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參觀
「上帝啊,我真想在這裡定居了,」國外使團中的人行走在橫沙島的大街上,好些人都發出這樣的驚嘆。
他們無一例外的都拒絕了崇明政府提前準備的觀光專車,選擇以步行的方式來和這座島嶼進行一次親密接觸。
如今江海碼頭已經重建完畢,大家從碼頭出來后就上了富民沙路。馬路兩旁民居林立,附近還有公園,良田雖然占橫沙島面積的大半,但是它們分佈的位置都經過了科學的規劃,和民居一點也不相互衝突。
幾輛公交車跟在這些使團的後面,這些車子是政府徵調出來用以協助使團成員代步之用,但是大家都不願坐在車上,而是想要多走一走看一看。
今天路面上的行人不多,政府安排好使團的參觀活動后就對島上的民眾進行了通知,部分單位在不影響到工作的情況下甚至安排了放假。
前方的路邊有一條小路往西延伸進去,幾名使團成員好奇地往那邊打量,經過隨行的華國官員講解,他們這才知道裡面是一座敬老院。
「就是和你們的老年療養中心差不多。」陪同的華國官員介紹道。
「我想進去看看,可以嗎?應該不會打擾到裡面的那些老人吧?」參觀團隊中有人提出申請。
「稍等,我先進去溝通一下。」
大家等在馬路旁,看著那名華國官員去到敬老院中,有些人在四處張望,因為一路過來的時候,這裡的所見所聞皆是讓人感覺既熟悉又陌生。
「以前的時候,夏威夷是我認為最理想的度假勝地,現在我可不這麼看了,我就想待這裡。」
「夏威夷?和喪屍一起在沙灘上曬太陽嗎?」
「你們說華國人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在那個叫崇明的島上我沒看到一個喪屍的影子,這裡也是,聽說還有個叫長興的島嶼也是如此。」
「誰知道呢,真是神奇的國度啊。」
陳度不知道身後那些外國使團的成員們正為島上的安定和繁榮而震驚,他來到敬老院中,找到這裡的負責人羅瓊芬。
「他們要進來參觀嗎,歡迎歡迎,」羅瓊芬之前就收到政府下發的通知,知道今天會有一些外國人來島上參觀,她沒想到這些外國人竟然會有興趣來敬老院里看看,心裡微微有些驚訝。
得到應允之後,有些對敬老院感興趣的人便進到裡面,他們到處看看,有幾個還嘗試著和裡面的老人進行交流。
敬老院里也有會英語的老人,由這些會英語的老人充當翻譯,進來參觀的外國使團成員們對橫沙島又有了深入的了解。
「看到了嗎?弗蘭克,這裡才是災難后的天堂啊,」一名使團成員在出來后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感嘆道,「如果換做是我們國家的避難所,很難說到了那個年紀的人還能這樣輕鬆悠閑地生活。」
「你說得沒錯,杜克,咱們雖然不用擔心老了之後的問題,但是現在大多數人老了之後就會在營地內被邊緣化,這樣的結果除了死亡就是等死。」
「有句話不是說得好嗎?患難才見真情,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能看出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本質。」
「華國真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國度。」
「確實如此。」
大家在敬老院里只停留了十來分鐘,因為橫沙島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這些人打算步行參觀的話還是得要不少時間的。
接下來這些使團成員又參觀了集貿市場、超市等民生相關的場所,橫沙的繁華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想象,雖然這種繁華放在災難前可能就是一個人口較多的縣城水平,但是在災難后,這種情況卻極其難得。
災難初期或許少數的營地因為準備的資源比較充足,加上管理者能力出眾,這些營地可以維持住安定的狀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資出現短缺而大家又無法自給自足之後,這種祥和的局面就很難繼續保證。
橫沙島上,和災難之前別無二致的狀況讓人一眼就能看出已經持續了很久,所以這些外國使團的成員才會如此吃驚,熟悉經濟學的人已經開始在心裡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估算相關的民生數據,大家都在思索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模式是否可以複製。
過新環路到錦霞路上,這一片都是政府單位的辦公區域,附近還有幾所學校。
「這裡……還有學校!」不少人在經過校園的門口時聽到了裡面的朗朗書聲,他們雖然聽不懂孩子們讀的是什麼,但是從這些書聲當中卻能分辨出學生的大致數量。
「崇明三島上目前一共有十數所中小學校,這一所學校是橫沙小學,附近還有一所中學離得不遠。」陳度向他們介紹道,使團成員們對政府的辦公大樓不太感興趣,這些人中以學者和科研人員居多,他們的目光更多的會落在實處。
十數所學校,那學生的規模肯定不下千人。在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國家裡,大家的基礎教育基本都已經處於斷檔的狀態,而且這樣的情況還會繼續下去,至於會持續多久誰也不知道。許多的避難所里結構分成都十分簡單,除了防禦安全之外就是保障吃喝拉撒,至於學習和教育,災難中誰還顧得了這個。
「我們能去學校裡面看看嗎?」有人心裡痒痒,非常渴望收集橫沙島民生方面的數據。
「恐怕不行,因為會影響到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陳度說道,「衛生服務中心和養殖場這樣的單位你們要不要去參觀一下。」
「好,」東道主開口,其他人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而且陳度說的這些單位都是和民生息息相關的,對於這些志在研究橫沙島這種發展模式的使團成員來說,這些地方都很有參觀學習的價值。
接下來要參觀的地方比較遠,陳度安排大家登車節省體力。從江海碼頭到這裡有好幾公里的距離,參觀人員的確需要在車上坐著休息一下。
「陳,那裡是什麼地方?」車子來到橫沙島東南角的位置,路邊有一處廣場吸引了車上不少人的目光。
「紀念廣場,裡面是烈士公墓。」陳度向他們介紹道,「裡面安葬的都是為了人民和祖國而犧牲的英雄。」
「既然是這樣,那我們得到英雄們的墓前祭奠一下,」車子在廣場門口停了下來,一些使團成員來到車下,由陳度帶著進到裡面。
公墓內雖然看不到幾個人影,但是其中一些墓碑前卻擺放著鮮花,就在一塊刻著魏啟明這個名字的墓碑旁,一捧白菊看著就像是剛摘下來一樣。
來掃墓的人應該離開不久,而且還將墓碑的周圍也打掃得十分乾淨。
或許是被墓園中肅靜的氛圍所感染,入園的人神色都十分肅穆,大家學著陳度的樣子向那些英雄的墓碑鞠躬,接著又聽陳度講述了一些他知道的有關英雄們的事迹。
「國家危難之時需要的就是這樣的英雄,而不是電影和漫畫里的那些。超級英雄們只能給我們帶來歡樂,事實上在災難降臨時,他們並不能為我們做些什麼。」
「說得沒錯。」杜克的話引起了周圍人的共鳴。
「我覺得我應該對華國說一聲對不起,」杜克繼續說道,「以前我對這個國度真實的情況了解得太少,在網路上我看到的大多都是關於它的負面 評論,專制、不講文明、好逸惡勞等等,直到親身來到這片土地上,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無知。」
「網路欺騙了我。」杜克嘆了口氣,神色有些沉重。
周圍的人此刻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杜克的話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作為科研人員,這些人的眼界比普通人要高出一大截,但仍免不了被網路和片面的信息去左右自己的認知。
華國數十年間從一窮二白到鼎足於世界,這種讓人吃驚甚至恐懼的發展速度所有人都看在眼裡,但是不實的信息蒙蔽了大多數人的眼睛,讓他們還以為華國仍是一百多年前男人們穿著破大褂留著長辮子的時代。
出了墓園,車隊來到東濱路上,接下來大家要去的目的地是橫沙養殖場。
橫沙養殖場的場長是龔大新,這位樣貌粗獷的漢子迎了出來,熱情地接待了這隻參觀隊伍。龔大新的養殖場原本一直不溫不火,直到在灜東開設了第一家門店之後情況就發生了改變,派駐過去的曹勝利等員工將局面打開之後,養殖場的銷路一下子就擴張了數倍,在地方上人有熟人的關係照顧,生意越做越大,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場子里的收入成倍地在增長,職工們的福利待遇也提高了不少,現在的橫沙養殖場可不是當初那個爹不疼娘不愛的單位,而是橫沙島上生產行業中為數不多的香饃饃單位之一。
養殖場的事業很順,龔大新也是春風得意,如果不是前些天單位在灜東的門店那邊有位名叫楊菊的女員工在生孩的時候出了事,那這段時間養殖場里的一切簡直都可以用完美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