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欲寄愁心朔雁邊①,西風濁酒慘離筵②。黃花時節碧雲天。


  古戍烽煙迷斥堠③,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征戰幾人還。


  【註解】


  ①朔雁:指從北地南飛的大雁。


  ②濁酒:用糯米、黃米等釀製的酒,看起來比較渾濁。


  ③烽煙:烽火。斥堠:也稱斥候,是中國古代對偵察兵的稱呼,一般是輕騎兵。


  【典評】


  該詞描寫的是徵人思念鄉人的情景。


  上片回憶戰爭前的情狀,下片寫的是經過戰爭后的思念家鄉的情景。儘管有兩片,但卻由一「愁」統領。首句「欲寄愁心朔雁邊」,直接抒發胸中壓抑很長時間的「愁」,在蕭條荒蕪的邊塞,「愁」心沒有地方寄送,秋天看見大雁,由不得「我」心生此意。由「愁」而生憶,憶回想起當年離家別親的慘淡景象,好像就在昨天,因此愁心又添一層愁。獨自喝酒,更添愁緒,所謂「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所謂「濁酒一杯家萬里」,因此愁情愈濃愈遠。遠處美麗的燦燦黃花,給「我」視覺上的明亮感覺。一片荒蕪之中,忽見生機勃發勃的黃花,就像無垠沙漠里的一處清泉,給人喜悅。伹這喜悅,卻也是那麼短暫,喜悅過後是無限的痛苦。在此,以艷麗的黃花美景來映襯「我」的內心無比慘淡。


  下片中,思緒不定就只好投入戰鬥。戰鬥延續到傍晚,稍微的休整,看著受傷的戰友,情感立時升華,從上片的只是內心愁緒,變成內心的擔憂。殘陽雖在,卻再也不見「長河落日圓」的氣勢,有的只是一層層添增的憂慮。古往今來的戰爭,歷來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的殘酷,使「我」心內生憂,也讓讀者心生憂慮:「我」能不能平安回家和家人團聚?這不可預知。在此里,「我」儘管沒有直抒胸怨,但怨氣漸漸升起:親人分離,生死未卜,隱約地表達了對戰爭的憤恨。


  詞只有四十二字,卻畫出多個畫面,比如站立望雁,飲酒別離,烽煙乍起等。詞人很會運用意象,儘管多是前人用過的意象,經過詞人的手,卻別有洞天,給人不平凡的畫面感覺。情感表達也是從淺到深,繼而有一種隱怨在其內。意象結合出的景和詞人所要表達的情感,相互融通,情景交融,儘管是刻意安排,卻不給人以雕飾的感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