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長孫家落幕
第一百三十四章 長孫家落幕
“周錚,你活該!”
“讀書人的臉麵,完全被你們給丟光了!”
“虧你們還好意思自稱是文壇領袖,儒林代表,我呸!”
長安城的百姓們,更是“熱情無比”地用各種爛菜根,碎石塊來招呼這群被羈押在囚車之中的科舉案罪犯。
如今的讀書門檻已經下降許多,即使是普通百姓家,孩子們也都被送進官學接受教育。
用不了幾年,他們的孩子就會加入科舉的大軍之中。
而一旦科舉高中,那就是整個家族的命運完全改變!
而這些罪犯,居然試圖扼殺他們的孩子希望,怎麽能不讓百姓們厭惡和唾棄!而當新一期的報紙出來的時候,所有閱讀者更是忍俊不禁起來。
因為報紙上麵,刊登了一則風趣詼諧的小故事。
有一天,吏部尚書和侍郎街頭上行走,討論著如何在科舉之中撈好處的事情。
就在這個時候,一條大狼狗突然跳了出,兩人瘋狂地咆哮起來,一副要吃人的樣子。
尚書頓時被嚇了一大跳,連忙抱住郎,瑟瑟發抖地問道:“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侍郎雖然也很害怕,但上司發問了,也隻能硬著頭皮,回答道:“尚書大人,是狗尚書大人是狗。”
“為何是狗。”
尚書頓時好奇道。
“看尾巴就知道了,下垂是狼,上疏是狗!尚書是狗。”
百姓學子們都不是傻子,很快都明白了過來。
負責科舉的尚書和侍郎,除了長孫無忌和周錚還能有誰而這些話的一絲,不就是罵長孫無忌和周錚都是狗嗎?
“哈哈哈,笑死我了,這尚書和侍郎,都是瘋狗!”
“你別侮辱狗了,狗還能看家護院,這尚書和侍郎,專門幹壞事,連狗都不如!”
“那些狗屁禦史,整天胡亂彈劾,對於科舉舞弊這麽大的事情卻一個個視而不見,我看也是一路貨色!”
“那可不是,狼行千裏吃肉,狗行千裏,看到啥吃啥,遇肉吃肉,遇屎吃屎!禦史吃屎!”
“不愧是大才子,居然還給這個段子再完善下去,我看行!”
百姓學子們一個個樂不可支,笑彎了腰,開始各種編排起長孫無忌和周錚的段子起來。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在為群眾做好事,誰在幹壞事,心中都是有數的。
尤其是在長安城這個天子腳下,消息更是流傳的飛快。
長孫無忌等人操控多次科舉,以權謀私,直接端了寒門學子們上升的道路,可以說是和百姓學子們有天大之仇!而遼王李政,才是真正為普通百姓謀福利的人。
不僅讓讀書識字普及到百姓之中,更為百姓們開啟了一條真正的通天之道!
隻要肯努力,有才華,就能科舉高中!
而且科舉考的還都是接地氣的民生事情,完全都是和百姓們的利益息息相關!這讓百姓們之前在心中積壓了許多,卻又始終無能無力的憤恨,完全宣泄了出來。
錦衣衛很快將這些百姓們的心聲,都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李世民的眉頭也很快皺了起來。
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之前居然潛藏著這麽多可怕的隱患!能悟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道理的李世民,對於百姓的作用還是十分清楚的。
當年也是強盛一時的大隋,不就是因為失去民心最終滅亡的嗎而長孫無忌等人的行動,居然也將大唐百姓們逼到了朝堂的對立麵。
雖然為非作歹的隻是長孫無忌等一行人,但是百姓們可不管。
長孫無忌是你李世民任命的尚書,還是你的大舅子,要說你這個皇帝沒有縱容的嫌疑,鬼才相信啊!而李世民自己,對於長孫無忌的屢次犯錯,確實也是有點睜眼瞎了。
然而這一刻,李世民終於感悟到了失態的嚴重性。
百姓們心中的憤恨,要是不宣泄出來的話,遲早會成為一座火山,終究會爆發的。
這一次,百姓們的態度,不僅是在表達著對李政的感激,實際上也是在發泄著他們的不滿!為何周錚等人都已經被懲處了,而長孫無忌還沒看到。
咬了咬牙,李世民下定了決心。
一個時辰之後,一道聖旨從太極宮中傳出。
“因科舉舞弊,剝奪趙國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所有功名,沒收全部家財,流放朔州,無宣召不得回京城!”
“周錚等人,遊街示眾之後,直接處斬並抄家!”
“所有參與科舉舞弊的士子,剝奪所有功名,罰去養豬場勞改!”
“遼王殿下,聖旨已經出來,長孫家落幕了。”
安家兄弟興衝衝地走了過來道。
“逆曆史大潮流而成,長孫家想要不死都難。”
李政輕輕歎了口氣道。
長孫無忌的結局,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以李世民的性格,加上長孫皇後還在,要李世民殺了長孫無忌,實在是有點困難。
但是失去了所有的權勢,流放到數百裏外的朔州,遠離長安城,對於長孫無忌來說,絕對是生不如死。
往後的半輩子,長孫無忌就隻能被軟禁在朔州的府邸之中,足不出戶做個寓公。
對於大唐政壇來說,已經不存在長孫家整個曾經風雲一時的名詞了。
“遼王殿下,長孫家作惡多端,如今收到了應有的懲罰,你為何還要歎氣。”
程處默一臉不解地問道。
“隻是感概世事無常,以長孫無忌的聰慧,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危險,卻被權勢熏心,最近一步步落到如今的地步。”
李政深有感觸道:“也因此,對於官員的監督,我們一點都不能放鬆!”
“明白,這一次科舉考生檢舉的各地官員的不法行為,我們都已經安排人員前去核實了。”
杜構回答道:“若是確實屬實,都會依法送相關部門處理,若是誣告,也會追究該名學子的責任。”
“你們做的很好,剩下的,就是將這科舉閱卷的最後一個步驟完成,我們就可以回家了。”
李政笑著說道。
經過兩天的努力,新的考官們將所有卷子重新平定了一遍,完全是按照真才實學挑選出了最優秀的近千名考生,並且由李政定下了最後的三百中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