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獻俘大典之大宗正
第九十七章獻俘大典之大宗正
「陛下,還請慎言。」魏徵看到大家的面色,立刻就明白了他們的想法,連忙轉移話題救場:「陛下您這一次犯了大過,不過念在明日就是獻俘大典,這筆賬臣就先給陛下記下了,留等以後再算……你們,還不趕緊將陛下送去太廟,若是祭祖出現了什麼問題,你們就算是有十顆頭也不夠砍的。」
「是。」立刻就有連個小太監扶著李世民往外走去,一時間現場只剩下了李貞等人大眼瞪小眼。
「那個……玄成啊……你說我們這都是受害者,是陛下叫我們來的,可不是我們心不誠啊……你看……」被魏徵那黑面神一般的臉色映照,所有人都是背後冷汗津津,這可是大唐真正的活閻王啊,誰要是惹了他,分分鐘就讓你身敗名裂信不信?
「罷了,明天還要進行獻俘大典,大家都早點回去休息吧。」魏徵擺擺手,並沒有多說什麼,嘆了口氣,第一個往外走去。
「……」
什麼情況?
所有人都面面相覷。
原以為自己等人怕是少不得要被魏徵訓斥一番了,誰知道卻被輕飄飄的揭過——莫非這魏徵是轉性了?
不應該啊,以這位眼裡揉不得沙子的性格,他會這麼輕易的放過自己?
想想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莫非他是考慮到明天就要祭祖,獻俘規模空前強大,不能讓外人看了笑話,因此將這筆賬記在心裡,準備等事後再統一算賬?
嗯,目前也就只有這一個解釋比較合理了。
畢竟明天的事情太重要了,容不得一點錯誤,誰出現錯誤,誰就等著死吧。
魏徵也是顧全大體的人,不會在這種關節眼上搞事情的。
看來是自己想多了,以魏徵的性格,他又怎麼會放過自己?
沒看到陛下的賬都被他記下了嗎?
所謂主辱臣死。
君主都要受罰了,自己這些臣子的自然也要跟著受罰了。
這點是理所應當,誰也沒有說什麼。
且不提這些人都是什麼想法,總之經歷了李世民事件之後,李貞就回去睡覺了。
等他被人叫醒,已經是天色微亮了。
穿戴完畢,等李貞和武媚娘帶著兩個萌娃來到太廟的時候,此時的太廟已經被看熱鬧的百姓圍了一個嚴嚴實實,也幸虧李貞有特殊通道,不然還真不一定能擠進去。
和所有人都見了禮之後,此時時辰也已經差不多了,獻俘大典馬上就要開始了。
「奏樂~」
主持獻俘大典的是李道宗,他不但是一位郡王,是大唐的一代名將,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大唐皇家機構——宗人府的宗正。
這個官職在平時是沒有什麼用處的,權利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說宗正的權利不大,是因為宗正一不管民生,二不管百姓,他只有一個作用,那就是管理皇族罷了,在宗室之中的地位高一點,除此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權利。
說他權利不小,同樣是因為宗正可以管理皇族子弟,掌握皇族的名籍簿,分別他們的嫡庶身份或與皇帝在血緣上的親疏關係,每年排出同姓諸侯王世譜。也就是說,宗正可以管理天下皇族,只要是在族譜上留下名字的,都在宗正的管理範圍之內,哪怕是皇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要受到宗正的管轄的。
而且宗正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可以給宗親定罪。要知道但凡是牽扯到皇族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一般的官府衙門是沒有資格審理的。
這時候就需要宗正府出面了,經過調查之後,假如
也就是說,宗正是可以給皇族定罪的,就算是皇子也不能避免——就好像十幾年前,李貞和李元昌起了矛盾,李貞拿著手雷炸死了李元昌不少人,並且還將他脫光了綁在馬車上遊街,這件事就是宗人府處理的。只是當時李貞年幼(只有三歲),李元昌卻是一個大人,卻被一個小孩子打贏並且耍了,實在是丟人至極,因此兩人的判決幾乎完全相反。
不過考慮到李貞是小孩子,而且前途無量(天書在手,天下我有),李貞並沒有被重罰,只是象徵性的被罰了一點俸祿,然後就被流放到李淵身邊去伺候李淵去了,在那裡得到了他的第一股勢力——血龍衛。
反倒是身為受害者的長輩李元昌,因為主動挑釁李貞的原因,反而是被削掉了兩個等級的爵位,一下子從親王被砍到了郡王(在二者之間還有一個嗣王),並且還被關了禁閉,可謂是憋屈至極。
這就是宗正的可怕之處了,無論是削爵,還是關禁閉,都是宗正出的懲罰手段——當然了,宗正也不是想處罰誰就處罰誰的。
想要懲罰一個宗親,首先你要確定也有罪,其次在處理意見下來之後,還需要上稟皇帝,徵求皇帝的意見,如果皇帝覺得不妥,宗正的懲罰手段就實行不了——所以說天大地大,皇帝最大,雖然名義上皇帝受宗正管轄,但實際上兩者的關係是反過來的。
除了賞罰皇族之外,宗正還掌握的另一個大權就是祭祀——毫無疑問,獻俘大典就是祭祀的一種,因為既然是獻俘,那自然是要去太廟的。
「嘟嘟嘟嘟……」
「滴滴答……」
「錚錚錚錚……」
「咚咚咚……」
「……」
隨著李道宗的一聲令下,各種各樣的樂器頓時就響了起來,奏的曲子非常有名,叫做《秦王破陣樂》——整首曲子威武雄壯,氣勢不凡,令聞者精神抖擻,連李貞這個以前經常聽的人都覺得渾身熱血沸騰起來了,更何況那些國外的使者,更有甚者竟然跟著舞曲手舞足蹈起來,可見其深受渲染。
這首歌本來就是大唐的軍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於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