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職場內的溝通

  如何面對格子之間的障礙


  部門經理有份重要的文件需要快遞給客戶,因為自己在外地出差,於是他打電話給助手,要求「儘快」發出,文件就放在辦公桌上。三天後部門經理出差回來,問助手東西寄出去了沒有,助手說:「我把材料交給了前台,不清楚前台什麼時候寄出去的。」這個助手不知道,部門經理最想知道的是快遞是否第一時間送出,客戶最快何時會收到,這次溝通無疑是失敗的。


  現在絕大多數的辦公室,管理者坐在隔離的玻璃房內,下面的員工一個個坐在被「格子」隔開的辦公桌前,於是「格子文化」就誕生了。同事間不願用聲音交流,更願意用網路溝通,即使需要溝通的對象就坐在桌子對面。


  跟下屬交代任務,面對面的方式出差錯最少。因為人在面對面交流時,眼神、語氣和肢體語言都能夠幫助表達。有的公司即使在一個不到100平的辦公室辦公,同事之間一整天可能都不會碰面,甚至同事和同事之間一個星期不說話的也大有人在。有時候工作交流只是問一句話的事情,完全可以離開位置走過去與同事當面交流。


  一個企業的工作環境,對一個人的工作效率非常重要。辦公室環境既然是由人構成的,每個個體的行為,就難免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想法、整體的氣氛與工作的進程。每家公司都有兩種組織結構:正式的組織結構是可以用圖表顯示的,而非正式的組織結構就是人際關係。因此,與其對辦公室政治心懷排斥、畏懼,不如放下所有的不屑和無奈,投身其中,享受辦公室政治。那麼,何謂辦公室政治?是待人接物的態度,是應對進退的分寸拿捏,是害人之心不可有、謹慎之心不可無。簡而言之,就是廣交朋友,與同事友好相處。


  所謂辦公室政治,常常分為兩類。一類是「辦公室厚黑學」,教人如何運用手段,玩轉辦公室政治,從而獲得成功、出人頭地;另一類是「杜拉拉升職記」,以達觀正面的角度看待辦公室政治。這兩種方式,因人而異。不管你信奉哪一種,盡量做到對內以工作為主,對外多交朋友。前者讓你在辦公室里有底氣,不至於被人認為只會搞關係而沒有實力;後者讓你在辦公室里左右逢源,提高工作效率。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辦公室溝通交往的原則:主動:別人喜歡我們往往是因為我們喜歡他們,如果你今天給同事一個微笑,而他無動於衷,那麼明天你還這樣做,後天他就會主動對你微笑了。


  真誠:爾虞我詐的欺騙和虛偽的敷衍都是對同事關係的戕害。真誠不是寫在臉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偽裝出來的真誠有時候比真正的欺騙更令人心寒。


  利他: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總是在交換著某些東西,或者是物質,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東西。但在其中,應該注意的是不怕吃虧、不要急於獲得回報和不要付出太多。


  維護:維護別人的自尊心,說白了就是給人家面子,人難免會有尷尬倒霉的時候,這時候作為同事不應落井下石。


  自由:同事之間應該在一個平等、自由的氣氛中進行交往,儘管近在咫尺,但也不要去侵犯別人的私人空間和領域,尊重他人的選擇和權利。


  協作:你成就了團隊,團隊也會成就你。職場中的孤膽英雄越來越少了,大家都應該明白,單靠一個人戰鬥,很多工作將難以展開。


  良性競爭:把同事當成隊友一般的對手,而非死掐的仇敵。同一個辦公室里有年齡、能力相仿的同事可能是一件敏感的事,大家難免會互相比較,哪怕相比差一點有人都會極其不爽。其實辦公室里同事之間本來就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以健康的心態看待競爭,當同事的能力愈來愈強時,等於也是在無形中促使你提升實力。


  肚量:器量狹小、排擠同事的人,一定也會遭到其他人的排擠。肚量不妨大一些,外面的世界大著呢,何必在一個小小的辦公室里斤斤計較。


  往上溝通——與領導溝通的原則是開心工作的台階

  (1)老闆最不愛聽的七句話


  置身職場,如何跟上司更有效地合作是自我職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許我們忘了自己是在跟老闆說話,也許是老闆的記憶力超人,往往一句不起眼的話可能透露出說話者壓根就想不到的重要信息。我們來看一下老闆最不愛聽的七句話有哪些:第一句:「這事沒法做」或「這事一直就是這麼做的」。面對難以應付的工作,應該努力尋找處理途徑,幫助老闆理清思路。


  第二句:「這件事不該我做」。此類話語的潛台詞是「我不願嘗試新的任務」。


  第三句:「這事跟我沒關係」。當公司或團隊中發現一個問題,即使怎麼看都與你毫不相干,但是只要這個事情是公司的事情,你是公司的人,這個事情就能跟你扯上關係了。如果你把這句話說出口,老闆的第一反應就是「你還是不是公司的人」?

  第四句:「下班后是我的私人時間」。現在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在下班或者節假日進行,如營銷任務中的客戶維護,很多重要信息及策劃通常都是在「非上班」時間發生的。


  第五句:「我怎麼說也是一個老員工了」。在現代職場中,「資格」不再是值錢的「古董」。貢獻的大小、特殊技能及與公司各部門的協調能力等,才是個人價值的體現。


  第六句:「我沒有什麼內容要彙報」。對自己從事的工作保持沉默或言語不多,給老闆的信號是「你工作投入不夠」。


  第七句:「我還不大會使用這個」。工作中有許多辦公工具需要掌握,如果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就要被職場淘汰了。保持強烈的求知慾,不斷學習。


  (2)與領導溝通的小原則


  原則一:盡量不要給領導出填空題和問答題,盡量給他選擇題。


  遇到事情需要解決時,你千萬不要跟你的領導說「是不是需要開個會」這樣的話,因為領導會撂下一句「再說好了」。「再說」兩個字就意味著基本沒結果了。所以對上司講話不要出問答題,要出選擇題。


  「張總,您看明天下午開個會怎麼樣?」


  「明天下午我要去見一個客戶。」


  「那麼後天上午呢?」


  「後天上午十點我才會進公司。」


  「那麼後天上午十點半開會可以嗎?」


  「好吧。就定在十點半吧。」


  「好的。我明天下午下班前會再提醒您一下,並且會提前通知參會人員準備好材料。」


  不要對領導出問答題,而應該出選擇題。出問答題,領導常常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原則二:地點的選擇。


  與領導溝通不一定非要去他的辦公室,更不是非要到會議室去。為什麼呢?首先,領導通常沒有那麼多「正式溝通」的時間;其次,在領導的房間和會議室與他溝通效果最差,因為那裡氣氛太嚴肅。


  所以通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一個下屬拿著需要批複的文件,走到領導的辦公室門前,這時候他發現領導正在通電話,於是他折了回來。過了一會兒他又去,發現領導的辦公室里已經有另一個員工在裡面,他等了等,五分鐘后領導仍然沒有講完,於是他又折了回來。再過了一會兒他再去,發現領導已經走了,看樣子問題只能明天解決了。


  原則三:一定要事先準備答案。


  因為有問題,才需要溝通。為什麼要帶著答案呢?與上級溝通,沒有準備好答案,領導會在心裡說:我要你這個飯桶幹嗎,什麼事情都要我來給你出主意,那我請你來做什麼!

  如上面所說,盡量給他選擇題,給領導準備好答案,最少一個以上。只給領導一個答案,好像領導非同意不可,否則這個事情就無法執行,這樣做是不負責任的。做領導的永遠有一個特權,就是在下屬呈交的答案裡面選一個。作為下屬,與上司溝通,如能做到不但提兩三個方案,而且還能對每個方案的優缺點和可能出現的後果都為上司分析出來,這才是真正懂得向上溝通的優秀下屬。


  原則四:成事不說,遂事不諫。


  「成事不說」就是領導已經決定要做的事情,就不要再評價了,就算你認為你的建議和想法會比領導更高明,也不能在私底下散播「領導平庸」的論調。


  「遂事不諫」就是說正在做的事情,不要去勸諫。領導的很多決策,因為是領導站在不同的高度和立場上作出的,所以當下看不出是對還是錯。領導既然決定了,說明他認為是對的,作為下屬,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就盡量保留。一個公司必須有為後果負責的決策者。


  (3)領導也會難堪,給他留點面子話說慈禧太后很愛看京戲,常常在結束后賜給藝人一些東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員楊小樓的戲后,把他召到眼前,指著滿桌子的糕點說:「這些賜給你,帶回去吧!」


  楊小樓叩頭謝恩,但他不想要糕點,便壯著膽子說:「叩謝老佛爺,這些貴重之物,奴才不敢領,請……另外恩賜點……」


  「你想要什麼?」慈禧心情不錯,並未發怒。


  楊小樓叩頭說:「老佛爺洪福齊天,不知可否賜個字。」慈禧聽了,一時高興,便讓太監拿來筆墨紙硯。慈禧舉筆一揮,寫了一個「福」字。


  楊小樓接過字,發現「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這可怎麼辦?這字寫錯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議論,豈不成了欺君之罪?拒絕收下更不妥,慈禧太后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急得直冒冷汗。


  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慈禧太后似乎也發現自己的字寫錯了,也覺得挺不好意思。她既不想讓楊小樓拿去錯字,又不好意思再要過來。


  旁邊的李蓮英腦子一動,笑呵呵地說:「老佛爺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點』呀!」慈禧太后正為下不了台而發愁,聽這麼一說,急忙順水推舟,笑著說:「好吧,隔天再賜你吧!」就這樣,李蓮英為二人解脫了窘境。


  中國人酷愛面子,視尊嚴為珍寶,做老闆的也一樣愛面子,也不喜歡在眾人面前出醜。普通員工鬧點笑話,可能一笑而過,而老闆要是出點丑,可能就會長期成為員工們茶餘飯後的笑料。所以上司若不慎作了錯誤的決定或說錯了什麼話,下屬不考慮場合就直接指出上司的錯誤,無異是向他的權威挑戰,會讓他很沒有面子。


  首先,「以下犯上」最好關著門。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上司也有錯了的時候。有些人直言快語,肚子里存不住幾句話,發現領導的疏漏就沉不住氣。某公司召開年終總結大會,主任講話時出了個錯,他說:「今年本公司的合作單位進一步擴充,到現在已發展到50個。」話音未落,一個下屬站起來,沖著台上講得眉飛色舞的主任高聲糾正道:「主任,你講錯了!那是前三個季度的數據,現在已達到65個了。」現場馬上一片寂靜,剛才還眉飛色舞的主任情緒頓時低落了下來。


  其次,上司有錯時,不要當眾糾正。如果錯誤不明顯,無關大局,不妨「裝聾作啞」,等事後再予以彌補。不要在公眾場合或同事的面前跟上司頂嘴,否則會弄巧成拙。


  最後,指正領導錯誤時最好私下解決。如果發現上司有某種錯誤或不妥之處,可以在一對一的情況下,委婉地向他提出。當你指正他的錯誤時,如果老闆找各種理由極力為自己辯解,你就要立即停止,沒必要就他的錯誤而產生爭論。老闆只是條件反射式地為自己開脫,其實你說完后他就聽進去了,效果已經達到了。


  (4)站對你的位置


  年底,某公司為了獎勵市場部的員工,制訂了一項出國旅遊計劃,名額限定為15人。可是市場部共有20人,這20人中每一個員工都想去。市場部經理覺得雖然每個人業績各有不同,但是大家今年都很積極努力,因此想再向上級領導申請5個名額。如果你是部門經理,你會如何與上級領導溝通呢?


  第一種溝通方式:

  部門經理:「李總,今年我們部門成績不錯,大家都工作得很賣力,既然要去旅遊,為什麼只有15個名額?剩餘的5個人肯定會有意見,您看能不能再多給5個名額?」


  李總:「篩選一下不就完了嗎?公司能拿出15個名額就已經不錯了,你們怎麼不多為公司考慮?你們就是得寸進尺,不讓你們去旅遊就好了,誰也沒意見。你要覺得不好操作的話,你們幾個做領導的,姿態高一點,把名額讓出去,這不就解決了!」


  第二種溝通方式:

  部門經理:「李總,我們部門聽說公司提供出國旅遊的機會,大家都非常興奮。公司對我們市場部這麼重視,大家都非常感動。


  李總:「應該給你們部門一個放鬆的機會了。今年公司效益不錯,市場部功不可沒,考慮到大家辛苦了一年,年底事情不多,應該讓大家放鬆一下。放鬆好了,明年才更有戰鬥力。」


  部門經理:「出國旅遊的機會確實很難得,只可惜公司只提供了15個名額。」


  李總:「當時決定15個名額是因為覺得你們部門有幾個人工作不夠積極。你們評選一下,不夠格的就不安排了,就算是對他們的一個提醒吧!」


  部門經理:「其實我也同意您的想法,有個別人的業績與其他人比起來確實不夠好,這幾個人沒有作出理想成績,責任在我。不可否認的是,大家今年都很賣力,彼此之間也形成了良好的團隊配合,如果不讓他們去,可能會打擊他們積極性,也會影響明年團隊之間的協作配合。我不忍心讓這5個人失去與團隊共同放鬆的機會,因此希望您能夠多批准5個名額。我會與其他幾個領導溝通一下,在這次旅途中給他們再打打氣,幫助他們改善一下工作態度和工作方式。我的建議,您看能不能考慮一下?」


  李總:「其實我也不希望團隊內部產生猜疑和比較,扣下5個名額卻影響了氛圍就得不償失了。今年你們確實都很努力,希望這種氣氛繼續保持下去,明年每個員工都能夠達到銷售目標。大家都去吧,我批准了!」


  我們分析一下這兩種與領導溝通的表達方式。第一種之所以失敗,是因為部門經理只顧表達自己的意志和願望,忽視領導的表象及心理反應。與上級溝通,切不可以自我為中心,更忌諱出言不遜,不尊重對方。同樣的情況下,第二種表達方式的成功在於部門經理一開始就站在上級的立場上,樹立一個溝通低姿態,站在公司的角度上考慮公司的緣由,遵守溝通規則,作好與上級的平等對話,為公司解決此問題作好心理準備。


  第一種溝通方式中,部門經理犯了一個錯誤:直線思維否定上司。在企業的權力序列中,上司有向下屬下達命令或者作出決策的權力。當作出某項決策時,無論這項決策是否合理,下屬回應的方式最好是迂迴回應,而不是直線頂撞。因為從上司的立場看,下屬直接質疑自己的決策,無異於否定自己的領導權威,不僅達不成溝通目標,反而還會激起他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去壓制下屬質疑的想法。所以,與領導溝通,盡量採取迂迴而進的方式,若直接與上司進行PK,容易將雙方之間的對話迅速終止,並使關係惡化。


  往下溝通——處理好與下屬的關係

  (1)下屬也是合作者


  1944年深秋,盟軍已向德國本土逼近。希特勒為扭轉敗局,決定集中兵力在西線發動一場反攻。當德軍突然出擊時,一直處於攻勢的美軍完全沒有作好準備,一下子被打得慘敗。


  當時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正在參加部下的婚禮,當他得知這個消息后,明白必須迅速動用第8集團軍的左右兩翼部隊夾擊以堵住這個突破口,而這就必須有足夠的裝甲部隊。當時,南側的巴頓軍團正好擁有第10裝甲師。於是,艾森豪威爾就讓布萊德雷命令巴頓將裝甲師調來支援。


  巴頓是個有名的倔老頭,儘管擁有赫赫戰功,然而卻被很多原來自己的部下所領導,這讓他心裡很不平衡。布萊德雷就是這樣,一年前還只是巴頓的副職,現在卻成了他的上司。不僅如此,當下也是巴頓急需裝甲師的時候,他怎麼肯借呢!


  果然,當布萊德雷硬著頭皮向巴頓下達指令時,被巴頓一口拒絕了:「是你們犯的錯誤,憑什麼讓我去收拾?我不去!」面對自己這位老上級、新下級,布萊德雷一籌莫展,只得向艾森豪威爾彙報。


  於是艾森豪威爾,這位盟軍最高統帥,決定親自和這位部下面談。當艾森豪威爾再次闡述此戰對全局的利害時,倔強的巴頓依然只抽煙,不表態。這時,深深了解巴頓性格的艾森豪威爾沒有震怒,而是忽然問巴頓:「喬治,你還記得1943年的北非戰役嗎?」


  「當然!當時你剛晉陞四星將軍,就遭到了德軍的突然攻擊。」


  「你也沒有忘。是的,當時我剛晉陞四星將軍,就遭到了攻擊。當時多虧有你的奮力支援啊!而現在,我告訴你,我剛被晉陞為五星將軍,又遭到了德軍的突然襲擊……」這時,桀驁不馴的巴頓伸出了右手,同意借調裝甲師。


  對待下屬,跟對待兄弟一樣,難免會引起誤解。一般人認為,如果把下屬當作兄弟,那麼就意味著上下關係過於隨意,下屬就敢「不聽話」。如果你也這麼認為,那麼你所認為的兄弟可能就不是兄弟,而是哥們關係。真正的兄弟,同甘共苦,彼此維護對方,作為一個「兄長」,絕不允許自己的「小弟」不思進取,而是不斷對自己的兄弟提出指導和鼓勵。這樣的「兄長」,才會讓底下的「小弟」真心尊重和佩服你。一旦你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都願意挺身而出,因為在他們的立場上,你勝利了,他們同樣會獲得光榮。制度重於權力,同事重於親朋。將這樣的管理理念帶到你的團隊中,這樣帶出來的隊伍才是一支既有戰鬥力又不乏快樂的團隊。


  (2)善待下屬


  富有領導力藝術的領導,一般都沒有官架子。1189年,對於鐵木真(成吉思汗)來說是個重要的轉折點,他被推舉為幾個部落的聯合酋長——合汗。但他並不因此而滿足,因為他懂得:要鞏固並擴大自己的權力,要擺脫貴族們對他的控制,要防備其他部落的侵襲,必須有一支軍隊。於是,他著手組建了忠於自己的護衛軍。當鐵木真擁有數十萬部眾時,他宣誓說:「我一旦當上了君主,並統率許多地方的軍隊時,一定要關懷我的部下,把奪來的許多馬群、畜群、游牧營地、婦女和兒童給你們。」


  鐵木真當上「合汗」不久,與他結為「安答(義兄)」的札木合開始嫉恨他,後來,札木合糾集別的部落向成吉思汗發起進攻。成吉思汗也動員了部眾迎擊。這一場戰役被稱為「十三翼之戰」,這是鐵木真一生所經歷的60餘場戰爭中唯一一次戰敗。


  鐵木真雖然兵敗,但獲勝的札木合卻失去了人心。因為他殘暴地將俘虜全部處死,甚至用大鍋煮人肉為食。札木合對自己的部下十分苛刻,常任意奪取部下的車馬食物。他的暴行引起部下不滿,眾多部落首領率領部下投靠鐵木真。


  戰場上的勇猛雖然能決定一時的勝負,但是最終的勝利卻屬於道義上的聖君。札木合的眾叛親離與成吉思汗的眾望所歸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鐵木真愛護部下,也要求其部將們關懷部屬的饑渴、疾苦。鐵木真常在作戰之後,率領軍隊駐紮在草原上,休養兵馬,並常組織圍獵、娛樂活動。鐵木真能與廣大部下同甘共苦。在作戰時,鐵木真率領部下一起奮戰,經常衝殺在前,因而多次受傷。他生活簡單,飲食、衣服與廣大部下相同或相近。戰勝時,與廣大部下共同分享勝利果實。正是由於鐵木真能夠厚待部下,尊重部下的意願,與他們同甘共苦,因此,他能團結部下齊心協力地去戰勝敵人,奪取勝利。


  一年一度的阿里巴巴集團年會,是集團員工開心又值得紀念的日子。根據不成文的規定,這一天的年會上,高官們必須使出渾身解數取悅員工。至於要表演什麼節目,也是下面的員工出主意,由大會組織部門採納並執行。試想:員工被老闆「虐待」了一年,現在終於可以自己出主意折騰一下老闆了,心裡肯定會爽一把。


  2009年的年會上,董事局主席馬雲帶著7個高管,上演了一出「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節目。台下的員工,看著自己老闆穿著白裙戴著假髮,為大家表演由他們定製的「捉弄節目」,心裡能不樂嗎?一場高層們「豁出去」的表演,卻能拉近員工和管理層的距離,這是馬雲的高明之處。


  在馬雲之前,不乏有為了員工犧牲自己的老闆。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曾向他的員工們提出一個挑戰——倘若員工們能在財政年度內實現創紀錄的利潤,那麼,他將在華爾街上跳草裙舞。結果,員工們真的實現了不可思議的業績,沃爾頓果然穿著草裙在美國的金融中心跳舞。


  許多人以為領導就是開會、下命令,顯示權威。其實,這是行政上的權威,不是事實上的權威。自以為是的領導,下屬心裡未必服你是領導。領導需要能打動下屬心靈的影響力。


  韋爾奇說:「一名優秀的領導者必須同上下左右自由地接觸,不厭其煩地聽取意見,進行真正的交流。」他總是不失時機地讓下屬感覺到他的存在,儘可能地跟所有員工保持溝通,哪怕是清潔工。他每周都會突然視察工廠和辦公室,安排與比他低好幾級的經理共進午餐。即使開會,他也不喜歡唱高調,讀發言稿,他主張跟下屬坦誠對話。


  面對成千上萬的下屬,不可能事必躬親,韋爾奇自有許多方法進行溝通。如他無數次向直接彙報者、鐘點工等幾乎所有員工發出極具個人魅力的手寫體便條,通過傳真機發向世界各地。幾天之後,當事的員工還會收到韋爾奇手寫便條的原始件,讓員工感到親切和溫馨。韋爾奇能很快記住別人的姓名,長時間不忘。韋爾奇單憑外貌就能叫出公司管理層至少1000人的姓名,並知道他們的職責範圍。公司的一名員工說:「他知道我們叫什麼,知道我們做什麼。這對一名僱員來說是莫大的鼓舞,我們非常看重這一點。」能抓住員工的心,韋爾奇何愁不能「穩坐泰山」。


  「向陽坊」這個招牌,對福建人來說不陌生。這是一個生產麵包、西點、蛋糕、餅乾、月餅的食品企業。當「向陽坊」剛剛從台灣進入廈門的時候,和所有企業一樣,萬事開頭難。每年的中秋節,是糕點行業的繁忙季節。向陽坊曾經有兩個感人的事件:一件事情是在廈門創業初期,中秋前由於生產月餅過於繁忙,整個生產車間都忙不過來。可是沒有一個人偷懶,特殊時期24小時加班加點,董事長帶著總經理脫下鞋子,換上工作服,從早上9點忙到夜裡1點。每一天領導高層都出現在生產線上,與員工一起生產,一起用餐,一起睡在工廠宿舍,於是大家再累再艱難也都堅持完成了任務。另一件事情是,「向陽坊」的員工做拓展訓練時,其中有一個項目是野外穿越。當行進到一個大石縫隙的時候,為了避免人員因為跨越而落水,身材高大的董事長跳入水中立於石塊之間,讓員工踩著自己越過障礙。儘管整個項目中大家都在互相幫助,相信每一個「踩過」董事長的員工,應該都會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3)批評指導的藝術

  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是員工的導師,對員工的心態及技能進行相應的輔導,尤其是在員工犯錯的時候,及時指出錯誤,避免給企業帶來更大的損失,因此「批評」在管理中不可缺少。如何批評到位,這也是一門溝通藝術。


  盡量採取「漢堡式」批評。在與員工進行交流並對其工作的不足之處提出批評時,要注意方式,像漢堡一樣,最上面一層是肥大的麵包,象徵著以讚美開始;第二層夾著一片生菜,代表分析不足的原因;第三層夾著一片肉,代表幫助提出解決的方法;最下面一片扁平的麵包,也就是溝通的結尾時要給予期望鼓勵,使之在獲得認同和欣賞的前提下虛心接受批評,明白問題的原因並進行改進。批評員工的目的不在於批評,而是為了解決問題,提升士氣。


  「你這個項目執行得相當不錯,給公司的年輕員工帶了一個好頭。」


  「哪裡哪裡,主要靠同事的配合。」


  「美中不足的就是項目的損耗大了點。」


  「確實,自己比較沒有經驗,所有在材料控制上浪費了些。」


  「這樣你看好不好,下一次項目執行前,將項目預算先給老李看一看,畢竟他是老師傅了,比較有經驗。」


  「這個我疏忽了,下一次肯定請老李監督一下,還有很多地方要向老員工學習。」


  「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加油!公司很看好你。」


  「謝謝,我會虛心學習,繼續努力!」


  看起來是很簡單很俗套的「蘿蔔加大棒」的方式,但是很多老總們卻用得不好。他們眼中經常只有問題,只有缺點,於是上來就是一頓批鬥,搞得員工敢怒不敢言,更糟糕的是打擊了員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漢堡式批評法」確實很簡單,在批評前,先設法表揚一番,在批評后,再設法鼓勵一番。總之,爭取在一種友好的氣氛中開始和結束談話。


  批評要尊重客觀事實。批評他人通常是比較嚴肅的事情,所以在批評的時候一定要客觀具體,應該就事論事。要記住,我們批評他人,並不是批評對方本人,而是批評錯誤的行為,千萬不要把對部下錯誤行為的批評擴大到了對部下本人的批評上。


  「你這份信函是怎麼寫的,錯別字一大堆!」


  「對不起,時間比較緊,所以個別字打錯了。」


  「你這個秘書當得太不到位了,哪有你這樣粗心大意的!」


  「對不起,我錯了,下次我一定認真檢查。」


  「像你這樣馬虎的性格不改一改,以後嫁人了怎麼辦,孩子你都照顧不好!」


  「嗚……嗚……」


  像這樣批評下屬,幾個錯別字一直講到孩子都照顧不好,難怪秘書只能哭了。很顯然,領導批評擴散化了,就難以被下屬接受,因為你的話語讓她很難堪。也許她只是一次無意的過失,你卻上升到了責任心和人格特質的高度去批評,很可能把她推到你的對立面去,使你們的關係惡化,也很可能導致她在今後的工作中出現更多的紕漏。


  不要傷害部下的自尊與自信。批評下屬要把握一個核心,就是不損對方的面子,不傷對方的自尊。批評要選擇適當的場所。批評下屬時,不要當眾指責,最好選在單獨相處的時候。為防止一時衝動而造成繼續的損失,領導應該馬上採取「補牢」措施,使因衝動而產生的副作用減到最小。最佳的方法是,在當天下班前,找來被罵的下屬,因為你的情緒表現,真誠地向他道歉:「今天委屈你了,怪我太衝動,說話有點過激,希望你能原諒。不過,我確實不希望看到你犯這樣的錯誤,你要知道我對你的期望很高。」簡單的幾句話,使本來委屈的下屬心裡得到了安慰,同時又有種被信任感,再大的委屈也馬上煙消雲散了。


  水平溝通——推倒「部門牆」


  (1)一家人,別說兩家話

  王偉同學剛上高中,學校要求穿新校服報到,可是王偉領回來的校服,發現褲子長了兩寸。


  吃晚飯的時候,趁奶奶、媽媽和姐姐都在場,王偉把褲子長兩寸的問題說了一下,飯桌上大家都沒有反應。飯後大家都去忙自己的事情,這件事情就沒有再被提起。


  媽媽忙完家務后,想起兒子明天要穿的褲子還長了兩寸,於是就默默地一個人把褲子剪好疊放在原處。


  姐姐睡得比較晚,臨睡前猛然想起了弟弟褲子的事情,於是她將褲子剪完后才安然入睡。


  奶奶第二天最早起床,想起了孫子的褲子長兩寸的事情,馬上操起剪刀。


  最後王偉只好穿著短了四寸的褲子去參加開學典禮了。


  問題來了,為什麼褲子會變成那樣?整個過程是誰犯了錯?誰應該對造成的後果負責?

  公司技術部負責開發業務部使用的客戶服務系統。


  按業務部的要求,技術部著手編寫程序,半個月後,這套服務系統編寫完畢,技術部經理通知業務部前來試用。結果系統完全不符合業務部的需要,業務部要求技術部重新編寫。


  技術部:「你們為什麼不早說,編寫時你們也沒人過來核查,我們辛辛苦苦做了半個月,哪能說改就改啊!」


  業務部:「你們為什麼不早問,編寫時你們也沒人過來核對,我們等這個等了半個月,你現在竟然給我們一個不能使用的東西!」


  問題來了:到底是哪個部門的錯?怎麼解決?


  很多時候,部門與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往往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比如市場人員為了爭取到客戶,隨口答應了客戶提出的一些過分條件,與客戶簽訂10萬的單,卻被要求做15萬的事。回到公司后,技術部門一看就指出這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任務,於是技術部門的人不肯配合,最終兩個部門吵起來了。鬧起來后,總經理一方面帶著市場人員到客戶那裡去解釋;另一方面還要哄著技術部門做事。儘管最終事情圓滿結束,損失並沒有虧太多,但是搞得總經理和客戶都很鬱悶,兩個部門的關係也徹底搞砸了。


  很多時候,溝通不順暢,部門與部門之間會建立起一道無形的牆,其實無非是忽略了八個字:換位思考、及時溝通。


  (2)推倒部門牆


  200年前,亞當·史密斯提出了分工論,在產品單一、供不應求的時代里,分工提高了產量的效率,許多企業從中嘗到了不少甜頭,於是注重職能細分、強調層層彙報便成了管理的代名詞。


  於是,在企業中經常就會出現這樣的聲音:「這不屬於我的職責範圍」、「這些問題去找他們部門」,高而森嚴的部門牆,衍生了低下的效率和淡漠的服務意識。一個個孤立的任務是不可能構建組織的競爭力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這是不少組織中管理人員的通病。部門牆只能衍生大量的不增值的活動,如過多的協調、等待、返工、評審等。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在流程改造前,非增值性活動的時間之和通常要佔全流程時間的95%以上,也就是說,大量的資源和時間都被浪費了,而這些浪費最終也會轉加到顧客身上。


  「部門牆」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於目前流行的「直線職能制」組織結構形式。從管理邏輯上來說,組織結構的設計決定了各部門和各崗位的責任和權力分配。在直線職能制下,各部門和每位員工在工作的時候往往只從自己所在部門或崗位出發,而很難主動從企業的全局考慮問題。需要與兄弟部門協調時,只能向上級部門反映,缺乏部門之間直接橫向溝通機制。這就是說,部門之間被一堵堵無形的「部門牆」割成了相對孤立的「塊塊」,造成各個部門各自為政。在這樣的組織里,更側重於職能部門內的縱向管理,而忽視了職能部門之間的橫向管理。踢皮球、推卸責任的現象經常發生,職能部門之間往往沒有將彼此視為一個團隊中的戰友,而是潛在的敵人。這不但降低了部門間的協作效率,也降低了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因此,打通「部門牆」,建立部門之間的橫向溝通與協調機制,是企業提高效率和反應速度的一個關鍵。


  組織協同的效能應該像氨基酸組合效應:組成人體蛋白的八種氨基酸,只要有一種含量不足,其他七種就無法合成蛋白質。


  (3)衝突管理


  清末,陳樹屏在江夏任知縣的時候,清朝著名大臣張之洞在湖北做督撫,張之洞和撫軍譚繼詢關係不太融洽。


  一天,陳樹屏在黃鶴樓宴請張、譚二人。賓客中有人談到江面的寬窄問題,譚繼詢說是五里三分,張之洞卻故意說是七里三分,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接受對方的觀點。


  陳樹屏心知肚明,他們只是借題發揮,於是靈機一動,言辭謙遜地說:「江面上漲時寬到七里三分,落潮時便是五里三分。張督撫是指漲潮而言,撫軍大人是指落潮而言,兩位大人都沒有說錯,這有何可爭論的呢?」張、譚兩人本來是信口胡說,由於爭辯又下不來台,聽了陳樹屏的圓場,自然無話可說。眾人一齊拍手大笑,爭吵不了了之。


  爭吵衝突,在企業內部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尤其是開會討論時最為明顯,企業內部發生的衝突也是如此,往往「在人不在事」。世間萬物本來就有兩面性,既矛盾又統一。有時誰都沒有錯,只是雙方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而已,但還是出問題了:總想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


  人情練達即文章,人與人的關係是很微妙、很敏感的,你不能保證你想得都對,說得都對,而且聽話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有時一句話,你順口而出,本來是毫無色彩的中立之言,結果在別人聽來卻像是含沙射影、指桑罵槐。你也覺得冤枉,也不管他什麼感受,迎風而上,於是兩個人就這樣莫名其妙爭吵起來,從此結下了梁子。


  (4)絕不單獨用餐


  相信大部分上班族的中午飯是在公司解決的。從明天開始,記得帶上你的飯盒,坐到你的同事身邊,坐到你的上司身邊,坐到你的下屬身邊。填飽肚子的同時聽他們講故事,偶爾也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很快你就會發現,午餐時間是一個很輕鬆開放的環境。


  拒絕的「五要、五不要」


  德、美、英三個國家的海軍將軍在爭論,到底哪個國家的水兵最勇敢。


  德國將軍叫來一名水手:「你看見那根10米高的桅杆了嗎?我現在命令你爬到頂端,舉手敬禮,然後跳下來!」德國水手立即跑到桅杆前,迅速爬上頂端,漂亮地敬個禮,然後跳了下來。


  美國將軍叫來一名水手:「你看見那根20米高的桅杆了嗎?我現在命令你爬到頂端,舉手敬禮,然後跳下來!」美國水兵也很快地執行了命令。


  英國將軍也叫來一名水手:「你看見那根30米高的桅杆了嗎?我現在命令你爬到頂端,舉手敬禮,然後跳下來!」


  「什麼,30米?我堅決不去,會摔死人的,長官你一定是瘋了!」英國水兵瞪大眼睛叫了起來。


  「瞧,先生們。」英國將軍得意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勇敢!」


  一個簡單的笑話,卻道出了拒絕的難處。在軍隊拒絕命令很難,在企業拒絕也不容易。來自上司的任務,「拒絕」代表你不識趣;來自同事的求助,「拒絕」代表你不肯協作;來自下屬的請求,「拒絕」代表你冷酷無情。人在職場,總要面對同事、客戶與主管的許多要求。有時礙於公司規定或是工作負荷,必須拒絕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但是,習慣中庸之道的中國人,在拒絕別人時很容易發生一些心理障礙,這是受到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同時,也與當今社會中的某些從眾心理有關。不敢和不善於拒絕別人的人,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就得戴著「假面具」生活,活得很累,丟失了自我,但又因為難於擺脫這種「無力拒絕症」而自責、自卑。


  拒絕是溝通技巧中的一門重要的學問。想做個有求必應的「好好先生」或「好好小姐」並不容易,人們的要求永無止境,往往是合理的、悖理的並存。如果當面你不好意思說「不」,輕易承諾了自己無法履行的職責,那麼你肯定是忙不勝忙,將會帶給自己更大的困擾和溝通上的難度。


  拒絕的「五不要」:

  不要立刻就拒絕:立刻拒絕,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冷漠無情的人,甚至覺得你對他有成見。


  不要馬虎地拒絕:拒絕他人應該及時、清晰,否則他人將經歷從希望到絕望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讓人覺得你在耍他。


  不要盛怒下拒絕:盛怒之下拒絕別人,容易在語言上傷害別人,讓人覺得你一點同情心都沒有。


  不要無情地拒絕:無情地拒絕就是表情冷漠,語氣嚴峻,毫無通融的餘地,會令人很難堪,甚至反目成仇。


  不要傲慢地拒絕:一個盛氣凌人、態度傲慢不恭的人,任誰也不會喜歡親近他。何況當他有求於你,而你以傲慢的態度拒絕,別人更是不能接受。


  拒絕的「五要」:

  要能婉轉地拒絕:真正有不得已的苦衷時,如能委婉地說明,以婉轉的態度拒絕,別人還是會感動於你的誠懇。


  要有笑容地拒絕:拒絕的時候,要能面帶微笑,態度要莊重,讓別人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禮貌,就算被你拒絕了,也能欣然接受。


  要有代替地拒絕:「你跟我要求的這一點我幫不上忙,我用另外一個方法來幫助你」,這樣一來,他還是會很感謝你的。


  要有出路地拒絕:拒絕的同時,如果能提供其他的方法,幫他想出另外一條出路,實際上還是幫了他的忙。


  要有幫助地拒絕:也就是說你雖然拒絕了,但卻在其他方面給他一些幫助,這是一種慈悲而有智能的拒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