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萬世秦疆> 第152章 皇帝詔

第152章 皇帝詔

  徐福的目光沒有被韓信吸引過去,他依舊專注地看著手中的硝製獸皮,皺起的眉頭漸漸鬆開:“馬鞍和馬鐙其實可以考慮先用青銅來做,這馬蹄鐵確實得用鐵才行,而且必須是熟鐵……”


  倒是掌冶署令焦冬和章邯首先從驚訝中恢複過來,異口同聲問:“你說你有辦法批量生產很多熟鐵?”章邯還多問了一句,“很多?”


  “嗯,很多!”韓信淡淡說道,一副世外高人的裝*逼模樣。


  不就是土法煉鋼嘛,多少穿越腦殘小說裏的必備情節,隻不過那些小說裏,從來都不會交代穿越的男主咋個都曉得煉鋼高爐的模樣。


  還好韓信好歹是個曆史學教授,都不需要專門為穿越準備,他要研究古墓出土的金屬製品,本身就要對各朝代的冶金工藝有研究,更何況,他當年還去實地考察過大*躍*進時期的土法煉鋼遺址的!

  相對於秦朝這個時候勉強能把鐵冶煉出來的粗糙技術,21世紀哪怕對土法煉鋼隻有皮毛的了解,也可以回到這個時代當磚家了!!


  “怎麽做?!”掌冶署令焦冬和章邯再次異口同聲問道。


  “高爐法。”韓信回答道,看著很多臉懵逼的樣子,比劃著解釋道,“建一個高高的爐子,把焦炭和生鐵投進去,用很高的溫度,燒,燒出來的鐵水,就是熟鐵!哦,對,焦炭,焦炭就是用煤炭高溫蒸餾而成的,沒有焦炭,燒點木炭也可以……”


  大秦帝國的一群頂尖工匠還在緊張地思索韓信簡單的解釋,徐福的目光已經投向韓信:“高爐?嗯,這是個精妙的設計!”


  高爐煉鋼的法子領先這個時代一千六百年,當然是精妙的設計!

  “謝徐先生誇讚。”韓信拱拱手,定睛看去,卻見徐福是個瓜子臉,濃眉大眼,膚色黝黑,顯是常年曝曬的結果,咋一看跟個海邊普通漁民沒啥區別。


  但韓信深知此人不可簡單貌相,光憑他能迅速理解高爐煉鋼的精妙之處,就不可小覷。


  “畫出來,我看看。”徐福揮揮手,身後一個書童模樣的年輕小夥就把一張雪白的帛紙和一支毛筆遞了過來。


  韓信搓搓手,對自己的畫工不自信:“那個……有沒有可以擦了重新畫的獸皮……”


  人群裏的李翔從懷裏掏出一塊小一點的硝製獸皮遞過來:“韓公子,你用這個畫吧。對了,徐老師,韓公子,你們可以先相互認識一下。”


  韓信接過獸皮和毛筆:“在下淮陰韓信,見過諸位。”


  徐福也自我介紹道:“在下琅琊徐市,字君房,幸會韓公子。”


  掌冶署令焦冬和章邯把在場的工匠們簡單介紹了一圈,略過不提。


  韓信隨便找了個桌案,又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幾易其稿,才又把高爐的架構畫了個大概出來。李翔再一次在韓信畫的圖上進行了各種文字和數字的備注,最後還在左下角留了韓信的名字。


  這張《韓氏高爐圖》和《騎兵三件套》一起擺到徐福麵前,他看了良久,抬頭問:“韓公子,徐某此番前來,是想請陛下的旨意,出東海尋仙山。韓公子可願意助徐某一臂之力?”


  隨徐福東渡?然後下落不明再也回不來?

  說下落不明是不對的,傳言徐福跑小日本當天皇去了……


  韓信是不想淪落到東洋鬼子去的,但還沒來得及說話,一個衛兵推門而入:“啟稟焦令丞、章監作,有天使入營,宣讀皇帝詔,請開中門跪迎。”


  “焦令丞,請帶隊前接皇帝詔書。”章邯道。


  兩人互相推辭了下,還是焦冬下令工匠們整理裝束,將帳篷門開到最大。


  焦冬是掌冶署的令丞,章邯雖然隻是考工室的一個監作,但現在有始皇帝口諭,臨時可以調配掌冶署,因此兩人算是同級別。不過章邯很會做人,把帶領接詔的位置給讓了出來。


  一眾人出了帳篷,按爵位官階排好,跪下等候天子使節宣讀詔書。


  隻聽得一個太監展開一塊帛布,用尖細的聲音宣讀道:“始皇帝詔曰:維彼匈奴,傷朕子民,滅德作威,當夷滅之!惟天有德,不誅無教,朕命千人將王離為使,公大夫徐市為副,宣諭東胡、匈奴,入犯秦疆者,雖遠必誅之!朕命爾等唯懋哉!”


  入犯秦疆者,雖遠必誅之!

  好霸氣,確實是秦始皇的氣魄。


  太史公司馬遷要是曉得秦始皇有過這麽個詔書,西漢陳湯那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就成為抄襲黨了!


  韓信跪在人群最後麵,聽著這個簡短的詔書,感覺很是順耳。作為一個主攻秦漢的曆史學家,韓信已經見過很多漢朝皇帝的詔書,最大的遺憾卻是隻見過很少秦朝皇帝的詔書。


  秦朝短命是一方麵,更主要是秦末和漢末在鹹陽燒起的兩把大火,真的太傷曆史學家的心了!


  多少珍貴的史料就在那兩把大火中化為飛灰!

  現在,韓信作為最幸運的曆史學家之一,居然有幸親耳聆聽一冊來自秦始皇的詔書!

  “臣等遵詔。”一群人俯首拜了下去。


  來自21世紀的曆史學家有點尷尬,那句“萬歲萬歲萬萬歲”還真差點脫口而出了。韓信心裏不禁把21世紀的古裝劇編劇們鄙視了一圈!

  腦殘古裝劇要害死人啊,作為曆史學家,韓信當然知道,得在漢武帝以後,“萬歲”才是皇帝的特有稱呼,直到宋朝,皇帝才下令禁止民間隨意使用“萬歲”稱呼普通人。


  在秦朝,誰曉得接皇帝聖旨要三呼萬歲啊?!

  太監把兩份一樣內容的詔書分別給了王離和徐福,這就走完了皇帝任命外交使節的法定流程。然後太監捧著一個檀香盒,來到韓信跟前:“始皇帝口諭,淮陰平民韓信下跪迎聽。”


  剛剛站起來的韓信隻得又跪下,連帶周圍的人,也全都跟著跪下。


  沒辦法,皇帝口諭,那也形同詔書的。


  太監道:“始皇帝口諭:淮陰平民韓信,有裨益於尋仙之事,以功授簪嫋之爵,免淮陰械鬥傷人之罪,賜明珠一顆,賜鹹陽三等宅邸一處,命佐使者王離入蠻夷之地。朕命爾信唯懋哉!”


  嘿嘿,這把不用戴罪了,不用被王離征發修長城了。


  韓信喜滋滋地拜下去:“臣謹遵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