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戎武堡——封鎖技術
105、分拆船場
下午,林統再臨船場,眼前所見的,已不是從前的模樣。
除了擴建的船塢,和新建的石質滑道,更有匠人精細的分工,默契的合作。大匠們依圖放樣,畫好一塊塊料板。工匠們接手,加工成各式的組件。再由年長的匠人把關,依照模板逐一核對。
輔工們把一片片核對好的船料,碼上料車掛上鉤子。隨後拉扯對應的鈴索,自有船塢的輔工,轉動轆轤牽走料車,拉到指定的地點。
組裝的匠人們,拽過料板,釘到相應的位置。他們甚至不用考慮,用什麽樣的板子,補上其餘的缺口。因為那是打總匠頭,要考慮的問題。
林統走過,一間間工房,一座座船塢。看到年長的工匠們,來回巡視著,自己負責的區域。手把手的指導匠人,解決遇到的難題,熟悉自己的工序。
他滿意的走進,六號船塢。負責艌縫的匠頭,剛剛完成了工序。正催促著匠人,收拾散落的工具。
林統好奇的瞥了眼,木箱內工具,便隨古運河一起,朝著五號船塢走去。耳朵裏隱隱的聽到,那匠頭沙啞的喊聲“看看箱槽,核對下東西,斧子、鑿子、灰匙、縫鉤……”
林統欣慰的輕笑著,走進五號船塢,古運河指著,正打磨的鷹揚艦。衝林統感慨道“大統領真是神人,您隨口的一句點拔,就讓造船的速度,快上了一半。以前哪裏敢想,如此的巨艦,三個半月,就能推水下海開始試航。”
林統一路上,被他捧了無數回。見他又來,不由的兩臉微熱,急忙叉開話題,衝他問道“咱們上次說的小鷹揚艦,試製的怎麽樣了?”
“看我,說起話來,沒完沒了,竟然忘了重要的事情。”古運河自怨的說完,一拍腦袋。話鋒一轉,衝著林統繼續說道“那船今早前往曙光島試航,估計明晚才能返回。不過船樣已經打好,存在樣房。大統領可要,過去看看?”
船樣比實船更為直觀,林統當然不反對。他們一路閑聊,很快進了樣房。古遠河指著鷹揚艦下首,新打的船樣。衝著林統介紹道“大統領,此船雙桅四帆,長七丈二尺,寬一丈有三。設有兩層甲板,十四間艙房。可載重八百餘石,載員一百五十人。裝備九門威遠炮,十七門小佛朗機。
它的所有組件,都依照鷹揚艦的標準,還加裝了兩側的披水板。不僅增強了,射擊時的穩定性。還大幅的提升了,抵卸風浪的能力。”
林統看著,眼前的船樣,稍加琢磨。衝著古運河說道“等船艦進港,把尾舷的炮位後移,放到後甲板的位置。其它的炮距拉開,避免使用散彈時,影響輻射的麵積。”
“行,按您的吩咐辦。”古運河細看了下船樣,感覺沒有太大的影響,當即應了下來。
“老古,最近要適當的調整下,船塢的檔口。如果此次試航不出問題。幫裏至少會,建造二十艘,這樣的艦船。”林統離開前,好心的提醒,卻誘發了古運河,強烈的反映。
他轉過身來,看著林統,急切的說道“大統領,船場外接的活,已排到了明年年底。咱們再往後推,怕是交待不過去。”
林統眉頭一皺,看向古運河。稍作遲疑,再次說道“幫裏的戰艦,大多麵臨退役。所以這次造艦,沒有商量的餘地。若有什麽困難,可以找黃主事,幫你處理。”
旁邊靜立的黃玉郎,見天大的麻煩,落到自己的頭上,心裏一陣不安。隻是他看完,眼前的情形。愣是硬著頭皮,擺出一副舍我其誰的樣子,爽快的應承下來。
直到鑽進馬車,他才換回可憐的模樣,衝著林統哀求道“大統領,人家李爺訂的三艘商船,都等了大半年。你看能不能勻出,一座船台,先給他上艘福船。”
“不行,早說了,這事沒商量!”林統幹淨利落的回絕了黃玉郎,看著他那可憐巴巴的眼神,又有些不忍。隨即又開口說道“你這兩天,找塊合適的地方,咱們再建座船場。到時候兩個船場造船,還有什麽問題解決不了?”
“地方?”黃玉郎小聲的嘀咕起來,突然他兩眼一亮,衝著林統說道“大統領,地方到真有一塊,隻是時常遭受,附近野人的騷擾。”
林統有些不高興的說道“能有多大問題?隻要地方好用,大不了,把三棧水寨,遷到那裏。”
黃玉郎看到了,林統的決心。當即衝林統說道“那地方比柚木這邊寬敞,建座船場綽綽有餘。若是把水寨遷去,還可以圈占,南麵更多的土地。大統領可要過去看看?”
隨著林統再次點頭,馬車轉了方向。不過片刻的功夫,駛上了沿海農耕區的防浪堤。林統看著寬闊的堤道,遼闊的大海,還有時不時冒出的新建農莊。感到心胸豁然開朗,更加堅定了守護的方向。
足足一個下午,林統探查完,那地方的河段。衝著著黃玉郎問道“你的沿海農耕區,獨獨留下這塊,是不是有什麽想法?”
黃玉郎聞言一笑,衝林統說道“當初看地的時候,我見這地方寬場,又有河道相連,是個建城的好地方。
當時就尋思著,留下這塊地。等咱們海狼幫,需要門臉的時候,在這建座大城。大統領你看,用城牆圈上這塊地,南麵建座船場,東北建座商港,東南再建座軍港,那西山改建成軍營。這闊氣,可不比他北京城遜色!”
林統看著,興奮到唾沫橫飛的黃玉郎,輕笑著說道“我答應你,以後有了條件,咱們就在這建座大城,和大明的北京,比上一比。”
黃玉郎頓時睜大了眼睛,順著杆果斷的爬了上去。他興奮的對林統說道“大統領,這船場,咱們幹脆建的好點。我讓工匠們,把河岸取直,建所三十座船塢的大場。”
“隨你,隻是不能耽誤工期。”
“幹脆在上遊,再建兩座大壩,將河道徹底疏通一遍。”
“明天把計劃,拿到五閣議事上討論。”
“幹脆再做的大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