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實踐方能出真知
事實上卻是,好幾次,楊司鋒差點就要過不去了。他又不是英雄,過不去美人關,是什麽丟臉的事麽?
然而,就在他即將擦槍走火之際,李清照都會適時的製止他道:“司鋒,咱們不能這樣的,在我沒有和趙明誠和離之前,咱們之間什麽事情都不能發生的,要不然,我們會遭世人唾罵的。”
楊司鋒沒有聽到別的詞,卻單單聽到了和離兩個字,心中不由一愣,宋朝的男女婚姻還有和離這麽回事?
雖然不再問李清照,心中居然還有些期待起來。隻有在清醒的時候才會感到慚愧,某些時候,他居然快要忘記了趙巧雲的存在了。默念至此,不由暗暗連叫罪過,罪過。
不過,張叔夜突然提出了這件尷尬的事情,可俊男靚女的在一起,發乎情止於禮的,隻怕他也難以阻擋吧。
不過,他應該相信自己學生的自製力的,應該不會拿自己正治生命開玩笑。一旦他真的和李清照有一腿,那就意味著他的仕途就完蛋了。
大宋朝的士大夫雖然個個猥瑣,他們納妾送小情人什麽的都不是事兒,但若是楊司鋒和人家的有夫之姨,還是前丞相的兒媳婦有一腿的話,這些士大夫一定不會答應的。
所以,張叔夜打算點到為止就好,他應該相信楊司鋒聽懂了自己的話。
所以,接下來,張叔夜繼續認真的看著楊司鋒新寫的策論,才匆匆瞄了幾行,就忍不住問道:“司鋒,你不要騙我,這真的是你自己寫的?雖然老夫,這個你所稱的宋體字,確實是出自你手,但老夫不相信,這才一個多月不見,你就能有如此大的進步。”
“老師,這個學生不會騙你,不過是在清照的指點下完成的而己。”楊司鋒汗顏道。
“你小子,果然眼光毒辣啊,李清照為人師長,確實比老夫要強,你能把她挖來當你這啥大宋朝濟寧第一學院的校長,簡直太得體了,老夫就算自認不差,也斷斷不能讓你有這樣大的進步的。不隻你小子有福了,你那勞什子的學院的學生們,也會有福了。”
“哪裏,學生跟老師也學了不少的,可能當時正是一個瓶頸吧,遇到清照之後,剛好幫學生度過這個瓶頸罷了,可能真的是僥幸。”楊司鋒心虛地答道。
可能有李清照善為人師的因素在其中,可誰敢說不是因為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呢。生活在李清照的身邊,哪怕博學如趙明誠也有相形慚愧之感,更何況自覺比趙明誠還不堪的楊司鋒了。
所以,為了打敗趙明誠,他也得奮起直追,不能讓李清照小看了。至於為何要打敗趙明誠,他一時沒有想起來。
“行了,有李清照這樣教你,老夫可以放心了,就以你這個水平,隻要不出意外,老夫取了你,也不怕有人戳老夫的脊梁骨了。”
張叔夜滿意的點點頭,“也是你自己說的要啥勞逸結合,走吧,帶老夫去看看你最近的建設成果,可別說你為了科考,把正事都給耽誤了哦。你要知道,梁山和齊東現在可不是一個小地方了,朝廷已經算是正式把這裏當作一個軍縣在看待了。老夫去齊東看過了,田丕那小子雖然貴為附馬,可人家蕭規曹隨的,也幹得極不錯,你要是連他都不如,你看你還是不要混了。”
當然,楊司鋒有這麽多人的幫助,還有這麽多年的見識,不可能比田丕還差的,要不然他還真的白混了。
田丕,作為趙佶最不受待見的女婿,他的能力不算特別的突出,但也不算差的,如果是個笨人的話,哪怕是趙佶最差的女兒,他這疼女兒的主也是絕對不會讓女兒下嫁的。
但是,田丕有一個極大的優點就是,對於不明白的事情,或者沒有把握的事情,他絕對不敢越雷池一步。
他這樣的人,可能沒有創造性,沒有冒險性,但也絕對犯不了大的錯誤。
更何況,楊司鋒在齊東幾個月,已經幫助齊東把規矩建立起來了,田丕隻要照著做就不會有事情。就算錯了,也是楊司鋒製定的方略有問題,要打板子,也是先打他的板子。
抱著不犯錯誤就是立功的心態,齊東還真的在田丕的治理下越來越繁榮,這才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實現一個普通的縣一年的稅收收入了,試問別人誰能?光憑這一點,田丕也自認敢在老丈人麵前硬氣一回了。
當然,就算張叔夜不提出來,楊司鋒也要帶老爺子去看看自己治下的景象的。
在他的設想中,梁山未來將作為他的工業基地進行建設,因為這裏雖然欠缺許多的原材料,但是這裏有優良的水道,還有許多無主的土地,可以避免拆遷的麻煩,更主要的是,這裏還有極豐富的工業水源。
然後他打算將齊東建設成為一座娛樂城市,當然,給宋朝人提供更多的娛樂方式,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要利用那裏瀕臨原來的遼國的地理優勢,將那裏建設成為一個三國融合的窗口和平台。
他不敢奢敢太多,他希望在這個地方,逐漸淡化宋人、遼人和金人之間的界限。
雖然三者目前都是生死大敵,都算是敵對方,但在來自後世的楊司鋒來看,他們都是我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屬於是可以團結的大多數。如果能通過不流血犧牲促進融合,他樂見其成。
然後,在帶著張叔夜走往轄下的某個村落的時候,楊司鋒將李清照帶來了十一個秀才,他想把這十一個已經無意科舉的秀才們培養成為合格的保正的事說了一遍。
沒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換來的,是張叔夜長久的沉默,然後張叔夜甚至忘記了抬步,似乎在看著田地裏勞作的農民,半晌沒有說出話來。
“老夫先不說你這個主意的好壞,老夫也不知道有多少考不上科舉的人願意去嚐試,但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做是在玩火,你是在搶那些鄉紳們的飯碗,你知道的,國朝的旨令都不下鄉的,國朝就是靠那群鄉紳們治理地方的,若是真的把他們給撤換了,你知道會帶來多大的反響麽?”
“可是,一個不聽朝廷號令的鄉紳,對國朝又有多少意義麽。一群隻知有鄉紳和地方豪族,卻不知道有朝廷有皇命的百姓,他們還算是國朝的百姓麽?”楊司鋒認真地說,“所以,學生也不敢說學生這樣就一定能成,但學生還是想試試,老師的話學生肯定會記住的,但學生還是以為,不去嚐試一下,怎麽知道行不行呢,我記得曾經有一位老人說過一句話,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為了國朝的真正的統一,為了讓大宋所有的百姓都成為真正的國朝子民,學生願意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