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白居易乃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讚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輯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以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終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相傳老嫗也能聽懂。早歲與元稹常唱和,世稱“元白”。晚年居洛陽,與劉禹錫唱酬甚密,時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存詩三十餘首。其《花非花》奇麗纏綿,《長相思》平易流暢,《憶江南》清新明麗,皆為世人傳誦。詩有《長恨歌》、《琵琶行》、《燕子樓》等。白先生乃唐代大詩人,號稱“詩魔”,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晚年寓居香山,自號香山居士。文學上倡導新樂府運動。其詩自然流暢,抨擊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逝世後即葬於此地。其墓前立“唐少傅白公墓”碑,峰頂鬆柏蔥鬱,景色清麗。東眺嵩嶽少室隱約可見,西瞰長橋臥波水平如鏡,北顧邙山蜿蜓起伏,南望窟龕密似蜂巢,乃是龍山重點遊覽勝地。


  白馬寺,在河南洛陽市東10公裏。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為佛教傳入我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傳說蔡諳、秦景二人去西域求取佛經,在月氏遇到來自天竺的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四人同行,用白馬馱經迎回洛陽。次年便在此建寺,以白馬命名。寺址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裏,原建築規模雄偉,今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建築。山門內東西兩側有當時在中國傳教的攝摩騰和竺法蘭兩僧墓。所藏唐代經幢、元代碑刻都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原有石刻彌勒菩薩像,已被盜往美國。這也應該索要回來,“中國的地麵上,決不能讓你們橫行霸道!”寺東有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南宋末期德佑元年。)建造的齊雲塔,四角十三層,高24米,巍然屹立。白馬寺背負邙山,南臨洛河,古刹高塔,遙相輝映。


  上文所說的漢魏洛陽故城,在洛陽寺(市)東12公裏處。此城東起寺裏碑,西到白馬寺,南起大郊村,北至邙山,洛陽河從中穿過,登高鳥瞰,城牆逶迤相連,故城輪廓盡收眼底。西周第一王周平王時始建東都洛邑,東周敬王姬匄(gài)遷都於此。西漢劉邦即位,初都洛陽,後遷長安。劉秀建東漢王朝,定都洛陽。曹魏、西晉、北魏等朝先後在此建都。前後千餘年,漢魏兩代為繁盛時期,故稱漢魏洛陽故城。其南城牆早已被洛陽河衝毀,今存三麵城牆,上有十四個缺口,為當時“樓皆兩重,朱闕雙立”的城門所在地。城內主要大街八條,寬40多米。宮城分南、北兩部,據文獻記載:“南宮太極殿,高十餘丈,建翔鳳於其上”;“北宮德陽殿,可容萬人,文石作壇,畫屋朱梁,玉階金柱,有珠簾玉戶如桂宮之稱。”城內最大寺院為永寧寺。東漢太學遺址在城南,當時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多達三萬餘人。城西的白馬寺、城南的靈台,都是我國古代著名建築。


  西漢壁畫墓,在洛陽市王城公園內。1957年在洛陽老城西北發掘,後移至王城公園內複原保存。墓室用空心磚和小磚混合建築而成,主室長方形,頂部起脊,兩側斜坡,周壁垂直,中間砌有過梁隔牆,形成前後兩室,總長6.1米。耳室在前室的兩側,為丁字形,小磚砌築,拱形頂。後室內有人骨架兩具,隨葬遺物在前室和耳室內,有陶罐、甕、倉、灶及部分車馬飾,共計四百五十六件。時間約當西漢中期,距今已二千餘年。前後兩室有極其精致的大幅壁畫,有打鬼的方相氏,星宿圖,吉祥,升仙,二桃殺三士等,色彩豔麗,結構緊湊,形象生動。其筆法性格鮮明,比例恰當,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另有複原的東漢墓、西晉墓各一座。本事真大,能夠將墓穴“原跡和原材料”移植複原,其中必參有水分吧!


  關羽林,在洛陽市南7公裏。北臨洛水,南望伊闕,風景秀麗。相傳三國時西蜀大將關羽之頭埋藏於此。墓塚高大,猶如土丘,塚周有參天翠柏,蔚然成林,故稱關羽林。塚前有清人所立的“漢壽亭侯關雲長之墓”石碑一通。碑前的著帝廟係明代建築,由層層大殿、山門、戲樓構成一個整體。山門西側的石牌坊,刻雕精致。殿前的石攔、華表及門窗上的木雕,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兩側的廊房陳列有洛陽附近出土的曆代石刻。


  說完這洛陽的關羽林及其陵墓,在此還要提及一下,在四川成都還有關羽的衣冠塚;在湖北省當陽縣城西北3公裏許,也有一座關陵,係西蜀第一虎上將關羽陵墓。史載,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與孫吳交戰,敗退於臨沮,被殺。吳主孫權將其首級運至洛陽送給曹操,同時以諸侯之禮葬其屍骸於此。當初此陵僅具備土塚的規模。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始建祭亭,元至元中,增修墓道墓門。明成化三年,1467年,創建廟宇,其後曾重建、增修。陵園內現有牌坊、紅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啟聖宮、春秋閣、柏子祠、鍾樓、鼓樓、八角亭等建築。樓閣參差,殿堂森嚴,丹垣環繞,規模宏偉。墓塚在寢殿後,高7米,周70餘米,秋石為垣,上加石雕欄杆,墓前碑亭,亦甚古樸。這裏還保存著許多明、清兩代名人碑刻,其中明代文學家袁宏道、袁中道兄弟倆所作之詩文石刻尤佳。陵園麵臨沮水,四望平曠,園內古柏參天,風景幽麗。


  走向洛陽市老城北,會見到另一座古跡——含嘉倉。它創建於隋大業元年,即公元605年,唐代繼續使用,故亦稱隋唐含嘉倉。四周有城牆,麵積42萬平方米。倉城內有整齊的圓形窖穴二百五餘座。窖穴口徑8~18米,深6~12米,口大底小,圓壁斜下內收,窖底堅硬,經火烘烤,其上縱橫鋪木板兩層,周圍砌木板,均經油漆,防潮、防腐措施周密、細致。其中一窖還保存有已碳化的粟米。大部分窖內有磚刻名文,記載窖穴的位置、編號、儲糧來源、品種、數量、入窖年月,以及管理人員的姓名和官職等。據銘文記載,糧食來源於蘇州、刑州、冀州、德州、濮州、魏州、滄州、楚州、滁州等地,入窖糧食最高在一萬石以上。


  周公廟,在洛陽老城西關外定鼎南路東側。相傳隋朝末年王世充興建。曆代重修,延續至今。這周公,即姬旦,竟然和“雞蛋”同音!號稱周公旦,是周文王原西伯侯姬昌的第四子,武王姬發的四弟。據說《周公解夢》即為他所著。周公助幼小的周成王掌管政事,平定武庚即紂王之子的叛亂,穩住了周朝的統治。故此,後人建廟為之紀念,尊之為聖賢。據說後來約三千年之後的中國第二賢相周恩來·周總理有“周公”之稱。這廟內的主要建築有前殿和定鼎堂,兩側均有廂房。定鼎堂後有一小院,頗為幽靜。廟內有明、清碑記數通。


  時至今日,洛陽著名景點依然曆曆在目——


  龍門石窟

  關林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古稱“伊闕”,山河壯麗,風景幽美,石窟密布於伊河兩岸的崖壁上,長達1公裏。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合稱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此外還有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石窟和寧夏固原縣西北六盤山北須彌山石窟比較出名。


  關林

  關林是埋葬三國時期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也是一處宮殿式建築群。此處古柏成林,隆塚豐碑,氣派巍巍。關羽被過去曆代王朝尊為“武聖”,是民間信仰者“忠、勇、仁、義”之楷模。


  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洛陽東12公裏處,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曆史,是我國第一座官辦寺廟,被尊譽為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有中國第一古刹的美稱。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則是少林寺。


  洛陽古墓博物館


  洛陽古墓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陳列曆代代表性墓葬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分曆代典型墓葬和北魏帝王陵墓兩大展區。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 (簡稱洛八辦)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是國共兩黨在第二次合作期間我黨在一戰區的長官部所在地。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洛陽市一處重要的革命舊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洛陽博物館


  洛陽博物館是洛陽唯一的一座綜合性曆史博物館,集中收藏洛陽地區出土的曆代珍貴文物近40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彩繪陶俑、唐三彩最具特色。


  洛陽民俗博物館


  洛陽民俗博物館(潞澤會館)是一座以弘揚河洛文化、展示民俗風情為主的專題性博物館,始建於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係中原地區清代地方古代建築傑出的典範。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洛陽嵩縣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森林區,1992年被林業部批準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8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洛陽市山陝會館


  洛陽市山陝會館位於洛陽市九都路東段,是一處保存較好的清代建築群落,始建於親代康熙雍正年間,是河南省人民**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雞冠洞


  雞冠洞位於欒川城西雞冠山,於喀斯特地貌,最早發現於清乾隆年間,是中原一大奇觀,號稱“北國第一洞”。


  王鐸書法館


  王鐸書法館位於孟津城北,占地9000平方米,座北向南,屬明清式建築。王鐸,故居孟津。聰穎慧敏,博學尚古,善詩畫,為我國明未清初著名書法大家。


  千唐誌齋

  千唐誌齋是我國唐代墓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內存墓誌石刻1413件,還有墓誌蓋以及書法、繪畫、造像、經幢等石刻藝術品。


  風穴寺


  風穴寺位於汝洲東北群山環抱之山穀中。建築風格奇特,無中軸線,隨山就勢,步步升高。始建於五代後漢,金代重建,明、清重修,造型古樸雄偉。


  豫西窯洞

  豫西窯洞是洛陽、三門峽一帶農村的一種民居形式,當居民選擇好要居住的地點後,先在地麵上挖一個百餘平方米的大坑,然後在四麵打出幾孔窯洞,坑沿四周砌一圈矮牆,目前在塚頭村還保存下來一部分。


  洛陽主要曆史文化遊景區 ( 點 )

  龍門石窟風景名勝區( 世界文化遺產,國家 AAAA 級景區)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 13 公裏處的伊水河畔。這裏兩山對峙,伊水中流,狀若門闕,古稱“伊闕”。因地處隋唐“龍庭”的正南,故稱“龍門”。龍門石窟文物風景名勝區主要由龍門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組成,是全國十大文明風景區之一。


  龍門石窟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2000年11月30 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開創於北魏(約公元493年),曆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北宋諸朝,開鑿時間長達 400 餘年。現有佛龕 2345個,佛像十萬餘尊,其中最大的高達 17.14 米,最小的僅 2 厘米。這些佛龕數量之多,藝術水平之高,令人歎為觀止。


  關林(國家 AAAA 級景區)

  關林位於洛陽城南約7公裏處,是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關之於林,故稱“關林”,而不是關之林,更不是寶之林。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始建廟植柏,乾隆時又加以擴建,形成現今規模,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清時文武聖人並祀,關林與山東曲阜孔林齊名,為全國三大關廟之首。因關公為佛、儒、道三教共奉,又被認定為中國傳統的武財神,香火極盛。現每年十月舉辦關林國際朝聖大典,海內外朝聖者雲集於此,盛況空前。


  白馬寺(國家級AAAA級景區)

  中國第一古刹白馬寺位於洛陽城東12公裏處,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官辦寺院。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史載,漢明帝“夜夢金人”,遂派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迎回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並以白馬列載佛經、佛像返回京都洛陽,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功,漢明帝敕命修建白馬寺,安置印度高僧翻譯出中國第一部佛經《佛說四十二章經》。此後,白馬寺便被尊稱為“祖庭”和 “釋源”,在中國佛教界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洛陽博物館(國家AAA級景點)

  洛陽博物館位於洛陽市中州路中段,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築物,是洛陽市唯一一座綜合性曆史博物館。1958年5 月10日成立,館內收藏有洛陽地區出土的曆代珍貴文物,陳列麵積1700平方米,按曆史分期和朝代順序薈萃著上自50萬年前,下至明清曆朝的2000多件文物,其中多數屬國家級文物精品,真實形象地反映了洛陽經濟、政治、文化的發生和發展的曆史。


  洛陽古墓博物館 (國家AAA級景區)

  洛陽古墓博物館位於洛陽市西北郊,是我國唯一一座以陳列曆代典型墓葬為主的專題性博物館,占地150餘畝,地麵園林化布局,仿漢風格建築典雅肅穆。國內亭台遊廊,曲折迂回,奇花異樹,四季流芳,遠離塵囂,清雅怡神。地下按時代順序陳列古墓葬二十六座。有西漢至兩宋時期的神話傳說、升仙故事等壁畫,唐三彩隨葬品、磚雕、石刻等,使人頓悟到曆史和現實、天上與人間時空置換的神秘和幽玄。古墓館西區,北魏帝陵塚丘巍峨,玄宮幽邃,皇家陵寢的威儀赫然可見。


  洛陽民俗博物館 (國家AAA級景區)

  洛陽民俗博物館是洛陽市區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清乾隆9年(1774年),由山西潞安(今長治)、澤州(今晉城)居洛商賈崔萬珍等集資興建,主祀關羽。民國期間,更名“潞澤會館”。1981年後,建立豫西博物館。1986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保護單位,1987年改建為洛陽民俗博物館,1988 年正式對外開放。該館規模宏遠,狀貌巍峨,現存前殿(背為午樓)、後殿,沿中軸布局,兩側為鍾鼓樓、東西穿房、東西廊房、東西配殿等。該館又是河南省最大的一座民俗類專題博物館,基本陳列由信俗、婚俗、壽俗、民間藝術、刺繡五大部分,其中從民間征集的各類匾額,數量之多,書法、雕刻之精美,國內罕見。


  洛陽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 (國家AAA級景區)

  “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麵侵華戰爭。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了鞏固統一戰線的成果,1938年11月,經與國民黨**協商,我黨在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所在地——洛陽,建立了“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簡稱“洛八辦”。


  辦事處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開展統戰工作,掩護地下黨的活動。動員民眾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為我黨我軍輸送幹部、青年及轉運軍用物資。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許海東等我黨我軍高級領導人曾多次親臨辦事處,指揮和部署工作。八路軍駐洛辦事處舊址,現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985年被辟為紀念館,1987年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洛陽市重要的革命舊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


  千唐誌齋博物館(國家AAA級景點)

  位於洛陽市新安縣城西的鐵門鎮,距洛陽市區約45公裏, 是我國唐代墓誌銘最為集中的地方,數量居全國之最。內存墓誌石刻1413件,其中唐誌1185件,占我國曆代出土唐誌總數的四分之一。另有西晉、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國等各代墓誌268件等。其中珍藏的顏真卿、米芾、劉墉、鄭板橋、王鐸、康有為等書法名家的石刻作品尤為引人注目。


  漢光武帝陵 (國家AAA級景區)

  漢光武帝陵,古謂原陵,俗稱漢陵、劉秀墳,為東漢開國皇帝——世祖劉秀的陵園,距今已有近兩千年曆史。陵園位於孟津縣白鶴鎮鐵榭村西南,該陵南依邙山,北臨黃河,近山傍水,寧靜肅穆。陵園呈長方形,由陵園、祠院兩部分組成,總麵積達 6.6 萬平方米,墓塚位於陵園正中,為夯土丘狀,高17.83 米,周長487米,陵內遍植隋唐杏柏(柏樹稀有品種,散發杏香)1458株,為國內少有的陵墓園林,且呈枕河蹬山之勢,一改帝陵選址的風水建製,同其他皇帝陵寢相比獨具其絕,千百年來為觀者稱奇樂道,遊人不絕。1963年,被公布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鐸故居 (國家AAA級景區)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號癡庵、鬆樵,別號煙潭漁叟, 是明清之際著名的書法家,明、清兩代均加授太子少保,官至禮部尚書因祖居洛陽孟津,故又稱其為 “王孟津”。他在書畫上造詣高深,獨樹一幟。其故居位於孟津老城,由2646 平方米的故居和占地 80 畝的後花園兩部分組成。王鐸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年出生在這裏,清贈太保,故稱“太保府”。現藏王鐸書法代表作《擬山園帖》石刻,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馬負圖寺( 國家AAA級景點區)

  始建於晉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績,在黃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祀場所,是河洛文化中“河圖”的出現地,也是中華易學的發源地。位於孟津縣會盟鎮雷河村,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偃師商城博物館(國家AA級景區)

  偃師商城博物館是一座曆史類專題博物館,位於偃師市城西南隅 ,偃師屍鄉溝商城遺址東百米處,主體建築為“四阿重屋”式仿古宮殿建築群,殿堂居中,廊屋相連,青磚青瓦,古樸典雅,院內老鬆翠柏、繁花似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館址占地麵積約 16000 平方米,建築麵積 31000平方米,展室麵積 1100 平方米 ,1985 年動工興建 ,1987 年 4 月建成開放。


  天子駕六博物館


  位於洛陽市區中心東周王城廣場,周王城遺址的東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的周時期大型車馬坑為主體,輔展以周王城概況、近年來王陵考古發現及周時期珍貴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專題博物館。該博物館以壯觀的車馬坑實景與精美的文物遺存相結合,生動直觀地展示了周時期洛陽的王朝地位和燦爛的曆史文化。


  洛陽都城博物館(周公廟)

  洛陽都城博物館(原周公廟),位於洛陽市定鼎南路,始建於隋末唐初,為隋將王世充草創,經曆代重修,迄今1370 年。該廟是紀念西周初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周公姬旦的祠廟。現存一組完好的明清古建築和明代彩塑的周公長子伯禽立像。新塑周公聖像及周公製禮作樂活動群像等。館內還製作陳列有洛陽五大都城(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東都)沙盤模型。


  洛陽:九朝古都


  人稱“洛陽!落陽!”為“太陽落下去的地方”,這話仿佛就是在說“舊朝沉落的地方”! 是小日本的“太陽膏藥旗”不敢靠近的地方,靠近了必然“日落黃河”,戰士打靶把營歸。


  “欲問天下興廢事,請君隻看洛陽城 。”因為它就是“太陽落下去又興起”的地方!


  作為都城的曆史,世界上沒有再比洛陽更長的城市。看看有十萬多尊造像、已經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龍門石窟,看看有釋源祖庭之稱、中國最古老的寺院白馬寺,再看看被武則天貶到洛陽的滿城牡丹,就像在讀一部殘缺了幾頁的中國通史。


  洛陽作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西安、洛陽、開封、北京、安陽、南京、杭州)之一,有著近5000年曆史。洛陽地處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遊兩岸。曆史上先後有13個王朝在此設立國都,建都史達1529年,是中國曆史長河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曆史最長的都城。因為她在洛河以北,故名洛陽。古名王城、成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先後定都於此,一向有“九朝古都”之稱。現轄孟津、新安、偃師縣市、義馬、宜陽、伊川等9縣市,麵積15208平方千米。有拖拉機製造廠、礦山機械製造廠、玻璃製造廠等著名企業。冶金、建材、石化、紡織、煤炭、食品等工業門類較為齊全。旅遊資源豐富多彩,文物古跡眾多芬芸,4000多年前夏朝活動的中心、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寺廟白馬寺等都在這裏。洛陽名特產更是眾目睽睽,洛陽牡丹號稱“天下絕色”,唐三彩還是我中國傳統的工藝美術品。如此寶物眾多的古老而又年輕的美麗城市,你咋能不去看一看、走一走呢?


  洛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著深厚的古文化底蘊。以“河圖洛書”為代表的河洛文化被奉為“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東周禮樂成為古代社會的重要典章製度。儒家興盛於此;道學創始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理學光大於此。地動儀、渾天儀、侯鳳儀在此發展。《漢書》在此修成,魏晉文學在此興盛,我國古代科技、教育、文學、曆史、哲學等許多重大成就,都是在洛陽取得。作為長期輝煌鼎盛的古都和經濟、文化中心,曆史給洛陽留下了都城遺址、寺廟、石窟、墓葬碑碣等豐厚燦爛的文化遺產。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有“釋源”、“祖庭”之稱。邙山遺存著東周以來諸皇陵形成的中國最大的古墓葬群,已出土珍貴文物40餘萬件,建有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館。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也使洛陽成為海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熱點地區。


  伊洛盆地風光旖旎,名山環抱,自然景觀多姿多彩。北有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和小浪底水庫旅遊區,南有五嶽之一的嵩山和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花果山,造化神奇的雞冠山溶洞被譽為北國第一溶洞。洛陽牡丹天生麗質、雍容華貴,名甲天下,已有1500年栽培史,現有500多個品種。每年穀雨前後,“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花海人潮,流光溢彩,萬人空巷,蔚為壯觀。1983年以來,市**興辦的一年一度的牡丹花會,以其獨具的神韻和魅力,吸引了無數中外客商和遊人。優美的自然風光與悠久的曆史文化相映生輝,使旅遊業成為洛陽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


  古都洛陽 文化名城

  洛陽王城公園

  洛陽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馳名中外的曆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北臨嵯峨逶迤的邙嶺,南對亙古聳黛的嵩山。


  “永懷河洛間,煌煌祖宗業”。數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開始在這塊美麗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漁獵稼穡。在洛陽發掘出十餘座古城遺址,其中的二裏頭夏朝都城、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東都城,集曆代都城建設之精華,代表營國製度的發展進程,被譽為“洛陽五大古城遺址”。


  “天下名園重洛陽”,“洛陽牡丹甲天下”,洛陽園囿數以百計,或鳳閣龍樓,上連霄漢;或剔透玲瓏,姹紫嫣紅。曆代文人騷客潑墨古刹、揮毫岩壁,為古城增添詩情畫意。


  中華民族最早的曆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班固在這裏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裏完成了曆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穀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洛陽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起步點。


  這就是一座古老的洛陽城。耶無害在此留循數日後,即按原路返回。十日後,耶無害由經洛陽,東回偃師、鞏縣、滎陽、鄭州,南下新鄭縣、長葛、許昌,折向西南襄城、平頂山、葉縣、方城、博望、新店、南陽、鄧州、新野,再南下漢水抵達襄陽。


  襄陽城的模樣,依舊和他一月前經過此地一樣,一樣的親切,一樣的自然。但唯獨使他有所新發現的是,在襄陽城南大街他望見了一座“凱旋門大酒店”,不知道是已有的,還是為他凱旋遊曆歸來所設,反正是令他稱心如意、一見如故,豈有過而不登之理?而就在這“凱旋門大酒店”裏,他又遇見了那位老道士,就是向他傳道授藝的靜眉道長,他胯下的小毛驢也就是這位老道長所賜。兩人又經過一段時間的促膝長談,最後惜別而去。


  數日後,耶無害由襄陽南下,經宜城、荊門回歸到荊州西部的江陽。這長達八月之久的遊曆天下,他終於從起點到達了終點,又從終點重回到了起點,好大的一個圈。那時,他見了儒師曹呂莊,而曹呂莊早已在經營著自家私塾學堂,學徒已有四十來人,其中就有陳劍南和石小梅!

  這漫長的回憶!耶無害終於從如煙往事裏蘇醒了過來。但蘇醒過來又能怎樣?他愣愣地站在渭水河畔,總還望不見石小梅的身影!她乘著小船,究竟去了哪裏?


  朝辭寒橋淚眼間,孤舟已漂幾道川?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思前想後,春去冬來,耶無害倍覺寒心。應該說這是一個沒有了結的愛情故事,但她已成為無底的深淵。據說這事已成為千古之謎,有待後人發掘!


  耶無害和石小梅的這段戀情就這樣被葬送,鮮為人知,無以後續。有人說石小梅去了江南,也有人說她已削發為妮,還有人說她被陳丞相派人殺害拋屍黃河……至今尚無定論!

  這是一段令人傷感的戀情。耶無害不禁想起在鄭州文豪大酒店裏店主王曉樣(燕)所朗誦的那首詞——


  “皇帝未忙太監忙,此種說法太荒唐。


  燕子樓空關盼盼,茶餘飯後話老王。


  有緣相會我要溜,無份再聚西楚樓。


  有緣無份早已定,何必血淚心中流?


  並不是說不給你機會,這一說法更可笑。


  好話抬人人自俏,自尊自強人自愛。


  成熟穩重人愛笑,花開花落無人叫。


  門當戶對鐵公處,無緣對麵難相逢。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江春水向東流。


  流水落花春還來,閑來有興獨上西樓。


  多情反被無情惱,天涯何處無芳草?

  ‘飛燕’摩跎motor奇遇記,春風依舊走四方。


  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

  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


  走四方,

  路迢迢,

  水長長,

  貨真價實美名揚!”


  此時此刻,耶無害返思著如煙往事,仿佛又已在身臨其境,讓他陶醉,讓他茫然,讓他感到回味長久。“往事如雲煙,昨日夢已遠。何須長思念,何須淚漣漣。前程路漫漫,天高皇帝遠。誰人挽狂瀾,誰人列國覽?”“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看來,他昔日的心上情人從此一去便無消息,石小梅將會永遠僅能存在他的記憶裏,再也不知道何時才會相見。一切都象流水一樣,一切都象流雲一樣,一切都象夢幻一樣,但這一切卻又的的確確發生過而且永久永遠地存活在記憶之中。


  追悔無及而又傷感的耶無害,就象千年之後**著名歌星童安格所唱下的這樣一首傷懷情歌——


  “走在忠孝東路,閃躲在人群中。


  在我的內心深處,隱藏著一段錯誤。


  我在恐懼中逃避,


  那無名的譴責;


  恨我不能提起勇氣,麵對一切報應。


  讓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個漂流;

  讓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個傷口。


  走在忠孝東路,


  徘徊在茫然中。


  在我的人生路途,

  選擇了多少錯誤。


  我在睡夢中驚醒,感歎悔言無盡。


  恨我不能說服自己,


  接受一切教訓!

  讓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個漂流;

  讓生命去等候,等候下一個傷口。……”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梅花三弄。”問“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