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盛唐血刃> 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第七十一章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王珪如何與太原王氏本家商議此事,陳應並不關心,至於太原王氏會不會出手對手柴氏,陳應依舊不關心。


  煤炭鍊鋼裡面有多大的利潤,陳應是知道的,現在最關鍵的就是一個技術發展方向問題。有時候陳應也在感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是非常聰明的,對於鋼鐵的使用起源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技術落後,並沒有直接取代青銅器,而是歷經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中國的第一代鍊鋼技術是採取「固態還原法」,所謂的固態還原,就是利用整塊的鐵礦石,在低溫的固態狀態中被木炭還原的產物,這種鋼鐵質量很不穩定,產量也低,屬於沒有辦法大規模開採應用的範疇。


  直到西漢時期,中國發明了「百鍊鋼」技術,事實上百鍊鋼也是在春秋時期滲碳鋼的技術上改進而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都大同小異。然後就到了西漢中期,出現了炒鋼法,而且採取了水排鼓風,等機械加工技術,算是取得質的飛躍。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又發明了灌鋼法。


  毫不客氣的說,在鍊鋼行業或有色金屬冶鍊行業,中國一直走在了歷史的前列,在後世被吹上天的烏茲鋼也好,大馬革士刀也罷,其實不過是採取滲碳與鍛壓技術,也就是說是中國西漢初期發明的鍊鋼技術,差距是千年之久。


  但是,無論是滲碳鋼、百鍊鋼或炒鋼,甚至灌鋼,都無法避開一個致命問題,就是產能太低,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老百姓不得不用木質工具種地或生產生活,在陳應眼裡,煤炭的意義還不止於此,這應該是中華大地上,人們第一次主動去利用煤炭,將煤炭資源轉化為動力。


  當煤炭可以用來生火做飯,可以用來燒火取暖,也可以用來鍊鋼的時候,當「煤炭是寶」這層窗戶紙被捅破后,可以想見,各地的工匠們會自發地研究、了解其煤炭原理。百年內,大量的煤礦會開開採出來,有了陳應的提點,煤炭的利用,或許會換來黃土高原和秦嶺的樹木一些生機,只要黃土高原的生態平衡不被破壞,中國北方缺源大量沙漠化的問題就不會那麼早出現。


  希望這些東西,石油如果說是工業的血液,那麼煤炭就是工業的蛋白質,眾所周知在缺乏蛋白質的時候,人根本就沒有力氣。陳應最終的目的是發展科技,能將更多人從繁重勞力里解放出來,並慢慢改變這個時代。


  如此想著,陳應看看王珪,又瞧瞧李建成,含笑說道:「太子殿下,左庶子,其實也不用糾結,若是二位感覺非常為難的話,就當陳應今天什麼話都沒說。」


  陳應未必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太原王氏身上,焦炭鍊鋼的利潤太大,為了這個巨大的利益,願意替陳應出頭的人肯定會很多,七宗五望,其實也不是鐵板一塊,實在不行陳應就去找趙郡李氏,或者范陽盧氏,更或者是清河崔氏。


  正所謂離了張屠戶,也不會吃混毛豬。


  聽聞他的話,王珪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他可沒覺得和滅掉一個汾州柴氏有多困難,但是山東貴族集團都是盤根錯節,相互聯姻,滅掉柴氏不難,然而滅掉柴氏之後的後遺症卻不好消化。可是石炭鍊鋼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李建成則是眨了眨眼睛,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說道:「本宮有一個私下的問題想問陳卿,陳卿與柴氏到底有何仇怨,要不死不休?本宮在汾州柴氏還有幾分薄面,若是陳卿願意,本宮可代為說項……」


  「哎……」陳應悠悠長嘆了一口氣,道:「其實,臣下與柴氏往日無仇,舊日無怨。」


  一聽這話,王珪忍不住心中暗罵:「沒仇你還要滅人滿門,有仇豈不是要誅人九族?」


  李建成皺起眉頭,望著陳應露出思付之色。


  「此間事不足以與外人道,請太子殿下體諒一二。」陳應不好意思的朝著裴矩與王珪尷尬的笑笑。


  李建成的反應不出乎陳應的預料,李建成道:「此間乃本宮腹心,亦無秘密閉其言行。」


  陳應只好苦笑著道:「只是汾州柴氏太不識抬舉了,他們扣著平陽公主的堂書,死拿著不放手,執意要讓平陽公主為柴駙馬終身守節。」


  陳應語氣中特別加重了終身守節四個字,李建成聞言臉色大變,氣憤得滿臉漲紅:「好膽。」


  李建成是太子,他更是一個兄長。


  中國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往往有兩套行為準則,要求別人是,往往是要求別人有風度,寬厚待人,可是只要涉及了自己或自己的親人,馬上就是換另外一套行為準則,比如以血還血,以牙還牙。


  王珪拍拍自己的腦袋,終於恍然大悟。


  李建成英俊的臉顯得格外的陰沉:「叔玠,汾州柴氏你知道怎麼辦了吧!」


  王珪忍不住坐在下不吭聲,李建成已經發話,事情就再也沒有緩和的餘地了,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王珪暗嘆,柴氏這是何苦呢?

  原本李淵也好,李建成也罷,多少對柴氏還有些情份,可是柴氏自以為拿著李秀寧的堂書,就可以保滿門富貴啊?

  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天真了,現在富貴沒有,反而引來滅門之禍害。現在李建成已經發說話,可以說大局已定。別看秦王李世民在政治與李建成水火不容,可是在李秀寧的問題上,他們兄弟向來都會一致對外,也就是說,柴氏如今在朝堂上想找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破家縣令,滅門府尹。


  就算太原王氏不出手,想討好李建成的人多的是。柴氏再想搞出什麼動作已經不大可能了。


  ……


  陳應並沒有在東宮留下參加宴會,他以李秀寧心情不好為由,向李建成辭行。陳應騎馬從長安返回清林里,來到清林里的時候,已經是掌燈時分。


  李秀寧簡單的吃了一些東西,就坐在陳應的書房中陳應閑暇時間整理的書稿。在這個時間,陳應發現這個時代的工匠大都不識字,即使識字,也只是會一些《考工錄》殘卷,陳應決定資助葛通、魏猛、嚴師虎等工匠編注一套工匠百科全書《匠作經》。


  李秀寧非常奇怪的問道:「當世清流士大夫是以事生產為恥,視雜學匠術為奇淫巧術,為何陳郎要編注這麼一套書?」


  雖然只是看到了一些名錄,李秀寧發現陳應將冶金、鑄造、工藝、機械、勘探等十三個大類二百五十多個小項,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鴻篇巨製。


  陳應暗嘆,在後世便是一名初中生也能說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之類的話來。然而在這個時代,包括李秀寧也認為這是在浪費資源。


  陳應笑著向李秀寧問道:「說句犯忌諱的話,三娘認為隋朝難以避免滅亡的根源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李秀寧非常有發言權,她想也不想的道:「勞役不息,天下死於役……


  陳應搖搖頭道:「並非是外部強敵難克,而是國家財政處於崩潰的邊緣,難有良策挽回。」


  事實上陳應並沒有向李秀寧說出真相,隋朝的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很簡單。隋朝不是滅亡於農民起義,而是因為楊廣採取了科舉制度,斷了世族門閥的根基,所以天下地主和豪門紛紛造反,以李淵、楊玄感為代表的隋朝高官顯貴,以蕭銑、沈法興為代表的南朝殘餘勢力,以梁師都、劉武周為代表的地方大族豪強群起反隋,鋒鏑鼎沸,星離棋布。史家有論,稱割據叛亂為「土崩「,農民起義為「瓦解「,隋政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地主階級的支持,頃刻間土崩瓦解,也就不足為奇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