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李澤文素來冷靜,郗羽的情況之前也分析到了八九不離十,此刻聽了郗羽的講述也為之動容。


  在波士頓的留學生群體中,郗羽絕對屬於條件最好的女留學生——她外形出挑,身材修長纖細,那張臉說一句可愛動人不會有男性反對。外表永遠是男女感情的第一推動力,在美的中國留學生通常分兩類,要麼是學霸,要麼家境好,以郗羽的外表,她只要多參加一些留學生聚會,找個高富帥男友簡直再容易沒有了。


  可她幾乎沒有業餘生活,基本上過著與世隔絕的「實驗室-公寓」兩點一線的生活。如果有人追求她,郗羽不論對方高矮胖瘦家庭條件前途如何一律拒絕,口徑都是一樣不帶修改的。


  她會很抱歉的跟對方說「謝謝你,但我不打算談戀愛」,若是對方詢問原因,她的回答是「對我來說,只有學術是第一位的,我從來不考慮戀愛」,如果還有人要進一步,她就把人拉入黑名單。


  她這麼說,也是這麼行動的。


  在美國五年時間,除了學術交流而出差去其他城市和大學,在美國這個旅遊成本低廉,圖書價格比電影票貴的國家,她沒有進過電影院,沒有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她手機上沒有遊戲和社交軟體,不論美帝的娛樂產業多麼發達都很難撼動她那強韌的神經,完全就是一副「我已經嫁給工作」的樣子。


  能在世界知名的高等學府讀書的男生就沒有太蠢的,而且大家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很高的,一個個都是天之驕子,被女神拒絕後也不會再有人死皮賴臉的纏上去。更何況她的拒絕給人留出了餘地,還包含著一分難得的尊重和善意——「不是你不好,但我已經有自己的追求了,所以不行」。


  郗羽對男女感情的態度相當罕見,可以說是有悖人的生理和倫理。她對感情的態度簡單來說就說兩條:別人戀愛不戀愛關我什麼事;我自己的感情?不好意思,那是什麼東西?

  李澤文曾經試圖和跟她談論這個問題,郗羽則完全徹底拒絕交流,閉口不言。


  郗羽性格中單純的地方很多,順著她的日常行為的脈絡可以梳理出她的性格和愛好,但是在感情生活上,她猶如一隻封閉的蚌。


  能造成如此畸形的感情觀,李澤文判斷,郗羽在男女感情上一定遭逢過極大的挫折——這個挫折讓她患上較為嚴重的PTSD,也就是創傷事件應激障礙。


  在現實生活中,涉及死亡,危及生命的不可抗事件都會帶來創傷事件,比如家庭暴力,性侵犯、意外交通事故,突發自然災害,親人朋友離世等都可能導致PTSD,在逐漸接觸並了解郗羽后,他排除了原生家庭帶來的侵害和和家人有關的可能性,剩下的選項就不多了。


  最可能推測就是,她在感情生活中遭逢過一次重大的失敗。


  究竟是什麼感情上的重大失敗呢?李澤文沒有準確的答案,他在心中列出了幾個可能的選項。


  現在,正確答案揭曉,選C。


  在她那麼小的時候,尚未真正認識到男女感情為何物的時就遭受了變故,喜歡自己的男生死在自己面前,這足以讓人從此對「男女之情」這種東西畏如蛇蠍了。


  當然,如果她更加沒心沒肺一點,潘越之死帶來的創傷也許不會太大,可十二歲的郗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已經成型,她已經被父母成功地教育成了一個單純善良的好學生,眼睜睜看著熟悉的人死在自己面前,來自內心的愧疚和自責足以徹底改變她的人生觀。


  李澤文研究過心理學,他知道PTSD的可怕。可能在其他人眼裡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當事人就是陷在裡面出不來——郗羽還算得上是意志力頑強的那種類型,經過了多年的時間,她不再迴避當年的事件,還可以和人建立起正常的人際關係和「付出-回饋」制度,已經算是時間的善意。


  此時在李澤文面前,講訴往事已經不會使得郗羽再難過,她覺得茫然,還有點冷,忍不住瑟縮了一下。


  早年間她根本不能和人談論潘越這事,別說談論,甚至想一想都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一種灰暗的情緒滅頂而來,她不得不把自己蜷縮起來——好像一隻蠶蛹。她安安心心縮在自己的繭里,安全而舒適。


  十幾年後的此刻,這繭被李澤文以蠻力撕開了一個口子,原以為一定會被外界侵襲,結果卻發現——不會,雖然有點冷,但卻死不了。


  但這些年她到底也成長了。她讀過許多的書,觸摸過宇宙的神奇,感受著科學的美麗,探索著大自然的奧秘,她曾經在大西洋上航行,到達過地球的盡頭,當年的這樁慘劇對她來說,雖然還會造成心情上的起伏,但也到此為止了。


  李澤文拿起遙控調高了空調的溫度,又拖起咖啡杯輕輕放在她的手心。


  「你當時和潘越往來多不多?」


  「很少。我們是兩個班的,因為我們都是課代表,接觸最多的時候就算送作業到教師辦公室,偶爾碰上了我們也會說上幾句話,但基本沒有私下的交情。」


  李澤文道:「說一說流言。什麼時候開始傳播的,你通過什麼渠道知道的,包括你還能想起的任何事情。」


  流言應該是表白后第二天,也就是5月9號午飯時傳播開來。當天上午一切如常,學校里風平浪靜無波無瀾,吃過午飯後,郗羽去了圖書館。郗羽從圖書館回到教室的時候準備開始上下午第一節課時,流言已經發酵醞釀妥當——下午第一節后,郗羽在走廊聽到了嘰嘰喳喳的議論聲。


  「中午你們在哪裡吃飯?」


  「一般都在學校食堂,校門外各種小飯店很多,零花錢多的同學偶爾也去學校外面吃,但大部分人都在食堂吃飯,」郗羽明白他的意思,「我也認為流言應當是從食堂開始傳播的。」


  隨便建一個數學模型就知道,流言的擴散,是呈指數增長的。容納上千人吃飯的學校食堂,是一個完美的流言傳播和發酵的場所。尤其是對潘越和郗羽這樣在校內比較有知名度的人物來說,恐怕只要二十分鐘,和他們有關的八卦就會傳到每一個想知道的人的耳朵里。


  「當天中午你和程茵一起吃飯的?」


  「是的。」


  「吃完后,你還和她在一起?」


  「她吃飯一直慢吞吞的,我動作很快,我吃完就去圖書館看書了,她回了教室。」


  「所以你認為不是程茵傳播了流言?」


  「我認為不是。第一,她不知道我和潘越談話的細節,她也沒問過我;第二,她沒有動機,她早知道我不喜歡潘越,知道我一定會拒絕他;第三,流言是中午那段時間傳開的,她的時間也有限;第四,如果是她傳播了流言,應該很容易被問出來——當年下午的課間休息的時間裡,我詢問了幾位同學,他們都說從二班的人那裡聽來的,完全沒有提到程茵;第五,流言開始傳播的時候,她也跟我一樣吃驚,還一直在問『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應該不會是演戲。」


  也許現在的程茵因為職業原因,習得了比較出眾的演技,但是當年的她是沒有這個才華的。她連在全班同學面前講個話都有些緊張,應當沒有做了壞事裝作沒事人的才能。


  郗羽的條理很清晰,也有些說服力,看來這些年她想過這個問題不止一次了。


  李澤文表示認可,又問:「你沒再查下去?」


  「嗯……」郗羽聲音輕下去,「而且我也不想追根問底……因為,我覺得很尷尬,很丟臉。」


  李澤文理了理思緒,又問:「潘越的遺書,原文你記得嗎?」


  潘越的遺書,是郗羽在那渾渾噩噩幾個月中印象最深的東西了——她默默點頭。


  李澤文推過茶几上的紙筆,「寫下來。」


  遺書不長,百來個字,李澤文仔細讀了幾遍,再抬眼,表情冷峻,視線銳利。


  「這就是他的遺書?」


  「是的。」


  「會不會記錯?」


  郗羽平靜道:「我不會記錯。」


  李澤文再一次確認,「一張從筆記本上撕下來的紙,放在書包里?」


  「……是的,警察給我看過複印件……」


  「那麼,這封遺書就很有問題。」


  「……什麼!?」


  李澤文起身去了書房,片刻后拿著本拿出本陳舊的棕色封面的英文書出來,翻開某一頁,推到郗羽面前。這厚厚一本書是《英國詩歌選集》,書頁略略發黃,一看很有年頭的書。


  郗羽把目光從李澤文臉上挪到書頁上,隨後視線聚焦、看清了書上的內容后,她頓時呆如木雞。


  潘越的這封遺書幾乎就是女詩人克里斯蒂娜·羅塞蒂的詩《海市蜃樓》的中譯本,可以這麼說,忽略英文中韻律的優美,這封遺書完全就是照著《海市蜃樓》翻譯的。而克里斯蒂娜·羅塞蒂是一個多世紀以前的英國女詩人,她敏感多愁,寫的詩大都哀怨悲傷,在英國知名度不錯,但在中國卻名聲不顯,作品沒有中譯本,哪怕是十幾年前後的現在,國內也幾乎沒有她的詩集出版。


  即便這短短的幾個小時內,李澤文帶給她無數的驚訝,不得不說,面前的這個,是最震驚的。


  郗羽「啊」了一聲,捂住了嘴。


  她腦子發懵,幾乎不能思考:「……這……會不會是巧合?」


  「你覺得從意境到含義都一樣的詩歌,相同的概率有多少?」


  「……」


  不需要反問,郗羽也知道,這問題毫無意義。一百年前的英國女詩人和十四歲的中國男孩的思想穿越時空發生了碰撞?這幾乎不可能。


  李澤文問:「你說過潘越喜歡寫作?」


  「是的,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發表文章了,作品很多……」郗羽深呼吸一口氣,「你懷疑是偽造的?但是警察鑒定過筆跡的……」


  「我沒說這份文字不是潘越寫的。喜歡文學的少年,通常也喜歡會有搜集素材的習慣,翻譯外國的詩歌,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這不是奇怪的舉動。」


  郗羽渾渾噩噩點頭。


  「那麼,你認為他這樣熱愛文學的學生,會用別人的詩當遺書嗎?」


  「不會……應該不會……」


  她努力的回憶當年關於潘越的一切。她和潘越其實沒什麼太多交往,但也交談過兩次,知道他喜歡看書,喜歡寫作且成果斐然,他對文學作品的態度非常嚴肅,覺得「表達自己想法的文學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寫給自己的情書也是很優美的散文。她叫他「大作家」,他嚴肅的否認,說自己寫的不夠好,距離作家遠得很。


  「教授,」晴天驚雷響在她的耳畔,郗羽抱著頭忍了好一會才讓大腦中的嗡嗡驚雷聲過去,再抬起頭臉上毫無血色,「你是說,潘越的死也許有隱情?」


  「我沒有這麼說,」李澤文打斷郗羽未出口的話語,「作出結論需要進一步判斷。」


  是的,確實如此——警察當時下了自殺的結論,豈是那麼容易推翻的。


  郗羽努力平靜呼吸,整理思緒,竭力把心底的焦躁壓下去。現在的她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小女孩,這麼多年過去,郗羽絕對算得上久經考驗,說一句「大風大浪見多了」也不算太誇張。在美國這五年,她半夜送過急診,摔過樓梯,遭逢過搶劫,進過警察局,最近還被FBI的探員叫去談話,在南極的時候更是險些掉進冰縫隙從此化身南極洲上的化石,也算得上是精神強韌抗挫折能力一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