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明末大權臣> 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台

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台

  第二百九十三章 皇帝站台

  無論是出於最現實的需要,還是單純為了保持神秘感,歷朝歷代的君主大多都是深居簡出,很少走出深宮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雖然也有「巡視天下」的先例,但那畢竟是少數。


  對於普通的老百姓而言,高高在上的真龍天子是很難看到的,一輩子能目睹一次「龍顏」就已是非常奢侈的事兒了。但是,這一次,江南百姓卻有機會看到當今天子的「龍顏」了。


  早在幾日之前,朝廷就頒布了大詔,說皇帝本人要親臨「前線」,自然引得無數人爭相觀望。


  初九這一天,辰時剛過,在一頂明黃傘蓋的指引之下,浩浩蕩蕩的御用儀仗出了皇宮,在觀音門外詔見北伐諸將和一應的將士代表。


  北伐在即,皇帝本人親自召見作戰的將士,一來是為了彰顯對北伐的重視,同時也是為了鼓舞軍心士氣。


  這一次召見,不僅動用了天子儀仗,還特意讓幾個近支宗室隨行,愈發顯得隆重浩大。除了大旗軍、揚州軍和助戰的三大營首腦之外,還有參戰的軍官兩百多人,以及黃得功派來的代表,更有江陰和閩浙的水軍代表人員參與了這次「御前召見」。


  皇帝本人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戰前動員,表示一定會大力支持北伐,並且不吝封賞,希望諸軍通力合作共同光復北地,一定要擊敗清軍收復故土……


  明明知道所謂的北伐並不存在,為了欺騙對手,皇帝本人不得不按照李吳山的安排,做了一次騙子,而且是史上身份最高地位最尊的超級大騙子。


  他不僅欺騙了對手,同時還欺騙了數萬將士和江南的億兆百姓。


  最有意思的是,始作俑者李吳山和早已知道真相的高起潛全都把北伐的口號喊的震天響,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會把洪賊承疇的腦袋砍下來獻給皇帝,說的比真的都真。


  皇帝本人只能陪著這兩個傢伙唱雙簧。


  所謂的御前召見,不過是為了鼓舞士氣,其實根本就是一場儀式性質的召見,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至於說效果……規模龐大的北伐根本就不存在,還需要談什麼效果嗎?


  明明是假的,還得假戲真做,演的好像真的一樣。


  兩三百個大大小小的軍官,全都把胸脯子拍的山響,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定會英勇作戰。


  就在一眾的參戰人員慷慨激昂的表決心之際,出現了一個不和諧的聲音。


  「臣以為,北伐之事當慎之又慎,不可操切為之……」說話的這個人叫做閻應元,官職不大,僅僅只是典史,是江陰派來的代表:「臣愚見,當以首先擊破湖廣為首要……」


  大家都在士氣高漲的準備北伐的時候,這個閻應元卻提出更應該開闢湖廣戰場,氣氛一下子就尷尬起來。


  若是在不知道北伐是假的情況下,皇帝本人一定不會理會這個微末小官的奏陳,但是現在的皇帝已經知道了西征的真相,知道閻應元說的很對,卻又不能承認,只能故意做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說道:「憂心國事確實不錯,但北伐方略既定,已不得更改,湖廣之事容北伐之後再議!」


  「攻略湖廣為當務之急,臣已擬了一份手本……」


  這個閻應元,還真是很執著,不僅當眾提出了攻略湖廣的提議,還專門寫了一份詳細的手本!


  作為皇帝,尤其是在已經知道了北伐的實情之後,復隆皇帝真的很想看看閻應元的手本上寫了些什麼。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為了保證欺騙戰略可以繼續施行下去,只能硬氣心腸斥責道:「爾不過是微末小吏,此等軍國大事怎能容你胡亂指摘?退下!」


  「臣……」


  「退下!」


  把閻應元呵退之後,這次由皇帝本人親自主持的戰前動員大會已漸漸到了尾聲……


  朝廷好不理會自己的建議,這讓閻應元很無奈,意興闌珊正要離去之時,卻遇到了李吳山。


  「閻公留步!」


  這四個字,把閻應元嚇了一跳。


  「公」這個稱呼,是非常尊貴的,能讓李吳山動用這個字眼兒相稱的,也就只有史可法而已,而閻應元則是第二個。


  李吳山不僅位高權重,而且名動天下,儼然已是大明第一軍神,不論爵位還是官職都比閻應元高的多。


  被堂堂的李大帥稱之為「閻公」,讓閻應元萬分惶恐:「公之一字,應元實不敢當,李帥有何指教?」


  閻應元當不起這個「公」字?


  他絕對當得起,至少在李吳山的心目當中,是當之無愧的。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說的就是他。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閻應元在江陰抗清,打的驚天動地氣壯山河,在完全絕望的情況下困守孤城給清軍造成了數萬人的傷亡,最終被俘不屈而死。如果說揚州的史可法是明末第一孤忠之臣的話,這個閻應元就是這個時代第一英雄。


  給這個絕望的時代增添了一抹亮色,在數不清的奴才和叛賊之中昂然而立不屈而死,註定是要名垂青史的大英雄真豪傑。


  面對歷史上的第一抗清英雄,素來跋扈的李吳山表現出了少有的尊重:「指教二字吳山是不敢當,只是想告訴閻公一句話。」


  「李帥請講,應元洗耳恭聽。」


  「閻公且不忙離去,稍後萬歲肯定要召見你。」


  「召見我?」


  明明已經討了皇帝的不喜歡,自己這樣的微末官吏又怎麼會得到皇帝的私下召見?


  「閻公所言湖廣一事……算了,萬歲回對你提起的,我就不多說了!」


  聽了這話,閻應元的面色一呆,旋即狂喜,頓時就明白過來。


  「事為絕密,萬歲不得不如此,還望閻公體會萬歲的良苦用心。此事萬不可宣揚……」


  連皇帝本人都要假戲真做,足見此事的絕密程度,事關何等重大,閻應元又怎麼會對別人提起?


  「李帥放心,應元知道其中輕重。」


  「那就好,我估計用不了多久,萬歲就要召見你了。」


  說完這句話之後,李吳山就離去了。


  一直以來,李吳山都憑藉著超越歷史的超前眼光做事,而且從來都是無往而不利。一直以來,他都認為自己的智慧和見識遠遠超過這個時代,認為這一手瞞天過海的戰略可以騙得過全天下人。但是,閻應元的出現,證明古人的智慧和眼光一點都不差,至少不必他李吳山差太多。尤其是在北伐還是湖廣這個戰略大方向的選擇問題上,閻應元的眼光非常獨到。


  對於這樣的人才,而且是歷史上有名的扛清大英雄,要是李吳山不想招攬到自己的陣營當中,那就純粹是睜眼說瞎話。


  但李吳山卻沒有表露出哪怕一丁點的招攬之意,因為他知道有些人是永遠都不可能招攬過來的。


  比如說這個閻應元。


  錢謙益同樣是歷史名人,但閻應元和錢謙益是絕不相同的兩種人。要說戰略眼光和行動力、執行力,崔耀祖也是有的,但閻應元不是崔耀祖,甚至和崔耀祖完全相反。


  從本質上來看,閻應元更像史可法。


  這種人,無論是功名富貴還是別的什麼誘惑,都動搖不了他們心中的信念。


  閻應元胸懷浩然正氣,心存家國民族,而且無所畏懼,這種人註定只能為朝廷所用,卻不能為自己所用。


  事實果然如同李吳山所說的那樣,沒夠多久,皇帝的貼身內侍就來找閻應元了……


  作為一個官職很低的微末小官,能被皇帝用這樣的方式召見,激動之情已難用筆墨形容。和得慕天顏的榮耀相比,更讓閻應元激動的是皇帝的安排。


  在明面上呵斥,在私下裡召見,足以說明皇帝已經認可了他的西征建議。從剛才李大帥的話語之中,閻應元已聽出了一絲弦外之音:北伐很可能只是一個幌子,朝廷的真實主攻方向就是湖廣!

  這邊的北伐大戲演的愈逼真,就越說明西征湖廣的戰事已迫在眉睫,說不得一夜之間湖廣大戰就要打響,到時候必然是天下皆驚!


  滿懷著激動和興奮之心,在外面等候陛見。


  這個時候的復隆皇帝,正是接見閩浙水軍代表鄭襲。(鄭襲是鄭成功的兄弟,這就不必多介紹了吧。)

  當然,這個時候還沒有鄭成功這個名字,歷史上的鄭成功,在這個時候叫做鄭森,而且他本人還沒有正式成為一方軍事首領。


  閩浙鄭家的出身不怎麼好,但卻擁有很大的實力,而且和復隆朝廷之間並不存在事實上的君臣關係。鄭家所代表的勢力始終在明清之間搖擺,之所以這一次下定決心依附大明朝,而不是倒向清廷,一來是因為江南朝廷的局勢日漸穩固,並沒有象平行時空中那樣迅速崩壞,表現出了很強的生存能力。再者也是因為錢謙益。


  錢謙益錢老大人的個人品行和操守雖然乏善可陳,但是招攬閩浙鄭家這個事情上,卻是出了力氣的。


  鄭家本就是海寇出身,和江南朝廷之間的君臣關係相當淡泊,這次之所以下大力氣派遣水軍助戰,參與到北伐之戰,少不了錢謙益居中穿針引線的功勞。


  鄭襲的兄弟鄭森(就是歷史上的鄭成功,為了便於閱讀,以後就使用鄭成功這個名字吧)和東林黨人關係很深,尤其是和錢謙益本人有著非常深厚的私交。


  鄭森表字大木,熟人都叫他鄭大木,而大木這個表字就是錢謙益取的,由此可見一斑。


  連鄭家這種遊離在大明朝體系外圍的勢力集團都向朝廷靠攏了,復隆皇帝當然不能輕忽,專門接見鄭家的代表,除了表示拉攏之外,還有些象徵意義的賞賜……


  約莫過了大半個時辰,鄭襲離去之後,閻應元才得到了皇帝的接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