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削藩令(感謝ぁ滅メ殺ぁ、書友2018070352的月票)
麵對紂王的問題,薑子牙僅僅低頭沉思了一下,對著紂王行了一禮緩緩道:“削藩令!”
此話一出,本來平靜沉穩的商容比幹聞仲三人齊齊變色,身旁的申公豹也是心中大驚,“果然不愧是能讓師父收為弟子的人,”作為常年待在世俗的金仙大能,申公豹對於剛才薑子牙的想法,心裏也不由對他有些佩服和心驚。
要知道現在的大商皇庭的國體乃是大商皇庭和諸侯共治下,可以大商皇庭其實就是最大的一個諸侯國,所以其他諸侯推舉他為盟主,加上一些諸侯國是從大商皇庭轉化來的,所以也會聽從它的命令。
但是除了年年上供和遇到征戰時出兵,大商皇庭對於諸侯自己國土其實是沒有任何治理權的。
諸侯雖然沒有明確確立自己的國都,但是其實諸侯和大商皇庭都知道,諸侯其實就是大商皇庭的國中國。
畢竟擁有獨立的軍隊和政治體係,人力財政都是自己做主,不是國家誰信。
一旁的方慧也是第一次用正式的眼光看待薑子牙,作為南瞻部洲財神教的掌事長老,尤其是財神教還不是屬於如同截教闡教這樣純粹的修煉教派,教內有一大半教眾都是普通人,他們其實構成了財神教最基礎最紮實的力量。
所以作為南瞻部洲的掌事長老,方慧對於整個大商皇庭很是了解,甚至就連商容這位丞相都不一定比他了解大商皇庭的基層想法。
畢竟商容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朝歌處理政事,和他相處的也大多都是各級的官員,平民百姓的生活到底如何,他還真不一定有方慧知道的清楚。
畢竟凡是能入財神教的教眾,大部分都會有各類的訴求,希望求神來解決他們的疾苦,也隻有此時他們才會一些真話。
不像是大商皇庭派下去的官員,就算是有為民請命的人,平民百姓要不是被逼到絕路,也絕不敢吐露心扉,真話!
烏雲仙白鶴童子等人看著嚴肅起來的商容比幹等人,有些發懵,難道這“削藩令”很厲害!
其實也難怪他們不清楚削藩令的厲害之處,如果紂王提出的滅佛計劃會給大商皇庭帶來滅國之災,那麽薑子牙提出的削藩令絕對會動搖大商皇庭的立國根基。
滅佛計劃隻是會引來西方佛教和西方二聖的仇恨,但那隻是上層毀滅,其實現在有人教闡教截教加上火雲洞這些力量,紂王其實對於滅佛計劃有了七分信心。
隻要能把西方佛教抗住了,那麽大商皇庭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而薑子牙的削藩令確實不同,可以是非常大膽,如果紂王的滅佛計劃是大膽包,那麽薑子牙的削藩令就是喪心病狂。
雖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百姓如水大商皇庭如舟,但是這個大體框架其實建立在諸侯的幫忙下。
畢竟人族實在是太多了,現在整個洪荒世界,隨便劃拉十個人估計就會有一個人族。單單是南瞻部洲,人族的人口就不下於三十個億,這麽多的人口和國土麵積,其實大商皇庭自己所占的麵積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由無數個諸侯國在管理。
大商皇庭和諸侯共治下這句話可不是的。
而薑子牙的削藩令,削藩的乃是削奪諸國的封地,間接削弱藩王的勢力,這樣大商皇庭中央集權的權力就會加強,不用怕藩王擁兵自重,犯上作亂,這才能讓統治者無後顧之憂,安枕而臥。
紂王僅僅聽了薑子牙的三個字意見,心裏就忍不住想要拜他為師,薑子牙可以出了自己的心聲。
從當上人皇後,他就發現了大商皇庭的兩大問題,一是四夷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居然已經慢慢有了幾分氣候,而且居然對於大商皇庭的統治領域有了窺視之心。
而第二個問題就是內禍,大商皇庭立國這麽多年,當年那些忠心耿耿的諸侯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這些諸侯國擁有廣闊的領土,大的諸侯國動輒擁有幾十座城池,上億的人口。
如同如今的東南西北四大諸侯,他們的諸侯國的封地就分去了下的一半的麵積、不算大商皇庭其他的諸侯國,單單他們四個諸侯國就可以媲美大商皇庭自己的國土麵積。
他們還擁有眾多的軍隊,擁有相對獨立的行政權、財稅權和官吏任免權,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型的大商皇庭。
大商皇庭剛立國時,這些諸侯國還畏威懷德,不敢胡作非為。等開國人皇商湯死後,隨著朝廷中功臣宿將逐步凋亡隱退,以及諸王與皇帝血統的逐步疏遠,這些實力雄厚的諸侯王們開始日漸跋扈起來,幹弱枝強的問題日益突出,構成了對大商皇庭中央政權和國家統一的重大威脅。
他當了這麽多年的人皇,那還不知道薑子牙剛才提出的削藩令完全是為了君主專製著想,削藩能加強中央對諸侯國的控製,紂王其實早就有了這樣的想法。
不過他認為削藩之法可行,但是諸侯國可不是省油的燈,不是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紂王想要削藩那等於就是用刀在他們身上割肉,能願意就見鬼了。
所以當時他也隻是心裏想想,後來還是權衡利弊之下,選擇了先把外患解決後,再進行內部管理。
登基這麽多年,他大大對外征戰了不下數十次,外患確實因為他的幾次征戰,滅了大大不下幾十個部落,氣焰算是削弱了很多,暫時算是打消了窺探大商皇庭的心思,一個個老實了起來,獨自沉浮下去舔傷疤。
正當他準備處理內部的事事,才發現因為他的數十次征戰,大商皇庭財政早就處於一個赤字的負數,就像一個大型的窟窿,要不是有商容比幹堅持著,大商皇庭財政早就崩潰了。
而且因為他的識人不明,讓費仲惡來這些人鑽了空子,使得他們利用紂王的名義,大肆提拔親信,搜刮財物,曲解上意。
而他們的親信也是上行下效,一個個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百姓怨聲載道,等到紂王發現時,已經晚了,就算是他把費仲惡來等饒頭顱砍下來,也隻是暫時削弱了民怨。
再加上各個諸侯的暗中挑撥,畢竟諸侯們也不是蠢人,能從諸侯子嗣中脫穎而出,肯定都是聰慧之人,紂王的殺性他們經過這麽多年也有了一些了解,加上在上一任人皇帝乙去世,紂王剛登基時,趁著皇位不穩,他們可是沒少擅自吞並周圍的諸侯,現在既然外患沒了,那麽肯定就會處理他們這些人了,正好碰到民怨之事,簡直就是瞌睡碰到了枕頭,這要是不去挑撥離間,暗中給紂王找點亂子,要是等紂王反應過來,那就該他們倒黴了。
正是因為諸侯們的一起暗中動手,紂王最後無奈隻能自己下了罪己詔,才把民怨徹底壓下去,之後經過商容比幹聞仲等饒治理,總算是有了一點起色,大商皇庭的名譽也挽回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