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楊廣組建東宮班底
楊儼是楊勇的長子,雲昭訓所生,六歲便被封為長寧王,為人機敏。因為太子楊勇被廢,他也被貶為了平民,他上表文帝,乞求允許他替父償罪,讓他擔當文帝仁壽宮的宿衛替父贖罪。
楊儼的文筆很好,文章樸實以情動人,文辭非常哀婉凄切。
文帝看后感到很難過。有心赦免了他的罪行,恢復他的王位。楊素進言道:「希望聖上對這件事應象蝮蛇螫手一樣,不應再留此意,試想你將一條凍僵的毒蛇放在身邊,結果會是怎樣?待他舒緩之後會不會為自己的父親報仇呢?」
楊素的話也是文帝楊堅心裡的顧慮,他沉默了,沉默的結果是楊儼陪著楊勇圈禁在了東宮別館。
太子楊勇被廢,固然有晉王楊廣的功勞,細究起來,主要還是因為他的勢力過於龐大,嚴重威脅到了文帝楊堅這個日益衰老的皇帝的安全,所以文帝楊堅早在晉王楊廣出手之前便開始有意識地消減打壓他的勢力。
另外太子楊勇的人品和生活作風也違背了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的人生準則,尤其是他娶了雲昭訓之後,對待太子妃元氏的態度,惹得獨孤皇后深深地厭惡。
同時,楊勇的一些行為也遭到了幾個兄弟的嫉恨,他的兄弟尤其是晉王楊廣太優秀,並且暗地裡對他下了黑手,使他展露在世人面前的一面越來越不堪,最終導致了他的失敗。
斬草除根,文帝楊廣留了楊勇一條性命,對他的黨羽卻沒有任何留情。
己巳(十三日),文帝下達詔書:「左衛大將軍元昊、太子左庶子唐令則和太子家令鄒文騰、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典膳監元淹、前吏部侍郎蕭子寶、前主璽下士何竦一併斬首處死,他們的妻妾子孫都沒入官府。車騎將軍榆林人閻毗、東郡公崔君綽、游騎尉沈福寶、瀛州術士章仇太翼,特赦免死,各受杖刑一百,本人及其妻子兒女,家產田宅都沒入官府。副將作大匠高龍叉、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元衡都被判罪令其自盡。」
楊素代表文帝在廣陽門外召集百官宣讀詔書,將上述判死刑的人處死。把楊勇遷到內史省,僅給了他五品官員的俸祿。
文帝又賜給楊素財物三千段,賜給元胃、楊約財物共一千段,作為審訊楊勇的功勞的獎賞。
文林郎楊孝政上書諫曰:「皇太子為小人所誤,宜加訓誨,不宜廢黜。」
如此不合時宜的上奏讓文帝暴怒,下令讓人用鞭子抽打楊孝政的胸部,已警百官。
楊孝的教訓在前,百官們雖然心裡同情太子楊勇卻沒人敢再站出來為他說話。
十一月,戊子(初三),文帝立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詔令下達之後,京城下了一夜的大雪,國內很多地方發生了地震。群臣心裡認為不吉,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質疑文帝決定。
文帝楊堅心裡也有所狐疑,太子楊廣看出了他的心思,主動請求免穿華麗的禮服,滿朝文武對太子不必自稱臣。
太子楊廣的上奏極大程度上安撫了文帝楊堅動搖的心,當權者的心裡都害怕太子做大,做強威脅到自己的安全。如今新太子楊廣主動後退一步,文帝楊堅哪有不應之理。
十二月,戊午(初三),文帝下詔採納新太子楊廣的建議:以後太子免穿華麗的禮服,文武百官不用對太子稱臣。
改立太子之後,文帝楊堅的心情愉悅了許多,認為大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為此,他下令將年號由『開皇』改為『仁壽』;「仁壽」年號反應了老年之後的文帝楊堅心態發生了變化,以前的進取型改成了以『仁』立家、立國、立政的倡儒,重佛思想。
楊廣登上太子職位之後沒有主動要求組建的自己的東宮班底。
倒是文帝楊堅在朝堂上展開了大規模的換人,仁壽元年的第一天,文帝楊堅既下令任命尚書右僕射楊素擔任尚書左僕射,至此楊素正式成為大隋的第一宰相,同時恢復了蘇威尚書右僕射的官職。
不久之後文帝楊堅又改封太子楊廣的長子河南王楊昭為晉王,並任內史令,以楊廣次子豫章王楊暕調任揚州總管,接替楊廣坐鎮江都。后又以觀德王楊雄之弟楊達為納言,組成新的宰相班底。
文帝楊堅的一系列動作看在楊廣的眼裡,他心裡明白父皇這麼大規模地換人都是為了自己,換上去的人都是支持自己,或者不反對自己的人,有了這些人支撐,他的太子之位穩了。
「父皇,你為兒臣做了這麼多,兒臣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太子楊廣在御書房一磕到底,適時流露出自己內心的激動。
文帝楊堅對太子楊廣的表現很滿意,他指點他道:「寡人知道你做了太子之後生怕被別人詬病,一直不敢組建自己的東宮班底,可是你想過沒有,作為太子將來是要統帥一國的主宰,沒有一班支持自己的人馬,將來如何能夠順利登位?」
「父皇春秋正盛,兒臣只要輔佐好父皇即可,不需要擁有自己的人馬。」太子楊廣在楊勇那裡吸取了教訓,知道謙虛、謹慎和適時感恩對一個太子來說多麼重要。
文帝楊堅很滿意太子楊廣的回答,他慈祥地笑著說道:「你的心意父皇收下了,東宮的班底該組建還得組建,不能讓人小看了去。」
「兒臣遵旨-——」
太子楊廣其實早就謀算好了東宮班底,只是沒有拿到明面上來說罷了。
得了文帝楊堅的旨意,太子楊廣的東宮班底很快就組建好了,成員主要以自己以前晉王府的幕僚謀士為主,原晉王府負責軍事的於仲文為太子右衛率、原晉王府張衡為太子左庶子、段達為太子左衛副率,而原晉王府的文學士人則變成了「東宮學士」。楊廣還將楊勇的東宮學士姚察等人悉數召到自己門下,「訪以文籍」。
楊密,許雨青等人雖然沒有領朝廷俸祿,卻牢牢把控了東宮的內部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