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最美愛情詩(一)
「陳總真是不簡單啊,把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得這麼透徹,甚至連他們的夫人的情況,都了解的這麼清楚,我等完全是望其項背啊。」我說。
「常書記過於誇張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畢竟是世紀偉人嘛,我老爺子曾經專門研究過,子承父業,多多了解也無妨啊。」海水集團董事長陳涼說。
「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你,依你說,恩格斯23歲與22歲的愛爾蘭紡織女工瑪麗同居,他們一共生活了20年,並且,他們真誠相愛,怎麼會沒有孩子呢?」天行健公司董事長梁剛問。
「你問我幹什麼?問恩格斯啊。」陳總說。
「恩格斯不在這裡啊,你在這裡,你不是大學教授之子嗎?子承父業,學問大,我只好問你啊。」梁剛說。
「那我實話告訴你,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那你可以分析啊。」
「我分析不出來。」
「這就是你不對了,高迎春問你,恩格斯跟兩位夫人寫過愛情詩沒有?你分析得井井有條,頭頭是道。怎麼我問你的問題,就不知道,就不說,就不分析呢?難道你只願意回答美女的問題?不願意回答我們這些臭男人的問題?是不是有些『重色輕友』啊?是不是請高迎春問你,你就回答呢?」梁剛說。
「如果高記者問我,我也回答不出來。」陳總說。
「為什麼啊?」
「不為什麼。」
「那總得有個原因啊。」
「關鍵的問題是,我手頭上,沒有恩格斯和兩位夫人這方面的任何資料,哪怕是片言隻字。沒有資料,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怎麼能說?怎麼能分析?我們對偉人起碼的敬畏還是要有的,沒有根據的事,不能胡說啊,不能褻瀆偉人,玷污偉人的英名啊。」陳總說。
「算了算了,你問陳總,陳總也不可能說清楚。現在世界上,丁克家庭多得很。我們中國在放開二胎后,人口出生率也並沒有顯著的增長。恩格斯沒有孩子,這也很正常,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新華社省分社記者高迎春說。
「高迎春就會兩邊討好、和稀泥啊。」梁剛說。
「我不是和稀泥,更不是兩邊討好,而是實話實說。我們換一個話題吧,馬克思給燕妮寫了那麼多情詩。我們能不能說一下,我們心目中最美的愛情詩呢?」高迎春說。
「我贊成。」我說。
「我贊成。」梁剛說。
「我贊成。」月光縣經貿委主任郭傑龍說。
「那就請高美女帶個頭吧。」陳總說。
「好,我帶頭。我心中最美的愛情詩,是舒婷的《致橡樹》」高迎春說。
「你背誦一下吧。」我說。
「悉聽遵命。」高迎春說。
高迎春開始背誦了。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你能不能說一下,為什麼推崇舒婷的《致橡樹》啊?」我說。
「《致橡樹》是文革結束后,最早的愛情詩之一。一出現,就膾炙人口,就廣受歡迎,廣為流傳。《致橡樹》是一首優美、深沉的抒情詩。它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真的、炙熱的,而且是高尚的、偉大的。它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撥動著我的心弦。」高迎春說。
「『橡樹』的形象,象徵著男性的陽剛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陰柔之美。最讓我感到新奇的是,詩人別具一格地選擇了『木棉』與『橡樹』兩個意象,將細膩委婉而又深沉剛勁的感情蘊在新穎生動的意象之中。」高迎春說。
「詩人以『橡樹』為對象,表達了愛情的熱烈、誠摯和堅貞。詩中的『橡樹』不是一個具體的對象,而是詩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徵。因此,這首詩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單純傾訴自己的熱烈愛情,而是要表達一種愛情的理想和信念,通過親切具體的形象來發揮,很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高迎春說。
「說的好,接著說下去。」我說。
「謝謝誇獎!首先,橡樹是高大威儀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並且有著豐富的內涵,『高枝』和『綠蔭』就是一種意指。詩人不願要附庸的愛情,不願作趨炎附勢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樹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高迎春說。
「詩人也不願要奉獻施捨的愛情,不願作整日為綠蔭鳴唱的小鳥,不願作一廂情願的泉源,不願作盲目支撐橡樹的高大山峰。詩人不願在這樣的愛情中迷失自己。在詩人的眼裡,愛情是以人格平等、個性獨立、互相尊重、互相傾慕、彼此情投意合為基礎的。」高迎春說。
「詩人要什麼愛情?詩人要的是那種兩人比肩站立,風雨同舟的愛情,同甘共苦,互敬互愛的愛情。詩人將自己比喻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樹身旁跟橡樹並排站立的木棉。兩棵樹的根和葉緊緊相連。」高迎春說。
「詩人對愛情的執著,並不比古人的『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遜色。橡樹跟木棉靜靜地、堅定地站著,有風吹過,擺動一下枝葉,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們兩人世界的語言,是無語的會意,是心靈的契合。」高迎春說。
「兩人就這樣守著,兩棵堅毅的樹,兩個新鮮的生命,兩顆高尚的心。一個像勇敢的衛士,每一個枝幹都隨時準備阻擋來自外面的襲擊、保衛兩人的世界。一個是熱情的生命,開著紅碩的花朵,願意在他戰鬥時為其吶喊助威、照亮前程。他們共同分擔困難的威脅,共同面對挫折的考驗。共享人生的燦爛,大自然的壯美。」高迎春說。
「詩人要的就是這樣的偉大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有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知冷知暖、冷暖相依。」高迎春說。
「最讓我佩服的是,詩人的表現手法。《致橡樹》以新奇瑰麗的意象、恰當貼切的比喻,高度藝術性地表達了詩人心中理想的愛情觀。詩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組合都代表了當時的詩歌新形式,具有開創性的意義。」高迎春說。
「另外,儘管詩歌採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詩的語言並非晦澀難懂,而是具有口語化的特徵,讀來朗朗上口。新奇中帶著一種清新的靈氣和微妙的暗示,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高迎春說。
「《致橡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著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裡。在藝術表現上,採用了內心獨白的抒情方式,便於坦誠、開朗地直抒詩人的心靈世界。」高迎春說。
「同時,以整體象徵的手法構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強的思想、意念,得以在親切可感的形象中生髮、詩化,因而這首富於理性氣質的詩,卻使人感覺不到任何說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豐滿、生動的形象所征服。」高迎春說。
「說得好,說得好。」我們都鼓起掌來。
「高美女,你的愛情是這樣的嗎?」陳總問。
「無可奉告。」高迎春說。
「陳總,說說你最喜歡的愛情詩吧。」我說。
「我心目中最美的愛情詩,是泰戈爾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陳總說。
「你還是先背誦一遍吧。」我說。
陳總開始背誦了。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愛到痴迷
卻不能說我愛你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我不能說我愛你
而是想你痛徹心脾
卻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彼此相愛
卻不能夠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愛無敵
卻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樹與樹的距離
而是同根生長的樹枝
卻無法在風中相依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樹枝無法相依
而是相互瞭望的星星
卻沒有交匯的軌跡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星星之間的軌跡
而是縱然軌跡交匯
卻在轉瞬間無處尋覓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不是瞬間便無處尋覓
而是尚未相遇
便註定無法相聚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
是魚與飛鳥的距離
一個在天
一個卻深潛海底
「說說喜歡的理由吧。」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