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納蘭全詞> 疏影芭蕉①

疏影芭蕉①

  湘簾卷處,甚離披翠影②,繞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綉妝金縷③。芳心一束渾難展④,清淚里、隔年愁聚。更夜深細聽,空階雨滴,夢回無據。


  正是秋來寂寞,偏聲聲點點,助人離緒。纈被初寒⑤,宿酒全醒,攪碎亂蛩雙杵。西風落盡梧桐葉,還剩得、綠陰如許。想玉人、和露折來⑥,曾寫斷腸詩句。


  【註解】


  ①芭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很大,長橢圓形,花白色,果實跟香蕉很相似,能吃。


  ②離披:搖蕩貌,晃動貌。唐李德裕《牡丹賦》:「逮乎的皪含景,離披向風,鉛華春而思盪,蘭澤晚而光融。」《朱子語類》卷七三:「這便是康節所謂『酩酊離披時候』,如何不憂危謹畏!」


  ③掩映:相互遮掩而且又映照襯托。金縷:金屬製成的穗狀物。南朝梁簡文帝《大法頌》:「幢號摩尼,旛懸金縷。」


  ④芳心:指女子心境。


  ⑤纈被:印染著彩紋的絲被。


  ⑥玉人:長相美麗之人。


  【典評】


  該詞是納蘭借吟詠芭蕉以寄託懷人之情。捲起門帘,看到芭蕉搖動,綠影婆娑,擋住了房檐。春日慵懶的伊人,晚起后暫立風中,微風吹起她的裙裾,綉妝金縷相互掩映。芭蕉芳心包著淚,就像是人心之愁聚。夜深之時側耳聆聽空階夜雨,綿綿愁緒讓人無法入睡。


  原本是秋來寂寞的時候,偏偏又雨打芭蕉,一聲聲增加著離愁別緒。錦被雖好但難以禦寒,宿醉已經完全清醒了,耳旁傳來蟲鳴杵搗之聲,離愁就更加深重。秋風吹來,梧桐葉子都落完了,只有芭蕉依然綠蔭片片。帶著露水被伊人採下,借葉題詩,來寄託相思離恨之情。


  懷人的詞最好寫,也最難寫,好寫是因為很容易把握詞的立意,而難寫的地方也正在立意上。這種意境已經被人無數次的寫過,怎樣才能寫得更好,而不讓人詬病,這是很多詞人努力之處。


  納蘭好像並不關心這個,他的詞大都是傷時懷人的,也有幽思傷心的,意境都差不多,但每首都能深入到人得內心。這或許就是納蘭的魅力所在,他能輕易地將每首詞都化為自己的心事,娓娓道來,讓人感動。


  這首詠芭蕉的詞也是這樣,芭蕉一向是詞人們筆下的常見的意象,這種植物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呈樹狀,葉子非常大,好像是一把遮風擋雨的傘,為憂傷的人擋住憂愁。詞的開篇,開門見山點明詞意,「湘簾卷處,甚離披翠影,繞檐遮住」。捲起門帘,就看見那棵芭蕉,樹影婆娑,遮住了房檐,擋住了房柱。綠蔭下面,人們常常會產生慵懶的感覺。詞一開頭,納蘭就用這樣一種隱晦不明的手法,把自己慵懶、漫不經心的心態了出來。


  接著他才娓娓道來:「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綉妝金縷。」不僅是他自己慵懶不想動身,就連伊人也慵懶得很。詞中所寫女子究竟是誰,難以得知。但她懶懶的倩影在閣樓上出現,對鏡梳妝打扮,影子隱約出現在門板之後,就讓人情不自禁地心動了,這樣的美景美人,應該是非常誘人的一道風景。


  然而,這景象卻是虛幻的,是納蘭記憶中的一幕,我們猜想這個女子應該是已經離他而去了,不知道是否是他妻子盧氏。「芳心一束渾難展,清汨裹、隔年愁聚。」詞越向下寫,越能讓人感覺到納蘭內心的痛苦和掙扎。


  他想和女子見一見,但現實是無奈的,他的願望無法實現。因此,悲哀中的納蘭,只好一個人在夜裡忍受寂寞和孤獨。「更夜深細聽,空階雨滴,夢回無據。」夜雨無聲,但點點滴滴都好像下到了納蘭心裡,使他滿懷愁緒,不能入睡。


  下片開端,就說明了時節,「正是秋來寂寞,偏聲聲點點,助人離緒。」正是秋季時分,怪不得秋雨綿綿不絕,也怪不得納蘭愁緒不斷,秋天原本就是讓人不能放下的季節,在秋季,看到萬木凋零,心裡會備感凄涼。


  因此,「纈被初寒,宿酒全醒,攪碎亂蛩雙杵。」錦被外面空氣寒冷,宿醉已醒,而酒醒以後,才感到頭昏腦脹。發現到門外,卻已是「西風落盡梧桐葉,還剩得、綠陰如許。」這毫不留情的西風將梧桐葉盡數刮落,曾幾何時,那個地方還是一片濃濃綠蔭呢。


  詞的結尾,納蘭觸景生情,但只能「想玉人、和露折來,曾寫斷腸詩句。」寫下這斷腸的詞句,只是為了思念那時光中的一個人,這樣無奈,卻又是這樣傷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