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納蘭全詞> 菩薩蠻 宿灤河①

菩薩蠻 宿灤河①

  玉繩斜轉疑清曉②,凄凄白月漁陽道③。星影漾寒沙,微茫織浪花。


  金笳鳴故壘④,喚起人難睡。無數紫鴛鴦,共嫌今夜涼。


  【註解】


  ①灤河:舊時稱為濡水,另有稱謂:上都河。是華北地區大河之一。發源於河北省北部,過內蒙古地區,又折向東南,流入渤海。


  ②玉繩:原意為北斗七星中的第五顆星,此處用以指代北斗星。


  ③白月:潔白的月光。漁陽:即現今的天津薊縣,在北京密雲西南處。古時名為漁陽。


  ④故壘:古時用於戰征防守的建築物。也可指舊的堡壘。


  【典評】


  這是一首描寫灤河秋冬景色和個人心境的詞,是作者納蘭夜宿灤河時寫下的作品。灤河在今天的河北省東北部地區,也是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途經之地。公元1682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一年時,納蘭分別於三月和八月兩次去山海關,這首詞的景色描寫就來自於當年的秋冬。


  在上片中,主要寫了夜中的景色。這個孤獨的夜晚里,天空斗轉星移,黑暗和明亮在自動轉換,原以為是天色破曉之時,沒想到竟是凄涼的白月光灑在了漁陽道上。夜色帶來朦朧的感覺,點點的星光在寒冷的沙石上閃耀,彷彿水面上翻動的浪花,真是一派凄清之境。這四句是對外部環境的描寫,也為下片的抒情做好了鋪墊。


  在下片中,作者通過胡笳這種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樂器來引入內心的思鄉之情。那高揚而又凄涼的「茄」音,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因而表現力也是非常不凡。正所謂「剛柔待用,五音迭進」,這種樂器是在漢代時傳入了中原地區,並逐漸成為了一種同胡文化有聯繫的文化符號。在金笳悠遠的悲鳴聲中,獨自宿於故壘之旁,這樣的凄涼之境令人難以入眠。就連結伴的鴛鴦也怕冷。作者從側面描寫了環境的惡劣。


  作者把滿懷的情感寓於到這些姜涼的風景中。詞中所寫景物都暗含著作者的情感。以情入景,以景抒情,這種藝術的描寫技巧既巧妙又成熟。從主要的風格上看,是用素描的手法來寫景。北斗的斜轉,漁陽古道上月色微白,星光閃爍,河水泛著微波,等等,都是用點來影響整個層面的呈現。


  「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有一首名作,題為《天凈沙·秋思》,全詞有短短几句,卻成為傳世經典:「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同納蘭現在的這首詞有相同之處,亦有明顯的不同。都是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納蘭的詞中,並沒有直接寫自己當時生活中的無奈和抑鬱,他沒有寫周遭景色是多麼的荒涼,也沒有寫內心的思鄉是多麼的濃烈。只是用一種凄美的景緻來襯托哀情,就算是在很惡劣的環境中,詞人也可以寫得如此之美。這是一種來自於內心的想象和寄託。


  「星影漾寒沙,微茫織浪花。」星空愈是明亮,內心愈是茫然,「無數紫鴛鴦,共嫌今夜涼。」家鄉的夜晚也有冰涼的時刻,但相比身在他鄉,卻更覺家的溫暖。納蘭性德長期在外,已經充滿了對遠行的厭倦與無奈。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他時時刻刻的苦悶心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