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陵之戰
戰國中期,魏國稱雄一時,魏軍在大將龐涓的率領下很是威風。但是,當齊國有了孫臏的加盟后,一切都開始改變了。
齊國人孫臏是兵聖孫武的後代,他曾經與龐涓一同拜師學習兵法。論聰明才智,還是孫臏勝龐涓一籌,不過孫臏的功利心卻遠不如龐涓盛。魏國是戰國時期變法改革最早的諸侯國,也是當時最強大的一國。魏惠王時,龐涓先期到達了魏國,並被惠王任命為將軍。
龐涓自知不如孫臏,他擔心孫臏一旦出山就會對自己產生威脅。於是他便把孫臏邀來了魏國,並用毒計將孫臏陷害成了一個殘廢人,從此孫臏也就失去了髕骨。孫臏明知是龐涓有意殘害自己,於是更要頑強地支撐著自己活下去,以期望著將來報仇。後來齊國使臣見到了孫臏,他知道孫臏是個奇才,就偷偷地把他帶回了齊國。
齊威王四年即魏惠王十七年(前353年),因衛國之事,魏國與趙國之間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軍事衝突。最後魏王命龐涓為主將率8萬人攻趙,當時魏軍強盛,一路直抵趙國都城邯鄲。
趙國派使臣向齊國告急,在大臣段於綸的建議下,齊威王決定出兵救趙。在出兵之前,齊威王想要以孫臏為主將,但是孫臏卻辭謝道:「刑餘之人不可(為將)。」於是齊威王便命田忌為將,任孫臏為軍師,也出兵八萬以與魏軍一爭高下。
就在大軍出發前商議作戰方案時,田忌想要直接帶兵前往攻打魏軍,以解救邯鄲之圍。但是孫臏卻主張一種更為巧妙的策略,既省去了遠途奔波之苦,勝算又大,結果此策略為田忌所採納。
齊軍先是派出小股部隊去攻打戰略要地平陵,用故意失敗的辦法麻痹敵人;然後以主力直攻魏都大梁,大梁告急;待龐涓急匆匆地從邯鄲回師,行至半路的桂陵時,埋伏起來的齊軍施以突襲,結果魏軍大敗。
「圍魏救趙」戰役的勝利,使魏國的霸業受到了初次打擊。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國大舉攻韓。韓昭侯也派人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應允,不過孫臏卻建議齊王出兵不可過晚,更不可過早。正當韓國被魏國打得精疲力竭之時,齊軍在田忌、孫臏的率領下故技重施,仍直奔大梁以伐魏救韓。
魏惠王大怒,不得不抽兵回援;接著,他又派出太子申率10萬大軍攻齊,並仍舊調龐涓為將,以助太子。
為了麻痹敵人,孫臏用減灶的方法誘騙魏軍一路大膽深入,並最終將魏軍吸引到了狹窄的馬陵道。這天傍晚時分,當魏軍趕至馬陵時,埋伏的齊軍突然殺出,結果魏軍大亂,再次被齊軍打得大敗。最後,龐涓自刎而死,魏太子也被齊軍俘虜。
馬陵之戰又是齊國大勝,魏軍也因此再次受到了重創。
通過兩次大規模的較量,齊國不僅打敗了魏國這個昔日的霸主,更讓自己的實力和地位得到了大幅提升。魏國因連年與齊、秦及諸侯國爭戰,國內已被戰爭消耗空虛,兵源也嚴重不足。龐涓死後,魏國徹底衰落,以至於魏惠王感嘆「東敗於齊,西喪秦地700餘里,南辱於楚」。自馬陵之戰後,魏國又連遭秦國、楚國攻伐,勢力日見衰弱,稱霸氣勢也日漸消散,開始降為二流強國。而齊國則勢力更強,終於取代魏國而成為了東方第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