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楊紈絝另有任用
在成年人的世界裏,雖然許多儀式性的東西必不可少,但事實上,許多結果早已經在幕後安排好了。
三天後的殿試,沒有任何意外,就算楊司鋒殿試的答卷並不是十分的理想,可是這時候是趙佶的考官,楊司鋒作為趙佶深愛的女婿,總不可能打自己的臉,所以,楊司鋒不出意外的仍然是第十名,賜進士出身。
而其它的同窗個,則也獲得了各自的功名和榮耀。
經過薛世平的反複警告,其它人再也不敢說出來,這些考試的題目他們其實早就做了多次練習了,哪怕連胡銓等人都沒有說。
當然,胡銓、張進等人那可是有真才實學的,就算不提前練習,也能考出好的成績出來。所以,在真正的實力麵前,他們這種取巧的辦法,還是比不過人家。
接下來數天的時間裏,包括楊司鋒在內,都陷入了徹底的狂歡之中,每天裏和同窗們喝酒唱和,玩得不亦樂乎。
其實,楊司鋒對這種酒宴是不感一點興趣的,他就算喜歡喝酒,也隻是和自己的好友們喝上幾杯,就算喝多了說上幾句亂七八糟的話,也不會有人給他挖坑。
可隨著他正式的進入士大夫中的圈子,他也知道,在自己沒有足夠碾壓一切的實力之前,他還不得不和這些人虛與委蛇。
所有人都明白,就算他們各自並不是那麽喜歡對方,可是同窗之情,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同鄉之情,就是他們未來進仕圖的人脈和重要圈子,所以,無論他們是想當貪官或是忠臣,都離不開這樣一群人。
真的不關情誼的事,隻是大家各有利益訴求而己。經曆過無數次同學會的楊司鋒更是明白這個道理。同學畢業之後,開始幾年還有些往事可追憶,可是幾次過後,哪怕是再好的情誼,隻要沒有啥事有求於你的話,或者你對別人沒有啥利用價值的話,許多同學,能保持基本的客套都很難得了。
經常是一個同學群中,隻要是對他們沒有好處的事情,無論是問候還是求助,人家哪怕看到了,都懶得回一句。
這不是啥負能量,這就是他丫的人性,人性就是這麽冷酷和無情。
人總是生活在社會圈子中的,一個人無論多厲害,都是不可能靠自己一個人去打拚的。假如他未來是個貪官,他也需要一群貪官們替他們互相照應,是互相的,要不然,以一個貪官的能量,以一個蔡京蔡卞的,怎麽可能控製整個江南。
而如果想當一個能臣幹臣的話,就更需要幫手了。楊司鋒暗忖,王安石的變法為何會不能成功?雖然許多想法是十分美好的,排除其部分不切事實的部分之外,關鍵還是王安石等人的人品雖然不錯,可是他們太獨了,門下和他們理想抱負一樣,又能領會他們意圖的人太少了。
有能有力想法的人,許多人把自己的良心丟到一邊,去替地主豪紳們代言去了,而看中了變法所能帶給的官位的別有用心的人們,他們的本意則根本不在變法,隻是扯著變法的虎旗替自己撈取好處罷了。
就比如一個青苗法,本來就是扶助普通的老百姓的法,可是,執行青苗法的官員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夥同地主豪紳們,把本該出借給老百姓的錢,以地主的名義借了去了,再以高利貸的形式借給老百姓。
而老百姓們大多是不識字的,他們哪裏知道朝廷的法令,隻知道自己又吃虧了。所以,鍋是王安石背的,可好處卻是那幫大鯊魚小鯊魚們拿的。
不能說王安石的這個動機不好,如果執行得當,肯定是對老百姓有好處的。可是,王安石沒有團結起一批和他一條心的中下層官員,真正做事的人,沒有能按他的意思去執行的官員。而願意聽他指揮的,都是別有所圖,隻想著升官發財的官吏。
所以,許多時候,真的不是經書有錯,隻怪歪嘴和尚他亂拿經。
由此又想到許多人攻擊鄧公,說是啥改革開放壞了人心?改革開放讓國人有史以來第一次吃飽肚子,怎麽就是歪經了呢。要怪的隻怪,在改革的過程中,許多人失去了道德底限和為人準則,被各自的私利所綁架,而忘記了他們當初的初心,所以,導致了社會道德敗壞,國人唯利是圖的局麵。
這根本不關改革的事啊,怎麽能是鄧公背鍋呢,要怪,也隻能怪那些曲解了改革的含義,自己私心泛濫、良知泯滅的壞人啊。
所以,楊司鋒作為一個小屌絲,情知想要實現自己的理念,還真的需要一群誌同道合的人,就算不是誌同道合的人,至少有份善緣在,關鍵的時候不給自己扯後腿就行。
是的,天朝就是個人情社會,如果有份情份在的話,隻要不是真傷及他人利益的時候,關係的親疏,真的是決定他們屆時的選擇的重要準繩。所以,楊司鋒認為,哪怕是情不由衷,他也得和自己的同窗們處好關係。
張叔夜老師為了他能多幾個幫手,甚至自毀人品,把薛世平等人都給取了舉人身份,他隻是陪自己不喜歡的人喝了幾杯酒又算得了什麽事情。
當然,他存著這種想法的同時,別的同窗們也一定是這樣想的: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冤家多一堵牆,道理就是這麽簡單。
不過,好在薛世平他們會試的時候考得都算不錯,居然一舉而全中,這個時候,別人就算有意見也不敢說張叔夜什麽了,因為人家根本從頭到尾都沒有參加過這次會試好不好?而且,這次會試的主考官可是人的老對頭白時中,以二人的交情,白時中也絕對沒有給他放水的理由。
接下來,便是接受各自的任命了,當然,沒有例外的,胡銓這樣前三名的學子們,將會留在翰林院聽政,一兩年後,根據他們各自的表現,再外放某個州府當一到兩屆的親民官,然後,再會進入六部當中成為某部的擔當官員,慢的話可能要走完整個六部,這就是正常的宰相的升遷之路。
有沒有幹出什麽實績不重要,哪怕連人名都沒有記全也不重要,反正要走完這個流程。所以,哪怕在某任上隻任職了兩三個月,再調到另外一個崗位上去履新,嗬嗬,這叫履行流程,或也叫經曆了考驗。可到底學了多少本領,就隻有他們自己心裏有數了。
然而,趙佶是個不走尋常路的皇帝,他治下的宰相們,比如李邦彥、何執中之流,其實都沒有走完這些流程的,有時候完全就隻憑他的一時喜好,馬上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宰相了。
真正走完了整個流程的,隻有張商英、張叔夜等極少數人,所以,論執政的能力,他們兩個也是最強的,至於蔡京之流,他除了吹牛拍馬,哄趙佶開心之外,他還會幹什麽?
科舉的成績都已經出來了,梁山來的,開始琢磨著要回去了,還是放不下自己的鄉親們啊。
某一日,突然有人說道:我們現在好歹是有官身的人了,朝廷不會真的再讓我們繼續去當個保正吧。
眾人這才明白過來,就算大宋朝的官員再如何富足,讀書人再如何多,也不可能任用一個進士或同進士去當保正的啊。
這個,大家應該有個心理準備,你們這幾位,除了胡兄之外,都要做好外放某縣某州的準備,或許再過不多久,咱們就得叫你們縣太爺了。楊司鋒笑著說。
楊兄,是張公告訴你的吧,有沒有說起你自己呢?聽了這個消息,眾人心頭最後一塊石頭也落了地,孫鄯最為年輕,不免打趣楊司鋒道。
我?我也不知道啊,按道理,我是要回梁山的,那裏畢竟是我們一磚一瓦建起來的,可老師說了,對我還另有任用,我也不知道了,希望不要把我派到太邊窮的地方去吧,雖然我這次考得不是太好。楊司鋒哭喪著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