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連環 影
按此調《譜》、《律》不載,或亦自度曲。①何處?幾葉蕭蕭雨。濕盡檐花②,花底人無語。掩屏山③,玉爐寒。誰見兩眉愁聚依闌干④。
【註解】
①自度曲:舊時自行譜制新曲,或者指在舊詞調之外自己新創作的詞調。
②檐花:開在屋檐下的鮮花。
③屏山:屏風,因為屏風曲折狀如重山疊嶂,或者屏風上畫有山水圖畫等而得名。
④闌干:同「欄干」。
【典評】
納蘭生性多情且痴,所以對摯愛用情非常深。「何處?幾葉蕭蕭雨。濕盡檐花,花底人無語。」簡短几筆就描繪出了一幅悲凄哀怨的景緻,那聲雨突然而至,打濕了檐花。「花底人無語」,伊人靜靜地看著那細雨垂打著檐下的花兒,而花兒也只是默默地忍受著那雨打風吹,無可奈何之餘也有幾分寂寥。。
接著就描寫屋裡的景緻。「掩屏山,玉爐寒」這二句的意思是掩緊屏風,玉爐里的焚香也已經燃燒怠盡。寫完了屏山和玉爐,又勾勒了一位倦婦的形象,「誰見兩眉愁聚倚闌干」,眉梢上掛著悲愁,她獨自憑欄遠眺,一副寂寞無助的樣子。有人如此評價這首詞:這詞描寫了一個人孤苦無依的神情。天空飄著幾縷細雨,屋裡的爐香已經燒完,他也只是默默地倚著欄杆,若有所思。想來此時的納蘭肯定是在懷念故人,恰恰看到了雨打檐花的情景,就想起了和愛妻那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濃重感情,情發怎會無端?可是誰會理解那份曠世的悲凄和寂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