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大唐商聖

  第七十六章 大唐商聖

  “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本王可是準備把這白糖,作為開發了半年的長安新城,開幕的驚喜呢。”


  李政笑道。


  一直到二戰時期,糖都是戰略性資源,後世的西方殖民,除了黃金之外,就是種植蔗糖來獲取暴利了。


  這半年來,長安城發展迅猛,就免不得開發拓展。而這新城的項目,正是由主管水利工程的工部李政負責。


  在無數長安百姓的期待之中,新城終於建成,正式開業了。


  整個新城長約八公裏,寬達五公裏,正好將長安城和渭水連接起來,交通十分便利。


  整個新城分為居民區和商業區,居民區都是統一的五層以上的高樓,單套麵積都在一百五十平以上,足夠一家人居住,而且三貫起步的價格,也是十分良心,因此一個個入駐的百姓都是喜出望外,歡天喜地的。


  而商業城更是占據了靠近渭水一片最好的地盤,不僅風景秀麗,而且足足有上萬家店麵,更是按照類別分成了良好的區域,更有專門的導遊和向導,絕對是大唐版本的購物天堂。


  隻要是市場上能賣的東西,在新城的商業中心之中都能買到,而且質量絕對是最好的。


  最重要的是,這裏還開設了大唐第一家銀行,大唐皇家銀行。是李政負責開設,不僅可以存錢,兌換各國錢幣十分方便,尤其是直接允許用錢票進行交易,更是讓那些遠道而來的外國商人們喜出望外。


  李政的野心不小,對於現代化一切可用的東西,他都想極一切力量搬過來。


  長安城隻是試驗地,待他日經濟發展迅猛,改變的將是整個國家!

  半年的時間過去,大唐已經是蒸蒸日上,交通十分便利,不論有無數條水泥直道從長安城延伸到大唐各區域,海運路線也紛紛打通。


  光是登州造船廠一期規模的船廠,就開工了四家,加上登州造船廠的二期工程,每三個月,足以同時下水一百三十艘寶船,以及三百艘以上的千料大船。


  交通的便利,讓商業直接騰飛了起來,大唐商人在在通行各國的時候,也將各國的巨大商人都帶到了大唐,帶到了長安。


  可以說,如今的長安城,真的是匯聚了周邊各國最有錢的一批人。


  “陛下,開市吧!”


  李政將棒槌交到了李世民手中,笑道。


  “好。”


  李世民朗聲大笑,上前一步,敲響了那邊巨大的銅鍾。


  “朕宣布,長安新城,正式開市!”


  這是整個新城最高的鍾樓,足足高達三十丈,站在這裏,可以直接眺望整個新城,而銅鍾的聲音,也清晰地傳到了整個商業區。


  一直在排隊等候的各國商人們,頓時捧著早已經兌換好的錢票,蜂擁而入。


  一個個拚命往前擠著,試圖采購到最好的貨物。


  無論是絲綢,茶葉,或者是玻璃,都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大唐特產,已經行銷各國,受到了紛搶。


  而即使是特產,也是有品質差別的,品質越高,利潤越高。


  上等的絲綢,販賣到波斯,可以獲得十倍的利潤,而極品的絲綢,即使是二十倍,都有泰西封的王公貴族們搶著要。


  玻璃和茶葉也是如此,尤其是玻璃,在很多未開化的蠻荒區域,甚至一件就能換到一座礦山。


  無論是異國商人還是大唐的海貿商人們,都速度,希望能盡快搶到最好的貨物。


  而不少人,更是驚喜地發現了中心之中,出現了一件新的特產白糖。


  這是一種晶瑩剔透,比起石蜜都要好上數倍的甜味品,而價格居然和石蜜一樣,隻要兩百文前一斤。


  不少腦子靈活的商人,瞬間就轉移了目標,和其他人競爭絲綢茶葉和玻璃,直接將重點集中在了白糖之上。


  權貴們對於甜蜜的需求,絕對是無止境的。


  這樣的白糖,要是能運到異國,一斤哪怕是賣上兩三貫錢,都是輕輕鬆鬆。


  “賢婿的這白糖,果然是又一賺錢利器啊!”


  李世民看著各處的統計員們送上來的數據,由衷感歎道。


  為了能即使統計清楚商業城的銷售總額,李政不僅安排了高達三千以上的統計員,而且還讓這些人都接受過簡單的數學統計訓練,保證能將第一手信息及時傳回。


  “可不是嗎,如今整個大唐都知道遼王大人是我大唐商聖,光是整個新城的第一批店鋪銷售,就足足賺了三個新城的錢啊!”


  唐儉也是一臉喜意道。


  人逢喜事精神爽,加上醫學院的孫思邈等人定期都會對這些朝廷重臣進行診治檢查,大唐這一班開國重臣如今身子骨都很硬朗,都在感歎盛世的來臨和李政的功勞。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次試驗,錢票已經完全被各國商人接受,可以在各國進行流通,這可是真正的天下財富集中於大唐啊!”


  李政笑道。


  隻要能方便流通,錢票就已經具有了鈔票的性質,而能在各國得到認可,那就是絕對的世界貨幣。


  世界貨幣的價值,就是用一堆紙張錢票,從各國換回來一船船的真金白銀,完全控製各國的經濟命脈。


  “賢婿就是我大唐的聚寶盆,隻要有賢婿在朕已經很久沒有感覺過缺錢的感覺了,想想當年,哎!”


  李世民由衷感概,順帶裝了個大逼道。


  “陛下聖明!”


  “遼王大人聚財能力,我等佩服!”


  “這商業,居然真的如此賺錢,老夫等人實在是受教匪淺啊!”


  一群文武重臣們一邊拍著馬屁,一邊感概商業和工業的可怕。


  這才多久時間,得益於李政分級的商稅改革,如今大唐的商稅,已經追上了之前占據絕對地位的農稅了。


  而商業的發達,完全是建立在工業對於生產力的極大提高之上。


  即使是之好錢好前再看不起商業和工業的人,在事實麵前,也不得不低下自己的頭吃。


  要是還迂腐不堪的,那就完全沒有拯救的價值,肯定沒有資格站在這裏。


  上一個質疑李政的前國公蕭瑀,如今還知道在哪個天涯海角數星星呢。


  而這個時候,鍾樓之下,已經是開始沸騰起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