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納蘭全詞> 蝶戀花 散花樓送客

蝶戀花 散花樓送客

  城上清笳城下杵。秋盡離人,此際心偏苦。刀尺又催天又暮,—聲吹冷蒹葭浦②。


  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雲,遮斷君行處。行宿黃茅山店路③,夕陽村社④迎神鼓。


  【註解】


  ①清茄:茄,胡茄,古時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號角。凄清的胡茄聲。唐杜甫《洛陽》詩:「清茄去宮閥,翠蓋出關山。」城下杵:指搗衣服的聲音。杵,搗衣時用的棒槌。


  ②蒹葭:蒹、葭都是水草,本意指在水邊思念故人,後用「蒹葭」泛指思念他鄉親友。出自《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③黃茅山店:指荒村野店。黃茅,茅草名。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官舍黃茅屋,人家苦竹籬。」


  ④村社:古時農村祭祀杜神的日子或蠱會,《舊唐書·文苑傳下·司空圖》:「歲時村社雩祭祠禱,鼓舞會集,圖必造之,與野老同席,曾無傲色。」


  【典評】


  這是一首送別詩。


  單聽散花樓就會引起無限遐想。天女散花這是大有來歷的。傳說在維摩詰住處有一位天女,她聽見有人講法時就會現身,將天花散向眾菩薩與佛的大弟子身上。當花朵落在菩薩的身上時就會自己掉落,而落在那些大弟子身上時,就算他們使用神力都不會掉下來。舍利弗說:此花不如法,意思就是說存有分別心是不如法,也就表明大弟子們還存著害怕生離死別的情緒。等完成修行后,就不會再有五欲,「結習盡者,花不著身」。


  也許在不存有離別之心的散花樓灑淚分別,不是一種巧合吧。納蘭此時要送的人正是摯友張見陽。張見陽字子敏,名純修,本來是內務府包衣,進士及第后先授江華縣令,官至廬州知府。張見陽和納蘭結為了異姓兄弟,二人相交甚好。這首詞就是納蘭在張見陽即將出任湖南江華縣令要離開京城時寫下的。


  秋花凋零時,最惹傷感。張見陽將要奔赴千里之外的異鄉,分別時酒入愁腸,悲凄苦楚。散花樓上,遠處傳來了胡笳輕唱,城下的搗衣聲一下下地回蕩在這冷清的蒹葭浦,令離人的心裡頓生惱怒。


  「夕陽村社迎神鼓」,詞人勸慰好友用豁達的心去迎接將來的漫漫長路,「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又好像他為自己定下的願望,「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只可惜,納蘭的一生早已是個註定的悲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