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離開
此為防盜章, 防盜比例60%,放到時間24小時 領多少的工分干多少的事, 別的地方不談,在塘石村, 大隊長汪有貴還是很在乎這一點的。
人力收稻子, 一天的工作量大概是四畝地左右,多了那是好事, 少了誤差在四五分之內,汪有貴也不會來找你的麻煩, 可要是人家一天收四畝,你就收個兩畝地, 這還拿一樣的工分,未免也太說不過去了吧。
現在所有村裡幹活都是記工分的,一般情況下男人記十分十一分,女人記七八分,賣力幹活的也是這麼點工分,偷懶耍滑的也是這麼點工分, 久而久之傻子還努力幹活啊,明明十天半個月就能完成的秋收工作,硬生生再拖長到一個月, 收穫是這樣,播種期也是這樣, 誰都有樣學樣了, 真正幹活的去哪裡找, 好收成又怎麼來。
汪有貴不管別的村都是怎麼記工分的,反正在他這兒,幹活賣力那工分得往上加,幹活偷懶的,也別想領和別人一樣的工分。
因此塘石村的人也會躲懶,但是不敢做的太過,每天布置的任務量還是能夠完成的,這也是為什麼塘石村每年的收成都能比其他生產隊高上不少的原因,別的收成不好的村子,年末算錢的時候,一個工分也就抵個五六分的錢,而塘石村的工分就能抵八分錢,這就是差距,村裡人平日里也會覺得汪有貴管的太嚴了,可到這個時候才會覺得嚴也有嚴的好處,至少拿到的錢和糧食都是真的。
在知青這邊,汪有貴的管理稍微鬆了一些,可也只是相對於村裡人而言的,比如村裡人收稻規定的是四畝,要求他們收三畝,新來的知青還可以更少一些,就收個兩畝半,做不完活,還會讓萬金枝這樣的能幹人去幫忙,除此之外多的也沒了,反正這些定量也是得做完的,不然就扣工分。
知青倒不一定在乎錢,但是他們也在乎分到的糧食,工分不僅僅代表著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還代表到了年中年末分糧的時候,你能分多少的精細糧和粗糧。
塘石村的分糧方式是四六分,四分看工分,六分按人頭,保證家裡缺少勞動力的老人和孩子不會餓死,知青也怕餓肚子,自然得想著多分一點糧食了。
萬金枝的出現那就是拯救塘石村這些知青的明燈啊,她幹活快,給她塞點村裡難弄的布票工業券之類的東西,她能幹的更快。
最主要的,人金枝姐收錢公道啊,一尺布票她能幫你收十畝地,你要是想偷懶,每天自己少收點地,剩下的托給萬金枝,你就能偷懶半個月,珍貴點的工業券那就更值錢了,要價還能往上漲一些。
知青的父母都在城裡,心疼下鄉的兒女,每次寄東西總是少不得寄些票據回來,吃不了太多苦的知青就會選擇將這些票據留下來賄賂萬金枝,好讓自己的日子過得舒服點,這就是雙方互利互惠的買賣。
萬金枝來后,這一片的知青的表情就眼見地輕鬆了許多,都有心思喝水聊天了,手上的動作也變慢了。
剛來沒多久的知青還不習慣地里的農活,尤其是收稻子,看著輕鬆,實際上彎腰割稻沒多久,腿也酸了,腰也疼了,時間一長,手上還全是被稻桿割出來的小口子和水泡,太讓人遭罪了。
萬金枝不怕,她有源源不斷的精力,尤其是想著自己割了一畝地能給她帶來多少收入,就更加精力充沛了。
在她眼裡,知青就是一座座榨油機,等著她去榨油呢。
「金枝姐,喝水,我媽這次給我寄來了一包紅糖,泡水可甜了。」在知青群里,萬金枝的人氣可高了,一個個鞍前馬後的,伺候親媽都沒那麼積極的。
一個模樣俏麗的姑娘端著搪瓷杯往萬金枝嘴邊湊,眼睛亮閃閃的,就和後世的人看偶像似的,萬金枝推辭不過才喝了一口,她不喜歡太甜的東西,不過她家男人和孩子都喜歡,是不是找個機會多搞幾包紅糖回家,多泡點糖水給他們喝。
「金枝姐,我媽寄來的肉乾,可香了,我特地給你勻了一小包出來,等會下工的時候給你。」
說話的是一個看上去挺年輕清秀的男知青,和萬金枝說話的時候還有點害羞,不敢直視萬金枝那張因為幹活賣力微微泛著紅,艷光四射的臉。
他這也不是什麼愛慕,而是知青里不分男女對於萬金枝都有一種盲然的崇拜,加上萬金枝的臉確實唬人,別說男知青了,女知青都是她的迷妹。
「隊長來了。」
前頭放哨的回來,懶懶散散的知青全都換了副態度,原本圍在萬金枝周圍的知青也全都四散開去,回到田地里,做出一副賣力幹活的樣子。
萬金枝是很有職業操守的,剛剛割稻的時候特地這兒割一片,那兒擱一片,等汪有貴過來的時候,每個知青邊上都壘著一摞摞割下來的稻子。
馬上就到午飯的時間了,知青今天的活也差不多完成了一半,等一天結束,肯定能完成任務。
汪有貴拿著搪瓷杯,滿意地喝了口濃茶,點了點頭笑著離開。
小樣,那點小算盤還想瞞過他,那一聲隊長來了他擱老遠就聽見了,不過那又怎麼樣呢,他想看到的就是任務完成的畫面,管他任務是怎麼完成的。
金枝開心,知青開心,他這個老隊長也開心,這不就是大好事嗎。
汪有貴覺得,這人啊就是難得糊塗,太過較真能有什麼好處,反正有了金枝在,他們村的知青都老老實實的,不像別的村那般總是搞什麼幺蛾子,就憑這一點,他也樂的幫他這個表外甥女擦擦尾巴,讓她開開心心的賺錢。
萬金枝和知青都不知道,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在汪有貴這個老狐狸的眼睛里呢,只以為自己再一次瞞天過海了,佩服自己的智商和演技。
*****
時間飛快,轉眼間凌嬌和凌甜就已經重生/穿越來到這個年代大半個月了,也漸漸習慣了柔柔弱弱的親爸,威力無窮的親媽,親爸親媽見縫插針撒狗糧什麼的,更是不值得一提了,加上還有可愛的小萌寶凌壯壯同志助陣,小日子過得樂滋滋的,別提多開心了。
有人開心有人愁,凌老二一家日子過得那麼美,凌家老宅的那群人就不見得樂意了。
「爸,媽。」
徐愛娟最疼愛的小兒子帶著媳婦閨女從城裡回來了,騎著那輛氣派的八成新的鳳凰牌自行車,博得了村裡不少人的眼球。
她一臉開心地從屋裡迎出來,看著穿著白襯衫,黑西褲,頭抹髮油三七開的兒子,心中的驕傲就別提了。
誰家兒子能有他們家老三那麼厲害,吃國糧,還娶了一個城裡媳婦兒,現在戶口都遷到城裡去了,就是實打實的城裡人了,和那些泥腿子就是雲泥之別。
她熱情的迎上來,拉著小兒子的手就不肯放。
「坤兒,去地里叫你媽回來,手頭的事都放一放,趕緊回來燒菜做飯,別把你三叔一家給餓著。」
凌坤有些不太情願,這些日子他都不高興出門,就因為二叔家那幾個賠錢貨的事,原本玩得好的小夥伴都不樂意和他玩了,還編了幾首打油詩嘲笑他和弟弟。
「坤兒又長高了,這是叔特地給你留的糖果,邊吃邊去喊你媽。」凌國富掏出兩粒水果糖,這種硬糖是供銷社賣的最便宜的糖果,對於凌國富來說不怎麼稀罕,可是對於凌坤來說那就是好東西了。
「謝謝三叔。」凌坤趕緊把其中一顆塞嘴裡,另一顆藏起來,也沒有分給沒在場的弟弟的意思,急沖沖地就往地里跑去了。
凌國富的媳婦白春嬌是城裡姑娘,家裡誰不高看她一眼,每次夫妻倆從城裡回來,燒菜做飯,事後打掃洗碗的都是趙梅,所有人都習慣了。
包括凌國富夫妻倆,似乎一點都不覺得他媽特地讓侄子把在地里幹活的大嫂叫回來燒菜做飯是一件多麼不應該的事。
「媽,家裡這些日子吃雞了?」
白春嬌自詡嫁給凌國富是低嫁,要不是對方模樣好,嘴皮子溜會討人喜歡,她可不會嫁給他這麼一個鄉下泥腿子,就連凌國富在革委會的那個工作,也是白家給介紹的,白春嬌自認自己是凌家的恩人,他們再怎麼捧著她巴結她也是應該的,即便連生了兩個閨女,可是白春嬌的底氣絲毫沒有減弱。
別看她的出生不算差,家裡條件也挺好,可是眼皮子依舊很淺,和趙梅一樣,就盯著老兩口的那些東西呢。
夫妻倆回鄉下的頻率不高,不過每次來總是空手來,大包小包的走,城裡買啥都要花錢,他們夫妻倆每次就裝幾袋子的新鮮蔬菜走,除了自己吃,白春嬌還得往娘家送,鄉下地方就是有一點好,有自留地,想吃什麼也方便。
除此之外,雞蛋鴨蛋也是不能少的,凌家養了六隻雞,三隻鴨,一天能六七個蛋,其中一半老太太都是給小兒子一家攢著的,每次他們來,總是能帶著滿滿一籃子的雞鴨蛋走。
要不是有這樣的好處,白春嬌也不見得樂意回來這破爛地方。
可是剛剛她往雞圈裡一看,原本的六隻雞就剩下了四個,怎麼著,趁他們一家子都不在,殺了兩隻吃肉,這也太欺負人了吧。
白春嬌抱著剛剛一歲的小閨女深深吸了一口氣,她倒是要好好問問,要是這雞肉沒她的份,她可跟他們沒完。
只是開店嗎,總得學會變通,店家乾脆就出錢請了老窯廠做了一批大海碗,同樣是湯多面少,可裡頭面的分量也差不多夠一個成年人吃了,要是不夠兩個成年人合點三碗,也就差不多了。
這個年代會這樣奢侈的人不多,多數人家家裡的錢都是緊巴巴的用的,來東方紅麵館吃面,也就是解解饞,自己帶兩個饃,沾著麵湯吃也很有滋味,尤其是麵湯上那一層紅油,對於普遍缺少油水的老百姓而言,那就是解饞的最佳法寶。
「注意著點孩子,剛做好的面燙著呢。」
端著幾碗面過來的老太太十分和氣,看著萬金枝和凌國棟還帶著三個孩子,特地又給他們拿來了三個乾淨的小碗,讓他們可以盛面出來涼著吃。
凌嬌和凌甜身體里都是個成年人了,這碗自然用不上,倒是三歲的小太子,還是一個系口水兜的奶娃娃,這個碗他用著剛剛好。
幾乎面剛上來,這一家子肚子里的饞蟲就不受控制了,拿著筷子勺子就開動了起來。
紅彤彤的臊子面上撒著一把切碎的香蔥,除了常規的五色配料,木耳、豆腐、雞蛋、胡蘿蔔、蒜苗,店家還自己添加了一些時令蔬菜,看上去色彩鮮艷,讓人胃口大開,凌甜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夾了一筷子的面吹了幾下,迫不及待往嘴裡放。
第一反應是燙,然後酸辣的味道就充斥了整個口腔,忍住燙趕緊嚼幾口,麵條筋道,入口卻很順滑,因為夾面的時候還不小心帶上了一些配菜,這一口裡,你能吃到脆爽的木耳和胡蘿蔔絲,以及其他各色配料。
怎一個爽字了得,即便吃的太急被燙到了,那也是幸福的燙。
總於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聚集在這家店裡吃面了,凌甜是一個優秀的私房菜大廚,可是並不代表這所有菜系裡的所有菜色她都是精通的,畢竟一來她的年紀太輕,經驗和履歷都還不夠,就她那歲數,有沒有把華國所有的菜色都吃過一遍還不一定呢,拿這個臊子面來說,擀出同樣口感的麵條她有信心,可是能不能把這肉臊子做的這般出色,她只能說還得多練練。
唯一一點小小的遺憾吧,現在人缺油水,所以這肉臊子就做的有些偏油,其實按照凌甜自己的口味,不會做的這樣油膩,不過恰到好處的辣味和酸味完全中和了油膩,尤其是對於現在的老百姓而言,這真是一碗讓人吃了一次,還想再吃第二次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