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高產土豆
第二百一十五章高產土豆
李世民臉上布滿挪愉的笑意。
“對啊,便宜的玻璃近似昂貴的琉璃,甚至比那琉璃盞更透亮,現在就差了點成型的技術。”
李政無奈的聳聳肩。
“再接再厲就是了,朕相信你都能成功的。”
李世民樂觀的安慰道。
“承您吉言。”
李政連連點頭,忽然神秘兮兮的笑了起來。
“不知陛下還就不記得,那天從試馬回來的路上,我說過要送您一份禮物的。”
李世民回想了一會兒,略有遲疑的說道。
“好像是有這麽一回事來著。”
“嗬嗬,您是忘了吧。”
“朕這段日子忙忙碌碌,對著禮物的事情還有那麽點印象,今天要不是你提醒,隻怕也要忘記了。”
“您高興就好。”
李政都對方的反應給弄得無語了。
看到李政翻白眼,李世民略微有些不好意思,麵上還是淡定的說道。
“怎麽你今天將禮物了”
“禮物得您跟我出門看。”
“嗯”
“真的,那禮物目前就在地裏,您得跟我去莊子上一趟,那是一樣高產作物,陛下不去可別後悔啊。”
李政得意洋洋的虛抬下巴,可勁的忽悠李世民出宮一趟,土豆推廣這等吃力不討好的活,當然是交給朝廷來做咯。
一旁的杜如晦聞言一驚,爾後笑眯眯的接口問了一聲。
“敢問遼王殿下,臣能否同去。”
李政微微頷首,繼續語出驚人的介紹道。
“可以啊,莊子上那高產作物叫土豆。”
“因為吃肥重,最好隔年種植,聽說畝產有十石,若是產量沒這麽高我下次見到那大食國的胡商,一定直接削了他。”
皇帝和幾位大臣集體滿頭黑線。
嗬嗬,那胡商擺明了坑你吧,誰聽說過畝產十石的農作物人都把你給忽悠腐傻了,早就溜之大吉,哪裏來的下次!“高大人,此言差矣,本王挖了一顆植株,底下連著六七個土豆,大的有這麽大,小的:有這麽大,否則本王也不會邀請陛下到莊子上走一趟。”
李政嗤笑一聲,毫不留情的反懟了高士廉一句。
沒辦法,誰讓其他人隻是懷疑在心,這人偏偏說了出來。
瞧見高士廉氣惱得笑意全無,李世民感覺頭一抽一抽的在疼。
“今天公事就談到這裏,朕隨你去莊子上走一趟。”
“哈哈哈,絕對不會讓陛下失望的。”
李政大笑。
杜如晦,長孫無忌也請命要跟著去,高士廉卻一聲不吭,沒打算摻和這場荒唐事。
因為在他的認知力,什麽作物都不可能達到每畝十石的
長安城的莊子上,一幹佃戶準備就緒,就等著李政來下達命令了。
而,李政攜帶幾位大佬來到農田邊上,心情愉悅的大喝一聲。
“開始挖,小心點別挖爛了,一個植株底下有好幾顆果實,你們可別挖漏了!”
“哎,我們知道了!”
佃戶們整齊的響應了一聲,現場,瞬間忙得熱火朝天。
親眼看見土豆被佃戶們從田地裏挖出來,現場,的大佬們是瞳孔微縮,一臉的不敢相信。
“我我沒眼花吧”
“我覺得我需要湊近看看。”
“我也一樣。”
“同去”
幾位大佬們多少了解一點農事,懷揣著因震驚加速跳個不停的心髒,眾人看佃戶再起出另一植株下的土豆。
“服了,老夫誰都不服,就服你遼王李政!”
“殿下,厲害了!”
聽著心腹們對李政的讚言,李世民輕咳兩聲,強自穩住激動得有些顫抖聲線。
“李政好樣的,朕今日就等著看畝產統計。”
“嘿嘿,畝產有個七,八石就達到我的心裏預期了。”
李政睜眼說瞎話,全因沒辦法解釋他如何得知真正的畝產數的,畢竟第一次種植啊。
李世民與其他大佬們頻頻點頭,笑著說了一句沒錯。
一轉眼的功夫佃戶們伸手利索的起了一畝地,看著田地邊上堆積如山的土豆。
莊頭激動得手都哆嗦了,情不自禁的開口跟請示了一聲。
“殿下啊,這一畝地的土豆都挖完了,我們能不能先停下來,稱一稱畝產”
莊頭請示的人自然是李政。
李政瞥了一眼其他人,察覺出大部分人眼眸露出期盼之色,旋即輕咳兩聲同意了。
“你組織幾個人稱量土豆畝產重量,其他人將剩下的土豆地全部起起來。”
“哎,我這就組織人手忙起來。”
莊頭大喜過望,衝忙應了一聲後馬上組織人手做事去了。
奔跑的過程還差點兒摔了一腳。
看得李政有些無語,為什麽他的手下都有點逗比。
等啊等等啊等等不及的大佬們,主動挽起了袖子上去幫忙。
“啪噠啪噠”
李政的小金算盤核算出最後一筆數據,輕聲的說了一句。
“算好了。”
“畝產多少”
戶部尚書蕭瑀其實看清了算盤上的數字,因為不敢置信而發出疑問。
李政深吸一口氣。
“起出來的這畝地的土豆重石鬥多點,其他地裏的土豆頭起出來,平均值才能做畝產。”
嗯,這個數值在收獲範圍內,畝產好像是在石的範圍,石鬥顯然是正常數值。
在場的其他人若是能聽到李政的心聲,一定會忍不住抓狂的質問。
你對正常的理解是不是有問題!在這個沒化肥的時代,你別是還想要產量高到峰值吧。
全程綠色種植,這個畝產降到石都能嚇死人。
這不,上到李世民,下到佃戶都被第一畝地的產量給嚇到了。
所有人動作麻溜的起了第二畝,第三畝兩個多時辰之後。
大多數人除了震驚已經沒有其他表情。
“平均平均每畝地能收獲石的土豆。”
蕭瑀這話剛說完,李世民等眼巴巴等待結果的圍觀者們,集體倒吸了一口冷氣。
唯獨李政樂歸樂,仍舊不滿足的歎息一聲。
“土豆畝產好高,可惜的就是吃肥重,哪怕弄出了肥地的養料,地裏也種植苜蓿草等物肥地,那也是必須隔年種植作物。”
“幸虧我機智,早在種植之前先預留過一部分,已經研究出如何儲藏與加工。”
“節流一部留到明年做種,其餘的都給加工成土豆粉,這個季節酸辣土豆粉可開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