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開始策劃你的歷史
職場發展九法則
沒有人喜歡在同一個崗位一待就是十多年。每天都做同樣的工作。雖然工作駕輕就熟,但每年回過頭來一看,除了工資收入穩步提升和不斷增加的職業倦怠感外,好像沒有其他任何改變。職場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向上發展,而不希望長時間待在一個位置上,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更高或更寬。以下盤點了9條重要的職場法則,希望能對職場人有一些幫助和建議。
(1)通過分析公司目標、特權和戰略來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價值,然後推算如何才能為公司作出具體的貢獻。
(2)一旦對現在的工作駕輕就熟,就要申請新的任務或承擔新的挑戰,不斷為自己設定新的目標。
(3)不要等著別人評價自己的工作,每隔3個月找你的主管談一次,直接聽取他對自己如何改進工作的建議。接受意見時心胸要開闊,把它作為學習的機會。
(4)將成績和進步記錄在案,總結時就能對自己一目了然。
(5)學習新知識,與現在的科技保持同步。
(6)多幫助他人,使自己更受大家歡迎,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7)研究他人的性格、行為特點及類型,尤其是那些目前比你更優秀的同事。
(8)2—5年變換一個工作崗位,有時橫向的變動比晉陞對事業更有利。
(9)願意重新定位,考慮更遠大的前景。
為自己種一棵「搖錢樹」
印尼有家大銀行的行長叫達拉姆,他當行長時只有三十來歲,比起那些六七十歲的資深金融家,他是地道的晚輩。他掌管的這家銀行儘管在本市大名鼎鼎,但他簡單的履歷還是受到了金融巨頭的嘲笑,認為由他掌管銀行業的旗艦簡直是開國際玩笑。
達拉姆上任伊始,就作出一個決定,他要求手下把距銀行20公里範圍內的所有新生兒的資料全部列在一張名單上,員工們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還是照辦了。三天後,名單上所有的新生兒都收到銀行的一封信,恭喜他們在如此幸運的時刻來到這個美妙的世界。
從那時起,這些孩子每年都會收到這家銀行的信,提醒生日即將來臨。當他們長到可以閱讀故事的年齡,這家銀行就會寄去故事書,以講故事的方式說出儲蓄的好處。幾年下來,這筆開支著實不小,但收益卻不明顯。
不僅如此,達拉姆還把銀行大樓中的一層裝修成孩子們的娛樂室,裡面有各式各樣的電動玩具、遊戲、碰碰車等,還有專門的管理員領著孩子們玩耍。很多年輕媽媽會捨近求遠來到達拉姆的銀行儲蓄,有的母親甚至辦完業務便把孩子留在這裡,然後安心去購物或訪友。這時達拉姆的做法開始顯現效益,但比起前期的投資收益還是不算大。
有人開始質疑達拉姆的能力,覺得這個只會吸引家庭主婦的行長不會有什麼作為。當時正面臨印尼經濟困難時期,很多工商企業紛紛倒閉,銀行的經營舉步維艱,有些大銀行早就宣布破產,但達拉姆的銀行依靠吸收大量的家庭存款撐了過來,這時人們才發現達拉姆挖到的是巨大的金礦。經濟困難時期過後,達拉姆經營的銀行的良好信譽為客戶帶來安定和回報的同時,也使達拉姆本人聲名鵲起。
30年後,一場席捲全亞洲的金融風暴再次把銀行業推到了懸崖邊,已經60多歲的達拉姆卻再次得到上天的青睞。當年那些在他的銀行玩耍的孩子中,很多人已經成為著名的企業家或社會的精英,他們一直與達拉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他們紛紛注資達拉姆的銀行,使銀行順利渡過危機。他們說自己只是在挽救童年的夢想,達拉姆的銀行存著他們童年金色的夢,他們是從達拉姆的故事書里開始學會理財的。達拉姆當年的「儲蓄」終於得到了最豐厚的回報!
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但凡一個百年老店,剛開始也是默默無聞的。正是因為投資者具有遠大眼光,為企業種下一棵搖錢樹,在過程中細心呵護,直到這棵樹結果的那一天,企業就可以進入到財富循環的輝煌階段。
2009年3月,一部名為《暴雨將至》的電影在「鳥巢」開機拍攝,電影正是以參與「鳥巢」工程建設的譚雙劍的奮鬥歷程為原型。劇中,譚雙劍擔任主演。
1980年,譚雙劍出生在河北的一個普通農家。因為家庭貧困,初一都沒讀完,他便拿起了鋤頭。16歲時,他離開家門,在工地上做小工。有一次在頂樓幹活,譚雙劍注意到幾位電工正在樓頂上安裝一根粗大的「電線杆」,他感到十分好奇。工友告訴他:「這叫避雷針,城市裡每幢樓房都有。」他想:「如果能掌握一點技術,以後就可能有更好的工作。」
譚雙劍開始有意識地留意這門「有技術含量」的工作。有時電工中午趕工,他顧不上吃午飯,帶上安全帽就跑去看人家怎麼操作,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問那些師傅。到了年底,許多工人都回老家過年去了,電工尤為緊缺。這時,初步掌握電工技術的譚雙劍主動請纓。經過幾天的培訓,他便能獨立操作電工的工作,工資比原來高出兩倍。譚雙劍並不滿足,他向同事借來電工進修專業教材,又從書店買回電工書籍,一邊自學,一邊在實踐中摸索。
1999年,譚雙劍考取了行業認證的高級電工證書。這年冬天,他所在的安裝公司承接了國家氣象局的一項弱電工程,可是在施工時安裝的配電櫃出了故障,現場人員怎麼也修不好。譚雙劍自告奮勇,20個小時后,故障終於排除,避免了數萬元的誤工損失。這件事過後,經理給他留了個呼機,並對他說:「等我呼你。」
半個多月後,呼機響了,譚雙劍給經理回了電話。「小譚,有個大活兒,交工時間很緊,你能不能湊點人?」經理說。譚雙劍迅速湊齊一個30人的隊伍,每天天不亮就開工,夜裡11點才收工,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
譚雙劍又報了夜大學習班。晚上工友都早早入睡,他卻還捧著書本研習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識。經過兩年多時間,譚雙劍陸續拿到了建築行業中的項目經理證、工長證、工程師證等證書。
2002年,譚雙劍組建了自己的施工隊伍,專門承接電路電氣工程。他手下的員工越來越多,工程也越接越大,寫字樓、商業廣場、大酒店、醫院、商務部、外交部等,都留下了譚雙劍的身影,他所負責的一些工程還得了獎。
2005年年初,經過層層篩選,譚雙劍率領他的團隊開始奮戰在「鳥巢」現場。2007年底,譚雙劍承攬的弱電工程勝利完工。作為一名建設功臣,他的名字被刻在了紀念柱上,並於8月8日應邀到「鳥巢」參加了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
為什麼別人秋天能夠有所收穫?那是因為他在春天播了種。對於一個人而言,少年時是人生的春天,是最佳的播種時期,這時候的樹苗長得最快,自然環境也最好,可是很多人錯過了這一最佳時期;青年期是人生的夏天,這時候你也可以播種,但是你的樹苗要面臨著猛烈的陽光,需要你付出更多的精力;壯年期是人生的秋天,這時候你也可以播種,但是這時候別人已經在收穫,你要承擔很大的壓力;老年期是人生的冬天,這時候你也可以播種,只是面對寒冷的環境,要想最終長成,難度就非常大了。作為一個渴望收穫的農夫,儘早播種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學習成就人生的新高度
(1)牛頓和鈍牛
美國有個「天才人協會」,協會中聚集了很多高智商的人,他們能夠輕鬆地解答平常人看不懂的問題,這些人似乎天生就是上帝的寵兒。然而,現實卻對這些「天才們」很殘忍,許多人不但沒有從事特別用腦的工作,甚至一部分人只能靠體力吃飯。
社會學家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人在學校學習時就已經顯示出了不同於別人的高智商,可是他們在學習上不肯下工夫,功課非常差勁。來到社會,一看什麼似乎都懂,做起事情來也難得專註,到頭來一點兒成績都沒有。
我國首份《中國狀元職場狀況調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全國各省高考狀元全軍覆沒,沒有發現一個在從政、經商、做學問等方面的傑出人才。歷史上不缺少這樣的例子。王安石有一篇《傷仲永》,故事說的是一個天才兒童,小時候智商驚人,五歲便可指物作詩,天生有著出眾的才華。然而後天自己不努力學習,最終變成了無一長處的普通人。
有些東西可以靠聰明才智,有些東西不能只靠聰明。當一個人每樣都「十竅通了九竅」,不用心增長能力,到頭來反而「一竅不通」。所以那些有著高智商並肯刻苦鑽研的人,最終便能有所成。那些自恃聰明就不學不思的,只能一事無成。至於天生愚笨,卻能用這與生俱來的「空空頭腦」不斷努力的人,也能有過人的成就。
從前,有個賣草帽的人,每天,他都很努力地賣帽子。有一天,他叫賣得十分疲累,剛好路邊有一棵大樹,他就把帽子放著攤位上,自己坐在樹下打盹。等他醒來時,發現身旁的帽子都不見了,抬頭一看,樹上有很多猴子,每隻猴子的頭上都有一項草帽。他十分驚慌,如果帽子不見了,他將無法養家糊口。突然,他想到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他就試著舉起左手,果然猴子也跟著他舉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他想,機會來了,於是他趕緊把頭上的帽子拿下來,丟在地上。猴子也學著他,將帽子紛紛扔在地上。他高高興興地撿起帽子回家去了。到家之後,他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兒子和孫子。
很多年後,他的孫子繼承了家業。有一天,他在賣草帽的途中,也跟爺爺一樣,在大樹下睡著了,帽子同樣地被猴子拿走了。孫子想起了爺爺曾經告訴他的方法。於是,他舉起左手,猴子也跟著舉起左手。他拍拍手,猴子也跟著拍拍手。最後,他摘下帽子丟在地上,可是猴子竟然沒有跟著他做。這時,另一隻猴子出現了,把孫子丟在地上的帽子也拿走了,並且嘲笑他說:「開什麼玩笑!你以為只有你有爺爺嗎?」
千萬不要像那個孫子一樣,以為就你自己有成功的秘方。你計劃多看幾本書、自修考個文憑、報考某項技能培訓、多交幾個有幫助的朋友,你以為這樣就能夠把別人甩在身後,自己遙遙領先。別忘了,你在學習的同時,別人也在學習,說不準哪天你還在得意揚揚的時候,你的「帽子」也被「猴子」拿走了。
(2)書寫新的人生
鄧亞萍這個名字,在20多歲的年輕人記憶中可能還比較陌生,但對於稍微有些年紀的人來說,這位精明幹練的運動員,可是一個時代的標誌。
作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從1988年進國家隊到1997年退役,近10年的國際比賽中,她在兵壇上可以說是獨孤求敗,共獲得了14次世界冠軍和4次奧運冠軍。鄧亞萍,留給人們的印象是4個字:殺氣騰騰。
退役那年她24歲,對於一個職業運動員來說已經是「老年人」了,但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還很年輕。在運動會上獲得的成就,即使放在世界上也沒有多少人能夠達到這個成績。當她不再是一個運動員,接下去要做些什麼呢?
2001年7月13日,鄧亞萍重新回到所有人的視野中。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鄧亞萍身著紅色禮服,走到陳述台前,用英語進行申奧陳述。當晚宣布最終結果,北京贏得了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從殺氣騰騰的世界乒壇一號女選手到文質彬彬的中國奧組委官員,鄧亞萍用了10年半的時間。
1992年,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鄧亞萍將單打冠軍收入囊中。薩馬蘭奇親自為她頒獎,並給她一個特殊的「獎賞」——像對待自己的小孫女一樣撫摸一下她的臉頰。1996年底,薩馬蘭奇親自提名並任命鄧亞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鄧亞萍退役后,計劃去國外繼續學習和深造,進一步充實自己。薩馬蘭奇十分讚賞這位中國姑娘的選擇,並指點她:「你要先學好外語,這是你將來不可或缺的新的『球拍』。」
1997年,鄧亞萍走進清華大學,開始了在新領域中新的探索與追求。國際奧委會的辦公語言是英語和法語,然而當時的鄧亞萍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會,法語更是一竅不通。然而她硬是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攻克了學習上的一座座難關。2001年她拿下學士學位,同年9月進入英國諾丁漢大學,2002年12月,她獲得碩士學位,同年進入英國劍橋大學攻讀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
鄧亞萍在運動場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獲得了榮譽與獎勵,她完全可以就此過著安樂的生活,她為什麼仍然停不下自己的腳步呢?對此鄧亞萍的回答是:「臨近退役時,我便開始設計自己將來的路。有人認為運動員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中繼續工作,而我要證明,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當運動員了,我的新起點也就開始了。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獲得清華的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的碩士學位以及成為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水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人生如水,也有三種狀態。水的狀態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的狀態是由積極向上的激情決定的。假如一個人對人生的溫度是0度以下,那麼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是冰,他的整個人生也就不過就是他雙腳站的地方那麼大;假若一個人對人生抱有平常心態,那麼他的生活狀態就是一攤常態的水,他能奔流進大河、大海,但他永遠離不開大地;假若一個人對人生有著100度的炙熱,那麼他就會成為蒸汽,成為雲朵,高高飛起來,到達天空俯視大地。
很多時候,超越之所以那麼困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自己的一個錯誤認定,認為已經到了極限。一個有空杯心態的人,就懂得時時倒空自己,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仍會給自己定製新的高度,不斷完成人生的跨越。對於他們來說,成功永遠沒有終點。
他出生的時候,恰逢抗戰勝利,父親欣喜之下,就給他取名叫凌解放,諧音「臨解放」,期盼祖國早日解放的意思。幾年後,全國解放,但是凌解放卻讓父親和老師們傷透了腦筋。他的學習成績實在太糟糕,從小學到中學都留過級,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l歲才勉強高中畢業。
高中畢業后,凌解放參軍入伍,在山西大同當了一名工程兵。那時,他每天都要下到數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腳上穿著長筒水靴,頭上戴著礦工帽、礦燈,腰裡再系一根繩子,在齊膝的黑水中摸爬滾打。聽到腳下的黑水嘩嘩作響,抬頭不見天日,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悲涼,覺得自己已經走到了人生的谷底。
就這樣過一輩子,他心有不甘。每天從礦井出來后,他就一頭扎進團部圖書館,什麼書都讀,甚至連《辭海》都從頭到尾啃了一遍。剛開始,他心裡既沒有明確的方向,也沒有遠大的目標,他只知道,如果自己不學習新知識,這輩子就完了。以當時的條件,除了讀書,他實在找不出更好的辦法來改變自己。
書越看越多,漸漸地,他對古文產生了濃厚興趣。在部隊駐地附近,有一些破廟殘碑,他就利用業餘時間,他用鉛筆把碑文拓下來,然後帶回來潛心鑽研。這些碑文晦澀難懂,書本里找不到,既無標點也沒有註釋,全靠自己用心琢磨。吃透了無數碑文後,不知不覺中,他的古文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再回過頭去讀《古文觀止》等古籍時,他覺得非常容易了。當他從部隊退伍時,差不多也把團部圖書館的書讀完了。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正是這種漫無目的的自學,為自己日後的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
轉業到地方后,他又開始研究《紅樓夢》。由於基本功紮實,見解獨到,他很快被吸收為全國紅學會會員。1982年,他受邀參加了一次「紅學」研討會,專家學者們從《紅樓夢》談到曹雪芹,又談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聯想到康熙皇帝。談到這,隨即有人感嘆,關於康熙皇帝的文學作品,國內當時仍是空白。言談中,眾人無不遺憾。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心裡忽然冒出一個念頭,他決心寫一部歷史小說。
這時候,他在部隊積累的古文知識終於派上了大用場,在研究第一手史料時,他幾乎沒費吹灰之力。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纏在手臂上,雙腳泡在水桶里,左手拿蒲扇,右手執筆,拼了命地寫作。1986年,他以筆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康熙大帝》。從此,他滿腔的創作熱情,就像迎春的二月河,洶湧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開始解凍。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在部隊的自學經歷,就沒有後來名滿天下的二月河。他在21歲時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巔峰,從超齡留級生到著名作家,其間的機緣轉折,似乎有些誤打誤撞。但二月河不這麼理解,他說:「人生好比一口大鍋,當你走到了鍋底時,只要你肯努力,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
為自己樹立榜樣
有人說,成功是可以複製的。不管成功能不能照搬,但確實是可以藉以學習和參考的。獲得成功最省心的方法就是運用已被實踐證明的有效方法。你想參考別人的成功,那麼得先為自己找一個榜樣。中國似乎從來都不缺少榜樣,20世紀50年代的時傳祥,60年代的雷鋒、王進喜,70年代的陳景潤,80年代的中國女排,90年代的IT富豪們,這些都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但對於個人而言,榜樣可以是具體的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最簡單的榜樣就是「第一」,學生向全班第一名的學習,企業向行業第一名的學習,同事向全公司第一名的學習。別人能夠成為第一,必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對於後來者而言,第一無疑是一個最明顯的標杆。
榜樣不一定就指一個人,隨著你自己不斷成長,能力不斷增強,你的榜樣也隨之在發生變化。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完全照著榜樣的一舉一動來模仿,而是學習每個榜樣身上的可取之處,將眾多的優點搜集起來為己所用。
榜樣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鏡子,是一面旗幟。榜樣好比人生的坐標、事業成功的嚮導。你的榜樣是誰?他感動你的原因是什麼?你為什麼要成為他那樣的人?怎樣才能成為像你心目中的榜樣那樣優秀的人?這些問題,在為自己尋找榜樣時一定要事先想好。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其實多數的榜樣不是什麼時代偉人、富豪、成功人物,而是在你身邊的人,你的父母,你的老闆,你的朋友,你的同事等。不要忽略你身邊的人,帶著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尋找他人的優點。
跌倒九次,要爬起來十次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
路上的心酸,已融進我的眼睛
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
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
在路上只為伴著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
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
溫暖我的人
這首歌是《贏在中國》節目的主題曲,這首歌不但唱出了創業者執著的心,同時也唱出了所有奮鬥者的心聲。大家一直在路上,通往成功的路上總是充滿著艱辛和困難,勇敢地去面對,無畏地去挑戰,最終將迎來生命中的彩虹。
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在中國的每個城市,我們常常會看到一個老人的笑臉。花白的鬍鬚,白色的西裝,黑色的眼睛,永遠都是這個打扮。這個笑容,恐怕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昂貴的笑容了,因為這個和藹可親的老人就是著名快餐連鎖店「肯德基」的招牌和標誌——哈蘭·山德士上校。他也是這個著名品牌的創造者,今天我們在肯德基吃的炸雞,就是山德士發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帶來的種種影響,讓山德士欠下不少債務。銀行存款也用光了,他從一個富翁變成了一個一文不名的窮人。當時他已經66歲了,所能依靠的只是自己每月105美元的救濟金。但是山德士並不想就此了卻自己的一生,況且這點救濟金根本不能維持生活,還是要靠自己。
山德士開始他的再次創業,推廣他的炸雞秘方。他帶著一隻壓力鍋,一個50磅的作料桶,開著他的老福特上路了。身穿白色西裝,打著黑色蝴蝶結,一身南方紳士打扮的白髮老頭停在每一家飯店的門口,要求給老闆和店員表演炸雞。如果他們喜歡炸雞,就賣給他們特許權,提供作料,並教他們炸制方法。
山德士的宣傳工作做得很艱難,整整兩年,他被拒絕了1009次,終於在第1010次,當他走進一個飯店時,得到了一個肯定的回答。有了第一個人,就會有第二個人,在山德士的堅持下,他的想法終於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
1952年,第一家被授權經營的肯德基餐廳建立了,緊接著,在短短5年內,他在美國及加拿大已發展了400家的連鎖店。
山德士為肯德基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和努力,就在他90歲高齡辭世前不久,他每年還要做長達25萬英里的旅行,四處推銷肯德基炸雞。他的打扮也成為肯德基獨一無二的註冊商標,那個一身白色西裝、滿頭白髮、戴著黑框眼鏡、永遠不怕失敗的山德士上校。
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在任期間政績輝煌,但他戰勝人生災難的成績看起來比政績還要輝煌。
1809年,林肯出生在一個一貧如洗的伐木工人家庭。
7歲時,因為家裡太窮,他們全家被趕出了原居住地,小林肯擔起了撫養家庭的重任。
9歲時,母親去世,林肯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
22歲時,第一次經商失敗,生活陷入困境。
23歲時,競選州議員落選,進入法學院失敗,並且失業。
24歲時,再次經商失敗,欠下巨額債務,16年後才全部還清。
26歲時,訂婚後正準備結婚,未婚妻卻突然死亡。
27歲時,精神完全崩潰,卧床半年之久。
29歲時,競選州議員發言人失敗。
31歲時,爭取成為選舉人失敗。
34歲時,參加國會大選落選。
39歲時,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40歲時,爭取自己所在州的土地局局長職位失敗。
45歲時,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
47歲時,爭取副總統職位提名,支持票數還不到100張。
49歲時,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
51歲時,當選美國總統。
命運就是愛開玩笑,經常是先給人重重的一擊,讓他們倒伏在地,看誰能爬起來再投入人生的戰場。那些毅力強大的勇敢者,就成為了自己命運的主人。跌倒讓人感到疼痛,多次跌倒會令人沮喪,但是哭是沒有用的,悔恨也無濟於事,抱怨只會使人泄氣。跌倒了,爬起來,不要坐在地上欣賞你砸出的那個坑。
不斷成就小成績,人生如同滾雪球據說世界上可以抵達金字塔頂端的動物只有兩種,一種是雄鷹,另一種就是蝸牛。雄鷹可以憑藉自己飛翔的本能展翅萬里抵達終點;蝸牛則要用一月、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爬上去。蝸牛在爬的過程中,如果滑下來,就再向上爬,再滑下來,還要義無反顧地往上爬,總有一天會抵達金字塔的頂端。這兩種動物都是成功的,到達頂端看到的是同樣寬闊的天空。雄鷹能夠飛到塔頂,憑著是它雄健有力的翅膀;而蝸牛能夠爬到塔頂,憑藉著緩慢的移動,雖然緩慢,但是卻在不斷向上。
1983年,伯森·漢姆徒手登上了紐約帝國大廈,創造了吉尼斯紀錄。美國恐高症康復協會得知這一消息,打算聘請他做康復協會的心理顧問。當漢姆接到聘書時,他打電話給協會的主席,讓他在協會會員檔案里查查第1042號的情況。編號為1042號的恐高症患者,竟然就是漢姆本人。協會主席問漢姆:「你克服恐高症的訣竅是什麼?」漢姆回答:「雖然我害怕400米高的大廈,但我並不恐懼一步的高度,我戰勝的只是無數個『一步』而已。」
漢姆94歲的曾祖母聽說漢姆創造了吉尼斯紀錄,特意從一百公裡外走路而來,她想以這一行動為自己的曾孫慶祝。誰知這一異想天開的想法,無意間竟創造了一位老年人徒步百公里的世界紀錄。
一位記者問老太太:「當你打算徒步而來的時候,你是否因年齡關係而動搖過?」老太太笑著說:「打算一口氣跑一百公里也許需要勇氣,但是走一步是不需要太大的勇氣的。只要你走一步,接著再走一步,然後一步再一步,一百公里也就走完了。」
《勸學》篇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的勸學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但他的這段話仍被人們傳誦,因為它道出了人生中的重要道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斷積累而實現。積累是一種毅力,是由微小到偉大的必經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一個國王聽說有位畫家擅長水彩畫,便專程去拜訪那位畫家。「請你為我畫一隻孔雀。」國王要求說。一年後,他再次登門拜訪畫家。「您的孔雀畫好了。」畫家說,接著他拿出了畫紙,不一會兒工夫,就畫了一隻美麗的孔雀。國王覺得很滿意,但是價錢卻使他吃驚:「就那麼一會兒工夫,你輕而易舉就畫成了,竟要這麼高的價錢?」國王不滿意地說。
於是,畫家領著國王,走遍他的房子。每個房間里,都放著一堆堆畫著孔雀的畫紙。畫家說:「為了在這一會兒的時間裡為您畫這隻孔雀,我可是用了一整年的時間做準備!」
某些成功人物的故事和傳奇,常常會使人產生錯誤的認識,讓人覺得,成功是突發的或偶然的。其實,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有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每一次大的成功,往往都是由許多已有的、常常肉眼看不見的小的成功積累的結果。今天看起來叱吒風雲的政治元首,你沒有看見他們掙扎在明槍暗箭之中;今天看起來富可敵國的企業家,你沒有看見他們在街頭叫賣的時候;今天看起來知識淵博的學者,你沒有看見他們數十年的寒窗苦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口氣也吃不成一個胖子,金字塔之所以壯觀,來源於數量眾多的石塊。
小成功也是成功,它會使我們樹立起信心,從而有勇氣去接受更多的挑戰。只要我們能從小成功中積累經驗,就能練就做大事情的膽識和能力。
永遠不怕遲
相信對於所有追求時尚的人來說,夏奈爾絕對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它不僅僅是一個時裝的品牌、一個香水的品牌,也是一個偉大女性的名字。從一個貧窮的孤女到一個著名的時裝設計師,從20世紀初期一直到她的死亡,她都在不停地創造奇迹,不僅僅是她開創的事業,還有她充滿艱辛的奮鬥歷程。
20世紀30年代中後期,法國的政局極為動蕩。失業問題和大蕭條帶來的影響繼續存在,法西斯煽動者更增加了不安定的氣氛。1939年,夏奈爾舉行了她的最後一次時裝發布會,她宣布時局已不適合追求時尚。
二戰結束后,歐洲的時尚地位,尤其是巴黎的領導傳統的作用開始受到懷疑。許多時尚服裝品牌崛起,威脅著夏奈兒的時尚領頭地位。雖然戰後的夏奈爾是富裕的,但她的心情卻苦悶極了。她懷念工作,懷念曾有的光榮,於是她決定東山再起。1954年2月5日,夏奈爾舉行了公開的歸來時裝發布會。
這時候的夏奈爾已經70歲了,為什麼她還決定重開時裝商場,東山再起呢?很快她設計的時尚舒適的服飾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儘管她的時裝重新受到了歡迎,但夏奈爾本人卻受到了時裝界的挖苦和諷刺。他們認為,她的審美觀念已經落後了,她不應該再出來,應該活在人們的歷史回憶中,保持美好形象。
也許別人聽到這種刻薄的批判,早就退縮了,更何況年紀大了,早該頤養天年了。但是夏奈爾十分堅強,她頭腦冷靜,對待媒體的攻擊她不予答覆,而是著手下一次時裝發布會。在忙碌的工作中,她重新找到了以往的感覺,找到了安慰。她像過去那樣孜孜不倦地工作,並將其含蓄隨意的風格融入到20世紀50年代的時尚格調之中。 經過改進的夏奈爾時裝款式穿著方便,大方優雅,很快受到了美國白領女性的歡迎。美國的媒體讚揚道:「71歲的夏奈爾創造的不僅是一種時尚,而是一種革命。」
葡萄牙作家薩拉馬戈出生在里斯本的一個小村莊,父母都是農民,獲取諾貝爾文學獎是他畢生的夢想。但是由於經濟原因,高中時他被迫放棄了學業,轉而學習職業技術,之後換了多種工作,最後當了一名焊機售貨員。
直到50歲,他終於可以重新以寫作為業,向諾貝爾文學獎進軍。親戚朋友們得知后都不以為然,覺得他已經錯過了創作的黃金時期。薩拉馬戈經過10年的堅持不懈后,靠小說《修道院紀事》一舉成名。此後,他更加努力創作,在76歲高齡的時候,他終於憑藉《失明症漫記》獲得了夢想中至高無上的諾貝爾文學獎。
要想成就夢想,哪怕是從「知天命」的年齡開始也不算晚。事實上,任何成就的取得,並不在於你從多少歲開始,而是在於你是否有堅定不移的目標和不達夢想誓不罷休的毅力。夢想永遠都不晚,只要你心中有夢想,肯為之付出,成功的大門永遠會向你敞開!
美國老人萊伯曼74歲退休后,6年裡經常去一所老人俱樂部下棋,消磨晚年時光。一天他又去下棋,女辦事員告訴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體不適,不能前來陪他下棋了。看到老人一副失望萬分的樣子,熱情的辦事員建議他到畫室去轉一圈,還可以試畫幾下。老人聽了哈哈大笑:「你說什麼,讓我作畫?我這輩子都沒有摸過畫筆。」「那不要緊,試試看嘛!說不定您會覺得很有意思呢!」在女辦事員的堅持下,萊伯曼來到了畫室。
那一年,萊伯曼80歲,第一次擺弄起畫筆和顏料。提起畫筆后,萊伯曼不因年歲已高而把繪畫當作一項單純的消遣活動,他全身心投入,進步很快。81歲那年,老人參加了一所學校里專為老年人開辦的10周補習課,他第一次學習繪畫知識。第三周課程結束時,老人對任課教師抱怨說:「您為什麼都不給我一些指點?」教師回答說:「因為您所做的一切,連我自己都做不到!」最後,他還出錢買下了老人的一幅作品。從此,萊伯曼更加發奮了,對繪畫傾注全部的熱情。4年後,老人的作品先後被一些著名收藏家購買,並進了不少博物館。
1977年,萊伯曼101歲了。這年的11月,洛杉磯一家頗有名望的藝術品陳列館舉辦第22屆展覽,題為「萊伯曼101歲畫展」。四百多人參加了開幕式,其中不少是收藏家、評論家和新聞記者。在開幕儀式上,萊伯曼對嘉賓們說:「我不說我有101歲的年紀,而是說有101年的成熟。我要向那些到了60、70、80或90歲就自認為上了年紀的人表明,這不是生活的暮年。不要總去想還能活幾年,而是想還能做些什麼。著手幹些事,這才是生活!」
一切偉大的行動,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2011年,《富春山居圖》兩岸合璧展出,惹得天下紛紛攘攘。畫下該名作的畫家黃公望,50歲才開始學畫,78歲才開始創作這一曠世名作;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東方時空》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經還主持香港回歸、澳門回歸、迎接新世紀、建黨80周年等一批大型直播節目,30歲還在考北廣的研究生,33歲才走進了中央電視台;梅特舒茲48歲才開始創業,他就是紅牛的創始人。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呢?有多少人在安逸的生活中懈怠呢?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沒有什麼本事就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呢?很多鬱郁不得志的人,當被人問起,為什麼不能改變一下呢?他們的回答是:「我已經錯過了。」成功不怕遲,就怕你不開始。別把成功想得難度太大,就算你有生之年成就不了什麼大的事業,但現在開始動手至少能夠成就一些小事業,這總比耗在那裡什麼也不做強。更何況你還沒做,怎麼能說一定不會成功呢?
有些時候,我們需要一種「不怕遲」的心態來激發我們自身的潛能,喚醒我們內心深處被掩藏已久的人生激情,來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人的平庸,多數不是因為自身能力不夠,而是因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沒有激發自己的潛能,只會在平淡機械的生活中埋沒了自己。
所有認為錯過發展機會、錯過晉陞機會、錯過事業規劃、錯過人生規劃、錯過創業時機、錯過學習、錯過戀愛的人,馬上動手,肯定來得及。一萬年太久,我們只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