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頂級謀士
沉思的坐在龍椅上,劉協對於岳飛這次行動,其實是很贊同的。
畢竟別人吃肉他岳飛總不能天天喝稀飯吧。
都是元帥,憑什麼徐達是親爹親娘生的,岳飛就得要忍氣吞聲?
劉協不是那種偏袒的皇帝,在他的腦子裡不存在誰比誰更得寵的想法。
他只知道,岳飛那邊,江東的孫權年年騷擾,足足三年之久,期間大戰小戰更是無數。
荊州那邊,劉表的十萬精銳就跟著王猛隔著一條河,若不是劉表此時因為外戚跟他那兩個不爭氣的兒子正在奪取荊州基業。
但凡劉表突然發難,岳飛的處境絕對不是有多樂觀。
可這些在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情況下,為什麼劉協足足三年沒有讓岳飛放開手腳的去打呢?
不是岳飛打不了,而是以大漢現如今的精力跟國力,不足以支撐同時開闢冀州跟荊州兩大戰場。
再加上趙匡胤與皇太極對於邯鄲,廣平的大軍壓境,讓劉協根本沒有精力去管南方戰場。
所以這才一拖再拖,直到拖到現在。
王猛的這封伐荊論,讓劉協不得不把荊州的問題擺在明面上跟眾人仔細商談。
到底是能打,還是不能打?
「天德,冀州方面什麼情況?」
於是劉協先是將繡球丟給徐達,沖著他詢問起來。
若兵發荊州,冀州便是重中之重。
如果冀州方面徐達不給通行證,劉協是斷斷不會冒險的。
「稟陛下,冀州方面,李大人如今正率領二十萬大軍駐紮在壺關,廣平,邯鄲一帶,手下坐擁趙雲,徐庶,就等著開春,往信都方向移動。」
說到正事,徐達立刻將冀州方面的風吹草動全數說了出來。
甚至還將并州方面的情況,也道了出來:「而并州那邊就有點複雜,薛仁貴的五萬大軍被皇太極的十五萬清軍困在絳城,而呂將軍在率領十萬大軍返回許昌之後,在平陽跟上黨的守軍總共只有五萬。
某已讓李靖兼顧,但現在還好,等到開春之後,李大人但凡在冀州開戰,并州恐怕無法兼顧。」
「郭子儀,你這邊呢?」
問完冀州,劉協話鋒一轉,掉頭郭子儀。
後者立刻拱手站了出來:「稟陛下,長安的十萬西涼軍被我的十五萬大軍死死的鎖在長安,雖然短時間吃不掉它。但他們也別想動,并州方面的情況也比較複雜。
目前,西涼軍的馬超,馬騰雖然受重創,但實力仍不敢小覷,張遼,高順的五萬大軍多少有些吃力,萬一開春之後馬超突然發難,大陽方面,不容樂觀。」
「并州啊,還是并州的問題,這馬超、楊堅就像是扎在朕心頭的一顆釘子!如若不除,朕心難安。」
痛心疾首的拍著龍椅。
劉協總算知道所有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了。
并州,就是并州。
別看這地方並不算富裕,但問題著實不小。
幾個諸侯雖然都元氣大傷,可相互之前卻有點唇亡齒寒的意思。
想要一口吃掉,絕不可能。
「陛下,臣有話要說。」
思索間,劉伯溫再次拱手上前。
劉協見狀,連忙擺擺手:「哦,先生有話請講,剛才朕有點走神了。」
「稟陛下,當今世道,并州之事劉基認為,不足為患,反倒是荊州之戰,到要儘快了。」
將自己心中早已揣測好的想法跟劉協透露出來。
後者立刻看了看諸葛亮。
發現連諸葛亮也肯定的點點頭,好像對於劉基的想法,異常的贊同。
「敢問先生,此話怎講?」
兩大丞相都想打荊州,劉協自然要問個明白其中緣由。只見劉基繼續拱手:「陛下,馬超,楊堅盤踞蒲州休養生息,如今已是稍顯氣候,想要吃掉絕非易事,如果我軍貿然出兵,勢必要調動大軍,到時候長安的十萬大軍萬一魚死網破又當如何?絳城的皇太極放
棄薛仁貴突擊安邑又當如何?
所以,并州之事,不能以剪滅為主,而是應該以脫身為主。」
「脫身?先生啊,這朕就不明白了,我軍駐守的都是要地,如何脫身呢?」
好奇的弓著身子,劉協聽到這有些不明白了。
脫身?如何脫身,為什麼要脫身呢?
「請陛下移駕,往前來看地圖也。」
故意買個關子,等到劉協從上面下來的時候,劉伯溫指著大殿中央龐大的地圖,細細給劉協講來:「開春之後,我軍駐冀州之守軍,應當立刻放棄與劉備軍,曹軍爭鋒,放棄信都與冀州北部,冀州東部。
一來兩大諸侯都是戰勝方,一個冬天下來,恐怕都是兵強馬壯,我軍若與其爭鬥,必然身心俱疲,索性讓其互相爭鬥,正所謂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曹操受傷,我軍便可悄無聲息的奪下黃河的統治權。
劉備受傷,待到荊州之戰開啟之後,我軍大可以撕破臉皮,吃掉汝陰,靈璧,直接威脅彭城。」
「然後,我大軍坐擁并州,冀州西部,司州,荊州大半,雍州,以及徐州,勢力之龐大,讓人望塵莫及。」
劉基剛說完,諸葛亮就忍不住插口道。緊接著,劉基又繼續說:「再看并州,薛王爺的五萬大軍,我軍無論如何都要將其撈出來,這是一脫,大陽,安邑被馬超,楊堅偷窺如哽咽在喉,將其趕出蒲州,這是二脫,皇太極的十五萬大軍想要返回並
州重振雄風。
我軍務必要在其之前吃掉太原,徹底將皇太極往涼州方向驅趕,趕的越遠越好,實為三脫。
若此三脫成立,荊州之戰,我軍大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好好地干他一筆!」
「好!先生好計啊,那按先生所言,我軍需如何行事?」
讚不絕口的沖著劉伯溫豎起大拇指,劉協今天才發現。
頂級謀士就是頂級謀士。
如果將文官也分成等級的話。
那現如今,劉伯溫,諸葛亮,郭嘉,徐茂公,周瑜,這五人堪稱頂級謀士。次一級的,徐庶,程昱,荀彧,許攸,沮授,賈詡等人也勉強能看清楚一州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