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海鮮

  休閑桌椅、垃圾箱設施數量和距離設計很人性化,不用爭先恐後搶坐,也沒有理由隨處扔垃圾。


  “一條彩帶貫東西,鑲嵌層巒碧海中。海濱景色連一體,青山綠水情意濃”詮釋了海濱路及其木棧道設計理念。


  一路走來悠悠發現,濱海的海,沒有想象中耀眼醉人的藍,海灘上沒有細膩柔軟的沙。仔細觀察,發現濱海的海其實是有著另一種美。


  遠遠看去濱海籠罩在乳白色茫茫海霧之下,海連,連海、海連山,與海、海與山,永遠是渾然一體,山在海之間半掩半露。它永遠給人一派清冷無垠、幾分朦朧,幾分迷離的感覺。


  濱海浴場眾多,集休閑、娛樂、餐飲於一休,夏更是人氣最旺的地方,在這裏可以真實的感受到濱海濃濃的生活氣息。


  海濱所有的海水浴場,都是熙熙攘攘、人聲鼎沸,遊泳玩水的、海邊垂釣的,人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親近大海,放鬆身心,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在星海灣浴場,悠悠看到後世著名的弧形海岸,現在就是個開闊的弧形平台。在那兒臨海而立,眾多的海鷗在空中飛翔,在人的頭頂、身邊,上下飛舞,自由飛翔的姿態歡快、瀟灑、漂亮。海浪聲伴著海鷗的鳴叫聲、人群的歡呼聲演奏著一曲醉人的交響樂。


  孩子們把零食都拿了出來,拋向空中,海鷗飛過來爭相搶食,盤旋在他們的頭頂,久久不肯離去。就連昊昊和誌亮都興奮的蹦高,企圖和海鷗來個親密的接觸。


  看著這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象,悠悠大呼這趟濱海之行來的太對了。


  後世的這處景點,很少能看到這番景象,偶爾出現一次海鷗群,就成了難得的奇景,是電視、網絡熱炒的話題。


  走走停停,一直到中午的十一點半,一行人才從海濱路的終點往回趕。路上車少,不到十二點就回到了賓館。


  回房簡單的梳洗了一下,就去餐廳吃午餐。午餐也是自助餐,每人元錢。在這裏吃午餐的,比早上人還多。


  午餐的食品種類更多,各種各樣的海鮮,都是現煮的,用大托盤裝著。服務員來來回回的走動著,端著煮好的海鮮往長桌上擺。


  形狀各異的蟹、螺、貝、蝦、魚琳琅滿目,好像不管長什麽形狀,隻要是海裏撈上來的螺呀、貝的都是可以吃的。


  對蝦沒有擺在自助區,憑票領取,每人一個。後世價格昂貴的鮑魚和海參,倒是隨意取用。


  後世悠悠可謂是見多識廣,堪稱吃貨的本色,可在這賓館的餐廳裏,依然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海鮮。


  調味料大概有十幾種,各人依自己的口味自己配調料,海鮮的吃法很簡單,用牙簽挑出肉蘸上調料吃。


  元錢能吃這麽豐盛的海鮮大餐,別後世了,就是現在也便宜的不可想像。在這裏就餐的食客,一盤接一盤的拿海鮮,每兩個人中間都放著一個垃圾桶。


  一家人坐在兩張餐桌上,開啟了大吃大喝的模式,昊昊他們幾個男孩子,像運輸隊長,來回的端海鮮。


  智莉吃了一會海鮮,還是喜歡早上的蛋糕,就嚷著要吃。悠悠也差不多吃飽了,主動帶她去拿。


  各種點心、蛋糕,形色俱佳的,葡萄、桃子和西瓜、甜瓜等水果也是隨便取食。


  午餐除了飲料、啤酒和煮好的老酒,還供應冰激淩,也是隨意拿取。悠悠穿過來後,這是第一次看到冰激淩,給每人拿了一個。


  智莉接過冰激淩,心的添了一口,立刻高興的喊起來:“太好吃了,比熊的雪糕還好吃。”


  她也顧不得要蛋糕了,拿著冰激淩往回跑,給哥哥姐姐獻寶去了。“悠悠姐給我的,真好吃。”


  悠悠就在她後麵跟著,手裏的托盤上,每人一份冰激淩。


  悠悠這一世,頭一次吃冰激淩,吃了一口就欲罷不能,一氣把手裏的冰激淩全部吃下肚。


  用鮮奶做的冰激淩可真好吃,濃濃的奶香,冰爽的口感,讓人神清氣爽。一個冰激淩下肚,夏季的炎熱全都被擋在了體外。


  智萍對迪迪:“迪迪哥哥,下次再來吃飯,你把錄像機抗來,咱們得把冰激淩錄下來,這比熊的雪糕還好吃。”


  回房間的時候,勝男舅媽告訴大家,下午三點出發,去斯大林廣場遊玩。


  下午三點,大家在她的帶領下,坐有軌電車去斯大林廣場。


  大連港就有有軌電車的站點,距離瀾海賓館不到五百米,十多分鍾的時間就走到了。


  通往市區的街道上,靠邊鋪著一條鐵軌。這個時間點,沒有輪船靠岸,站點等著坐車的人數不多。人們在兩個帶紅袖套的老人的指揮下,自覺排成一隊候車。


  老人是自願維持車站秩序的義工,他們熱情的告訴大家:“大家別急,就這幾個人,上車都有座。上一輛車走了四分鍾了,在等五分鍾車輛就該來了。”


  悠悠看了下站牌,這車從早五點開始運營,到晚上十點停運,間隔十分鍾一趟。


  看著站牌,悠悠陷入了對濱海有軌電車的回憶。


  濱海的有軌電車的始於二十世紀初,並且是全國唯一的電車曆史未曾中斷過的城市。


  一直到後世還保留有兩條有軌電車公交線,沿路可以感受大連的城市魅力,成為濱海旅遊觀光一個最受歡迎的項目。


  有軌電車外形古樸,車廂內依然可見富有特色的木質內飾,慢悠悠地行駛於濱海的城區中心。


  車輛為0台11型電車,車體由美國布列斯頓製造,底盤由英國蒙吉布森製造,電氣部分由德國製造,為木製複車台,每輛車定員7人,滿載145人,俗稱“美國大木籠子”。


  “咣當咣當”的聲音從遠處傳來,打斷了悠悠的回憶。一輛綠色的電車開了過來,慢慢的停靠在車站旁。前門上後門下,人們在義工的指揮下,井井有條的上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