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歸來1990> 第467章 農民工改良ii.

第467章 農民工改良ii.

  下午四點多,韓成斌就跑到了江奕的房間。


  “江···”他好像有些不會說話了一樣,後麵硬是說不出口。


  “韓叔叔,你叫我江奕就行,叫江老板也沒辦法給你升職了。”江奕笑得有些合不攏嘴了,看來給秦副校長許個官做還挺有用,大家都知道要對這個年輕的老板表達尊敬才行。


  隻是你韓成斌過來湊什麽熱鬧?

  “哈哈哈,晚餐的時間正好到了。”韓成斌終於從尷尬中解脫出來,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估計這個來意就是個幌子,真正的意圖已經被江奕消滅了。


  出奇的事情還在後麵。


  到了餐廳後,剛坐下一會兒,一個熟悉的身影就及時出現了。


  江奕假裝沒見到他,最後還是那個身影自己跑過來了。


  “江奕,你這麽大老板還住這個快捷酒店?”


  “楊書記,這個酒店是我媽開的,我必須要照顧自家的生意。你們那裏報銷費用調低了?”


  楊書記嘿嘿一笑,這種偶遇安排地多了點兒,怎麽解釋都沒用。


  “如家的總部不是在咱們蘭陵嘛,總要照顧本地企業。”


  “對對,楊書記每次出去隻要看到有蘭陵小吃,也會照顧小吃店的生意。”黨辦負責人趕緊給楊書記掩護一下。


  “書記您到省裏肯定是有大事,我們換到旁邊的孔子飯店吧?”韓成斌看到楊書記,心裏有些發怵,總覺得這個快捷酒店的簡餐有些委屈了領導。


  “不用不用,跟江奕已經很熟了。你是大管家韓經理吧?”楊書記又把跟江奕的偶遇場景再次表演了一次。


  最後,三個人總算是安定下來了。


  “哎呀這次可真是不容易啊,省裏的領導又給我們調高了30億GDP,唉,明年可怎麽辦?真是頭疼!”江老板和管錢的韓大管家在場,楊書記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


  “又是30億,加上以前的20億豈不是50億了?”這個魄力把江奕都嚇住了,“要是這樣,那就是說去年翻番了?”


  調高GDP就意味著要多交稅,現在蘭陵隻有一個地方可以挖掘潛力,就是江奕家的產業以及帶動的衍生產業。


  “沒有那麽多,以前韓領導不是想讓我們調高20億嘛,現在改成30億了。”楊書記看到江奕都緊張,估計潛力是有限了。


  “楊書記真是高風亮節!”江奕也沒什麽好說的了。


  以前信誓旦旦地向領導訴苦,就是想少調高一些GDP,結果你跑了一趟省城,不隻沒有降低一些,反而又認領了10個億。


  就看你怎麽向全市老百姓交差吧。


  “這次省裏是真的困難了,琅琊、曹州一個個都哭窮,省裏要想挖潛,隻能從大湖城這邊找補。”看著江奕和韓成斌的模樣,楊書記叫了一聲政辦的同事,拿過來一張紙,交給了江奕。


  “股份製改造通知書?”這個好像對自己沒什麽用,股市這幾年還幫不到自己。


  他隨手就交給了韓成斌。


  “真不眼紅?”楊書記看著江奕的態度就有問題,“這可是你說過的,上市的好處很大。”


  以前江奕曾經向楊書記推薦過爭取市裏的企業上市,可是跟股改有什麽關係?

  韓成斌琢磨出來一點道道:“兗州礦務局現在正打算公司化改造,聽說下一步就是股份製改造。”


  這句話引起了江奕的警覺,他又看了一遍通知書,還是沒有什麽具體的信息。


  “這個怎麽沒有寫什麽公司要進行股份製改造?”


  看看醞釀地差不多了,楊書記這才解開了謎底:“認領10億產值的條件,就是給我們市一個股改指標。”


  “書記,現在上市的都是兩個交易所所在地的公司吧,難道是要放開其他地區的企業上市?”韓成斌也在炒股,對這個信息非常敏感。


  “哈哈哈,這個也不算是什麽秘密了。很多省裏都在發動企業股改,琴島海爾估計是最快的。”楊書記這話說出來,江奕才想到了幾件大事。


  1993年可不隻是股市擴容,還有一個標誌性的事件:紅籌股。操作得好的話,今年的第三波吃飯行情就要靠它了。


  “隻是現在市裏的國營企業經營地好的不太多,現在我們還在考慮推出哪個企業呢。”


  裝,你就裝吧。


  整個蘭陵家現在能夠拿得出手的國營企業也就是那個煙卷廠了,可是那個能上市嗎?

  “蘭陵這邊的建築工程公司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如果可能的話,以後還可以分化出高速公路建設工廠公司,或者再各省成立幾個子公司,這樣的發展機會可就大了。”


  楊書記這次沒有那麽輕信江奕了。


  “建築工程公司有你們家的股份,你們是不是想撤了?”


  實際上,真要上市的話,江奕家是受益最大的。以前為了清理曆史欠賬,江奕家裏注資占股40%才能讓改製進行下去。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蘭陵建築工程公司才能夠獲得高速公路、住宅、家電商城、騰龍、巨潮等眾多建築合同,走上了快速擴張的步伐。


  “我們家可舍不得現在撤出,再說了,其他公司要是上市的話,都融不到這麽多資金。”


  注冊資金5億元,除了幾個煤礦聯合在一起的集團公司,建築公司在整個蘭陵是最大的。


  楊書記還是不放心。現在江奕可以挑選的餘地太多了,蘭陵要是給他鬆一鬆,沒準能把資金抽出來投到東北去。


  “書記,如果能夠答應我們的一些條件,我們家可以承諾10年不抽資,怎麽樣?”估計股改加上等待上市,怎麽也要到1995年了,十年後就是2005年,那時候就是牛市到來前期。


  至於90年代,即使有個把的小牛市,也不夠這麽大體量的上市公司股份退出的。


  “十年?”這個足夠大了,楊書記想不到江奕這麽大方:“說說你又看上蘭陵的什麽好東西了?”


  “所有的建築工程公司,都要在注冊地為務工農民交納三險一金,”注冊地就是蘭陵,也就是需要在楊書記治下完成,“以前他們都沒有交過,現在由建築工程公司幫他們建立起來,由政府統一委托合格的金融機構管理。”


  比如江正民是不是曆史記錄很好?


  “如果給他們交納的話,很多農轉非的人可能會有意見,而且在省外的很多建築工都是其他省的,這些都是難點。”楊書記的視角果然不同,一下子就想到了很多群體性的考量。


  韓成斌也有些著急,江奕這個腦洞大開,影響可是不一般。


  “這樣也會對建築公司的盈利會有很大影響。”


  別忘了,你家可是占股40%的。三險一金加起來超過了30%,對用工成本是一個極大的提升。


  “這件事情遲早會引起高層注意,很多務工農民自己也會鬧騰。與其等到那時候再改,不如早點改、主動改。”江奕又在用自己的超前優勢去糊弄這兩個人了。


  實際上,即使在三十年後,農民工的農民屬性仍然沒有解決。


  隻是這次江奕有了影響行業的能力,不妨嚐試著去作出改變。


  “農轉非的人員可以優先錄用,省外的也是這樣,隻是這就需要楊書記出麵跟他們協調一下了。”


  聽到這裏,楊書記心裏就是“咯噔”一聲,這個套路太對他的胃口了。


  “你是說彭城和任城?”


  “建築公司需要的人可是海量的,要是以後在十幾個省鋪開了,估計會有好幾十萬人。書記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商陵、宿州、琅琊那些地方?”江奕眼中的大湖城第二階段,就是這樣逐漸張開、輸出能量。


  “魯豫蘇皖?”楊書記想想都熱血沸騰,這可是當年抗扶戰爭時期設立的一個專區,他太熟悉這段曆史了,你讓軍人出身的他如何能淡定?

  江奕看到了孔教授,叫了幾聲對方卻沒聽到。


  韓成斌看著情況,趕緊站起身來:“可能太遠了,你們先聊著,我去叫他過來。”


  孔教授認識楊書記,隻是沒想到在這裏遇見了。


  楊書記知道孔教授的研究課題,當年孔教授就是先找到了市裏,再由楊書記轉介紹給了江奕。


  所以他直接就開問這方麵的事情:“現在務工農民有不少是做建築工,很多農轉非後進城的也在做這個工作。他們有什麽切實的困難,你們調查的結果怎麽樣?”


  孔教授對這個話題太熟了,張口就來:“最大的問題就是醫療、小孩教育,還有就是夫妻長期兩地分居造成的婚姻不穩定,農村戶口的也沒有養老金,以後回到農村後還是要種田。”


  這不就是二元社會造成的困難嗎?


  “有沒有什麽解決的好辦法?其他省的也可以。”


  “現在看來都沒有去管這些問題,各個地方都是裝作看不見,美其名曰‘發展中解決問題’,你看看他們都怎麽住的?”孔教授越說越有癮一樣,講的內容也越來越有深度。


  說到這裏,楊書記的臉色已經掉下來了,江奕也給他使眼色,不想讓他繼續說了,可是孔教授還是要一吐為快:

  “再過二十年,等到下一代成長起來了,可就很麻煩了。第二代要是留在村裏就是留守兒童,沒人管、學習不好;要是跟著進城就是沒法上學,遲早成為問題青年。”


  好吧,看在這裏沒有外人的份上,看在你一直心直口快的份上,看在你沒有惡意的份上。


  “其實症結還是戶口問題啊,現在世界上也沒有幾個國家有這個問題了,可是華國人口太多,這個問題就是解決不了。”楊書記也沒轍,這麽大的問題不是地方能解決的。


  一個戶口綁定了教育、醫療和住房三個大問題,讓很多想要換個地方的人想起了都望而生畏。


  “戶口問題,可以通過幾個市聯合起來,誰願意加盟就招聘那裏的農轉非和務工農民。誰得利、誰出力。”這個問題是改革深水區,江奕也想趟進去試試,否則農民工永遠是農民工,二元體係永遠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教育呢?總不能讓他們的子女跟著吧?留在當地的話,照樣會削弱家庭生活。”韓成斌對這件事情有些保留,可是楊書記在這裏他又不好直接說,隻能提一些擦邊球的問題。


  “教育方麵,讓這幾個市共同派出教師隊伍到這些外出務工農民集中的地方教課,並承認相應的中小學學曆。有了幾個省的交叉教育,這些人的‘社會觀念’和‘國家觀念’還會低於家族觀念。這才是真正的進入了城市。”江奕又解決了一個問題。


  而且這個方法會帶來大量問題,需要很多投入。


  “隻是這樣一來的話,住宿問題可能就成為根本了。”韓成斌繼續扮演著攻方,擔心著江家的鈔票。


  “我們在當地建設居住用房,定點出租,但是需要獨立成片、獨立運營,每年每家的租金1000元,全部交給物業公司。”這就是江奕在申城提出的“以租養房”模式。


  現在租金是自己定的,建築公司可以直接將一部分工資劃轉過來,風險可控。


  “每年1000元,每個月80多。好像有些太貴了。”


  韓成斌提出的這個問題倒是真是存在。


  申城70平米的二室一廳房子,按照每家一間房、80元月租的話,租金水平達到了市場租金水平的2.5-3倍。可是這個租金水平也隻能貢獻6%的投資收益率,還達不到當前的銀行貸款基準利率。


  問題又從住宿問題轉移到收入了。


  “可以通過政府方麵的名義綁定教育、醫療等,人員也是強製要求入住,住房公積金也可以用來異地租房,”江奕現在體會到商品房的教育、城建等附加費用的用處了,怪不得很多年都戒不掉,“係統內還有一些企業,優先照顧他們的配偶。等到他們有了足夠的住房公積金,就可以在長期工作的城市買房。”


  問題轉了一圈,還是回到了江奕家。


  “江奕,你家越來越像個管理機關了,操心務工農民和農轉非人員的住宿、戶口、子女教育、配偶工作,換一家都幹不成這事兒。”楊書記忽然發現江奕已經插手了所有相關環節,像是早就想好了再去做充分的準備一樣。


  孔教授也有這個感覺,江奕把他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以後,他用力去想也隻有幾個小點:“可能還有收入水平問題,他們要想在當地城市留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再有就是第二代讀大學的問題了,也不是地方能夠解決的。”


  “第二代的教育是很難,可以交給博識教科。他們參加了職業培訓,以後應該比讀了中專、技校之類的更吃香。”這就是著名的“德意誌職教模式”,德意誌以此為基礎成為全球機械、電氣等領域獨一無二的強國。


  江奕已經通過全國性的博識教科機構,打破了各省教育體係的分割。


  大學入學體製暫時還打破不了,那裏牽涉整個民族的神經。


  “這下子問題真的解決了?你讓我捋捋。”人員流動、教育醫療和戶口等,都不是單個區域能夠解決的。隻是華國幾千年的難題真能這樣解決?楊書記都覺得不可思議。


  這件事情太過重要,他也不顧及幾個人在場,直接掰著手指頭再梳理:

  “建築工程公司上市融資,有機會再設立二十個子公司,上市公司變成控股公司,設定標準、實施監理、設計等較高技術水平的業務;


  “子公司優先錄用農轉非人員,還有很多務工農民;


  “幫他們交納社保,資金可以委托優質資產管理公司投資、管理;

  “接下來就是住房、醫療、教育三大難題。其中醫療可以在當地指定一些合格的醫院;住房要通過提高收入、定點用來付租金,教育需要各地派出教師才能認可他們的教育經曆,義務教育以後可以參加博識教科的培訓。”


  “沒錯,書記有沒有發現,真的實施了這個,不隻是這一代收益,下一代也幫著華國調整了教育結構?”


  華國一直努力想要推行的“職業教育”在技校和中專等教學質量堪憂的環境下無法實現,最終100個人有90個在“雞血”家長的推動下爭搶高中名額,並把問題留給了大學。


  這個問題隻有通過用人單位的規範、藍領工人的較高收入、完善的社會體製才能解決。


  現在江奕搭建的就是這個結構。體係內的收入比其他高出10-20%,按照勞動合同的進行規範,加上硬抗“住房、醫療、教育三座大山”。


  問題解決了,至少在理論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