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名的冬天
匯融時代
到這時伊達政宗,總算是試探出了林統的意途。認定對方想用這五千兵士,粘住自己。伊達政宗看了看一臉迷茫的相馬盛胤,下定決心退出富穀,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看著伊達政宗部緩緩的退出富穀,林統並沒追擊。率軍向南撤出富穀,向仙台方向挺進。
傍晚時分,伊達政宗綜合下午十幾道探馬的信息,恍然大悟,那林統手下的軍隊,跟本無法吃掉自己。富穀之戰不過是行軍緩慢的炮兵,引發的一場正常的遭遇戰,自己中了對方的虛張聲勢之計。
明白過來的伊達政宗,潛散了傷兵,帶著九萬大軍,直奔仙台方向追去。第二天一早,大軍終於在成田追上了列陳以待的靖海軍。
認定林統狡詐的伊達政宗,再沒有半點的試探。上來就把僅餘七多萬輕足兵,分為三撥全部押了上去。
這次林統的應對,同樣來的直接明了。連繼六輪槍擊之後,數千名直屬陸軍後退,上百門掃清炮推了上來,僅僅是三輪炮擊,第一輪輕足兵就損失過半,潰敗了下來。
連續三輪衝鋒之後,林統似乎失去了耐性。上百門野戰炮、攻城炮在軍陣的背後咆哮了起來。
剛剛組織好輕足兵,被上百枚炮彈,砸的沒了脾氣。輕足兵的士氣開始低落了下來。連續五輪炮擊之後,輕足軍陣中,開始出現不小的騷動。
伊達政宗明白,輕足兵的士氣已經跌到了穀底,隻能無奈的撤兵。一直鐵腕的他,不由的置疑自己的決定,賭上所有的一切,和靖海開戰,或許真是錯誤的決定。
對方或許早就擁有了無視權謀的實力,才借自己的一石二鳥之計發揮。解決自己這些礙事的大名,執行那些讓自己看不懂的新政。伊達政宗抬頭看了看漸暗的天空,歎了口氣,用隻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低吟道“這天,怕是真要變了。”
隨著聯軍後撤,林統毫不客氣的在天台地區,展開了血腥屠殺,大到豪強,小到武士家族,統統滅族、搬空。四艘的大海船停到八幡港,一隊隊年輕的女子、無數裝滿財寶書藉的箱子,還有數不清的古玩、藝朮品。
四艘大船在艦隊的護送下離岸後,直屬陸軍直接無視背後的聯軍。直接渡河,往相馬方向而去。
這下相馬盛胤慌了,一路走來,他親眼目睹,靖海軍如同蝗蟲過境的掃蕩,竭盡全力的煽動。真讓他們進入了領地,就算是真將他們趕走,留下來的,也是不適合士族生存的荒地。
當晚他放下身段,跑進伊達政宗的營帳,苦苦的哀求他阻止林統入境。伊達政宗,看著滿臉焦急的相馬盛胤,說道“不是我不去阻止,是咱們沒有阻止的能力。
你也知道,兩次接觸戰,就造成三多萬人的損失,雖是充當炮灰的輕足,也能看出對方的戰力。你說,咱們幾家湊出的一萬多精銳,全部押上,能有幾成勝算。”
相馬盛胤沉默了,他心裏清楚,麵對靖海軍,他們完全沒有勝算。他抬起頭,望著一臉無奈的伊達政宗說“難道咱們,就這樣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肆虐我們的領地?”
伊達政宗無奈的回道“相馬家督還是安排家人,去豐臣家的領地暫避吧?不要步了我的後塵。”
就在相馬盛胤,起身的時侯,一個最上家的老臣闖了進來,跪在伊達政宗的麵前,痛哭流涕,大聲的向伊達政宗質問道“伊達家督,你告訴我,你有十一萬的兵力,為什麽沒有擋住靖海的陸軍。酒田城一戰,我們家督被俘,三萬兵士殘遭荼毒。山形城被靖海軍,一把火燒成了平地,一千多士族老幼被屠殺殆盡。你不會想借靖海的手,獨霸出羽、陸奧兩國吧?”
聽到氏家守棟的話,伊達政宗再也壓抑不住自己。發瘋似的,一腳把氏家守棟踢開,衝他嚷道“我看你是老糊塗了?早在半個月前,我的西山城就被靖海軍掃蕩了一遍。連我兩歲的女兒,都慘死在他們的屠刀之下。”
那突如其來的一腳,將這位殺場老將踢的愣在那裏。呆呆的坐在地上,不再哭鬧,不再流淚。整個軍營都可以清楚的聽到,伊達政宗憤怒的咆哮。
就在這時水穀胤重一身破爛的衝進營帳,跪在盛胤,對相馬盛胤哭訴道“家督,我等無能,沒有守住小高城。六天前以為靖海陸軍所破,家督全家被屠。”
相馬盛胤被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呆了,沒完沒了的重複著“這不可能,這不可能”的話語。直到伊達政宗刺耳的笑聲,傳入耳內,他才稍稍有些清醒,隨著伊達政宗大聲喊道“明日,玉碎之戰。”
次日午時,西山聯軍在烏海追上了,嚴陣以待,守護裝船的直屬陸軍。伊達政宗立即命令輕足兵進行衝鋒,一場大戰正試拉開帷幕。
在靖海水陸兩軍的猛烈炮火下,近十萬的西山聯軍,僅僅堅持了兩個時辰,就被完全擊潰。伊達政宗、相馬盛胤自殺,超過四萬軍隊戰死,鮮血染紅了烏海。僅餘的四百二十名武士,被林統賜死。
七月初一,剛剛抵達酒田城的林統宣布,靖海國在出羽、陸奧兩地推行郡縣製。將出羽分為酒田、秋田兩郡、陸奧分為和田、奧州、仙台三郡,每郡下轄十縣,每縣下轄十堡。
七月二十,領政院宣布各地人口匹配製度。各城、鎮、堡、莊、進行地域人口匹配,按漢四、和三、朝二、雜一的比例進行調配。
同時宣布,調任李瑞臣為開源堂利民坊總管,負責以此次日裔新民為基礎,在各莊、堡、鎮、城推行利民坊。
隨著靖海國一係列的調整,海船忙碌了起來。無數的漢族海民被征集帶走,送往北地七郡。數不清的和族新民,被分流到靖海各莊,醫藥、冶煉、采礦、紡織等無數的行業進行著技朮的溶和。後世史學家嘴中的匯融時代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