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自然之道
北辰趕緊轉過頭,往地上看看他剛才把那隻水蛭一樣的生物丟過去的地方。
因為他不光光要看那隻水蛭生物,還要看看被他扯下來的小腿血肉,怎麽樣了。
這時候,他才注意到,在他扯下去的那塊血肉周圍,又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東西,在往那裏靠近。
這裏很昏暗,北辰看不清到底是什麽東西,但是他的心裏,已經產生了一種很不好的預感,伴隨著這預感一起出現的,還有一股莫名的惡心。
他知道,這絕對不是什麽好東西,北辰幾乎很快就可以猜到,這是更多的水蛭生物罷了!
為了驗證自己猜測,北辰還是施了一點源力,在自己周圍的一塊牆壁上做了一點反光的變形,讓從上麵透下來的陽光可以照射到自己要看的地方。陽光照射過去,北辰也徹底看清了。
這些地麵上,到處都是那種水蛭生物!
而且,也是在同一時候,他注意到周圍的一些水蛭生物似乎嗅到了鮮血的味道,在齊齊朝著北辰的小腿這裏聚集過來!
北辰心生害怕,趕緊一躍而起,逃離地麵,在高處的地方,附著在周圍的石柱牆壁上。
在他身體靠近石柱牆壁的時候,他源力啟動,在牆壁上召喚出來一個小平台,供他站立。
有了陽光,北辰也看清楚了這些生物的模樣,他認出來了,這東西的名字,叫海蛭。
雖然這些生物出現在了深海,但是,當北辰從管道裏聚集下來的陽光照射到它們身上的時候,這些生物卻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懼怕。
這很奇怪,也不符合常理。一般來說,生活在深海的海底生物,一生都不可能見到陽光,有一定的懼光性,當有陽光照射到它們身上的時候,它們會四散逃離。可是,這些東西沒有。
北辰知道原因……
因為,他剛好認識這個生物。因為這個生物,並不是自然界裏該有的東西!
它來自地獄!
在地獄中,有一處巨大的海洋,名為苦海,這種海蛭,本來就是生活在那裏的。
可是為什麽,這種邪惡的東西,會出現在九龍之源?
北辰的心裏充滿了疑惑,雖然想不通,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九龍之源出現了大麻煩!
北辰伸出手,在空中一揮,然後在地麵上,簌簌簌冒出一個個尖刺,直穿海蛭的身體,然後將它們高高穿起來,刺死在半空中。
北辰鬆了一口氣,終於是清除了,但是他心裏知道,這種東西是殺不淨的,雖然這時候把眼前能看見的所有海蛭都殺死了,但是在暗處,在海底的泥濘中,一定還潛伏著一些不被發現的海蛭存在。
本來北辰以為,自己作為大地之主,一到海底之後,自己就安全了,無論周圍情況多麽凶險,隻要自己躲進大地裏麵就好了,現在看來,這個方法,似乎慢慢變得不可行了。因為這片大地,已經被海蛭汙染,北辰躲進去的土地,說不定同時就有幾隻海蛭藏在裏麵,如果是在緊急時候,在北辰最虛弱的時候,保不齊被海蛭咬上一口,那時候,對他的元氣可就是大傷了!
真是倒黴,不過這時候,北辰已經沒有其他辦法了,這麽多工作已經做了,半途而廢可不是北辰的作風。況且,就算自己出了問題,上麵不是還有南曦在呢嗎?
北辰再一次試著慢慢下來,剛才踩著的那塊平台,也再一次回到牆壁裏麵去,和好如初。
北辰撤走地麵上的尖刺,空留下一地死亡的海蛭屍體,北辰一踩上去,就有汩汩的綠色濃汁從身體的破洞裏滋出來,同時,伴隨著惡臭,北辰隻好捂住鼻子,輕抬腳往前走,爭取不要猜到更多的海蛭屍體。
海蛭是一種吸血的生物,但是,它的邪惡之處,可不僅僅隻是吸血,伴隨著被吸食者血液的流失,連同他的力量,也會被一起吸走!
而且,更詭異的是,這些被吸走的力量,也並沒有傳遞到海蛭身上,它就那樣詭異的不見了!就好像,海蛭是以力量為食的,血液和力量,會被它消化掉,然後消失不見。
所以說,這種邪惡的生物,無論是出現在大地上的任何地方,對於當地的生物群落都是一場災難,可能有人會問了,像這種嚴重影響自然平衡的生物,是怎麽可能活到現在的?
因為按照自然界裏麵的平衡之道,是不可能出現比其他生物強大太多的生物出現的。自然的發展,如果你太弱,就會很快被自然界淘汰掉,那麽是不是那就是說隻要變得最強,就會稱霸自然,不會被淘汰了?
其實並不是的,當一種生物生物的能力,強大到可以威脅自然的時候,自然也會同樣淘汰掉它,然後保護整個自然界的和平發展。
一種生物發展到最強大的時候,站在食物鏈的頂端,那麽,它很快就會因為下麵的食物不夠多而慢慢滅絕。尤其是那種單一食物來源的生物,所被淘汰的幾率最大。
就比如說這個海蛭,它們以血液和力量為食,可是這個世界上的力量,是沒有那麽多的。它們每吃一點,就會少一點,直到最後,終會沒有力量為食而死亡。
就比如現在自然界裏麵的資源,資源的量也是一定的,如果作為大自然的最高統治者,隻知道消耗資源而不善於管理資源,終有一天,也會麵臨資源枯竭而自取滅亡……
但其實,很多強大生物的滅絕,其實並不是因為站在了自然界的最頂端,沒有保護自然而淘汰的。他們更多的,是死在了成為最強者的路上。
很多有機會成為自然界最強者的生物,其實在還沒有成為最強者之時,就自以為自己已經是最強大的了,然後各種矛盾出現,紛爭出現,開始自相殘殺,最後滅亡的。
隻留下一些微小的、謙遜的生物,活到下一個紀元,開始新的生活圈。
這就是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