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佛陀時代> 第238章 難忘的佛教記憶

第238章 難忘的佛教記憶

  在正式結集前,阿難還就經首用語,以及佛的生平活動軌跡等重要問題做了原則性的說明:


  第一,開經皆稱“如是我聞”的理由。阿難說:“這些佛法有的是我看見佛說的,也有我聽見別人說的,假設都說成是我看見的,或者是我聽佛說的,意思就不對了,就會讓人對佛法產生疑議,將來的信眾也會感到心裏沒底。”


  阿難侍從如來最久,但是所聞佛教也不全是親見親聞。不稱如是我見,也不稱我聞佛說,隻說如是我聞,主要是為了避免妄語惑眾之過。所以“如是我聞”或“我聞如是”“聞如是”源於七葉窟,其專利權隻屬於阿難,也不應理解為“結集者的我們”。“我們”可以證明阿難所說符合佛法,但不能證明阿難所說都是“我們”所見所聞。若以為加上“聞如是”就可以相信是佛說的,也不妥當。


  第二,交代時間、人物、地點等,大致體現了佛46年弘法旅程的先後順序和所到之處。開篇稱一時,經文甚至具體到某個細節等等,符合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情、何故、何物等敘事的七何要素。假使不能確定說法的地點,應當統稱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畢竟佛在此地住得最久。


  佛陀初出家時,從迦毗羅衛東行,經羅摩伽國、末羅國、跋耆國,到摩竭陀國王舍城,再從王舍城出西山穀地西行,到尼連禪河西岸伽耶城象頸山修苦行,最後出山南行,到斯那村即今菩提伽耶悟道成佛。成佛後西行,到迦屍國波羅柰鹿野苑創立佛教。


  從鹿野苑創立佛教後東行,返回悟道處安居度夏,收三迦葉等千比丘組建僧團。當年晚些時候,領千比丘返回故鄉過年,先住薩盧園,後住尼拘律園。


  回鄉第二年夏坐後,到王舍城住迦蘭陀竹園、毗富羅山七葉窟、靈鷲山等地。數年後奔父喪返回迦毗羅衛。


  從迦毗羅衛再循出家時所行北線,經末羅國、跋耆國返回王舍城。數年後受邀西行,至拘薩羅國舍衛城,住祇園精舍、鹿子母堂等地。


  在舍衛城登天度母後,被摩竭陀國瓶沙王請回王舍城,遭遇提婆達多與阿闍世王政變後,受跋耆國之請,去毗舍離幫助息災,就此西行回到舍衛城。


  在舍衛城遭遇流離王對釋迦國的亡國之戰後,率徒眾東行,返回王舍城迦蘭陀竹園夏坐,舍利弗與大目揵連二大弟子涅槃後,率徒眾作最後一次西行,最遠到達西方摩偷羅國後返回舍衛城。往返中避開了破碎的故鄉迦毗羅衛。


  由舍衛城祇園精舍,率徒眾作最後一次東行,至波羅柰鹿野苑,授記彌勒比丘為下一尊佛後,回到王舍城靈鷲山及迦蘭陀竹園。


  由迦蘭陀竹園循出家時的來路逆行,經華氏城北渡恒河,至毗舍離北大林精舍作最後一次夏坐,然後走向末羅國拘屍那竭城,在郊外的娑羅樹園進入涅槃。


  這次結集屬於回顧與回憶,時間跨度接近半個世紀,短短三個月,一一想起來,佛在何處對何人說了哪些經,實在難為了阿難。難怪佛說要記住阿難的好處。


  第三,做到一偈:“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便能成就正果。前文說過,諸佛常以一偈為戒,也叫略說戒。


  據律典記稱,阿難升座後,大迦葉問:“佛經最初是在哪裏說的?”阿難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羅柰仙人住處鹿林中……”


  因為阿難侍佛最久,又是佛的親叔伯兄弟,相貌、神情、腔調與佛酷似,四眾“聞阿難說法終無厭足”,所以此刻一句“如是我聞”,頓時勾起了聖眾對佛的思念,無不胡跪涕零說道:“我們隨佛受教,今天又聽到大師的教導了!”


  這次阿含法會總計用時七個月,包括會誦與結集兩個步驟。會誦是說出經典,結集是寫出經典。結集也叫撰集,是會誦的主要目的。用舍利弗的話說,這叫:“如來所說,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


  在時間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會誦和筆錄同步進行,參加者即是五百聖僧。在夏安居的日子裏,與會聖眾按照正常作息時間,除了飲食時、大小便時、睡眠時,以及飯後稍作經行外,其餘時間大都用於會誦撰集佛經,審定的經文由負責筆錄的聖僧當場寫在白細布上。有關佛陀畢生所說法要,凡是眾聖記憶猶新者,均被完整記錄其中。


  第二階段,在安居結束後,留少數人將經文謄寫在貝多羅樹葉上,製成貝葉經,內容包括長篇、中篇、增一篇,以及與基本教義等基礎知識相應的雜篇等四個部分。經文較長的是長篇,不長不短的是中篇,比較零碎的短篇是雜篇,從一法增至十一法,乃至百法的是增一篇。用了大約三四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文本的編輯流通,統名阿鋡慕,另譯阿笈摩,或稱《阿含經》,譯作無比法、法歸,含有“無量佛法寶藏、如來藏、萬法歸宗、無上佛法匯編”或“佛經總集”等義,律典稱為“一切修妒路藏”。


  這部佛門的聖經寶典,是最早、最權威、最完整、最係統的佛教言行實錄,相當於阿難口述、眾聖公證、集體審定的佛教信史和原始檔案,最接近佛教的源頭,是遵照釋迦佛的囑托結集而成的佛教根本聖典。


  這次結集是對釋迦牟尼佛教的蓋棺論定,是結集也是結論,既是最初的結論,也是最後的定論。全部佛教就這麽多,從根本上確定下來。


  首次結集者都是見過佛麵、聽過佛音、受過佛的嫡傳或耳提麵命,具足神通智慧,最懂得佛心佛意的聖者。漢地佛教寺院常設羅漢堂,供奉五百阿羅漢,也是為了紀念“五百結集”的豐功偉績!


  當聖典結集完畢時,阿難麵向四部眾作師子吼,勸所有人奉行此法,他說:“依靠這部如來法寶可以成佛、成辟支佛、成阿羅漢,凡是想要滅除苦根,修成正果者,都應當好好受持經論律等三藏正法,切勿輕慢於釋迦文佛!”有三萬多天人在阿含法會上證得初果。


  若幹年後,上尊長老大迦葉隱入摩竭陀國毗提山中,在滅盡定中等待彌勒菩薩出世成佛。尊者阿難在毗舍離預知涅槃時至,對比丘們說:“諸位賢者,我要結跏趺坐,進入無餘涅槃了!”臨別僅此一語,便即安然入化,契入了安隱無憂的涅槃境界。


  根據佛陀關於“正法餘有五百年;相似像法出世,正法則滅;過千歲後我教法滅”的預記,在古印度,佛教曆史大體經曆了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等三個階段。正法時期共計546年,其中包含佛在世說法的46年。這一時期,佛弟子尊佛為法根法本,為根本佛教時期。


  在佛滅後的二百多年裏,僧團和睦,奉持佛教原樣不變,為原始佛教時期。


  從佛滅後二百多年至約五百年間,教團分裂為部派時期,雖然經曆了沸沙法難,後期滋生了懈怠腐敗現象,但是大體上仍以四聖諦為“正法要”,以《阿含經》為正法本,仍然屬於佛所預言的正法時期。


  佛滅五百年以後,佛教進入了500年的像法主導時期。佛滅一千年以後,像法時期又被末法時期所取代。佛陀的故事也到此結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