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屍源
卓然完成解剖之後把屍體重新縫合,穿好衣服,重新把屍體放回了棺材,並把棺材蓋上。他並不著急去找曹捕頭,因為那隻是一個並案的問題,晚一點沒關係,他需要把新近發現的事向知縣蘇軾稟報。因為要涉及到臨縣去調查,他需要由蘇軾作出決定,這樣才會得到鄰縣的協助。
卓然來到了蘇軾的簽押房,發現門是關著的。想起現在是中午時分,都各自回家吃飯。當然捕快是輪著吃飯的,隨時都有人,以便突發應付突發事件。
卓然猶豫了一下,覺得這件事事不宜遲,還是需要盡快。因此便徑直來到了內宅,敲開了內宅的門,跟門房自己有重要的事情要稟報知縣大人。
很快門房回來了,知縣老爺請他進去話。
卓然便邁步走進了內宅,一直來到了內宅的書房。蘇軾已經等在那了,手裏拿著個炊餅一邊嚼著,一邊瞧著他:“我正在吃飯,聽你有急事,我知道你找我要不真是急事的話,你不會這個點來的。吧,什麽事?”
到這兒,忽然又想起什麽,對卓然道:“對了,你吃飯沒有?要不要我叫人去給你拿個餅來?”
“我已經吃過了,這件事有點緊急。所以我必須馬上跟您,以便馬上作出決定。”
蘇軾點點頭,卓然接著道:“我偶然聽到黃龍河暴雨成災,發大水了,所以從上遊衝下來不少東西。因為上遊聽暴雨比我們這還要厲害,還衝下了幾具屍體,漕運史派人把屍體打撈了上來,入殮放在了義莊。”
“其中有一具屍體脖子上有傷口,我聽了之後,想起了我們黃龍縣發生的命案。我想去看看會不會跟我們這案子相同。如果是,那很可能是同一個凶手做的。我打開屍體看了,果然脖頸上有一道傷口,而且也是急性失血,跟我們這個案子非常相像。所以我想請大人聯係上遊的知縣調查死者的身份。”
蘇軾點頭道:“這個沒問題。不過,查上遊的這個案子,那畢竟是他們的案子,跟我們的案子有關係嗎?”
一聽這話,卓然便知道蘇軾對案件本身的了解跟王安石屬於同一個級別。隻不過他對案子更敏感些,也更有靈性,一教就會。卓然道:“這兩個案子相似,就明很可能是同一個凶手所為。因此我們隻要抓到了上遊的那個凶手,那不就一舉都偵破了嗎?因為下遊這個案子目前我們找不到更多的證據線索,而上有這個案子或許我們就能找到線索,或者把兩個案子的線索並在一起,這些線索對某一個案子來都比較少,但是合在一起線索就多了,能夠相互映襯,相互增強線索的價值。”
蘇軾一拍腦門:“對對,你這麽我就明白了。好,你,需要我怎麽做?”
“我需要大人馬上寫一份公文,派我和幾個弟兄馬上帶著屍體到上遊挨個去尋找屍源,叫他們負責刑案的協助。就這個凶犯有可能流竄作案,務必需要齊心協力才行。”
蘇軾點頭:“好,你坐一會兒。我馬上寫完之後你就帶去。”
當下,蘇軾帶著卓然到了書房,提筆寫了一封信。文豪就是文豪,洋洋灑灑,引經據典極是慷慨,又十分誠懇。希望鄰縣的同僚予以協助,共同偵破此案。
寫好之後遞給卓然:“我可能需要一架馬車來運屍體一起去,因為如果找畫家畫畫,我怕畫不出來。而且屍體具有更多的特征,凶手家人可以從屍體上尋找特征。這屍體泡在水中半,再加上形狀有些改變,我怕連家屬也不一定能準確認出來。
蘇軾:“隻要你覺得合適就沒問題,你先安排,就是本官吩咐的,需要什麽你就吩咐。我吃完飯就馬上要到江上去,整個一上午我在應付衙門吏部來的官員,陪他們一直到中午他們才回驛站。我得抽空趕去看看水的情況。”
卓然道:“我們黃龍縣地勢比較高,應該漫不到城裏來。”
“就算水淹不到城裏,如果下的大了,低窪地區也是要受災的,這些可都要去處理。好了,不跟你了,我得趕緊去吃點飯,然後到黃龍河邊去看看。”
罷,揮揮手,一邊嚼著炊餅一邊回屋去了。卓然便出了內宅,拿著那封信箋紙來到班房,對武大郎和曹捕頭把這件事了。然後對武大郎道:“武捕頭你留在城裏,我跟曹捕頭我們倆再帶幾個弟兄到州縣去查這個案子。武捕頭以為如何?”
這話正中武大郎的下懷,這個時候他是最不願意出去的。而且這種事又不是什麽美差,尋找死者的家屬,去破案他不擅長。他寧可待到城裏頭跟著知縣老爺到處去視察民情,組織防汛,維護治安,這他比較擅長。
卓然似乎充分考慮到了他心中所想,所以提出來的建議也正中下懷。當下高興的道:“好啊,那就辛苦兩位啦。”
卓然當即吩咐衙門的兩個仵作和馬夫準備馬車,把殮房裏的屍體放在馬車之上,這馬上有棚蓋,專門運貨的。而卓然他們全身披蓑衣,頭戴鬥笠,這樣的話行動比較方便,不用老撐著傘。
準備妥當之後,卓然帶著蔣捕快等幾個平時跟他比較近的捕快,加上曹捕頭,騎馬趕著馬車前往上遊的州縣。他們要沿途找過去,不僅是到縣城,還要到沿途的村寨,都要去找當地的村正尋找,隻有最快速度確認這個人的身份,才能盡快的破獲此案。
破案的黃金期就是案發之後的一周之內,如果這一周找不到適合的線索和證據,破案的成功率將會直線下降。所以他必須要趕在這一周之內盡可能多的獲取線索,迅速破案。因為時間越短,相關人的記憶越清楚,留下的痕跡越多,破案的線索就相應更多了。
在路上,曹捕頭跟卓然道:“本縣曾經發生過兩起脖頸被傷到的案子,其中一個案子是被刀砍傷的,是兩夫妻。丈夫砍死了妻子,丈夫已經處以絞刑殺掉了,這個案子參照不大。”
“而另一個案子是沒有偵破的,死者同樣是左側脖頸被挖掉了一個雞蛋大的肉。不過那是半年前,是發生在村外的田埂上,是一個糞挑子,準備到地裏去澆地的老農,死在了田坎邊上,脖頸上一個大窟窿。而且同樣的臉色慘白,應該是流血而死。”
卓然問他現場有沒有發現大量的血泊,曹捕頭搖搖頭:“記不得了,因為時間有些久,都半年了。我清楚的是那老漢慘白的臉,比石灰還要可怕,身子變得很輕。那個案子前任知縣抓了幾個地痞狠狠暴打了一頓,其中一個地痞受刑不過認了,是他殺的。”
“但是報到府衙卻被發回來了,是證據不實,因為到了府衙,府衙的人提審,這地痞全盤翻供,自己沒有殺人,隻是受刑不過才認的,並提出了證據,證明當時他跟另外一個同夥去鄰村偷雞去了,偷的那家人也都確認那晚上被人偷了,也找到了他同夥,確認他所的是屬實的。”
“由此認定這案子屈打成招,要求重新徹查。已經是半年以後的事,結果這案子還沒等查,這知縣就因為買官賣官,貪贓枉法被罷職了。新的知縣上認之後還沒開始偵破。”
卓然問道:“這案子當時有什麽證據?”
“沒有什麽證據,現場隻有屍體。因為是田間地頭,也不可能留下腳印什麽的。”
卓然其實知道這個答案,因為在古代其實不是很注重現場勘查和屍體勘驗的。更多的是注重口供,按照推定去尋找凶手,然後嚴刑拷打逼問證據,最終定案。所以不大可能有什麽有用的線索留下。
聽到捕頭的回答之後,卓然點頭道:“等我回去之後再把卷宗看一看,或許能夠找到什麽蛛絲馬跡。”
他們往前行走,一個時辰便到了一個村子,這裏的雨比下遊要大許多。所以他們找到村正的時候,甚至都不敢在外麵把蘇軾的公文掏出來讓村正看,不然會被雨淋濕的。明來意之後亮了腰牌,村正趕緊把他們招呼進屋裏。這個村還屬於他們黃龍縣管轄,卓然隻是沒來過,曹捕頭也沒有。
亮身份後,村正非常熱情。一疊聲的:“沒問題,有任何事盡管吩咐。”
卓然便把他的來意了,那村正搖頭他們村沒有人走失,特別是男的。另外,這幾他一直在召集全村男的修築堤岸,保護村子。因為他們村處於比較低窪的窪地,一旦洪水漫過河堤,他們村子將可能麵臨滅頂之災。所以全村所有男性都要搬運泥土,也正是由於沒日沒夜的修築堤岸,他們村子這一段沒有出現漫堤或潰堤。
現在滿村的男的輪流睡覺,然後去修築堤岸,女的則巡視,看有沒有管眼之類的,全村人都投入抗洪搶險去了。所以整個村子哪些人沒到,哪些人到他心裏有數的很。到目前為止,全村所有的男性,到十四五歲,大到五六十歲都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