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師父是駱賓王> 第275章 你兒子幾歲了?

第275章 你兒子幾歲了?

  半個月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這是鄭東和牛二河說好,要收獲玉米的日子。


  牛二河來的很早,站在田埂上等著鄭東的到來,鄭東也是一臉的笑意,走到跟前了,朝牛二河說道,“牛大哥,今天我不動手了,就麻煩你一個人把這些玉米全掰下來了。”


  “嘿嘿,我知道爵爺是想讓我親身感受一下,那我就不客氣啦。”


  鄭東也笑吟吟的看著牛二河開心的像個孩子一樣跳到地裏,一隻手拎著籮筐,開始掰玉米。


  很快,壽安縣伯鄭東家裏種出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新糧食這一消息就傳到了宮中,武則天不得不將鄭東召到宮裏問問情況了。


  但鄭東還是居然和武則天談起了條件,他告訴前來傳消息的宣和,“勞煩你回去跟太後說一聲,就說我不是不進宮,而是等到今晚將玉米稱重,測算畝產之後,明天一早隨百官入朝,再做匯報。”


  宣和也知道這位金主的性格,便沒有再強求,而是順著鄭東的意思,把他的話帶了回去。


  “哼,這小子現在的架子是越來越大了,連朕都請不動他了。”武則天恨恨的說道。


  底下站著的宣和隻好說道,“太後請息怒,奴婢見到壽安伯的時候,他正在院子裏忙活著將那種新糧食上稱,反反複複了好幾遍,似乎有些不太滿意,估計是想整理好了之後再向太後稟報。”


  “你也不用替他說話,他剛入京那會兒,還沒封爵的時候,不是挺愛到朕這裏來的嗎?依朕看,他就是翅膀硬了。”


  “興許是壽安伯年紀稍長,覺得出入宮廷不太好吧。”宣和說出了那句他一直不敢說的話。


  武則天聽完之後,並沒有生氣,反而點點頭說道,“嗯,你說的不錯,是朕考慮不周了。”


  宣和捏了一把汗,心說嚇死寶寶了。


  武則天釋然道,“那就等明天上朝,朕看看他到底如何向百官解釋吧。”


  第二天一早,鄭東和駱賓王一起出發前往皇宮,這是時隔進一年以來,鄭東第一次以上朝的理由走進神都。


  入朝畢,百官朝賀,司禮官高叫,“百官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鄭東左跨一步,出班叫道,“臣有本要奏。”


  緊接著,鄭東就手持笏板,深深的鞠了一躬,“太後容稟,今年上半年,微臣潛心農事,終於培育出一種新作物,畝產可達十石,因其晶瑩透亮,狀如黃玉,故微臣將其稱之為玉米,昨日剛剛收獲,特將此嘉禾獻於太後。”


  “哦?竟有如此祥瑞?”武則天驚訝的問道,“請鄭愛卿將此祥瑞呈上來吧。”


  鄭東拱手稱是,然後朝後麵招招手,兩名千牛衛抬著一個籮筐就進來了。


  “太後,諸公請看,這就是玉米的果實。”


  此時,宣和已經從籮筐中挑了兩個大的,給禦座上的武則天送過去了,前四排的大臣們也都圍到籮筐周圍,有膽大的也已經上手拿起來了。


  眾人看那籮筐中一個個將近一尺長,小臂粗細的棒子,上麵長著一排排的黃色的牙齒,看起來倒是非常美觀。


  “壽安伯,敢問這玉米你是如何得來的?”新任司農卿趙履溫手裏拿著一穗玉米,好奇的問道。


  “這本是下官無意間發現的一株草本植物,但以下官在司農寺的種種文冊中學到的知識來看,當時就認為它不是一般的雜草,便將其引種到院中,悉心栽培,才有了第一株玉米。”鄭東開始了一頓胡編亂造,“今年開春之後,下官又將之前收獲的玉米種子種下,共成活五十株,出去下官的嚐試性食用之外,剩下的都在這了。”


  “味道如何?”韋思謙露出那張老臉,笑嗬嗬的問道。


  鄭東也是報以微笑,“實不相瞞,韋相,這玉米的味道實在香甜,若非是為了留種,下官肯定一口氣把他們吃完了。”


  “壽安伯,話不要說的太滿!”新上任的天官侍郎蘇味道冷不丁的說了一句。


  鄭東並不認識蘇味道,狄仁傑在他耳邊小聲的提醒了一句,鄭東才恍然大悟。


  原來竟然是他,且不說他是漢朝並州刺史蘇章的後代,單說他的二兒子蘇份。


  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蘇味道官至宰相,四個兒子肯定都能輕鬆入朝為官的,但偏偏這個二兒子蘇份,絲毫不留戀官場,而是前往眉州眉山縣娶妻生子,也就是從這個蘇份開始,眉州有了“蘇”這個姓氏。


  最要緊的是,蘇份的第九代子孫裏,有個叫蘇洵的,第十代孫子裏,有個叫蘇軾的,有個叫蘇轍的。好家夥,這個蘇份不僅給眉山帶去了個姓氏,還帶去了一家大文豪,唐宋八大家獨占其三,這才是真正的書香門第,家學淵源。


  鄭東本來打算順便結交蘇味道,然後將他的幾個兒子都拉到學校裏來的,但轉念一想,如果蘇份沒能去成眉州,那豈不是就沒有“三蘇”了?


  那可不行,大宋一朝也出不了幾個蘇軾這樣的人,還是不要太折騰了。


  於是,鄭東笑嗬嗬的回答蘇味道,“侍郎大人如果不信,等明年產量上來了,下官一定請你吃幾穗。”


  這時,又有個穿著緋袍的官員湊了過來,“下官聽說,壽安伯種植這五十株的玉米,就用了一分地,而產量也就這一籮筐,頂多四五十斤的樣子,不知壽安伯所說的畝產十石,從何而來?”


  “這是新上任的著作郎,杜審言。”狄仁傑又小聲的提醒了一句。


  鄭東忽然愣了一下,杜審言?好熟悉的名字。


  慢著,這就想起來了,杜審言,乃是詩聖杜甫的爺爺啊!

  但眼前的杜審言年紀也不是很大,也就四十多歲,而杜甫作為杜審言的長房長孫,還得二十五年才會出生,遠著呢。


  這就絲毫不影響鄭東對杜審言發動套磁技能了啊,反正杜甫就出生在兩京之間,因此在學校任職也絲毫不會影響杜甫的出生的。


  鄭東開始了對學校未來的暢想,等到賀知章揚名之後,就可以用他去釣來李白了,而自己則早就將杜甫一家子收入囊中,那詩仙和詩聖兩位神一般的人物,就成了自己的徒孫,和自己永遠的綁在一起了。


  還好自己沒有動用杜甫和李白的大作,不然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想到這裏,鄭東便帶著星星眼,朝杜審言問了一句,“令郎今年多大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