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高峰獨石當頭起,凍合雙溪水①。馬嘶人語各西東,行到斷崖無路小橋通。
朔鴻過盡音書杳②,客里年華悄。又將絲淚濕斜陽,多少十三陵樹亂雲黃③。
【註解】
①雙溪:這裡是指位於北京昌平境內的一條小溪。
②朔鴻:從塞北飛回南方的大雁。
③十三陵:明代十三個皇帝陵墓的總稱。陵名為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位於北京昌平天壽山麓。
【典評】
康熙十五年(1676年),納蘭扈從皇帝巡視昌平,在此期間完成這首詞。這時的納蘭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而且經常以武官身份參加文人墨客的聚會,康熙非常賞識他出眾的文才武略,因此不管南巡北狩,還是外出巡遊,納蘭總是伴其左右。
這首《虞美人》寫於1676年,文中所寫全是蕭肅的景象和悲凄的情緒,可那時納蘭的仕途情路都非常順暢,這樣的對比和反差就更印證了納蘭荒謬的命運,這也是造成他悲觀性格一個重要原因。
雙溪是一條位於北京昌平境內的小溪。正當天寒地凍時,眼前景象闌珊而蕭肅,山峰林立,巨石當道。駿馬馳騁在那空曠的原野上,行人相遇還未說上幾句話就匆忙各奔西東。正當感慨旅途的孤苦與寂寞時,恰恰又走到了斷崖,唯有一條小橋當路。鴻雁掠過天空,卻無法代傳書信,這樣的遭遇讓人萬分感慨,思鄉之心忽然湧上心頭。走在異鄉的路上,青春年華早就像流水一樣失去了蹤影,禁不住流下了淚水。回首眺望,只見十三陵附近那棵大如華蓋的高樹與雲彩一樣被夕陽染成了昏黃。
本來這首詞所寫的題材很常見,無非是旅人在途中的一番感嘆,可納蘭展現出了一種更加深遠的意境。以旅途作為主題的詞並不少見,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表現了一種清愁,而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更多的表達了—種惆悵,那麼納蘭的《虞美人》就有著錐心的悲愴刺痛。而這份痛楚不是歇斯底里的,是一種綿長的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