷複雜思想也不那麼單純,對於他們的思想改造進展緩慢,讓李吳山並不是很滿意,卻又無可奈何……


  現在的吳山軍校本身就一個規模龐大的群體,已分出了四個大的分支,另外還有一個「廣濟醫學院」。


  剛剛成立不久的「廣濟醫學院」,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醫科學校,光是正式在編的老師現在就有三百多人,全都是經過薛廣濟薛神醫親自考試親自挑選出來的世之名醫。


  和後世越來越細化的醫學不同,這個時候的醫科還只是很簡單的分為「內」「外」兩個大的學科。


  這個時代還不存在細分出來的專屬門類,眼耳口鼻喉等等,其實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疙瘩瘤子瘡」,和骨、創等全部化為外科。其他的全部划入內科……


  除此之外,而且還存在「醫藥不分」的現象……


  雖然這個廣濟醫學院本身就有很多不足之處,但那多是因為歷史的天然局限,不可能出現跨越歷史的巨大進步。


  這所醫學院本身就保留著舊時代醫學堂的諸多主要特徵,除了擁有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規模之外,唯一可以稱得上是里程碑式進步的則在於對人才的培養方式。


  不是以前那種師徒關係,而是把口傳心授的收徒方式變成了流水線式的批量培養。


  這麼做,絕對可以培育出一大批醫生(郎中),卻很難培育出最頂尖的醫科人才。或許,在龐大的基數當中,可以出現少數幾個最頂尖的人才吧。


  現在的廣濟醫學院,已經有用了兩千多名在冊的學生,雖然薛神醫幾乎不參與具體的教訓,但這兩千多人卻可以自稱是薛神醫的弟子……


  現在的李吳山很忙,忙的四腳朝天不可開交,雖然他早就知道自己的那些學生們一個比一個激進,但卻不知道軍校生的激進已經超出了尺度,朝著極端的方向發展了。


  如果李吳山可以親自看到桑德子的試卷,可以親耳聆聽一下桑德子的對於那道題目的論述,必然會被嚇出一聲冷汗,而且一定會出手干涉,只可惜……他太忙了。


  歷史總是因為無數個偶然而出現偏差,而這種偏差最終會朝著「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的方向演變。或許,桑德子真的就是一個偶然,但這個偶然卻不是偶然出現的,吳山軍校不僅繼承了李吳山的民族思想,同時更了進一步,孕育出桑德子這樣的人物或許真的一個偶然,但桑德子式的思想一定會出現,這是一個絕對的必然。


  桑德子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代表著一種思想,當李吳山沒有及時的遏制住這種思想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失控了。至於說以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那就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與此同時,江南朝廷則爆發了一樁驚天大案:銅器案。


  這個案子其實從去年年底就已經顯露出來了,當時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力,因為這原本就是一件和常見的案件:銅從來就不是一種單純的金屬,歷朝歷代都和金銀一樣,本身就是硬通貨。


  既然銅就是錢,具備了金融屬性,自然而然就會有人弄虛作假,把不值錢的鉛、錫混雜在銅器之中換取貨真價實的銅器,以此謀取暴利是最常見的犯罪手法。因為利潤豐厚,而且手段粗暴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總是有很多人鋌而走險的做,歷朝歷代都有過這樣的案子,真心不稀奇。


  正常情況下,該抓人就抓人,該砍頭就砍頭,重罰重判殺雞駭猴,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也就可以了。但是這一次卻不同尋常,規模大的嚇死人。


  以為海外白銀的持續輸入,而且大明朝總是習慣於在大宗貨物的進出口貿易中保持著巨額的「順差」,總是習慣於輸出各種貨物賺取白銀,白銀的價格其實是一路走低的,也就出現了銀賤銅貴的現象,官方的銀銅兌換比例基本維持在是五比四上下,就算是有些浮動也是越來越低。


  但是,隨著銅器案的爆發,太多的「假銅」流入民間,竟然導致銀銅兌換比例失調,復隆朝的銀子和銅出現了劇烈的價格波動。


  能夠影響到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比例,這是典型的「金融大案」,那是一定要追查到底的。


  這種事前其實很容易查清楚,只要順藤摸瓜就能追查到根源。查來查去,幾乎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了一個人:潞王。


  作為大明王朝目前輩分最高的宗室親王,潞王是神宗萬曆的侄子,比崇禎皇帝還要高出一個輩分呢,按照民間的說法,浙江的潞王就是江南復隆皇帝的「二大爺」。


  這個案子一出,頓時輿論嘩然:堂堂的宗室親王竟然使用如此手段盤剝民間,更有甚者,直接用「含銅量」嚴重不足的銅器套取金銀,這已經相當於是明搶了,和攔路搶劫的盜賊有什麼分別?

  畢竟潞王的身份太過於敏感,而且又是復隆新朝成立之初第一個表示了擁護的親王,並且曾經參與過揚州血戰和揚州收復戰,所以在這個案子的時候朝廷異常謹慎。


  先是反覆追查,有了確鑿的證據之後,並沒有幾乎公布潞王的罪狀,而是先掀起輿論風潮。


  也不曉得是不是受到了李吳山這個「老師傅」的影響,復隆皇帝在處理這個案子的時候完全照搬了李吳山的手法:先掀起輿論攪動風潮,利用民間的輿情形成強大壓力,然後要潞王做出解釋,再嚴旨申斥,再要他解釋,然後再用證據進行反駁……


  種種跡象表明,復隆皇帝要對潞王下手了。


  其實,這根本就是一個大家早就料到的局面。


  這幾年來,隨著局面的逐漸好轉,江南朝廷愈發穩固。尤其是有了「收復故土光復故都」的豐功偉業之後,復隆皇帝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愈發顯現出雄才偉略的架勢。


  甲申國變之後,崇禎皇帝殉國,當時的潞王肯定有取而代之的想法,畢竟他的輩分最高嘛。事實上他確實有過這樣的準備,想要登基稱帝成為大明朝這半壁江山的主宰,奈何陰差陽錯被肥豬福王搶了先。然後就是復隆朝的建立……


  復隆皇帝佔據了法統和大義名份,潞王只能表示臣服,但這種臣服更多是一種象徵意義,其實兩浙早已經被潞王打造成為「自留地」了。


  借著這個機會打擊潞王的勢力,實際掌控兩浙,這就是復隆皇帝的算盤。


  我收拾不了李吳山,還收拾不了潞王嗎?

  收拾了潞王之後,江南的實力就會邁上一個新台階,復隆皇帝當然要對他下手。


  削除強大的藩王,加強中樞實力,這一套削藩策大家都懂。


  因為小辮子已經被複隆皇帝給攥住了,潞王相當的被動,局面對他非常之不利,馬上就想到了一個強大的外援:李吳山。


  李吳山和潞王雖然從未謀面,卻是事實上是一種「准政治盟友」的關係,很有些大事上保持著一個「心照不宣」的默契。出了這麼大的事兒,潞王肯定要極力尋求李吳山的支持。


  「卑職謹代我家王爺問大帥金安。」說話的這個人是潞王府的一個詹事,為了掩人耳目當然要穿便裝。拿出一個很精緻的匣子,恭恭敬敬的雙手捧過頭頂:「我家王爺給大帥準備了一份薄禮,還望大帥笑納!」


  按照大明朝的體質,嚴禁宗室藩王和地方官吏來往,尤其是潞王這樣的角色,竟然私下和李吳山這樣的地方實力派私下溝通,那更犯了很大的機會,就憑這一條,就是個不小的罪名。


  但是在這個時候,潞王顯然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直接就派人來找李吳山,顯然是已經被逼急了。


  到了潞王和李吳山這個層次,很多事情根本不需要明說,彼此之間早已經心照不宣:潞王就是為了尋求李吳山的支持。


  這個很精緻的木匣之中,一定裝了非常厚重的禮物。按照李吳山的估計,很有可能是一大沓子銀票。(潞王和浙商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浙商開辦的錢莊其實就是潞王的產業,可以看做是當世的金融大亨。)

  只要能幫我度過難關,多少錢都是小事兒——至少李吳山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他對那個木匣子並不是很在意,甚至沒有碰過一下。


  反而是那個作為潞王特使的王府詹事做出一個很不尋常舉動:他竟然主動把那個木頭匣子給打開了。


  看到裝在匣子里的物件兒,李吳山頓時驚的目瞪口呆:匣子里根本就沒有銀票,也沒有什麼金主翡翠之類的財寶,裝在裡邊的是一個手榴彈!


  這玩意兒本就是李吳山「研製」出來的,早就大規模列裝於大旗軍了。


  因為工藝和技術的落後,大明版本的「李吳山式手榴彈」和真正的手榴彈有著很大的不同:並沒有手柄,足有一尺多長,看起來就好像一個肥大的鐵黃瓜,尾部還有一條長長的導火索。


  以為沒有以印象,只能想點燃炮仗那樣湊到引火繩上去點燃,然後丟出去實現殺傷。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這玩意兒還很原始

  一般情況之下,送這樣的東西過來通常都是不懷好意,甚至可以直接理解成為是一種威脅。


  但李吳山卻知道潞王絕不是那個意思


  因為這個大明版本的手榴彈根本就不是鐵的,而是銅的。


  銅本身就是貨幣,可以直接兌換金銀,誰會使用銅質的手榴彈呢?


  而且潞王派人送過來的這個手榴彈的尾部並沒有那條長長的導火索,黃銅打造而成,金燦燦的反而更像是一個工藝品。


  「貴使送這個東西……是什麼意思?」


  「大帥容稟!」潞王府詹事很恭敬的說道:「此物就是防止於大旗軍之物,只是稍稍做了些改良,我家王爺說大帥一定會非常喜歡,所以專程命小人送達!」


  「此物專為演示用,請大帥找一個試爆場所,一看便知!」


  直到這個時候,李吳山才算真正明白過來:這枚手榴彈不是什麼工藝品,而是真傢伙!

  你把我研製出來的東西送給我,還弄成了一個銅的,這是什麼意思?

  「好,那就請貴使演示給我看看吧。」


  很快就找好了一個可以演示使用手榴彈的合適場所。


  「請大帥暫避,小人要使用這爆裂之物了……」


  「這玩意我見多了,不用管我,你直接演示給我看吧!」


  「遵命!」


  那是從木匣子中拿起手榴彈,又躬身朝著李吳山行了一禮,緊接著就做出一個讓李吳山瞠目結舌的動作:他竟然在手榴彈的尾部打開了一個小小的鐵皮蓋子,從中抽出一個拇指大小的圓環兒,輕輕一拉,手榴彈尾部就冒出陣陣煙霧。


  這……


  這是拉燃式的手榴彈啊,幾百年後才會出現的東西。


  雖然這樣的手榴彈外形顯得很古怪,看起來相當的原始,卻已經具備了手雷的基本特徵,光是直接拉燃而不是湊到引火繩上去點燃,這個技術含量就已經超越了李吳山。


  這個時候,連李吳山自己都有些恍惚了:難道說潞王和我一樣,都不是這個時代的土著嗎?潞王也是穿越過來的?不會這麼巧吧?


  潞王府詹事舉著那枚冒煙的手榴彈,不緊不慢的扔到沙袋之後,隨著一聲不怎麼響亮的轟鳴,手榴彈爆開了,旋即騰起一片煙霧沙塵……


  李吳山早已目瞪口呆。


  他很清楚的知道,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手榴彈,與之相比,自己給大旗軍列裝的那種簡直原始的可怕。


  拉燃式的手雷類型武器,對於這個時代而言,簡直高到了天上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