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回 求助
“愛卿,你來念吧。”梁承覲朝著把言歡抬了抬下巴。
把言歡在朝堂之中多年,自然善於察言觀色,瞧梁承覲與何皇後的神情便知,對雲嬌所書的法子很是有幾分滿意。
他懸著的心這才放下了,忙上前應道:“是。”
他先念的是楊慧君所書,後才到雲嬌。
這二人的策略,前幾樣都是相似的。
譬如建立糧倉,在發生洪水災患之後,便開倉放糧。
又譬如朝廷之中派人前去賑災,由官家親自指派,因為這其中要同地方官員打交道,若有官家旨意,自然無往而不利。
而在災後,二人都諫議減免賦稅,用以讓受災民眾盡快恢複溫飽,以示天家恩澤。
到了最後的一項策略,開頭兩人也是出奇的一致,都諫議洪水之後必須要盡快清理屍體,以免爆發瘟疫。
後頭,楊慧君便諫議加高水邊大堤,盡量高出最高水位一丈以上,如此用來防範洪水再次侵襲。
但若是如此,百姓們取水便不似從前那樣方便。
她諫議在田睦之側,修建一種叫做“坎井”的深井,不僅平時可用來取水灌溉,在大旱之年,還能用來儲水,涵養土地。
而雲嬌所書的應對法子則與她相反。
她主張因勢利導,在農閑之時,由朝廷出資,號召民眾廣挖溝渠,聯通大江小河。
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采用自然流向的法子,將高處的水往低處引,最後排入江河之中。
簡而言之,楊慧君想建高堤壩,是為堵。
雲嬌則想挖開溝渠,讓水自行流出,是為疏。
把言歡讀罷了之後,心中驚愕又感慨,他從來不曾想過他這最小的丫頭竟是個胸有溝壑之人。
不過仔細思量,從錢姨娘去世之後,雲嬌所做的事便已經算是露了鋒芒,他不曾太過留意,其實那時候也算是她初露端倪了。
而到這一刻,他才知曉,他所生的這個九丫頭,不是如同他想象中那般簡單。
就算是他,一時半會兒也不見得能寫出這樣的東西來。
看樣子,他從前一直小瞧了她。
也難怪,連燕茹在她手中輸的那樣慘。
這一刻,他竟然有些後悔,怪他一直不曾留意這孩子。
若是當初他不信那道士的鬼話,不曾將這丫頭送出去,而是悉心養在跟前,那如今會不會是不同的結果?
想想,在錢姨娘去世之前,雲嬌瞧見他一直都是很乖巧恭敬的。
至於後來的事,也是連燕茹給逼的,自然,也有他的不作為。
他越想心裏越不是滋味。
而周圍眾人,看著雲嬌的眼神都各不相同,大多數都是驚異的,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一個庶出的姑娘竟有這樣的高見。
秦南風有些小小的得意,看吧,這就是他的小九,既聰慧又貌美,還是他有眼光。
茹玉則悄悄歎了口氣,這麽好的姑娘,他卻生生錯過了,想起來他便懊惱,看著把雲姝的眼神又帶上了幾分厭惡。
其實,也不能全怪把雲姝,他知道,就算是沒有把雲姝,雲嬌也不會一直同他在一道。
她心裏的人從來都是秦南風。
想到這裏,他扭頭看向秦南風,心緒複雜極了。
把雲姝看到了茹玉有些發白的臉色,知道他心裏在想什麽,她滿心嫉恨卻又不敢表露出來。
早就聽說過雲嬌愛看書,看樣子這看書還真是有點好處,能寫出這樣的東西來……
算她走運吧。
楊慧君皺著眉頭,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是養在內宅之中的女子嗎?竟能有這樣的見地。
她不知道的是,有一年帝京湧進來許多南方來的難民,說是受了洪水之災。
雲嬌在集市上見過之後,回來便從哥哥那裏拿了些關於治水的書來看,將書送回去的時候,正巧秦南風也在。
三人便一道說了洪水之事,閑談之中隨意的說出了這麽個法子,不過當時隻是隨口一談,並不曾說的多麽細致。
不曾想今招卻派上了用場了。
她悄悄看向秦南風,也不知他可還記得那事?
卻見他正望著自己,她怕旁人瞧出端倪,又忙轉過頭,心裏頭卻甜絲絲的。
“九姑娘之法子,倒也不錯。”楊慧君清了清嗓子,開了口。
她這一開口,剛才還議論紛紛的大殿即刻便安靜下來,眾人都抬頭,想聽她如何說。
“比你略勝一籌吧。”雲嬌也不客氣,淡淡的回了一句。
楊慧君叫她的話一噎,這女子還真是大言不慚,不知天高地厚!
“我承認你的法子確實有可行之處,不過你可曾想過,那不是一小片地方,而是幾十個城,想要挖出用來流水的溝渠,那得耗費多少人力物力?”楊慧君扭頭望著她,開口問道。
“那麽楊使者加高堤壩的法子,就不需要耗費人力物力嗎?
而且,水利工程的溝渠挖開,是對任何人都有利的,且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當地百姓定然會盡力而為。”雲嬌回得滴水不漏。
當初她與哥哥還有小五商議的時候隻是隨口一說,並不曾考慮的這麽細致。
不過這些,她剛才在腦子裏已經過了一遍,知曉該如何應對。
“好,那這就算扯平了,我再問你,南方大多數是農田,你若是要大量的挖開溝渠,那豈不是要廢掉不少農田?
莊子上的人都是靠田吃田,你覺得,當地的老百姓會願意嗎?”楊慧君早已想好了接下來該如何問。
她之所以諫議用“坎井”,便是為了節省土地。
“這件事情,方才在寫這個法子的時候我便考慮過了,不過礙於時辰的緣故,我並不曾詳細寫出。”雲嬌早有準備,不慌不忙:“我覺得可將溝渠改為暗渠,挖在地底下,形成地下河流。
百姓們可以在需要灌溉之處,開幾個井口,這樣便一舉多得了。”
“好好好,好法子!”梁承覲龍心大悅,笑著誇讚道:“把愛卿,你可真是教養了一個好女兒啊!”
楊慧君知道自己輸了,站在那處,有些下不來台,求助的看向秦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