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五章 殖民主義者的嘴臉
皇帝陛下的龍舟,在萬歲聲中駛離張家灣碼頭,沿著運河開始他的第一次巡幸之旅,噴吐黑煙的明輪蒸汽船,在一片綠色中緩緩向前,岸邊護駕的大軍騎馬跟隨……
這艘船並不快。
內河平底船,落後的明輪動力,也不可能快了,哪怕在運河南下的順流中也隻不過能跑出二十來裏的時速。
甚至還不如那些護駕的排槳蜈蚣船。
但它終究開啟了嶄新的未來,一個屬於機械的未來,再它隻要不壞,隻要煤炭足夠,可以一直跑下去,實際上今它就能到新城。
同樣這趟也讓皇帝陛下真正看到了自己的帝國,不過這個帝國已經開始了真正的改變,在過去的近一年裏,順府各地的土改都已經完成,雖然因為工作量太大,北方的土改完成總量不足三分之一,但至少京城周圍一直到冀東這一塊真的全部完成了。
所有土地,無論皇莊,官田,衛所田產,民田,統統進行了清丈,然後根據同時統計出的農業人口進行分配。
至於非農業人口依然不在分地範圍。
不過他們願意墾荒的也隨便,開墾出來的土地就近納入民兵莊子管理,但可以獲得一輩子的免公糧。
真的一輩子。
從他們的子孫繼承後開始交。
田賦,丁銀,徭役折銀,各種寄生在土地上的苛捐雜稅也統統取消,北方和江浙一樣就是交公糧,正式設立鄉一級的政府機構,所轄村莊的公糧由村長組織起來交到糧站,村長依然是村莊自己選。交到糧站之後就與農民無關了,由糧站負責剩下的,無論糧站的運輸成本還是損耗,都是糧站自己的事,而糧站係統一級級向上,最終直到九千歲親自管理的糧食局。
內官衙門。
九千歲兼任糧食局提督太監。
戶部不再負責這個,但工商業稅收歸戶部。
而貨幣權掌控在鎮南王手中,他的人民銀行同樣代理整個大明境內的鑄幣發鈔權。
不過地方官員依然回歸文官體係,由吏部繼續任命官員,隻不過原本到縣的任命擴大到鄉,但科舉製度進行改革,不再隻是八股文考試,而是分文工農商醫五科來考。今年各地就開始按照新的科舉選舉人,秀才功名依然也有,但不再考八股文之類,隻要能寫出三千個字,那就可以獲得秀才功名,反正什麽待遇也沒有,就是個考舉人的資格而已。
秀才多如狗,舉人滿地走的時代就這樣到來。
其實鎮南王是要兩千個字就行,內閣據理力爭之後才增加到三千。
兵部依然存在,隻不過改成管理全國的民兵體係,另外軍隊的人事任命,編製,裝備這些都依然歸兵部,但軍隊指揮權歸大都督府,原本的五軍都督府重新回歸大都督府。
原本就是這樣。
隻不過朱元璋覺得他徐大哥的大都督權力太恐怖,所以為了分權改成五軍都督府,而啟他兄長自然要回歸大都督府。
而原本大都督府和兵部的分工也差不多如此。
這個製度很科學。
而刑部和大理寺,都察院職權重新明確,三法司的職權向現代靠攏,審判權收歸大理寺。
禮部依然負責科舉,隻不過多了些部門,畢竟現在考五科了。
工部的重要性提升,因為接下來基礎建設歸工部。
這一點很重要……
新城。
“陛下,對於那些饑民不能單純的賑濟,咱們必須得從長遠打算,畢竟這場災會持續很久,所以最關鍵之處還是水利建設。”
楊信道。
緊接著他拉開了身邊倉庫的大門,裏麵仿佛山海關的城牆般,無數罐頭摞起來的城牆展現在他和啟的麵前。
“以工代賑,由朝廷提供糧食和罐頭,召集饑民青壯,甚至部分駐軍,在陝西各地修水利,那裏也不缺造水泥的原料,咱們就在陝西各地就近建水泥廠雇傭饑民燒水泥,另外抽調那些技術好的工匠,在陝西同樣辦鐵廠,最後用鋼筋水泥來修水壩。
關中幾條主要河流都可以修。
隻要在這些河流築壩修渠引水,關中至少可以增加兩百萬畝水澆地,古人尚且能以水利使關中千裏沃野,咱們也一樣可以。”
他道。
“但若真如大王所,兩百萬畝也沒什麽用,關中原本就有廣惠等渠,可灌溉近萬頃,再增加兩萬頃也依舊杯水車薪,以臣之見,還是趕緊學泰西人向海外遷移。臣出去走了這一趟,才知道外麵的土地多廣闊,富饒,南洋土地皆一年三熟,雖然土人耕種不得法,但一年之收獲依然勝於江南。
自大明南下,南洋堪稱沃野萬裏。
且多數都是人煙稀少,縱使有人也不過是些未開化野人,以大明目前之百戰雄師,一旅之軍足以滅其一國,若以一軍之眾南下,南洋無可敵者,之前莽應龍作亂朝廷至今未能討平,隻是因那緬甸路途遙遠。但那是自雲南進軍,臣此行中途經沙廉,此地既莽氏之後背,距離東籲僅僅四百裏,且一路無山川阻隔,有河流通航直抵東籲。
沙廉一帶雖臣服莽氏,但卻與其族類有別,乃之前大古喇宣慰司遺民,對大明忠心尚存。
緬甸可一戰滅之。
單單東籲之地,就足以容整個陝北人口。”
啟身旁的李之藻道。
這位用了近三年時間,遠航數萬裏的老人,不但沒有被海上風浪摧毀,反而看上去更有精神了。
更有侵略精神。
事實上他後麵有人,在楊信公開了自己的土地政策後,南方士紳們已經迅速由擴張的反對者,變成了堅定的擴張主義者,而目前大明還稱得上敵人的,也就是建奴和緬甸。建奴已經跑到倭國去了,根本不需要再討伐,甚至黃台吉連漢城都拋棄,隻保留釜山一帶塊控製區,這時候朝鮮國王已經回到漢城,不過整個漢城幾乎變成鬼域。
據最終統計之後還剩四百戶。
實際上整個朝鮮目前重新統計的戶數不足四萬。
在鎮南王組織下,大批援朝民兵已經開始向朝鮮遷移,預計今年就能遷移過去一萬戶,鎮南王的口號是十年內,讓朝鮮恢複二十萬戶。
當然,民兵不歸朝鮮國王管。
那麽剩下還有討伐理由的,也就是緬甸了,包括雲南的黔國公也支持,不過沐啟元已經死了,他被鎮南王的政策激怒,要帶領雲南的忠臣義士討逆,他媽也是個狠人,不想自己的一堆兒女孫子孫女都被這個腦殘害死,所以一咬牙給他灌了杯毒酒,現在的黔國公已經是他兒子沐波,隻不過今年才十歲,沐家實際上老太太了算。
他家當然支持向緬甸進攻,到時候搶到的地盤可以挑塊好的,然後向楊信請求做自己的封地。
啟看著楊信。
“陛下,南洋雖好,就是這瘟疫頗多,陝西人去了恐怕不用打仗,先得病死近半。”
楊信道。
“老朽並非要將陝西人向南洋遷移,咱們這次討伐緬甸自然還是要用雲南兩廣的兵,但卻可以用這一戰,使得國內軍民皆知南洋富庶,打完必然要留下人駐守,這就可以從兩廣福建雲南遷移民兵過去。更何況要海運大軍征緬,沿途必然要建設軍港,這樣沿途還可以遷移一部分民兵,咱們已經有了西貢,但海運士兵無法航行太久,需先至北大年,那裏已經有不少大明商人。
再至龍牙門。
此處正可立軍港控扼海峽,原本舊港宣慰司就在其南邊。
再至棉蘭,此地亦富饒,再至亞奇,此地人口頗多,再北至海中一大島,此地為倮人所居,此地雖不甚富饒,但卻可補給淡水,而且島上也頗有些奇珍異寶之類。
臣以上所間隔皆在千裏左右,非已有之港口既富庶可移民之地,一處先駐上一旅民兵,就在兩廣福建各地招募,無非給些銀子補償,陛下再賜予些封賞之類,總會有人動心,隻要他們去了,而且定居下了,那這些地方的富庶自然會吸引更多人自己過去。
咱們再從陝西遷移民兵填充他們留下之地。
鎮南王既然總恢複太祖之業,太祖是如何移民實邊的,鎮南王總不會不知道吧?至於瘟疫之類也沒那麽可怕,咱們有的是醫生藥品,那些泰西之人根本不通醫藥,至今有病還放血治療,或者飲符水,甚至以白糖為藥,這樣都敢遠航數萬裏開拓疆域,咱們大明百姓為何如此金貴?
泰西人各國雖不似大明冬季嚴寒,但英格蘭,丹麥諸國也差不多近於淮南,他們都能到夏季比廣東更加炎熱之竺,建立一個個貿易站,從未害怕過什麽瘟疫,我大明就為何懼怕什麽瘟疫?披荊斬棘終歸是要死人,可死了的人可以為後世子孫爭來一塊沃土,可惜當年鄭和下西洋之時,未能效仿泰西人殖民之法為大明開拓萬裏疆域。
若從鄭和時候就如此,那這東方哪還輪得著泰西人。
鄭和下西洋時候,他們連可以繞道好望角都不知道,更別美洲,鄭和死的那一年,他們還以為摩爾人的沙漠就是世界的盡頭,到咱們這裏隻能沿著陸地一直向東。
我們錯過了當年。
但我們不能再錯過這一次了。
再晚這個世界就沒我們的份了,泰西幾乎所有能出來的國家,都在拚盡全力向外搶奪一塊塊殖民地,連瑞典人都在向我們這裏。”
李之藻道。
古二爺派出的提前了的哥德堡號,已經到達舟山並停泊那裏,實際上這時候各國使節都到了,隻不過按照規矩,他們都得先到南京去,然後乘坐運河船北上進京覲見大明皇帝。至於最早到達的奧地利使節,這時候已經返回澳門,大明皇帝陛下隨隨便便賞賜了他們些賜物,但這些賜物已經足夠讓他們激動的顫抖,他們將在今年秋乘坐葡萄牙商船返回。
“瘟疫之類的確麻煩,但終歸可以解決,朕會下旨醫學院,對南洋常見的疫病研製對症良藥,莽氏作亂至今已近一庚子,若再不討平朕何顏見神廟?”
啟道。
既然這樣鎮南王也隻好遵旨了。
左右也不是什麽大事,目前大明水師早就已經把龍牙門以東當澡盆了,而南洋公司的貿易站最遠也到了印度西海岸,更別這些年楊家建造了無數的新式縱帆船,這些足夠運輸一支兩萬人級別的軍隊登陸沙廉,並且維持向東籲的大規模進攻。
緬甸而已。
就算莽應龍活著都扛不住這時候的明軍,更別這時候東籲已經走下坡路。
就在君臣話間,後麵一隊四輪馬車駛來,那些工人迅速從這座倉庫裏麵搬出一個個沉重的馬口鐵罐頭,然後裝上這些馬車,他們將一直送到京城,這時候從津到京城的新式公路已經建成,完全可以通行四輪馬車。而在京城一批早就等待的駝隊,將馱著這些罐頭前往遙遠的陝北,鎮南王的布局在這一刻終於展現出了價值……
去年就展現出了。
因為給楊家送油而膨脹起來的陝西駝隊,在去年下半年完全支撐起了西北的各路大軍,絕大多數物資都是他們運輸的。
“將朕的龍舟也裝滿!”
啟突然道。
“陛下,有這些馬車足矣。”
楊信趕緊道。
“也算朕為陝北百姓盡一份力,回去咱們再多造幾艘,以後這運河上都改用蒸汽船來運輸。”
皇帝陛下道。
就這樣皇帝陛下的龍舟也裝滿了罐頭,逆流而上駛往京城。
當然,這裏這不過是一個倉庫而已,就在此時灤南的一個個楊家莊子裏,一座座堪稱戰略儲備庫的倉庫打開,一個個沉重的馬口鐵罐頭被裝上馬車,開始運往京城。而在京城那些駝隊已經開始啟程,馬匹,駱駝,驢子,騾子各種牲口背上裝滿糧食和罐頭,開始踏上它們的漫長旅程。
大明朝的災模式開啟。
大明朝的救災模式同樣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