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4晉江獨發
陶菁聽了毓秀的話, 眼中流過奇異的光彩, 淡然笑道,“皇上從前看過我嗎?”
毓秀自知失言,哪裏肯認, “你明知我說這話的意思, 何必故作曲解。若我對你言聽計從, 尋回對薑鬱一往情深的本心, 便再不會像現在一樣,偶爾容忍你的逾距,即便是為了避嫌,也不會單獨召見你。”
陶菁挑眉笑道,“皇上也明知臣的意思,何必閃爍其詞。我想問的, 是你有沒有看過我,又或是, 是不是正在看著我。”
“我又不是瞎子, 自然看過你。”
“此看非彼看,皇上的眼睛看了,心也看了嗎?”
“胡攪蠻纏, 你糾纏這個有什麽意思?”
陶菁收斂臉上的笑意,一聲歎息幾不可聞, “林州事出, 擾亂的何止皇上一人, 棋盤掀翻, 一切都要重頭再來,即便你對我曾有過三分微不足道的喜歡,經此一劫,恐怕也盡數消磨了,更不要說在不久的將來,你我之間還要麵對對麵相望不瓜葛的生離。”
毓秀咬了咬牙,眉眼間掩不住一絲嘲諷,“華硯一死,我便再不信這世上有一人與我牽扯是單單為了一個情字。薑鬱是,你也是,你們當初來到我身邊,都抱著不單純的目的,即便曾有過幾分真心,也並非純潔無垢,如今擺出這樣一副癡情的模樣,又是給誰看呢?”
陶菁滿心皆哀,自嘲一笑,“明知擺出癡情的模樣,非但不會惹皇上憐憫,反而會招致你的嫌棄,我又何必多此一舉。若是讓我來選,我連半分真心也不願袒露在你麵前。即便在你眼裏,華硯的感情純潔無垢,他卻苦等十年也得不到你的回應,臣的這一點微不足道的動心,在皇上眼裏,豈不更是笑話。熟知你秉性的人都知道,在你麵前流露真情,實則得不償失。”
毓秀輕咳一聲,掩口道,“既然你明知得不償失,又為何……”
“自然是情不自禁。”
陶菁不等毓秀把話說完,就急著打斷她。一句完了,二人目光交匯,四目相對時,毓秀望著陶菁的眉眼,竟不自覺地紅了臉。
陶菁難得也有幾分不知所措,兩個人的目光像釘在對方身上一樣移不開。時間過的越久,沉默的尷尬越讓人難熬,當殿外傳來打碎東西的聲響時,他們卻如釋重負一般,各自呼了一口氣。
毓秀往門口的方向看一眼,轉回頭再望向陶菁,彼此間的表情都輕鬆了許多。
陶菁勾了勾嘴角,對毓秀笑道,“守夜的是鄭喬,他不會平白無故打碎東西,是不是出了什麽事?”
毓秀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披衣坐在床邊,陶菁掀了床帳站到地上,提聲叫來人。
鄭喬誠惶誠恐地開了門,直呼“下士擾了皇上的安眠,罪該萬死。”
他跪下去的時候,毓秀分明看到站在不遠處的紀詩。
紀詩見毓秀與陶菁衣衫整齊,麵色安穩,就跟在鄭喬身後進門,恭敬行了跪禮,“皇上息怒,打碎茶杯的不是幾個侍子,而是臣。”
毓秀猜紀詩有話要說,就輕聲吩咐鄭喬退下。
門一關,她便走到紀詩麵前扶他起身,“子言有事叫他們通稟就是了,何必弄壞一個茶杯。”
紀詩起身的時候一直低著頭,“侍子們推說夜深,誰也不敢驚擾聖駕,臣權衡半晌,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毓秀隨手為紀詩找了座位,自己提著外衣擺坐到上座,輕聲笑道,“若你稟報的事十萬火急,他們自然不敢攔你。恐怕是他們問你要稟報什麽事,你又不想將實情告知,他們才不敢貿然驚駕。”
紀詩看了一眼慢悠悠踱步坐在下首的陶菁,回話的十分猶豫,“皇上聖明。臣的確得到一個消息,又算不上十萬火急,才糾結著要不要告知皇上。”
毓秀見紀詩眼中似有淩然之意,猜到他要說的事非同小可,便也坐直了身子,“子言要說的事,與你去林州的事有關?”
紀詩蹙起眉頭,搖頭道,“臣要說的事的確與林州的事有關。”他一邊說,一邊起身又跪到地上,“臣犯了欺君之罪,請皇上寬恕。”
不久之前他才自告奮勇相隨大理寺去查案,如今為何又說自己犯了欺君之罪。
毓秀心中暗暗擔憂,生怕紀詩說出什麽讓她大失所望的話來,不經意間她看了一眼陶菁,見陶菁麵色沉然,眉眼間還似有笑意。
紀詩見毓秀變了臉色,心中越發忐忑,硬著頭皮開口道,“臣請皇上恕罪,臣並不是剛剛才知道華硯遇刺的消息,而是一早就知道了。”
這話是什麽意思?
一早得知華硯遇刺的人,除了謀劃刺殺事件的薑黨,便是在第一時間趕到案發地的賀枚等人。
紀詩一言如平地驚雷,讓毓秀當場亂了心神,她麵上又不能表現出半分異樣,唯有強裝鎮定回一句,“子言此話怎講?”
紀詩叩道,“欽差遇刺是何等大事,林州府雖極力封鎖消息,綠林中卻還是有一二知情者。臣的恩師在江湖頗有人脈,那日華硯等與刺客一戰,他也略略知情,暗地裏也曾與臣飛鴿傳書,告知消息。”
“你師父怎麽說?”
紀詩見毓秀麵色緩和,心也安定了幾分,一邊再叩首,“皇上不責怪臣與宮外私通消息?”
毓秀擺手笑道,“心正身正,朕相信子言自有分寸,不會做出對朕不利的事。至於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朕自然不會追究。”
他說的話中處處是紕漏,毓秀卻都暗暗容忍了,得知紀詩從江湖中得到消息,總比得知他是從薑黨處得知消息要好得多。
紀詩起身歸位,坐穩之後才開口道,“未免皇上疑心,臣才不敢貿然將華硯遇刺的消息盡早告知皇上,這幾日備受煎熬,義憤難平。除此以外,家兄也不是今日才出京……”
毓秀不想將話扯到紀辭身上,就笑著打斷紀詩的話,“朕也不是今日才得到消息。子言有子言的報信人,朕也有朕的報信人,裝糊塗的不止你一個,你不必內疚。”
紀詩想起他師父信中說起的那些與華硯一同被刺的高手,自然明白毓秀說的報信人是什麽意思,思索輕重利害,沒有接話。
毓秀笑道,“子言這個時候過來,必然不止是為了請罪,你是不是還有別的事要說,不必忌諱,盡數說來便是。”
紀詩點頭道,“自從林州府收斂了華硯等人的屍體,恩師一直守在暗中,臣收到他的飛鴿傳書,有一件事十分奇怪,臣以為一定要稟報皇上知道。”
毓秀一想到再無心的華硯,五髒六腑就疼的不能自已,她抱著殘存的一點希望,試探著問一句,“是不是確認身份的時候有什麽蹊蹺?”
紀詩不願打破毓秀的幻想,又不得不實話實說,“死的是否殿下本人,恩師並不能確認,他在信中說的所謂異事並不是這個,而是……”
“而是什麽?”
“而是經過這許多時日,逝者屍身不腐,竟還完好無損。”
毓秀聽了這話,雖然有些失望,更多的卻是震驚,“子言所謂的屍身不腐是什麽意思?”
紀詩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陶菁,見陶菁一臉淡然,他才又轉向毓秀道,“殿下身份與別不同,林州府小心收斂,將人安置在一口金絲楠木棺槨之中,護送上京,恩師暗中跟隨,因棺槨未封,他才打探到這個消息。”
毓秀明知紀詩一直含混其辭,隱藏了些許實情,她卻不想本末倒置,追究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隻問一句,“華硯的屍首當真沒有變化?”
紀詩點頭道,“按說人死幾日,即便是安置在金絲楠木棺中,以玉做枕,屍身也不會完好如活人,殿下卻……”
毓秀將信將疑,驀然看向陶菁,陶菁麵上卻無一絲波瀾。
陶菁被毓秀看了半晌,明知她在等他說話,這才開口說一句,“臣聽說有一種叫千年冰魄的陪葬品,可保屍身不腐,但此物十分稀有,從前也隻有寥寥幾位帝王曾用此陪葬,卻不知華硯是否也是因為這個才……”
他故意把話留了半句,等紀詩來接,紀詩卻隻是皺緊眉頭看著他,半晌也不接話。
毓秀眯起眼,從鼻子裏發出一聲冷哼,看向陶菁的眼神也變得幾分遊離。
陶菁滿心懊惱,他本是好心不想讓毓秀蒙在鼓裏,反而卻引火燒身,惹毓秀懷疑。
尷尬間,紀詩才開口道,“笑染說的不錯,恩師也推斷護著華硯屍身的是一如千年冰魄之類的貴物,隻是那東西為什麽在他身上,卻是一個迷。”
毓秀再不看陶菁一眼,隻對紀詩道,“你師父看到惜墨身邊放著冰魄?”
紀詩吞吐半晌,沉聲道,“冰魄不在殿下身邊,而是在殿下身上。”
“在他身上哪裏?”
“心口。”
毓秀聽了這話,哪裏還有什麽不明白,嘴唇止不住發抖,“子言是說,那顆冰魄被安置在他心頭傷口的地方?”
紀詩見毓秀臉色發白,心裏也不好受,想勸幾句,又不知從何說起,隻能默然點頭。
毓秀的心被刀子戳了幾戳,沉默半晌才開口道,“林州府驗屍的時候沒有發覺嗎?”
紀詩並不知實情,隻能猜測,“最可能的解釋,就是那顆冰魄是林州知府放在殿下身上的,否則實在解釋不清它的來曆。”
毓秀冷笑著點點頭,心中卻不與苟同,若冰魄真是賀枚放在華硯身上的,他不敢不稟報,安放冰魄的必定另有其人,賀枚至多隻是發覺那東西在華硯身上。
紀詩見毓秀麵色沉然,原本要出口的話也不敢說了,陶菁在一旁見他目光閃爍,就笑著激他一句,“殿下要說什麽直說就是,皇上不會問你的罪。”
毓秀見紀詩欲言又止,就順著陶菁的話問一句,“子言是不是還有別的猜測?”
紀詩手攥成拳,又鬆開,“除了林州府驗屍的仵作與賀大人本人,安放冰魄的也許就是殺人凶手。”
毓秀垂眉道,“凶手殺了華硯,挖了他的心,又刻意在他身上放一顆天下至寶的千年冰魄,為了什麽?為了讓我看到他成了活死人,不能哭不能笑,不能說話不能動?”
若在華硯身上放置冰魄的事真的是刺客受了薑壖的吩咐而為之,那老匹夫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可毓秀隱隱知道,以薑壖的性格,不會以那麽貴重的東西為代價,做這種並不十分利己的事。
“除此之外,還有沒有第三種可能?”
紀詩低了頭,輕聲道,“恩師說華硯遇刺的時候,身邊有一塊碎玉,似乎是之前用來隱藏冰魄的玉佩。又興許是華硯之前將玉佩戴在身上,重傷之後打碎玉佩,自己將冰魄放在身體裏的。”
毓秀眼中的光寸寸散盡,麵色變得如鬼一般,“華硯身上怎麽會有那種東西?他受的又是足以當場斃命的傷,怎會有力氣將冰魄放進自己身體裏。”
紀詩見毓秀橫眉怒目,知道她是真的怒氣攻心,連掩飾也掩飾不住,忙跪地道,“一切隻是臣的臆測,實情如何,臣不敢妄斷。臣接到消息的時候也十分震驚,隻想盡早稟報皇上,未加思慮,還請皇上恕罪。”
毓秀平息半晌,強擠出一個笑容,“子言何罪之有,你心裏時時刻刻想著我,隻有功,沒有過。既然你師父也知道林州事件的一些內情,你出宮與他見麵,對你查明真相也有助益。除了冰魄的事,子言是否還有別的事稟報?”
紀詩聽出毓秀安撫之外的逐客之意,心中雖有失落,卻也十分理解她懊惱的緣由,“臣要說的都已盡數說了,請皇上裁斷。”
毓秀起身走到紀詩麵前,解了腰間玉佩交到他手裏,“你此次出京,凶險非常,朕最怕的是你重蹈惜墨的覆轍,子言務必多多保重。”
紀詩接了玉佩,叩謝皇恩,毓秀叮囑他幾句,放他去了。
人走了半晌,她還坐在床邊發呆,陶菁本默然不語,半晌見她流淚,才開口說一句,“皇上送給紀詩的,可是當初先皇送給華硯的那枚玉佩?”
毓秀知道陶菁沒話找話,幹脆不理他。
陶菁討了個沒趣,隻得自答一句,“自然不會是了,華硯的玉佩那麽珍貴,皇上日日掛在胸口,貼心保存,從不曾解下一刻,哪裏會送給別人。”
毓秀一腔鬱悶,聽陶菁陰陽怪氣,越發惱怒,就冷笑著反唇相譏,“你既然知道,又何必多次一問。他在我心中是什麽分量,天知地知。”
陶菁醋意難消,笑中難掩嘲諷,“就是知道才疑惑,皇上為何得知冰魄的事會難過至此。按理說來,殿下屍身保存完整不是一件好事?皇上該高興才是。”
毓秀抹了臉上的淚,與陶菁針鋒相對,“你已猜到我為了什麽傷心,卻要故意說這種話譏諷我,你是何居心?”
陶菁搖頭晃腦,佯裝糊塗,“恕臣愚鈍,並不知皇上為何傷心,也不知該說什麽話勸解皇上。皇上不如指點臣一二。”
毓秀望著陶菁的方向,眼裏卻沒有陶菁的影子,她的魂飄到九霄雲外,她的聲音更虛無的像是從天邊傳來,“我寧願那個所謂的千年冰魄是凶手塞進他身體裏的。”
陶菁一聲長歎,“皇上不願相信是華硯自己放的,若是他自己放的,就是他背叛了你。”
毓秀眼前一片模糊,若不是華硯篤定自己會死,怎麽會把千年冰魄這種東西放在身上,若那東西果真是他自己放的,為的是把他自己的屍首完好無損地送回到她身邊,讓她傷心欲絕,那她永遠都不會原諒他。
陶菁目光流轉,眼中的情緒晦暗不明,“對皇上來說,華硯明知會離開你,卻還是選擇離開你,就是最大的背叛了吧。”
毓秀的心亂成一團,經過這些天的折磨,那些痛徹心扉的思索,她原本以為看清是誰掀翻了棋盤,潑灑了棋子,如今卻要重新想過了。
殺她半條命,挖她半顆心的,若是那個她最看重,也認定永遠不會背叛她的人,又當如何。
陶菁眼睜睜地看著毓秀裹緊外袍,推門而去。幾個坐在外頭打盹守夜的侍從們如驚弓之鳥一般,匆匆跟上去。
毓秀走了半晌,陶菁才換了靴子,默默走出殿門。
康寧以為是他得罪了毓秀,臉上盡是憂慮之色,“是否要下士跟隨?”
陶菁擺了擺手,顧自出宮,一路連個燈籠都沒點,走在外像一縷幽魂。待到永喜宮門前,但見宮門大開,借著院子裏的燈光,他看到了長身矗立的洛琦。
洛琦垂手走出宮門,二人照麵,皆是一臉麵無表情。
陶菁冷笑道,“她已知道了七分實情,你還要以命償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