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二八五章 手裏捧著窩窩頭

第二八五章 手裏捧著窩窩頭

  火耗歸公……


  這隻能是個提議而已,大明朝目前朝廷的執行力,根本就不具備把它變成現實的可能性。


  這個問題很複雜。


  並不僅僅是一個官員貪腐的問題。


  耗羨這種東西由來已久,自古至今始終存在。


  南梁大臣張率看著家奴一車車往自己家運糧食,頗有些疑惑地問這些糧食都是從哪裏來的?後者回答這是征收的雀鼠耗,張率很開心地笑著,好大的老鼠和鳥雀啊


  到一條鞭法後簡化成了火耗。


  也就是征收稅銀重鑄過程中的損耗,因為這時候銀子劣質,重鑄一次肯定就得有一定損失,實際一般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間,但問題是這東西沒有明確的規定,地方官收多少全憑一張嘴,明末通常是收百分之二三十,也就是實際損耗的十幾倍。


  這不是最高的,最高是麻哥末期。


  八錢!


  一兩稅銀地方官敢加百分之八十火耗。


  所以官員無不懷念我麻哥,然後將火耗歸公的四阿哥視為仇敵。


  海瑞為何被官員士紳一致仇恨,因為他一邊查隱田,強力推行一條鞭法,然後一邊強製性規定了他管理區的火耗為百分之二,而且是通過對著所有百姓發告示的方式,他這個以身作則不但讓下麵的官吏沒法撈,而且讓其他地方那些收百分之三十的都很尷尬。


  當然,他自己的確很窮了。


  但問題是海剛峰隻有一個,指望那些官員都做海剛峰是不可能的。


  地方官員們肯定不會接受火耗歸公,養廉銀是定數,火耗是隨心所欲,他們又不是傻子,另外明朝的財政體係也存在缺陷,火耗這種東西還是地方財政的一個重要支撐。明朝財政並不是自上而下,朝廷和地方是分開的,地方財政完全依賴存留,而存留比例最高的是田賦,皇帝發工資的隻有一至九品官,此外的地方開支就靠存留。


  甚至給宗室的也是。


  這一點很重要。


  宗室的費用很大一部分也是地方供應。


  最終原本就不多的存留,必須拿出很大一塊給宗室,導致了地方財政越發緊張。


  所以火耗也罷直接征糧的也罷,一部分也被官員用於地方事務。


  海瑞敢強製收百分之二,也是因為他在應做巡撫。


  地方財政不缺錢。


  而且應巡撫治下也沒有藩王。


  但絕大多數地方官員收的火耗雖然主要中飽私囊,也還是得有一部分用於補貼地方開支。


  總之四阿哥能夠火耗歸公,第一他的控製力足夠,各地駐防將軍可以完全給他控製地方,第二地方財政不需要養宗室,鐵杆莊稼絕大多數都在京城,這個是朝廷養的,雖然源頭都一樣,第三也是最重要一點,他給的養廉銀高啊。他給的養廉銀數量是這時候根本不可能給的起的,一個縣令都上千兩啊,這時候大明皇帝哪能給的起,大明朝目前太倉一年那幾百萬不夠養官員的,一品大員可是一萬兩,算算目前多少一品大員?

  如果不是足夠高,官員還是一樣搜刮百姓。


  更何況這麽高都沒攔住他們,也就四阿哥時候強硬肅貪才有點效果。


  十全老狗時候官員就想取消這個製度,雖然最終延續下來,但他們迅速用其他名目繼續搜刮。


  這時候推行不了。


  至於楊信提出來……


  他就是日常調戲這些老頭子。


  另外火耗歸公的確不行,但卻可以給各地定火耗標準,也就是給火耗征收設定一個上限,要知道這個火耗收取比率,一直像房價一樣持續而且穩定增長但從不下落,目前是最高百分之三十,明末顧炎武記載就已經有百分之五十的了。這是肯定不行,必須設定一個上限才行,百分十或者再多一些,但百分之二十就不行了,這個範圍內可以各地根據情況不同定。


  比如鬆江等地的重賦官田,超過百分之五都很高了。


  而那些輕賦民田則可以適當放寬一下標準。


  這才是他真正想實行的。


  雖然肯定沒用,但配合稅監巡視短期內還能多少有點用處。


  當然,這個需要一套複雜的計算,實行也得需要時間。


  “黃澍有消息嗎?”


  看著閣老們離開的背影,楊信問許顯純。


  “沒有,他家裏和鄭鄤家一樣,在這之前就把他逐出族譜,咱們和東廠都在撒出人抓他,但始終也沒有他的消息。”


  許顯純道。


  這個結果沒什麽意外的。


  這年頭指望抓住一個被那些士紳保護起來的根本不現實。


  別是黃澍了,錦衣衛在南方搜捕鄭鄤這麽久都根本沒用,像這樣的人是完全具備望門投止能力的,各地那些支持他們的士紳可以給他們提供保護,同樣那些支持他們的地方官員,就算知道也會無視,不定這時候黃澍正在南方哪個士紳莊園和地方官喝酒呢!


  “都很狡猾啊!”


  楊信感慨道。


  這種事情還得他出馬才行。


  回頭再到江南繼續禍害,逼著那些士紳把人交出來。


  不過這種事情隻能他親自出馬才行,其他人玩不了這個,黃澍這個人是必須要揪出來的,就衝他原本曆史的那套操作,也不能讓他逃過和淩遲的約會。


  “走,去看看一些好東西!”


  楊信道。


  “呃,楊都督有何好東西?”


  許顯純笑著道。


  楊信的好東西在城外的一片農田裏。


  跟著他到了這裏的許顯純,首先看到了方汀蘭,雖然還在守孝,但京城無論官民都已經把她視為楊夫人,此刻楊夫人正一副大婦姿態,站在黃英和楊僉事唯一的正式妾前麵。而幾個家奴正拎著一筐筐玉米走出,而外麵幾個女人正圍在一堆玉米周圍剝玉米,剝下的玉米粒直接放進旁邊的鬥裏,不過這些玉米和現代的根本沒法比。


  更像是現代那些遭了災的。


  一個個玉米棒子也就巴掌長,上麵玉米粒也不滿,基本上就是現代玉米裏麵那些歪瓜裂棗的模樣,看著格外寒酸。


  “產量多少?”


  楊信下馬興致勃勃的道。


  這是他的玉米試驗田。


  方汀蘭指揮方家的家奴,在這片試驗田裏用楊信教的那套,種了總計一百畝玉米,嚴格進行科學化管理,什麽人工輔助授粉,什麽去雄,統統都用上,不過這片地就是普通的旱田,純粹靠等雨的那種,並不是什麽水澆地,而且沒有大量施肥,倒是捉蟲比較勤一些。


  今開始收獲了。


  方汀蘭和許顯純見禮。


  “兩百二十斤,但還沒曬幹。”


  方汀蘭道。


  “去兩成水分,實際上也就是一百七十多斤。”


  楊信道。


  這些玉米實際上已經半幹,百分之二十的水分是正常的,這樣算起來哪怕用上他那套,這些玉米畝產也是很可憐,不過這是加了人為限製的,如果換到上田甚至上上田,那這個產量肯定會增加到兩百斤以上,甚至接近三百,但這樣的田就用不著種玉米,種水稻不是更好?哪怕種粟也能毛收兩百斤以上,而且這個產量是付出大量勞力科學管理之後的,如果粗放化種植,在這種中田估計也就一百斤甚至更低,這就基本上是清末北方玉米的畝產了。


  “那這還不如麥子啊!”


  許顯純好奇地道。


  的確不如麥子,甚至不如粟,北方粟的產量一直是最高,其次是高粱,不過高粱種的較少,但粟是普遍種植,這東西在有水澆灌的上田,畝產最高甚至能達到兩石,不過這個數字是冰河期過去的十全老狗期間。中國古代農民平均每人生產的糧食數量,在十全老狗時候是最高,這是專家們研究出來,但緊隨其後的卻是被罵慘了的萬曆時候。


  兩者幾乎相差無幾。


  但萬曆中後期氣候實際上已經開始了變化。


  “收完回頭還得接著種麥子!”


  和他比較熟悉的黃英道。


  “兩熟?”


  許顯純愕然道。


  “那就不一樣了!”


  他緊接著道。


  的確,玉米目前技術條件下的確產量不高,一百斤上下是普遍情況,這個產量甚至低於一季的麥,雖然低的並不算多,但卻遠低於一季的粟子,但問題是它讓一熟變成了兩熟,冬麥這樣的地一年產量也就一百,但加上玉米之後就成了每年穩收兩百多斤糧食了。


  而單季就算是種粟,這樣的地每年也就是一石以內。


  “這用種子還少!”


  黃英道。


  的確,這是一個顯著的優勢。


  這樣實際上就是通過一年兩熟,讓原本的中田變上田,哪怕下田也不至於一年之內收三四鬥了。


  當然,下田玉米產量會更低。


  可就算收個五十斤,那也一樣會讓下田變原本中田產量啊!

  而且楊信種這個本身就是試驗,他更主要是對種子進行改良,所以產量還是會繼續提高,總之這個以後是要盡量推廣,雖然地瓜產量更高,但那東西真不能當糧食,接下來津那些田地全都改水稻和麥輪種。


  “可這個怎麽吃啊?”


  許顯純道。


  “玉米茬子粥,玉米麵餅子,摻上野菜的窩窩頭,對,以後詔獄的犯人就吃這個。”


  楊信道。


  他耳畔悠揚的歌聲響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