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邊疆又聞烽煙起
輕輕的,李清照走了。
她輕輕的揮一揮衣袖,隻留給楊司鋒一個漸走漸遠的背影,還有無限的淡淡愁緒…
然而,生活還是要繼續的。
除了李清照的突然出現,然後又匆匆的離去,讓楊司鋒感到些許的不開心之外,總體來說,如今的揚州,可以說是好消息不斷的。
不隻鋼鐵廠進入了正常的生產之中,各地的訂單也象雪片一般飛來,可把趙楷樂得,比他當初考中榜眼還更讓他開心。
不過,他隻是對這些重家夥感興趣而己,對於楊司鋒強調過無數遍的織布和紡織的技術改進,他卻是提不起多大的興趣。他認為,那隻是女人們幹的活,他一個大老爺們,還是當今的皇子,去關心那些事情,也未免太掉份了一些了。
楊司鋒說服不了他,也隻好自己去多加關心了。
在他看來,煉鋼業體現一個國家的強度的話,紡織和織布業,卻是大宋朝的肌肉。
因為,鋼鐵業再如何發達,它能容納的就業就是有限的,隻有紡織業和織布業,才能讓更多的人從農田裏解脫出來,成為大宋朝的第一批產業工人,甚至讓大宋朝實現產業的騰飛。
讓老百姓們不去種地也能把日子過下去,還能過得不錯,這就是楊司鋒的追求。
至於打土壕分田地的事情,還是不要想了,那是宋太祖的時候就立下的規矩,若是他敢把地主們的田地強收上來分給老百姓,那真的是會讓那些大鯊魚們造反的。
所以說,雖然鋼鐵是國朝的脊梁,紡織製造業卻是國朝的肌體和血液。因為脊梁和肌體的完美結合,才能讓國朝更加的繁榮昌盛。
至於說生產了太多的衣服和布料出來之後,能不能賣得出去,那就不是他們要擔心的事了,現在雖然沒有某個奇葩的年代裏那樣,大姑娘家白天都隻能窩在家裏不能出門,因為全家人隻有一條褲子的慘狀,可是,大多數老百姓最多也隻有兩條衣褲,隻要衣褲夠多,大家又都買得起,誰願意穿那舊的?
再說了,就算咱自己穿不完,把它賣向全世界,向全世界人民傾銷,讓他們習慣大宋製造,拿他們的鐵礦、石油、大米來換,省得他們自己去鑽研技術了,楊司鋒覺得,這樣就很好。
雖然江南遭受了雨旱連續的災害,讓江南各地的桑蠶業和紡麻業,因為原材料的缺乏,都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可是,其它的地方出產倒還好。
雖然從外地購入,成本比本地高了三成不止,可為了驗證他們的新式機器,楊司鋒還是派出了人手去各地大量的采購回來。
當第一台改裝後的紡紗機麵世之後,那些傳統的紗廠老板們幾乎要哭瞎了,可是,這個時候,就算他們想加入進來,楊司鋒已經說了,國企要和他們一起競爭,到時候把整個揚州地區隻整合成三到五家的紡織廠就好了,其它的小的不是被淘汰,就必須接受整合,這將不以他們各自的意誌為轉移。
沒有人跟錢過不去,他們現在還在猶豫,還在想要不要讓別人把自己的工廠給兼並了,可當他們的作坊活不下去的時候,他們自然會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方案,楊司鋒拭目以待。
當然,關鍵的改善方案還是匠人們自己鑽研出來的,楊司鋒隻是突然腦洞大開的提出某個建議出,將信將疑的說出一句:“這樣會不會更好一些。”
眾人頓時豁然開朗,所以,隻花了三個月時間,他們就對現有的紡紗機和織布機進行了全麵的改裝。
當然,還是那句話,他們之所以有這麽快的成績,還是因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緣故上。若是讓楊司鋒無中生有的造出一台紡紗機或織布機出來,隻怕讓他獨自琢磨三年都未必有這成就。
但因為楊司鋒經常靈機一動的舉動,更讓這些匠人們對他奉若神明。當然他們不敢說出來而己,若是楊司鋒去當匠人的話,那一定是魯班師傅一樣的大人物,當這知州太浪費人才了。當然,隻是他們偷偷的想想,大家都知道,哪怕是魯班師傅那樣的人物,還是不如一個知州來得事際的。
這也讓大家養成了一個壞習慣,當他們遇到困難之後,便會本能的說道:“要不,咱們找楊大人去吧,他一定有主意的。”
雖然大多數時候,楊司鋒還是能給出自己的意見出來,可是楊司鋒隻是個學醫的,他隻是見得多而己,哪能什麽都知道的,當幾次楊司鋒實在想不出辦法之後,氣得氣急敗壞地罵道:“你們這群混蛋幾十個人呢,我一個人的腦袋怎麽可能知道那麽多,自己去想,多想想總會有辦法的,不要一有什麽事情就來找我,我忙著呢。”
不過,這群匠人們雖然被罵了,倒也不以為意,繼續嘻嘻哈哈地去瞑思苦想去了。
楊司鋒也沒有騙他們,他是真的忙,除了紡織機之外,他們的第一艘海船,也到了最關鍵的時期了。
楊司鋒就算不說,秦發老人也很急,所以,他們幾乎是一般修建船塢,一邊就開始了船塢的搭建了。
反正人手是夠,雖然許多是新手,但有秦發這幫老師傅的帶領,大家倒都能找到自己的活。
就算這樣楊司鋒仍覺得不夠,他現在是急於需要船運啊,無論是溝通汴京還是梁山,他都覺得運輸力的極大不足。更何況,他要的可是海船,是要能入海的,就更加不一樣了。
所以,為了節省海試的時候,修造海船的同時,一艘稍小的海船的模型,也在同時搭建之中,李清照看到的,就是那這條試驗的海船。
試驗船船型較小,不敢深入大海深入去,可是在沿海取來的數據,顯示還算好,至少也是扛過了普通的海風了,隻是希望他們出海的時候,不要遭遇大台風就好了。
仍有各種造船的巨木從遼東運來,秦發的徒弟已經在那邊布置了個點。當然不是免費的拿來的,是拿他們的產品交換來的。不過,有些意外的是,都大半年過去了,仍然沒有穆清兒那姑娘的消息,倒是讓人奇怪了。
與此同時,大船的龍骨搭好之後,已經開始了船體的構造了,楊司鋒雖然不懂造船,但是他好歹也知道一些機械的知識,所以,有那麽十多天的時間,他都是泡在船廠的。
此時已經進入盛夏季節了,經過一場洪水之後的揚中,此時完全煥發起了勃勃的生機。隻不過,大家住的地方仍然十分的簡陋,仍是以前的那種茅草屋。
楊司鋒已經發動了揚州治下其它的縣給予宋江無條件的支援,各地的磚瓦運到了揚中,在一個又被築高了近兩米高的平地上,修建起了第一批半永久性的房屋,宋江有了自己的縣衙,揚中也算有了一些街鎮的模樣了。
有了這幾百間磚瓦的住房,就算再遇上那種大雨的話,也不虞淋著大家了。
大雨過後插下去的水稻,此時已經長到尺餘長了,瞧那長勢,正如宋江所說的,這種淤積的泥土,幾乎將上遊的肥土都帶了過來,所以,就算不施肥,今年也必將是一個豐收之年,隻是,希望老天爺給力的好。
正當楊司鋒帶領全揚州人民甩幹膀子大幹的時候,他突然收到了張叔夜的來信。
張叔夜對他現在是無條件的信任,這算是他就任揚州以來的第二封信,第一封信是針對宋江的安排寫來的。
張叔夜的信,與其說是命令,倒不如是請求,作為朝廷的戶部首腦,張叔夜也快要哭了,麵對各地問他要錢要糧的要求,他幾乎將自己急白了頭。
因為,宋遼之戰,再次爆發了,在第五次宋夏之戰,西夏國戰敗,不得不在大宋麵前稱臣之後,西夏國不服當時的戰局,於三年後再次掀起戰端,興大軍20萬,再次向橫山一帶進軍,誓要將他們失去的橫山奪回去。
而張叔夜的要求則是,希望楊司鋒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能不能幫朝廷籌集一些錢糧,就當當老師的求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