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日本姓氏與古川的拉麵店
日本人的姓氏,來源十分複雜,一般而言,分兩種,一種是自古就有的,還有自己創立的,姓氏來源分地名、國名、氏名、物象、職業、外來、信仰、佛教、賜姓、商號、神道、藝名、族姓、武家等等,其中以地名姓占最多,象山口、石川、中山、高橋、鬆阪、橋本、清水、伊東、中村、山本、田中、小林等,也有的是單一的姓,象林、森、關、島等,日本在古代沒有姓,公元四世紀末,大和朝廷把南部小國統一為一個國家,其統治基礎是氏姓製度,大和朝廷的大王與小國國王之間建立了有血緣關係的集團,這些集團稱為“氏”,一個“氏”就是一個貴族世家,後來為了維護統治秩序,分別給貴族賜了姓,象臣、直、道師、縣主等,這種姓屬於世襲,在公元九至十世紀起,出現了新的稱呼“苗字”,其實是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產生的新的姓氏,1871年氏、姓被廢除,苗字成為唯一可用的姓氏。到了1870年,為了征兵、征稅、製作戶籍需要,明治天皇頒布了,每戶的姓才固定下來,1981 年初步統計姓氏大概有七萬條,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約十四萬條,明治維新後,禁止夫妻別姓,所以妻子改為丈夫的姓。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也不一樣,最常見的姓氏是佐藤、鈴木、高橋、田中、伊藤。
有時我不知道對方姓氏的具體讀法,就問本人,這樣才能不鬧出笑話,因為讀法也不同,即使有些日語知道,但還是認真一些,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古川的拉麵店最開始去打工的是一個福建人,因為是沒有簽證的,怕警察抓起來遣送回國,所以什麽活都做,特別能吃苦,老板給的工資也不算高,但老板是什麽活都讓他去幹,他也沒辦法和老板理論,隻能忍氣吞聲,為了多賺點錢,最後掙到了錢,回福建了,說以後再也不想出來打工了,太苦了!在他之後,又陸陸續續的來了幾個中國人,幹的時間都不長,因為老板讓他們幹的活多,給的工資還少,所以也是一個接一個的辭了,有的是為了上學,有的是剛來不會日語,慢慢時間長了,有合適的工作,就都跳槽了,古川回家時,也常常說店裏老板對他比較嚴厲,明明不是他幹的活,也讓他去做,象刷碗、掃地之類的活,一開始剛去的時候,古川雖然在國內是廚師,但日本的料理和中國的不同,所以每一樣的料理,都是老板從頭教的,但拉麵的湯卻是不教,因為那是老板的秘密配方,隻教了古川菜單上的各種炒菜,古川一學就會了,也沒太花費太多的時間,唯一不習慣的就是在炒飯的時候,要把鍋弄得很響,叮當的,好讓客人聽見聲音,引起食欲,古川不太習慣,最後終於學會了,據說後院子裏,都是敲壞的大鐵鍋,好幾個,隻管敲,老板讓的,到時老板會去淺草橋那裏多買回幾個,店裏客人很多,因為是商業街,比較繁華,離車站也比較近,客流量大,店裏的菜也不算貴,所以生意很好,老板也賺了一套高級公寓,裏麵住著兒子,姑娘,老太太,一開始想把手藝直接傳給兒子,可兒子不喜歡,當了一名普通的社員,所以老板無奈,就交給了姑娘,姑娘也很爭氣,都學會了,可有時太忙,所以就教了古川炒菜,古川每天都要忙到店裏關門,也就是半夜十一、二點,很辛苦,還要把看板推進屋裏,回家時也是很晚了,到了第二天還要去上課,周而複始的,我們倆在一起的時間也很少,我是白天打工,上課,晚上打工的,兩個人的交集越來越少,話也越來越少,有時兩個人一天都說不上幾句話,除了睡覺就是睡覺,沒時間說話,累的精疲力盡,最深印象的一次是,我們兩都在電車裏睡著了,睜眼一看,已經過了站,他說我,我說他,又往回坐車,就這樣,打工,賺錢,交學費,交房費,然後存錢還債,一日一日的,沒有休息日,也不敢休息,沒有時間去逛街、玩,時間都花在了學校、工作的地方,有時真的希望停下來,可一睜眼,很多的地方要用錢,逼得你必須去,不能有絲毫的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