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騰龍工程(五)
時間回調兩個星期。
在白誌清的泄露下,摩羅公司打擊計劃被崔記者錄得。因為這個事關外資跨國公司,新聞部負責人沒敢公開報道,直接讓崔記者發了內參,有關部門批轉給了郵電管理部門參考。
左邊一份淮海經濟周報,右邊一份BP機行業的內參,郵電部門領導犯嘀咕了:這幫人是不是商量好了的?
“老李,你以前說過這個浪潮BP機的事情,這個事情你怎麽看?”部長想起來這個副職以前說過一下,好像是對資金外流表達過關切。
“部長,這個事情是我疏忽了。以前巨潮和摩羅訴訟的時候我曾經關注過,那時候是覺得巨潮的論據有些道理,但是現在看了專家的分析才知道問題竟然這麽嚴重,遠超過我以前的想象啊。”李副部長開心了,現在提起這件事就不是自己要照顧李啟山這個親戚了,而是領導問起來、自己提前準備好了。
“基站都在摩羅公司手裏,真的能夠卡住巨潮這些國內公司的脖子?”真要到那一步,可能整個有點係統都不好過,連帶著管理部門也少不了一個“失察”的帽子。
這次的內參還明確指出,他們是從內部人士那裏獲得的信息,所以可信度非常高,緊迫性也很高。
“如果摩羅公司魚死網破、不計後果,那是會發生這樣的惡果的。”
“什麽魚死網破,我看這個網是不會破的。”即使摩羅公司禁了巨潮BP機,你也不可能禁了摩羅的BP機和基站,那樣會涉及幾百萬用戶,管理部門也受不了這樣的鬧騰。
“部長這麽一說,還真是這麽回事兒,到那時候咱們肯定是投鼠忌器。唉,受製於人啊!”副部長一幅無力感。
“那可不行,這是典型的授人以柄,還是不能完全以靠西方國家。前幾年這好那好的,這兩年不就在製裁、封鎖我們國家?我看我們必須做到有備無患。老李,就辛苦你去研究一下,怎麽破解這個‘基站瓶頸’,”部長很嚴肅地說,“重點關注一下巨潮那裏,他們和摩羅公司鬧得這麽凶,說不定早就在考慮後手了。”
10月底,正是北方樹葉一片金黃的時候,雖然馬路上散落著很多葉片,但是大部分還是留戀著樹幹。看起來滿城盡是黃金甲,象征著收獲的喜悅。
李副部長知道時機成熟了,三天內就牽頭完成了一份詳實的內參報告。與以往薄薄的幾頁報告不同,這次竟然是厚厚的兩大疊。
部長先看了結論:“難道那個《淮海經濟報》寫的都是可靠的??”
李副部長了然於胸:“隻多不少,現在是時候鼓勵國內企業自建基站、提升我國通訊行業安全了。”
內參報告是直通中央的,說內參是聳人聽聞也好,但是數據是明明白白地擺在那兒了。外匯已經難以支持正常的外資進出了,國際上對於外匯儲備的警戒線是三個月進出口額,現在別說警戒線了,一個月的進出口額度都保不住。
部長站起來走了幾步:“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總理頭發都花白了,他是在為這個國家的家底擔憂。老李,如果咱們通訊行業繼續這麽讓整個國家失血,實行那個什麽強製結售匯製度,咱們就是罪人。”
強製結售匯措施執行以後,幾百萬家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就會受到限製。這涉及幾千萬居民的切身利益,哪兒那麽容易作出這樣的決定?
“可要是想實現我們國家的通訊產業現代化,我們還不能停止電話的裝機步伐。所以···”
“進口替代、鼓勵國內企業開發,勢在必行。”部長決定了。
他拿起了另一份報告:“這個04機的技術參數、成本、故障等方麵的數據可靠嗎?”
“我們組織專家多方調查過,也請在京的專家論證過,徽省和齊魯幾個地級市的試點也差不多結束了,支持這個報告的內容。成本方麵應該也可靠。”
部長是政治型領導,李副部長則是技術官員,有了李副部長對技術作出判斷,部長心裏踏實多了。
可是,對於成本方麵,他仍然不敢相信:“這個成本差異太大,領導一定會問,咱們要把好最後一道關。”
“根據吳江元專家的溝通,以及騰龍公司的調查情況,現在還沒有鋪開,一旦進入規模化生產,這個成本還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李副部長是鐵了心要給蘭陵那邊背書了,他感覺到這是華國通訊產業的一次大機會。
“還能下調?”部長絕對是不敢想,“如果這樣,這個報紙裏麵關於西方國家暴利的說法就能成立了。”
這個技術在美利堅本國就能回本,在華國還能賺好幾倍的利潤,確實太貪婪了。這已經不是馬克思關於“有了300%的利潤,資本就能踐踏人世間的一切美德”,而是赤裸裸地搶劫了。
“部長,你還記得蘇聯引進德意誌攪拌技術的案例嗎?”
二戰之前蘇德關係比較好,蘇聯生產的鋼化玻璃始終不夠清晰,也有氣泡存在。花大價錢從德意誌引進技術後,發現隻有一句話:攪拌,不停地攪拌。
以前總以為這是個笑話,沒想到華國也會有這麽憋屈的一天啊。
“如果國產產品跟上,我們國家的通訊產業現代化、到2000年實現1一部電話機的計劃,可以提前實現了。”手裏有糧,心裏就有底氣了,部長也起了雄心壯誌。
前世04機的出現將華國市場的程控數字交換機價格直線下跌,每線從500美元、300美元、100美元直至30美元,交換機一線即一部電話,百姓的電話裝機費用一降再降,裝電話不是少數有錢人的特權、電話普及在中國成為現實。
李副部長也被感染了:“是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是多少國人的夢想。”
可是,部長的雄心不僅於此:“如果我們的產品在技術上領先,在成本上低了70%,那豈不是可以搏擊國際市場、實現大規模出口?”
李副部長想起來一件事:“騰龍公司有過出口的規劃,不過很多人覺得數據太大膽,他們後來就要求我們不要上報了。”
“他們測算的是多少?”
“這個,差不多幾十億美元吧。”李副部長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守住對騰龍公司的承諾。
“是每年嗎?”部長激動了,以前每年都是要錢、要外匯,郵電部門可是外匯消耗大戶啊,現在要是能夠不出反入,對整個行業、對這個國家真是太大的利好了。
“對。他們也沒細算,主要是以前沒有出口過。”
國內最領先的長安某廠還在複製人家扶桑國的150機呢,自己國內用都不好意思,還拿什麽出口?
有了利器在手,部長心裏踏實多了。他叫來了辦公室負責人:“抓緊上報,緊盯進展!”
不到一周後,領導批示下來了。
“在國有企業紛紛與外資合營或被收買兼並後,04機送來了一股清風。”
部長看到以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這是多大的肯定?”
“是啊,大家現在都吵著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咱們能夠闖出去,這不是清風又是什麽?”李副部長更開心。
辦公室負責人又爆出了一個雷:“領導親口說了:這還真是民族的爭氣機呀。”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