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
第三百七十三章 寧死不降
在揚州城的東北,高郵縣城的東南方向,有一片水澤,當地人稱之為「湖口」,又叫「下湖口」。
天下以「湖口」為名的地方有好幾處,江西有一個,湖北有一個,邊陲的雲南也有一個。雖然好幾個湖口分佈東西南北,卻有一個共同點:無不是臨近江河湖泊的水澤之地。
淮揚的這個「湖口」也不例外,夾在揚州和高郵之間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根據地方志書記載,至少在隋末唐初,這裡還是一片水波粼粼的湖面,是南高郵湖的出水口。伴隨著高郵湖的一再收縮和長達幾百年的圍湖造田,這裡已成為一片因為過度開墾而形成的鹽鹼荒灘,只留下「湖口」這個名字,卻再也沒有了當年水波蕩漾的景色。
洪承疇就被困在這片長不足五里闊不及千步的狹小區域之內。
死守揚州死戰到底的結果一定是戰死,洪承疇早就看清楚了這個結局,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守,而是直接放棄了揚州城,兵分四路進行突圍。
幾千主力八旗戰兵一定會成為李吳山「重點照顧」對象,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洪承疇很明智的沒有跟隨主力朝著西北方向撤退,反其道而行之選擇走最東邊的這一路。
連續激戰兩個晝夜,一路廝殺才終於強行突破到了這裡,卻再也走不動了。
原本的近兩千人馬,只剩下一半左右,輔兵和奴兵都已經丟光,只剩下幾百個來自鑲紅旗的八旗戰兵和少量蒙古旗士兵,再就是洪承疇本人的那點親兵衛隊了。
從側前方堵截過來的是呂思良,一路銜尾追擊的是劉良臣。
在不久之前,這二人還是洪承疇的手下,是清軍的一部分。轉過臉去就投降了李吳山,搖身一變竟然成了「大明王師」,直接就對洪承疇下手了。
但凡是投降的軍隊,為了表示出自己的「忠誠」,同時為了向新主子邀功,就一定會非常的賣力氣。就好像當初投降了清軍之時那樣,剛剛「反正洗白」成為「大明王師」的新附軍們戰鬥力爆破,死死的咬住洪承疇窮追猛打……
東北方向上的呂思良號稱「兩萬虎賁」,雖然肯定沒有那麼多,七八千人總是有的。在身後銜尾追擊的劉良臣也有四五千人的樣子,在他的身後,劉良佐正率領主力急匆匆的趕回來。
「已經咬住了洪承疇的尾巴」,這個消息讓劉良佐無比的亢奮。若是能夠生擒了大漢奸洪承疇本人,自己身上這個大漢奸的惡名也就可以洗的差不多了。
呂思良肯定也是懷著這樣的心思,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懸出了花紅重賞,為的就是搶在劉良臣、劉良佐兄弟之前把洪承疇給解決掉,好在新主子李吳山面前邀功請賞,順便洗白自身。
兩路大軍,十倍的兵力,把這一帶圍成了鐵桶一般,就算是肋生雙翼,怕是也飛不出去了。
越是到了這個時候,才能愈發看出八旗戰兵的兇悍頑強。
就算是深陷重圍,兵力連十分之一到不到,八旗戰兵依舊抵抗的非常猛烈,戰鬥意志不僅沒有崩潰,反而愈發的堅韌。
雖已甲破刀殘疲憊不堪,幾百個八旗戰兵依舊咆哮著,瞪著通紅的雙眼,死了命的拽開弓弦把試圖靠近的對手遠遠的驅趕開來,一旦有人突破進來,立刻拎著刀子撲上去……
這個時候的八旗戰兵最為兇殘,就好像是掉陷阱中的猛獸,雖然已滿身是血氣喘吁吁,依舊在不停的怒吼著,讓那些數量眾多的敵人不敢輕易靠近。
明明已經把對手包圍了,一時三刻卻拿不下來,若不是倚仗著絕對的人數優勢,那幾次兇猛萬分的衝鋒,說不得就真有可能突出去去呢。
辮子兵的兇悍讓士兵們不敢過分靠近,大家都看出他們已經發了瘋,拿出了你死我活以命相搏的氣勢,誰也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去和他們硬碰硬。
好幾千人,圍住了不足一千對手,卻硬是啃不下來,這讓劉良臣愈發的心急如焚。
他並不擔心洪承疇會跑脫,在如此的重重包圍當中,洪承疇已是煮熟了的鴨子,飛不起來了。他最擔心的是被呂思良這個老滑頭搶了先,到時候自己就只能喝湯了……
「格殺一名敵兵,賞銀五十,生擒洪承疇者賞千金……」
懸紅挂彩是新附軍激勵士氣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老套路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一次也不例外。
高的嚇死人的賞格,頓時就讓畏縮不前的士兵們士氣爆棚,一個個舉著刀槍沖了過去,慘烈的大混戰旋即展開……
一蓬蓬飛濺而起的血雨,一聲聲毛骨悚然的慘叫,身在其中自有一種驚心動魄的悚然……
但洪承疇卻依舊鎮定從容,面無表情的看著近在咫尺的廝殺,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又一個士兵倒在血泊之中。
沒有死守揚州而是選擇主動突圍,這是一個絕對正確的戰略。
沒有跟隨主力突圍,而是身在最東線的偏師之中,這也沒有錯。
其實,洪承疇心中雪亮,知道所謂的突圍不過是最後的困獸之鬥,若是能夠突圍出去純粹就是僥倖,或者說是運氣使然。若是沒有突出去,實屬正常。
兵力相差太過於懸殊,又是在大勢已去的情形之下,新附軍有一多半轉投到了李吳山的麾下,這淮揚的局勢早就彌爛而不可收拾了。
雖然是帶兵的統帥,而且不是第一次帶兵出征,但洪承疇從來都不是一個武將,而是典型的文官。這當然是因為他的出身,更主要還是因為他沒有一支真正屬於自己的軍隊。
沒有直屬的隊伍,算什麼武將?
直到現在,洪承疇依舊穿著文官的服飾,頂戴花翎袍服煌煌,他甚至沒有拿起武器親自率隊衝殺,而僅僅只是在腰裡掛了一柄裝飾性多過適用性的佩劍。
他面無表情的看著眼前的廝殺,就好像是在看一出早已知道結局的大戲。
八旗戰兵確實相當的「悍」,雖已身在絕境之中,依舊不顧一切的奮力衝殺,竟然硬頂著層層疊疊如同怒海狂濤一般的攻擊,又前進了約莫千步左右,才真正喪失繼續向前的慣性和衝擊力。
視野範圍之內,全都是嫣紅赤艷的鮮血,就好像是一副用紅色顏料隨意塗抹的畫布。喊殺聲、怒吼聲和慘叫聲,還有兵器碰撞傳來的脆響與傷兵的呻吟,彷彿一出大戲的最高潮部分,卻無人喝彩!
斷開的長矛和卷了刃口的刀子隨處可見,尤其是在洪承疇面前不遠處,最後的廝殺之地,八旗戰兵和新附軍的屍體層層疊疊交錯分佈,早已難辨敵我,嫣紅的血跡肆意流淌,空氣中瀰漫著濃重的血腥味道……
最後的時刻到來了。
洪承疇抽出佩劍,一把丟掉劍鞘,劍柄倒轉,把劍刃橫在自己的頸項之間
從劍刃上傳來的那種冰涼的感覺和鋒銳的氣息,反而讓洪承疇愈發的情形了,他拿捏著「朝廷重臣」的姿態,猛然大吼一聲:「洪承疇在此!」
眼前的洪承疇就是會走動的金銀,眼看著他已經做出了拔劍自刎的姿態,眾人唯恐他真的一劍割下去自行了斷,都想著生擒活捉好得到最高等級的賞格。
在一片吶喊聲中,各部人馬不顧一切的衝上來,好一陣捅刺劈砍,將所剩無幾的八旗戰兵沖的七零八落,鐵了心的要捉活的。
這個時候的洪承疇,只要輕輕一劃,就可以真的自刎而死了,讓那些急於立功受賞的傢伙們只能得到一具冷冰冰的屍體。
洪承疇的身體挺的筆直,頗有幾分「從容就義」的氣度,還在不停的高喊著:「洪承疇為國捐軀,今力戰至此,力竭死國……洪某一片赤膽忠心,皇天后土共鑒之……」
慷慨激昂的話語說了一遍又一遍,佩劍早就橫在脖子上了,卻始終沒有輕輕划動一下。
「兵敗至此,非戰之罪,洪某已儘力了,俯仰天地無愧於心,這就去了……」
口口聲聲的說著「我就要自刎」了,表現的十分壯烈,但卻沒有具體的行動。
現在的洪承疇,真要是想死的話,其實容易的很,之所以還在婆婆媽媽的說這些廢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還不想死,卻又不願意落下個「貪生怕死」的身後之名。
他還在等,等著那些士兵衝過來。
就那麼直挺挺的站立著,「橫劍自刎」的架勢拿了個十足,連他的手都有些麻了,那些新附軍才終於沖了過來。
十幾個士兵一擁而上,將他手中的長劍打掉,同時把他死死按住。
「我捉住洪承疇了……」
「是我捉住的……」
「明明是我的功勞……」
在一片混亂的謾罵聲中,洪承疇拚命的扭動著掙扎著,努力的伸出手去,似乎還想摸到那柄佩劍,聲嘶力竭的大吼著:「士可殺不可辱,有死而已,洪某寧死不降,寧死不降啊……」
寧死不降?
真要是這麼想的話,早就血濺當場了,又怎麼可能會被生擒活捉?不過是假惺惺的故作姿態而已,刻意的表現出一副「為國捐軀」的「大義凜然」之狀,彰顯自己的氣度和風骨罷了。
直接投降過去的軟骨頭,對手肯定會看不起,只有這種「寧死不降」的忠直之人,才會得到對手的重視,說不得還會用心招攬呢。
這些都是洪承疇的老套路,早已爛熟於胸,同樣的戲碼當年在松山就演過一次了。
現如今,只不過是故技重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