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書劍盛唐> 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程偶遇故人

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程偶遇故人

  第四百四十七章 回程偶遇故人

  其他人的臉色也不是很好看了,本來嘛,有人主動請纓, 你何必反對呢?


  裴行儉深呼吸:「多謝自成先生!」說完,深深鞠躬, 但是態度卻沒任何變化。


  李誠無奈的看著他:「早知道就不給你說那些了,回去怎麼跟蘇定方交代啊。」


  「大丈夫志在千里,西域雖苦,卻是男兒建功立業的好所在。」裴行儉素有大志,只是以前沒有機會展示,現在機會來了,不想錯過了。


  李誠見無法改變他的決定,看看侯君集道:「總管,誠無話可說了。」


  侯君集大喜過望,最麻煩的問題解決了。裴行儉留下來做西州總管,再合適不過了。別看都是總管,西州總管真的擺不上檯面,就是個留守邊疆的苦逼。看看朝廷派來的官員就知道了,都是一些混不出名堂的寒門子弟。


  家世好的誰願意來這裡受苦呢?能活著走到這裡,都算是老天保佑了。


  「不能小看青史留名的人物啊。」好逸惡勞固然是人的本性,但是有的人天生就是要做大事的,無論怎麼改變,他都會走在既定的軌道上,不會發生多少變化。


  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有人主動留下,那再好不過了。


  再李誠的建議下,本著自願的原則,除了兩千人屬於軍令留下的性質,本著自願的原則,又有三百多人願意留下來。這些人願意留下的原因各種各樣,有的是想混出個人樣子,幾年之後再回家的。還有就是一些因為土地留下的。


  因為土地留下的人居然是多數,這讓人有點意外,唐朝的均田制,到了貞觀中後期,就有點難以為繼的意思了么?李誠特意了解了一下,這些人本來是有土地的,但是因為家裡孩子多,這才自願留下。


  李誠把能留下的都留下了,軍械,工具,棉大衣什麼的,一件都沒帶走。


  收拾好形狀,要塌上歸途的前夜,裴行儉特來拜見李誠。


  李誠在營中置酒,招待裴行儉,兩人喝了一陣酒之後,裴行儉才正色道:「如何立足西域,還請先生教我!」李誠想了想:「環西州者,皆蠻夷也。彼被畏威而不能懷德,故當以威為重,德為輕。」


  裴行儉道:「總管擬將高昌所掠焉耆之土地、牛羊、人口歸還,先生以為然否?」


  李誠稍稍沉吟方道:「牛羊可以歸還,人口,土地就不必了。這個事情我知道了,最終還是要陛下裁斷的。你可以有限的支持焉耆向周邊擴張,但不要讓焉耆覺得好處來的很輕鬆。要得到好處,就必須有足夠的誠意和付出。」


  「再有,不能單單扶持一個焉耆,駁馬在浮圖城,你也可以給予一定的支持。他的情況比較特殊,想回西突厥北庭已經不可能了,所以一定會抱緊大唐這條粗腿的。但還是那句話,有限度的支持。」李誠又補充了一句。


  裴行儉點點頭:「明白了,不能讓一家獨大。」李誠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西州周邊,絕對不能出現一個強大的部落。用一切手段,拆分他們,然後維持一個一個小部落的局面。你要做這一片的仲裁者,懂了么?」


  裴行儉非常聰明,很快就明白李誠的意思了。點點頭:「學生明白,然西突厥南北二庭,如何處之?」這個問題就比較麻煩一點了,因為西突厥的南庭也好,北庭也罷,單個拎出來,都遠遠強大於西州。


  「還是那句話,絕對不能讓西突厥合二為一,不論南北,一旦歸一,必然會挑戰大唐對西域的統治秩序。他們就是喂不熟的狼,遲早會成為大唐的對手。如果你只是短期留在西域,三五年後回去,那就另當別論了。」


  「某欲效班定遠之事,還請先生教我。」裴行儉態度很堅決,這是要紮根邊疆了。


  「首先是屯田,解決糧食的問題,其次是人口,心向大唐者,厚待之。凡事都得先有人,沒人什麼都做不成。最後是軍事上的選擇,南北二者,誰強就壓制誰。先披著朝廷的虎皮嚇唬,嚇唬不住就動手。打不過就撤回固守,等待朝廷的增援。」


  「總而言之,態度一定要強硬,任何敢於挑釁大唐威嚴者,必除之而後快。那些願意跟隨大唐旗幟者,要給於相應的好處,讓他們覺得沒吃虧,還有點小賺就行了。別給多了。」


  西域這地方,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就是要不斷的抽打,慢慢的馴服。


  現在如何,李誠不去管他,將來則因為絲路在唐朝經濟中的重要性增加,朝廷必然會大力的拓展西域。到時候,才是裴行儉大展拳腳的機會,現在還是早了點,留下太苦了。


  李誠將自己對西域的了解,改頭換面,用預測的方式,能告訴裴行儉的都告訴他了。將來的裴行儉會做到什麼樣子,李誠真的不知道了。畢竟歷史的進行了一點小小的微調。


  押著高昌貴族,西征大軍終於踏上歸途,這一次準備更為充分,但是運氣差了一點。遭遇了一次沙暴,損失一成的人手。李誠這邊因為落在了後面,反倒是避開了沙暴的中心,損失忽略不計。


  經過這個事情,李誠再次體會到了,這個時代的西域,何等的危險。同時也反應出了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如此充滿了艱辛和危機的絲綢之路,在唐朝達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足夠的利益面前,什麼風險都有人敢於去闖一闖的。


  走出沙漠之後,回頭看著漫漫黃沙,良久!再回頭時,李誠覺得,如果有可能的話,自己不打算再走第二次了。三軍穿過玉門關的時候,無數唐軍官兵潸然淚下,活著回來了。


  更令人意外的事還在後面,蓬頭垢面的李誠,看見了路邊的人堆里有一個熟人。


  李誠勒馬停下,沖路邊的熟人招手道:「你怎麼在這裡?」


  成柱激動的不能自已,衝上來沖李誠拜服道:「成柱見過先生,先生一向可好?」


  李誠翻身下馬,沖這個昔日攔著他的遊俠兒笑道:「我挺好的,倒是你,在玉門關做啥?」


  成柱撓撓頭道:「小的遊歷隴右,結識了一群兄弟。當初大軍過關,小的重病在床,耽誤了隨軍而行。如今朝廷露布上說高昌為西州,便欲前往西州闖蕩一番。這一輩子,再關內呆著,怕是沒有甚麼機會出人頭地了。」


  李誠驚訝道:「沙漠道路難行,兼有不測之風雲,爾等妄自闖入,怕是要凶多吉少。」


  成柱豪氣道:「兄弟們早就相好了,跟著一支商隊往西州去。此前還打問過一些老嚮導,做好了一應準備。男兒大丈夫,總不能蠅營狗苟一輩子吧?」


  李誠聽了不禁感慨:「既然你下了決心,我也不勸你。這樣吧,晚上到軍中來,我給你寫封信。你拿著信去找西州總管裴行儉,不怕沒有用武之地。」


  大軍在玉門關休整三日,然後才繼續上路。期間李誠送走了成柱,還贊助了他一些物資。成柱這波人也很有意思,都是一群遊俠兒,在地方上就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到了西州,沒準還能發揮出大作用呢。


  這個年代的年輕人,似乎更為激進一點。他們渴望建功立業,渴望有一個發揮的空間。成柱這波人還不少呢,一百來號人,不少都是讀過書的,家庭環境都還不錯。都是因為個人的原因,類似崔成那種,在家裡不受待見的。


  一群年輕人,湊在一起,不怕天高地厚,要去西域打拚。送走他們的時候,李誠不禁追思前漢,大軍出征時,無數青年自帶乾糧和兵器,跟著大軍一起出征。三千人的隊伍,最後能給你膨脹出三萬來,這都是比較少的。


  漢唐有異曲同工之處,兩個朝代都是把著力點放在了西域。兩個時代,都不乏胸懷豪情壯志,一路往西的青年才俊。


  過了玉門關,大軍的行軍速度反而慢下來了,沿途不斷有輔兵離開隊伍回家。沒到一地,官員對於西征歸來的各位將軍趨之若鶩,不消說是看好他們的前程了,要提前投資。


  李誠對沿途的宴請一律拒絕,不是不給面子,而是真的不喜歡這種應酬,沒什麼意思。裝病成為了李誠最熟悉的手段了。一路低調的李誠,回到長安時,已經是九月。重陽節都過了。大軍出現在長安城外的時候,這個古都再次沸騰了。


  這個時候,李誠想低調都低調不起來,城外十里長亭有人搭建了一個巨大的棚子,上面寫了一行打字「平康坊群芳恭迎自成先生回家」。


  後來李誠才知道,為了迎接他回來,平康坊的娘子們,集體罷工休假三日。不斷的派人往西,打探大軍的行程。


  這個事情的發起者,自然是若兒,別人也鬧不出這麼大的陣仗。發起歸發起,響應的熱潮還是出乎了預料,尤其是那些年老色衰的娘子,更是熱情飽滿的投入進來。


  對於她們來說,李誠的恩德,不啻再造!

  至於那些正當紅的娘子,可以理解為蹭熱度!如果能被李誠看上眼,得一夕之歡,身價將暴增。可惜,這樣的例子,至今沒出現過。明月是個例外,而且她成了李誠人之後,就再也沒接客人,而是專心的搞劇場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