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真相大白
這八位二代,心裡也是有懷疑目標的,只是不敢亂說罷了,現在李誠這麼說,大家也覺得有道理。只是李誠刻意的這麼一說后,眾人就把心頭的懷疑目標壓下去了,也不說了。最可能的嫌疑人呢,其實大家是有共識的,李誠刻意歪樓,這幫二代心裡都有譜,何況那些宰相么?這幫人絕對是這個時代最精英的一群人,當著李世民的面,李誠刻意歪樓,李世民裝傻,大家只好跟著裝傻咯。畢竟這個鍋真的讓李佑來背,皇帝的面子何在?今天能刺殺李誠,明天就敢刺殺大臣。這事情做的太過分了,大家都看著李世民呢,就看他怎麼處置?處置的好,大家就當李佑沒嫌疑,處置的不
好,那接下來自然有反應。這事情,不能就這麼算了,就算李誠想就此了解,大臣們都不能答應。只不過李誠給皇帝留了足夠的餘地,大臣們也不好發飆。要不李世民為何要留下李誠呆了一陣,然後才放走他呢?就是出於這個目的
,李誠都在摘出李佑,各位愛卿就不要發飆了。問題關鍵還是在這個案子,查清楚之後看看能不能找到背鍋人。長安是個開放的城市,外來人口很多,這個案子不好查啊。但是李誠給了方向,明顯就縮小了目標。其實就是預先找好了背鍋的人,讓李世
民好下台。皇帝是這麼判斷的,宰相們也是,這麼判斷不等於李佑就能安然無事了。時間不早,李世民也沒留一幫大臣吃飯,宣布散夥,各回各家。
但是大臣們離開的時候,李佑還是來了,大臣們也看見了,所以都露出會心的微笑。
這不,人還沒走遠呢,身後就傳來一陣殺豬般的慘叫聲。這一次,李佑輕不了。當天下午,宮裡就傳出消息,齊王李佑結交匪類,責令正月之內就番。就是要李佑滾出長安城,到他的齊州去帶著。李世民對一群孩子呢,還是比較有愛心的,李佑還沒正式成年的,就給丟去了齊州,這是很少見的事情。連帶倒霉的還有齊王府的長史薛大鼎,被降三級不說,還丟了這個差事,派了一個狠人權萬紀,這本是明年才發生的事情,因為李誠的出現,李佑提前就番不說,出宮的時候是被抬出來
的。李世民其實一點都不難查,麗景門盯著這些皇子呢。很快消息就來了,那個遊俠兒「賽朱亥」成柱,其實是被人忽悠的。忽悠他的人是賀蘭越石的好友,賀蘭越石這個好友呢,被人滅口了,但是李佑表示不是他乾的。不過那個人,確實是跟李佑有關係,他收李佑舅舅陰宏智的錢,利用他跟賀蘭越石好友的關係,主動承擔起忽悠成柱的事情,說是要為賀蘭越石出氣。本意沒有弄死李誠的意思,他們知道李誠
厲害,哪有那麼好殺的?這一下案情就複雜了,等到下午的時候,新的線索又有了。那個被滅口的文人孫某,曾經與張亮的幾個養子關係密切。宿衛出動,拿住了張亮的三個養子,立刻用刑審問,其中一人招供,他們確實與孫某關係很好,一起喝酒的時候,孫某喝高了,說了有一個傻逼被忽悠要去堵李誠的事情,然後他們就記下來了。開始就是打算看熱鬧,沒想幹啥。但是其中一個張亮的養子張慎傑卻招供,他把這個事情跟一
個相好的女人說了。
出於謹慎的緣故,不良人去抓那個相好的,發現人去樓空。但是卻很快從地窖里,發現了一些牌位,還有一個不良人叫地窖里的蠍子給咬了,這地窖里還養了一些蠍子。
整個案子的真相,隨著各方的努力,漸漸的浮出水面。順著這些線索,剝繭抽絲一般的真相大白了。李世民也鬆了一口氣,有人背鍋了。李佑的一條腿沒有白打斷。案子的真相是,賀蘭越石對李誠心懷怨恨,但是他又沒啥能量,只能跟好友喝酒的時候吐槽抱怨。孫某在偶然的機會,結識了整天吹牛,要在長安城做大事的遊俠兒「賽朱亥」。有意識的接近之後,成柱被
忽悠了,要為長安百姓除害。孫某與齊王府的梁猛彪是同鄉,把這個事情告訴了他,於是昝君漠和梁猛彪建議李佑,利用這個機會幹一票,反正有人背鍋。
李佑被說動了,出了一些人監視李誠,哪曉得監視李誠的人可不止他們。一次兩次沒問題,次數多了,露出了行跡,不然李世民怎麼直接奔著李佑去了呢?張亮的三個養子,目的是要看李誠出醜,甚至還商議了一番,一旦亂起來,有機會就搞李誠一下。他們都帶了傢伙去的,沒料到李誠面對成柱,一刀下去,戰鬥結束了。嚇的他們三個屁滾尿流的跑了,哪
還有膽子去搞李誠呢?但是因為張慎傑的嘴巴快,把事情露出去了,他那個相好是個僚人,長期在長安呆著,準備搞事情。最初的目標是程咬金,但是這貨在外任職,目標就換成了程家的人。但是這些人的戰鬥力不行,不敢剛
正面,先是給程處弼的馬屁股上放蠍子,準備讓他驚馬,衝撞百姓,能死幾個人最好了。但是李誠出現的及時,制止了一場災難。隨後這些僚人偃旗息鼓,等待下一次機會。上元節,金吾不禁,是個搞事的機會。原計劃是等到了夜晚,這些人全部出動,在人多的地方丟蠍子,製造混亂。但是沒想到的是,居然從張慎傑那裡獲悉了這
么一個好機會,於是這些僚人便商議,不如乾脆幹掉李誠。這個李誠在長安城很出名,比弄死一般的百姓更有影響力。不能不說,長安城的有關衙門很給力,黃昏時分,這個案子就弄清楚了。不過重點不在李佑的身上,大家都刻意的忽略掉了李佑,結論是僚人。順便給張慎傑扣一頂勾結僚人要謀反的帽子,反正他的死活
,也沒人關心。李世民搞清楚真相之後,心裡也是很意外。僚人是程咬金乾的好事,鎮壓僚人沒少殺人。沒想到這些僚人中,還有一些人膽子這麼大。刺殺失敗后,僚人趁亂都跑了,一看事情不對,轉移了駐地。也不知
道還在不在長安,上元節的夜晚,還會不會搞事。就在李世民猶豫的時候,李君羨帶回來一個好消息,僚人被找到了。不良人包圍了一個僚人的駐地,一番圍攻之後,戰鬥很激烈,一共有十六個僚人潛藏在長安,一戰下來抓了四個女的,殺了八個男的兩
個女的,還有兩個男的,中午就出城跑路了。跑路的兩個男子,其中一個是某部落的王子。
李世民徹底的放心了,這幫僚人解決了,晚上的燈會才會有安全保證。但是也給李世民提了個醒,不能大意了,萬一出點啥事情,好事變壞事就掃興了。
李世民下令再次強調上元夜燈會的安全問題,各有司不得馬虎,絕對不允許出任何問題。皇帝的命令就是一道催命符,金吾衛、長安、萬年、這些衙門,全部動了起來。上街維護秩序,任何人敢於在上元夜搞事,先抓起來再說。這道旨意下達后,長安城的城狐社鼠算是遭殃了,小偷小摸之類
的,長安萬年兩縣的縣尉們,帶著不良人先掃蕩一次。都不要證據,先抓起來再說,官員們為了自己的位子,這時候沒什麼情面可講。
一場因為李誠被刺殺的案件,引發出來的連鎖反應,造成的後果始料不及。李誠倒是很悠閑,回到家裡,一幫二代紛紛告辭,他們身上都有任務,今夜的燈會,是家中女眷難得出來玩耍的機會,這幫人回去還要組織人手,做好護衛工作。免得一場夜遊下來,出去完的丫頭小廝丟
了一兩個倒是小事,家裡的閨女兒子丟了,那真是丟人丟大了。(備註:這不是誇大其詞,有興趣的讀者去看看《二拍》「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歲朝天」)
李誠沒打算放棄夜遊,家裡有是十餘個老卒,把大家都叫一塊,一番吩咐準備,夜裡帶著秋萍和丫鬟們逛一逛,大家都熱鬧熱鬧,開心開心。不過這個安保工作一定要做好就是了。
李誠這邊的動靜不小,準備的正熱鬧時,隔壁武家來了個下人,請李誠過去說話。這個李誠沒想到,楊氏居然主動派人來找他,收拾收拾,李誠過去了。關於楊氏的事情,史書上有一個非常扯淡的說話,楊氏和自己的外孫有染。編這個段子的人也不想想,那會楊氏都多大歲數了,楊氏嫁給武士彠都快五十歲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宋朝文人對武則天有多麼的憎惡,為了潑髒水,沒少在史書上動手腳,要不怎麼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呢?這種事情,你沒辦法講道理,只有後來
的讀者在看到這一類段子的時候,自己動腦子想一想,時間長了大概能練就一雙穿越歷史迷霧的眼睛。但是怎麼說呢?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喜好,歷史真相在多數的時候,並不重要,要不也不會有人拿《三國演義》當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