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清帝王權謀那點事> (六)、十全老人——清高宗乾隆

(六)、十全老人——清高宗乾隆

  年號:乾隆

  廟號:高宗

  簡謚號:純皇帝


  正謚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

  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名諱:愛新覺羅.弘曆

  承襲關係:世宗第四子


  生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

  出生日期及地點:1711年,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雍親藩邸

  登極日期: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日

  稱帝年齡:25

  在位時間:1736-1795

  在位年數:60

  享年:89

  生子:17

  生女:10

  死亡日期及地點:1799年,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於寧壽宮後門街養心殿

  陵墓名稱:裕陵

  陵寢所在地:河北,遵化

  1、生平小傳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


  清高宗乾隆皇帝弘曆,清朝入關后第四代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為清世宗胤禛第四子。雍正十一年(1733),封和碩寶親王,十三年九月即位,年號乾隆,習稱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嘉慶元年(1796),傳位第十五子顒琰(嘉慶),自為太上皇帝,仍掌軍國大政,直至去世,實際統治六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


  乾隆帝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正在位時被封被寶親王。雍正死後,群臣和總管太監從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取出錦匣,開讀密詔,上面寫著「皇四子弘曆為皇太子,繼聯即皇帝位。」弘曆於同月即位。第二年改年號為「乾隆」。


  乾隆在位期間,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使社會上出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康乾盛世」在此期間達到了頂峰。同時乾隆平定了準噶爾部,消滅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勢力,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的管理,鞏固和開展了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奠定了今天中國固有版圖;嚴厲拒絕了英國特使馬嘎爾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充分體現了他的文治武功。


  乾隆帝向慕風雅,精於騎射,曾先後六次下江南,遍游名城,筆墨留於大江南北。乾隆還是一個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宮書畫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間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但乾隆所興起的文學獄,在清朝歷代中為數最多。如有個文人胡中藻寫了一句「一把心腸論濁清」的詩句,乾隆認為這是誹謗清朝,將胡中藻滅族。不過這並不有損於乾隆的功績。


  但乾隆好大喜功,為人重奢靡,鋪張浪費,並自稱為「十全老人」。他在位後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污成風,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頻繁。清王朝開始從強盛走向衰敗。


  在平定天山南路時,清軍俘虜了小和卓木的一個妃子,她是一位絕色佳人,身上又散發出一種天然的奇香,人稱香妃。乾隆便將她收為妃子送入宮中,還特地招來回教徒服侍她的吃穿。又在宮中西苑造了回族的住房、禮拜堂,以博取她的歡心。香妃卻毫不動心,堅決不從。一天,宮女奉乾隆之命來勸說,香妃猛地取出一把匕首,嚇得宮女四散躲避。太后怕乾隆遭到不測,趁乾隆去郊祭時,把香妃召來,令其自殺。乾隆知道后還生了一場病,事後下令將香妃遺體用軟轎抬回新疆喀什入葬,建香妃墓。近年來,專家經過大量考證。認為香妃實為乾隆的容妃,在宮中生活了28年,55歲時病歿,葬於東陵,棺上書有阿拉伯文的《可蘭經》。


  乾隆六十年(1795年)底,乾隆決定將皇位禪讓給皇太子。他下詔說:「我25歲時繼位,當時曾經對天起誓,如果能夠在位60年,就一定自行傳位給皇太子,不敢與皇祖(指康熙)的在位年數一樣。現在我在位已經滿60年,不敢食言,決定禪位與皇十五子顒琰。他如一時難以處理朝政,由我訓政。」和坤等大臣極力勸阻,乾隆不聽,於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極殿舉行禪位大典,自稱太上皇,但仍掌握著朝廷實權。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雖經過不少名醫醫治,都不見起色,初三死於養心殿。


  乾隆死後的廟號為高宗純皇帝,史稱乾隆帝。


  2、文治


  1)、大力革新


  其一是處理政治積案。


  其二,對於各級官吏、紳衿生監和廣大農民,乾隆皇帝也實行了比較寬厚的政策。即位之初,即將雍正朝因虧空錢糧而被革職的兩千來名官員悉數寬免。


  其三,對於雍正朝的其他明顯敗政和一些累民措施,乾隆皇帝上台以後,也都用力加以革除。


  2)、編修文化典籍。


  北京內城南面東為「崇文門」,標榜皇帝「崇文」。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崇文」的,只有兩位,就是康熙和乾隆。乾隆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面的活動內容很多,主要有:主持纂修《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第一份告成,共收書3461種、79309卷。隨後繼續進行,到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又告成6份,已歷時15年。后再查核、校誤和補遺,直到五十八年(1793年)才告結束,參與者前後4186人,時間長達20年。乾隆主持編纂《四庫全書》,是對中國文化的一大貢獻。


  3)、維護、興建皇家園林


  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維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換成藍色琉璃瓦)、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其中清漪園改瓮山為萬壽山,上建大報恩延壽寺(排雲殿),又建佛香閣。這些皇家園林,無不彰顯著清代園林文化的輝煌,是園林藝術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外,多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乾隆當政期間,他不僅先後改建和擴建了康熙、雍正年間耗費巨大財力建於北京西北郊的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和承德避暑山莊的外八廟,而且就在他表示絕不「重費民力以創建苑圃」之後不久,又決定在北京西北郊四座皇家園林中心位置——瓮山(今萬壽山)一帶,營造世界園林史上最大的工程之一——清漪園。


  4)、貢獻詩文才華


  乾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擅書畫,兼長詩文,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書法家、詩人和學者。他不僅精通新滿文,而且熟知老滿文;不僅對漢語漢文十分精通,還懂蒙、藏、維等多種語言文字。乾隆喜愛書法,造詣精深。他長期痴於書法,至老不倦。


  5)、蠲免天下錢糧


  御史赫泰曾上疏:「國家經費,有備無患,今當無事之時,不應蠲免一年錢糧。」乾隆認為:百姓富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澤,不施及於百姓,那將施於何處!所以,乾隆斷然下令蠲免全國錢糧。據統計,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慶元年,先後五次普免全國一年的錢糧,三次免除江南漕糧(其中一次為400萬石米),累計蠲免賦銀2萬萬兩,約相當於5年全國財賦的總收入。蠲免全國錢糧,收到社會效益:「詔下之日,萬方忭舞。」這話雖有誇飾,但說明此舉確實受到歡迎。乾隆蠲免全國錢糧,其次數之多,地域之廣,數量之大,效果之好,時間之長,在封建王朝中,空前絕後。


  6)、南巡


  乾隆帝一生多次外出巡遊。他曾四次東巡,到達盛京(今瀋陽),兩次到曲阜祭孔,並巡遊泰山,還曾遊了嵩山和洛水,但最著名的還是他六次下江南。自乾隆十六年(1751)首次南巡后,他感到北國風光到底不如江南秀麗。這樣,以後或因鬱悶,或因閑暇,又五次南巡。這種巡遊既達到了遊玩散心的目的,也了解了南方的民風民俗、政治情勢,因而也利於加強對南方的統治。


  6)、禪位嘉慶


  乾隆皇帝在86歲高齡之際,舉行了傳位大典,並向全國頒布了歸政詔書。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在繼位六十周年之際,乾隆皇帝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於勤政殿,當眾取出當年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建儲密旨,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並決定於次年新正舉行傳位大典。十月朔日,頒嘉慶元年時憲書於全國並普免明年全國地丁錢糧。嘉慶元年正月六日,內外王公以下文武百官與朝鮮、安南、暹羅、廓爾喀等國使臣咸集太和殿,按班序列。而後,禮部堂官首先至毓慶宮啟請皇太子朝服出宮,恭候乾隆皇帝乘輿至太和殿升坐,乾隆皇帝開始了歷時四年的太上皇生活。


  3、 武功、


  1)、統一整個新疆


  北京內城南面西為「宣武門」,標榜皇帝「宣武」。明清28位皇帝,真正稱得上「宣武」的,明朝有洪武、永樂,清朝則有太祖、太宗、聖祖、高宗。乾隆不僅「崇文」,而且「宣武」。他的武功之一是用兵西陲,鞏固新疆。在北疆,兩次平準噶爾,使土爾扈特部回歸,基本上解決了北疆的問題。


  南疆,主要指天山以南的維吾爾族地域,清代稱「回部」。準噶爾部強大時,回部受準噶爾貴族的欺凌與侵逼。但是,清軍平定北疆后,回部貴族試圖擺脫清朝,自長一方。為此,清軍同回部軍在庫車、葉爾羌(莎車)等幾座南疆重鎮進行了激戰,最終大獲全勝,重新統一南疆,粉碎了圖謀分裂。乾隆在南疆實行因俗而治,設立阿奇木伯克制,由清廷任命。並設參贊大臣(駐葉爾羌)等官,分駐各城,加強統轄。制訂《回部善後事宜》,對南疆管理體製做出改革。乾隆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實行軍府制,修築城堡,駐紮軍隊,設置卡倫,移民實邊,進行屯墾,加強了對新疆地區的管轄。乾隆平準定回諸役,統一了准、回各部,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統轄,剷除了準噶爾東犯喀爾喀、威脅京師及大西北的禍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會安定。


  2)、完善治理西藏


  乾隆兩次派兵打敗廓爾喀(今尼泊爾)的侵犯,制定《欽定西藏章程》。規定:設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在西藏駐軍,分駐前藏、后藏;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等圓寂后,在駐藏大臣親監下,靈童轉世設立金奔巴瓶制,用金奔巴瓶掣籤決定繼承人,這是乾隆的一個創造;西藏對鄰國貿易必須進行登記;西藏貨幣一律用白銀鑄造,正面鑄「乾隆寶藏」四個字……等等。《欽定西藏章程》是西藏歷史上重要的文獻,標誌著清朝對西藏進行全面有效的管轄。在雍和宮的「金奔巴瓶」已成歷史文物,在大昭寺內的「金奔巴瓶」制沿襲至今。


  中華各族一統。清朝已經歷「三祖三宗」——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聖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極、世宗雍正、高宗乾隆六代,乾隆則是集大成者。乾隆在其祖宗既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並開拓了中國的疆域版圖,維護並加強了中華的多民族統一。乾隆時的中國疆域,東起大海,西達蔥嶺,南極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清乾隆時的人口達3億。清朝「三祖三宗」對中國歷史最大的貢獻是維護了中國的邊疆版圖,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3)平叛苗疆


  在貴州「苗疆」地區,雍正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土歸流」,將許多世襲的土司改為流官。雍正末年,貴州「苗疆」又發生叛亂,清廷派刑部尚書張照赴貴州平叛。他反對鄂爾泰所推行的「改土歸流」的政策,密奏「改流非策」,甚至提出要將大片苗疆土地放棄。他不懂軍事,混亂日甚,故雖大兵雲集,卻曠日無功,苗疆叛亂的規模越來越大。此時乾隆帝剛繼位不久,聽到戰局不利的消息,頗為震怒,要對苗疆大舉用兵。他初次調兵遣將,自不免要稍示威嚴。他斷然下令將張照逮治下獄,改派張廣泗經略苗疆。


  伊犁為厄魯特準噶爾部居地張廣泗是治苗的老手,經過深思熟慮后,制訂了「督撫熟苗,力剿生苗」的策略。乾隆帝很讚賞他的計劃,命他照計劃行事。張廣泗號令嚴明,所向克捷。


  三路兵馬齊頭並進,步步緊逼,層層封鎖,對苗寨群眾大殺大燒,清軍攻破苗民據點牛皮大箐,殺死1萬多人。清軍又回頭對熟苗大肆殺戮,分首惡、次惡、協從三等懲治,先後毀掉苗寨1224寨,赦免388寨,殺死117萬人,黔東的苗區淹沒在清軍大屠殺的血泊之中。


  張廣泗的捷報傳來,乾隆帝笑逐顏開,立命張廣泗為貴州總督,兼管巡撫事。苗民訴訟,仍按苗俗審理,不拘律例。初次用兵即獲大勝,這使得乾隆帝對用兵增強了信心。他在位期間,多次對邊疆用兵,雖損失慘重,但總算都取得了勝利。他在晚年自詡「十全武功」,就表現了他對用兵勝利的沾沾自喜的心情。


  4)、平息大金川首領莎羅奔的叛亂乾隆十二年(1747),大金川首領莎羅奔公開叛亂。乾隆帝命張廣泗為四川總督,全力進剿。莎羅奔負隅頑抗,清軍多次失利。乾隆帝又派大學士訥親前往督師。訥親剛愎自用,趾高氣揚,一到前線,就嚴令三天攻下刮耳崖,否則以軍法從事。結果是損兵折將,訥親自感失誤,故負氣推諉。過了半年,銀餉花費不計其數,而戰功全無。乾隆帝大怒,立命將張廣泗逮治來京,說他「負恩忘國」,按律斬首。《平定伊犁回部戰圖冊·格登鄂拉研營圖》接著傳旨,命訥親回奏。訥親盡把責任推給張廣泗。乾隆帝將訥親的奏摺擲到地下,命侍衛到訥親家,取出訥親祖父遏必隆的遺劍,派人送往軍前,令訥親自裁,實際上就是賜死。訥親自知不免一死,遂用這支祖劍自刎。乾隆帝另派大學士傅恆為經略,增派軍隊,和岳鍾琪分兩路進剿。莎羅奔乞降,大小金川遂告平定。乾隆帝十分高興,對傅恆盛讚褒獎,把他比作平蠻的諸葛武侯,封他為一等忠勇公,岳鍾琪封為三等威信公。在凱旋時,乾隆帝命皇長子和諸王大臣郊迎,他親自在紫光閣行飲致禮,並在豐澤園賜宴犒賞隨征將士。


  乾隆帝三十一年(1766),大小金川再次叛亂。


  乾隆帝命四川總督阿爾泰率軍進剿,多年無功。乾隆帝下令殺了阿爾泰,另派大學士溫福督師,以尚書桂林為總督再征大小金川。用兵數年,勞師靡餉,清兵接連受挫。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帝因溫福已戰死,桂林無功,遂以阿桂為定西將軍,嚴令剿滅叛匪。乾隆四十一年(1776),阿桂攻克了大金川的最後據點噶爾崖,叛亂被平息。叛亂頭目索諾木和莎羅奔率家族20餘人出降。阿桂獻俘京師,乾隆帝御午門受俘。索諾木和莎羅奔被凌遲處死,其他族人等有的被殺,有的被監禁,有的被發邊為奴。乾隆帝封阿桂為一等誠謀英勇公,並畫像入紫光閣。此役后,改大金川為阿爾古廳,小金川為美諾廳。


  5)、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

  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帝派兵平定準噶爾部的叛亂。康熙帝和雍正帝對準部多次用兵,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准部時服時叛,成了清廷一塊很大的心病。在厄魯特蒙古內附后,乾隆帝感到形勢有利,遂命班弟為定邊將軍,以歸附的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分兩路向準噶爾部進攻。準噶爾軍紛紛倒戈,接應清軍。清軍兵不血刃地進入伊犁。叛亂頭目達瓦齊見勢不妙,率數十人往南疆逃竄。南疆維吾爾族各部紛紛響應清軍,反抗準噶爾的統治。達瓦齊逃到烏什,被維吾爾人民擒獲,押送清營,繼而被解送北京。


  乾隆皇帝痛斥了達瓦齊叛國的罪行,但考慮到民族關係和邊疆安寧,赦免了他的罪過,還封他為親王,讓他住在北京,受到最好的待遇。


  乾隆帝在平定了達瓦齊的割據勢力后,為了削弱準噶爾部的其它割據勢力,把厄魯特四部封為四汗,使各管所屬。但是,阿睦爾撒納自恃平叛有功,日益驕橫,一心想當四部的總汗。乾隆未滿足他的這種要求,但給了他特殊的恩寵,晉封他為雙親王,食雙俸。他仍不滿足,分裂的野心惡性膨脹起來。他不穿清朝官服,不用清朝官印,行文各部「以總汗自處」,積極準備叛亂。乾隆二十年(1755)九月,乾隆帝命他到避暑山莊入覲,想調虎離山,消患於未然。阿睦爾撒納看出了朝廷的用意,半路逃回,公然打出了叛亂的旗號。


  叛亂迅速擴大,駐守伊犁的班弟兵敗被殺。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命袞札布為定邊將軍,出北路;命兆惠為伊犁將軍,出西路。清軍長驅直入,銳不可擋。阿睦爾撒納倉皇逃入俄國。後來,他因患天花病死,俄國把他的屍體送還給清廷。


  6)、接受土爾扈特異域來歸


  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原是蒙古四部之一。17世紀20年代以前,該部一直居於準噶爾地區。明朝崇禎初年,該部因和鄰近蒙古各部發生矛盾,在其首領和鄂爾勒克的率領下,離開近代居住的塔爾巴哈台一帶地方,幾經輾轉以後,定居在伏爾加河下游一帶。


  對於沙俄當局的壓迫,他們實在忍無可忍,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居住在伏爾加河南岸的17萬土爾扈特人同時發動了反抗沙俄的大起義,徹底擺脫沙俄政府的控制,浩浩蕩蕩地走上了重返祖國的艱難征程。在回國途中, 他們擊退了沙俄軍隊的圍追堵截, 戰勝了哈薩克、布魯特等部的騷擾,克服了給養缺乏、疾疫流行等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在次年六月進入中國境內,實現了他們長期以來要求返回祖國的願望。


  針對土爾扈特人眾長途跋涉,各種生活用品奇缺的情況,根據乾隆皇帝「口給以食,人授之衣」的指示,大批清朝官員投入了賑濟來歸人眾的具體工作。為了救急,乾隆皇帝除指令土爾扈特人眾所至之地官員動用庫存衣物、茶葉、布匹、糧食和官中牛羊之外,還專撥庫帑20萬兩,於西北各地購置牛羊衣物,「驅往供饋」、「均勻分給」。


  2)、對外政策


  (1)焙陀⒐的關係

  乾隆帝時期,英國等西歐國家已經發展到了資本主義社會,迫切需要在東方尋找商品市場,古老而龐大的中國自然成為歐洲國家輸出商品的重要目標。歐洲國家的對外貿易急劇增長,其中以英國增長最快。當時清政府允許外商在澳門居住,並在那裡設立商館,到廣州進行貿易。對於在廣州進行正當貿易的外商,乾隆根據中國體制和法律,保護他們的經商活動的合法權益;對於中國人和外商之間的爭端糾紛和刑事案件,乾隆堅決依據中國法律秉公處斷,既不包庇又不侵害外商利益而採取維護中國法律,依據法律公正判刑的嚴正態度。


  當時最大的貿易對象是英國。但是在中英貿易中,英國輸入中國的呢絨、棉紗、鐘錶、玻璃、銅、鉛等,在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基礎的中國,市場非常疲軟;而中國出口的茶葉、生絲、土布、藥材、陶瓷製品等,都受到歐洲國家的熱烈歡迎。因而,在當時中英貿易中,中國保持了大量出超的地位。為了扭轉中英貿易中的不平衡狀態,向中國推銷更多的英國商品,英國派出以馬嘎爾尼、斯當東率領的700人使團,帶了600箱禮物,以向乾隆「祝壽」為名,來到中國,妄圖以外交欺詐手段、侵害中國主權的辦法,把中國變為英國的商品市場。


  馬嘎爾尼書面提出六項要求,其主要內容是要擴大貿易,增加通商港口,允許英國人在廣州居住,請佔用一小島貯存貨物,允許傳教士到各省傳教。乾隆帝回復了英王來書,先後頒予英使三道敕諭,斷然拒絕了英人要求。


  英國使者馬戛爾尼向乾隆帝進獻的火槍全貌英國除想通過外交途徑打開中國的市場外,還企圖通過支持中國少數民族中的分裂勢力、支持中國的鄰國如廓爾喀的統治者對中國的入侵等手段,來達到侵略我國的目的。由於乾隆皇帝實行堅決平定叛亂、抵抗外國侵略的政策,導致英國的這些陰謀也一一失敗了。


  (2)庇肷扯淼墓叵


  沙俄殖民勢力在乾隆時期繼續對我國邊疆進行分裂、顛覆和侵略活動。準噶爾部噶爾丹策零、阿睦爾撒納的長期叛亂就得到了沙俄勢力的唆使和慫恿。1756年,正在清軍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之際,沙俄政府決定派布拉吉謝夫出使中國。第二年布拉吉謝夫來到北京, 帶了俄國樞密院給中國的信件, 要求在「流經中國大皇帝陛下領域之內」的黑龍江上,給俄國以自由航行權,還準備談判不成就用武力解決。乾隆指出:根據中俄簽訂的《恰克圖條約》,「並無逾界遣人運送什物一項」,斷然拒絕了沙俄強要在當時屬於中國內河的黑龍江上航行的無理要求。為了防止沙俄軍隊的挑釁, 他指令江防官兵加強戒備,「倘不聽阻止恃強前行」, 即「照私越邊境辦理」。與此同時,沙俄還在我國西北邊境不斷進行侵略滲透活動。平定準噶爾叛亂后的1763年,沙俄軍隊入侵我國衛滿河源、庫克烏蘇河、布克圖爾瑪河與色畢河一帶,「造屋樹柵」;1771年,沙俄殖民者又潛入我國境內哈屯河一帶耕作。乾隆得知消息后命令官兵將俄羅斯木柵、屋宇盡行拆毀,並指出:「以上地區均系中國準噶爾地方, 與俄羅斯無干,伊等豈可擅自造屋樹柵?」


  以後,乾隆決定從1771年起,將每三年查邊一次改為每年查邊一次。這些措施,捍衛了我國西北邊疆領土主權的完整。


  (3)焙脫侵薰家的關係


  乾隆時期,中國和四周的鄰國朝鮮、日本、緬甸、越南和東南亞各國,保持著友好的關係。朝鮮當時是中國的藩屬國,和中國的關係極為友好密切。朝鮮遣使定期前來北京朝貢,每次都受到乾隆的熱情接待;日本在乾隆年間和中國的商業文化交流非常頻繁,當時兩國是平等的友好相處的關係;中國同緬甸在乾隆年間發生過戰爭,但兩國關係的主流是友好的,1769年中緬戰爭結束后,兩國往來更加頻繁,彼此的使節往來不斷。當時緬甸和暹羅(泰國)之間的關係緊張,幾乎要爆發戰爭,乾隆從中調停,使兩國的關係有所緩和;乾隆晚期,由於英國的煽動慫恿,廓爾喀(尼泊爾)入侵我國西藏,中、廓之間一度發生戰爭。當中國軍隊迅速擊敗入侵的廓爾喀軍以後,乾隆只要求其歸還被掠奪去的中國西藏的財產,保證永遠不侵犯中國,並沒有提過分的侮辱性的要求。從此,廓爾喀國王相信中國而不相信殖民主義的英國;越南在乾隆時是中國的藩屬國之一,兩國當時的關係也是友好親睦的。乾隆晚期,越南黎朝國王黎維祁「因無能失國,棄印潛逃」。乾隆讓他定居中國桂林,給以養贍;根據奪取了黎朝統治權的阮光平的懇求,乾隆冊封阮光平為安南國王。1790年,阮光平來到承德朝見乾隆,受到乾隆和中國官員的熱情接待。中越間的經濟文化往來也不斷發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