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穿越小道人> 第一百一十四章 國富論

第一百一十四章 國富論

  聽到李小道放出狂言,就憑大殿之中的這些東西,能讓大宋一統天下。


  王安石立馬坐不住了,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肅目盯著李小道:「道長,你這番話,可不能亂說。」


  李小道依舊是那副風輕雲淡的輕笑表情,他道:「陛下和相爺請聽貧道一一道來,便能知曉貧道所言,不虛!」


  神宗也端正了身體,壓抑住了內心的激動情緒,看著李小道慢慢的道:「道長請講……」


  李小道負手站立,來到了蒸汽機的旁邊,然後看著大殿之上的這一君一臣,問道:


  「貧道想先問陛下和相爺一個問題,那就是,大宋若想一統天下,得需要依靠什麼?」


  神宗聞言,垂目暗自思量起來。


  王安石作為一朝宰相,這些事情自然是十分了解,捋著鬍鬚道:

  「如今神州大地,大宋處於中原,與西夏國比鄰,再往北又有契丹鐵騎和女真部族,西有吐蕃,吐蕃之下又有南詔等小國,我大宋若想擴張版圖,便需有足夠的國力支撐,正重要的還要有騎兵驃騎,才可如漢武皇帝那般,遠征塞外。」


  李小道點頭道:「自古以來,兩國交戰便是首要拼的是國力,其次是軍隊之力,漢武皇帝能北征匈奴,也是因為得了文景之世百年的休養生息,才有足夠的財力、物力。」


  神宗此時深深地看著李小道,詢問道:「道長這些東西,能讓大宋擁有漢武時的龐大國力?又能擁有漢武時的神勇驃騎?」


  李小道聞言,昂首面對殿上皇帝,吐出一句話:「只要陛下能依貧道之計,只需五年,大宋便能至少擁有漢武帝時一半的國力。」


  神宗當即忍不住脫口而道:「要如何做?」


  王安石也死死地盯住了李小道,他畢生心愿,就是能夠變法改革,致使國富民強。


  他想的是收富人以重稅,納為國用,但是這樣阻力實在太大了。


  李小道知道,王安石的變法政策只維持到神宗之死,便沒了後續。


  因為神宗雖然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但是他的後代卻並非如此,再加上司馬光等舊黨從中阻撓,這場變法也僅僅持續了十幾年而已,效果只見到了微弱。


  李小道看向了王安石,道:

  「相爺的變法理論,貧道也有所聞,雖相爺也是有心致力於國富民強,但是僅僅只從富人那裡多征繳稅收,並不是能讓國家富足的根本之策,再者,富人們也不甘心遭受如此剝削,以貧道看來,若相爺與陛下在時,這變法或可持續,能見微末效果,但是百年之後,那些富人定會反撲,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王安石畢竟也只是個古人,他的眼界和思想就算再超前,也是受到了時代所限制。


  對於,如何真正使得國家富足起來,他的眼睛還看不透實質性的東西。


  等李小道那番話說完后,神宗和王安石都相繼沉默了。


  他們都清楚,他們現在實行變法的時候,的確所遇阻礙都能在神宗的受令下,王安石的鐵血實施下得到施行。


  但是當他們都相繼去世的話,這些政策就只會變成一紙空談。


  因為,王安石改革所創立的青苗法觸及上層人物的利益太多太多了。


  光是憑富人要多征繳稅收這一點,現在就已經實行的千難萬難。


  在他們死後,這些人的反撲將會何等劇烈。


  他們都可以預見他們點燃的這點火花,在那些貴族聯合起來的浪潮下,將是多麼不起眼。


  王安石此時長長的嘆了一口氣,然後,盯著李小道,默默問道:「卻不知先生有何良策,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他口稱「先生」,便是對李小道的看法加了一些尊敬。


  在他以往看來,道士都是一些獨善其身的自私之人,只管自己修仙得道,不管人世間的國事民生。


  而就算李小道為大宋帶來了「蒸汽機」這樣的神奇器械,也只讓他以為這不過是一個擁有著一些奇技淫巧的道士罷了。


  但現在,當李小道一陣見血的戳破了他變法的核心,以及所遇到的阻礙,更是預見了未來變法勢必失敗的未來,他才真正看出了這個道士的不同凡響。


  這個人的眼界和智慧,遠勝過朝堂之上的許多官員,足有資格被他稱為一聲「先生」。


  李小道聽出了王安石的稱呼轉變,這也是他想要的效果,就是要讓這皇帝和宰相都對自己推崇備至,他才能順利的推廣科學的種子。


  此時。


  李小道負手站立在大殿之中,看著君臣二人,侃侃而談道:「所謂國富,首先要民富。」


  王安石皺眉,這道理他自然明白,但是要做到又如何容易。


  但,單憑此人能指出這樣一點,也算得上有見識之輩了。


  而,當接下來李小道的一番話吐露出來之後,王安石卻如同被雷擊中,整個人恍若變成了一尊石像。


  李小道說道:

  「何謂富?即為財富也,既是貨幣。貨幣此物,猶如水,活水方能養人,死水只會停滯不前,甚至人喝了以後,還會生病,甚至死人。


  貧道用水之比貨幣,以小見大,大宋的經濟就是一池子水,只不過,是一池死水。


  富人有了錢會存起來,窮人有了錢也會存起來。


  如此,整個大宋的經濟貨幣不流通,就變成了一潭死水。


  所以,要想國富,首先要讓經濟這池子水活起來。


  讓窮人富人們都將自己的貨幣拿出來交易,如此之下,大宋這池子水才能活過來。


  只有活水才能源源不絕,只有交易,水池才會流動,流動就會帶來增長,水池就會變成小河,湖泊,直至大海。」


  李小道深深地看著殿中軍臣二人,道:「這才是真正的國富之道。」


  卻見此時,大殿之內鴉雀無聲。


  神宗和王安石此時紛紛睜大了眼睛,露出一種耳暈目眩的感覺。


  這卻不是沒有聽懂,李小道的比喻可謂是形象之極,他們自然不會有聽不懂的道理。


  正是因為他們都聽懂了,此時才是這樣一幅表情。


  他們就如同一個永遠活在蛋殼裡的生物,李小道的這一番話,就像是用一顆釘子,將這層蛋殼敲開了一條小縫。


  他們第一次睜眼看到了真實地世界,國家的經濟運轉原理是怎樣的。


  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學加上國富論,足以驚瞎他們的雙眼。


  殿中。


  王安石此時老淚縱橫,卻是喜極而泣。


  他兩行熱淚滾滾而出,三兩步趕到李小道面前,泣不成聲的道:「先生一言點破了萬世迷津,老夫今日始才知道,貨幣的內核,國家強盛的至理原是如此,先生之舉無異於老聃解惑孔子,先生請受我一拜。」


  語落,這個老人也不顧這裡是皇帝面前,誠心誠意的朝李小道躬身一禮。


  但他卻不知道,李小道並非真的為強大大宋而來。


  他所說的「讓大宋一統天下」也不過是為了讓這皇帝和王安石,能夠更好的接受他的東西。


  他真正的目的,不是這兩個封建社會的君臣能夠知道的。


  就算王安石人老成精,但就像他無法看透經濟的運轉一樣,他也看不透李小道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這是時代的局限。


  李小道的目的,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