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柳建德
在一些勢力做著讓大離退兵的白日夢時,帝辛的修書也在經過了一些波折之後,順利到達了東部邊關。
每一省都有一個權力中心。
北疆的權利中心是雁雀關,東部的權利中心則是建德城。
和雁雀關一樣,身為權力中心的建德城,同樣是東部地區抵禦蠻夷入侵的最前線。
這樣的安排雖然在管理全境之上不是那麽方便,卻能在受到外部侵略之時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應對。
戰爭本就是爭分奪秒的,有時候的早一刻做出應對,最後的結果就是截然不同的。
和北疆不同的是,建德城如今並沒有將軍,掌管軍事的最高將領依舊是都指揮使。
建德城的都指揮使便叫做柳建德。
柳建德的名字並不是巧合,他的父親正是建德城上一任的都指揮使。
在東部抵禦了蠻夷一輩子的前任都指揮使,在老來得子的情況,便取建德城的建德二字當做了自己兒子的名字。
而後來,劉建德也遵循父親的遺願,成功接過了都指揮使這個職位,代替父親繼續守衛大離東部邊陲。
和雁雀關隻需要麵對突厥的入侵不同。
建德城之外的蠻夷除了高句麗之外,還有回紇一族。
回紇一族以前是大離北疆之外草原上突厥的一支,因此在爭奪大可汗的過程中被阿史那部擊敗,不忿之下脫離突厥自立。
脫離突厥之外,回紇一族自然不能再待在草原上放牧。
南邊是大離,再往北是大海,回紇一族隻能向西或者向東遷徙,而最後他們選擇的是向東。
高句麗山脈眾多,地形複雜,易守難攻。
回紇一族同樣是遊牧民族,以騎兵為主,不擅攻城,再加上地形複雜的高句麗不適合放牧,於是在達成協議之後,他們借道而行,最終在高句麗的南部上定居了下來。
此處的草原雖然不如原先草原廣袤,但容納回紇一族去世綽綽有餘。
至於在此處的放牧民族,則被後來的回紇一族打敗並納入了自己的族群。
此番,裕王的大軍討伐高句麗之際,便是回紇一族陳兵邊境,和建德城的守軍形成對峙,防止建德城出兵增援。
但是回紇一族不知道的是,身為建德城都指揮使的柳建德,卻並沒有出兵的打算。
誠然,一位皇室中人出現在別國的土地上,因為距離最近的緣故,柳建德有義務出兵保護裕王殿下的安全。
但一來,裕王此次本就是帶著大軍出行,暫時談不上什麽危險;二來高句麗等地,本就被東部將領當成了未來的功勞,隻等何時朝廷下旨,便出兵平夷,現在卻被北疆來的裕王殿下摘了桃子,他本就有些不滿。
既然裕王沒有主動求援,他索性也就當做對此事不知,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
而事實上,即使裕王主動求援,他也沒有出兵的心思,因此回紇一族陳兵邊境一事,他反而樂見其成。
反正有裕王的遠征軍在外,回紇一族也不敢冒著後方被襲的風險在這個時候真的入侵。
在裝模作樣地做好了對峙的準備之後,他便優哉遊哉地看起了戲。
沒錯,雖然是裝作什麽都不知道,但戰鬥就發生在離東部邊關不遠的高句麗國內,不論是處於什麽原因,柳建德都不可能真的不關注此事。
他雖然樂於見到裕王吃癟,但也不想因此連累到東部邊關的。
所以,帝辛在攻打高句麗邊境城池的時候,周邊各勢力的斥候中就有他的人,而後麵參與抓捕突圍的高句麗士卒的斥候中,同樣也有他的人。
而當高句麗士兵吐露所知道的情報之後,他更是陷入了深深的震驚。
大離周邊的勢力,在這之前已經通過各種手段獲得了北疆的一些情報,雖然不甚詳細,但心裏還是有著一些準備的。
但是柳建德不同。
同為大離的將領,他若是越境去探查北疆的情報,那就是犯了忌諱,若是被人發現,輕則丟官罷職,重則抄家滅祖。
別人或許會冒這個險,但柳建德一門心思全在東部邊關之上,隻想完成屬於父親的意願在有生之年平定周邊蠻夷,除此之外對於外界之事一概不感興趣。
甚至包括京城眾位皇子王爺的皇位爭奪,他都沒有去花費心思了解。
因此,柳建德對於北疆的了解,僅僅是來自於官麵上的消息。
比如裕王在剛剛到達北疆就挫敗突厥兩次南侵的計劃,比如煤爐的普及,又比如突厥被滅等等……
其中,他最羨慕的就是裕王殿下有出兵權,可以在覺得合適的時機,主動出兵將突厥滅掉,解決北疆一直以來的大患。
同時,他唯一通過那次大戰所知道的也不過是北疆的騎兵在實力上居然超過了以騎兵聞名的突厥。
因為東部邊關同樣麵臨著回紇這樣的遊牧民族,因此柳建德一直想知道裕王是如何訓練的騎兵,隻是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如願。
再後來,就是裕王殿下要親征一事。
如果目標是之前的突厥柳建德自然不會說什麽,但誰知道裕王殿下此番的目標卻是大離周邊的所有勢力,而第一站就是他轄區所臨的高句麗。
柳建德想滅掉高句麗已經很多年了,但在他的想象中,此事應該是東部邊關出兵,由他率領親自完成,而是遠在北疆的大軍。
如果是共同出兵他也能勉強接受,但看到機會來臨的劉建德,再一次上書出兵之後,迎來的卻是朝廷又一次的拒絕。
看著別人吃自己預定的肉,卻連口湯水都喝不上,也無怪乎劉建德會心生怨氣。
隻是他沒有預料到的是,裕王殿下的軍隊,戰鬥力居然如此強悍。
不死之軍呐!
擁有這麽一隻軍隊,別的不說,對高句麗知根知底的劉建德知道,高句麗必然是抵抗不住的。
眼看父親的遺願卻要被別人完成,柳建德當晚就大醉了一番。
就在父親的墓前。
當他對此卻沒有半分辦法,雖然心中也陰暗地詛咒過裕王大敗而歸,但他也知道,高句麗被滅之後,得到好處最多的的確是東部邊關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