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筆試招工
韓屯村的工廠實行兩班製,早班早上六點上班,下午二點下班。晚班下午二點上班,晚上十點下班。相當於一幹半的活,不耽誤在家裏幹農活。農村人平時早起晚睡習慣了,回家根本就不耽誤休息。
在韓屯村當工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工資高,每月的基本工資是六十元,計件發獎金,少的月工資八十多元,高的都超過百元了。比國家正式工人,工資高出來一倍。
所以,在韓屯工廠上班的工人,找對象特別的容易。當然了,韓屯村招的工人,不僅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模樣也都周正。
韓屯的工人有錢有貌又有文化,條件是一等一的好,絕對是姑娘們心目中的金龜婿。
不過,韓屯的工人也有一樣不好,那就是沒有星期和節假日,每都得上班。
工人們沒人把星期和節假日當回事,他們認為,一上半的班,工資比國家正式工人都高,這就特滿足了。
現在國家規定,節假日除外,工作人員每周休息一,每工作八個時。
向陽大隊十三個村莊,除去韓屯還有十二個村莊,這些村莊人口都比韓屯多。新招一百八十個工人,每個村莊才十多個人。
這次韓屯招工,張集公社沒再分配名額,凡是符合條件的都可報名。
報名地點就在韓屯村的廣場上,隻要有村裏開的介紹信,證明是向陽管區的人,再拿著學畢業證,就能報名。
報名時進行初選,就是由寶景負責,當場進行簡單的體檢。這體檢可真是簡單,就三項內容:量身高、測體重和視力。經過初選,剩下的全都是年輕力壯的棒勞力。
兩的報名結束,合格的人員五百多人,接著進行筆試,簡單的一份試題,涵蓋了語文算術和政治三門知識。內容十分的簡單,成績好的初中生畢業生,十分鍾就能做完。
一個時的考試時間過去,竟然有半數的人員沒有做完,剩下的都是三十歲以上的,他們都是十年動蕩年代的畢業生。由此看來,那個時期的教育質量,真的很差。
筆試按照考試成績,從高到底錄取,既沒後門也沒人情。這次招收的一百八十名工人,素質普遍較高,大部分是近幾年畢業的初中生,年齡偏,未婚的占了半數以上。
向陽聯中一年的初中畢業生不到八十個,考上高中的大約二十多個,剩下的大多數被韓屯給錄用了。
紅英舅媽的娘家侄女冬梅,這次也考上了速食麵廠。
韓屯這次通過考試招工人,在向陽大隊引起了震動。考上的新工人,比考上大學都自豪,親戚鄰居也跟著高興,好多人家放鞭炮慶賀。
沒對象的青年,身價立馬提高,頭一被錄取,第二就有人給介紹對象。
人們都,考上韓屯的工人,比考上大學都好。大學畢業分配工作,也沒在韓屯上班掙錢多。
這幾年土地承包到戶,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可生產力水平低下,種地全部靠人力和大家畜。
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的輟學率也高了,學畢業就下地幹活,很少有上初中的。向陽聯中的初一,今年連兩個班的學生都沒招夠,合並成了一個班。
從今年開始,初中和高中都改成三年製,人們認為六年的時間太長了。農村的孩子上學晚,高中畢業孩子都快二十了,大學考不上,農活也耽擱了。
自恢複高考以來,每年的考上的學生比例太低,洪城縣每年中專大專加一塊,錄取的不超過二百人。
全縣十八個公社,每個公社才考上十來個學生,升學率實在是太低了。
恢複高考帶來的考學熱逐年降低,人們都考生比牛毛都稠,考上的比牛角都稀。
韓屯這次招工,讓人們對孩子的教育開始重視起來。學畢業才十二三歲,這麽大的孩子,在家也幫不了大忙,還不如上三年初中,畢業就能來韓屯當工人。
沒上初中的孩子,又被家長送回學複讀,準備明年考初中。三年級就輟學了的孩子,重新背起書包,去外村上四年級。
人口少的村子,學隻有三個年級,學四年級就得到臨近的大村莊去讀。
這裏是黃河衝積平原,人口密集,村莊一般都離得近,大部分是一公裏。學沒有早讀和晚自習,一來回跑四趟,對於十來歲的孩子,也不算太遠。
現在的孩子上學都是自己去,農村這樣,城鎮的孩子也是如此。可不像後世,初中生隻要不住校,還得有專人接送。
韓屯這次招工,也不是全都經過文化考試的,養殖場和食堂招的二十個名工人,就是經過特殊考核招收的,都有一技之長。
而且這二十名工人,吃住都得在韓屯,每月倒是有四的假期,不過得休假得提前申請,還得輪流休假。
養殖廠新擴建的豬舍已經完成,擴建的同時,建設了兩排員工宿舍。雖然是平房,可也按照一室一廳一廚一衛建造的,每套房子四十多個平方。
食堂的十名員工的宿舍,就在食堂的後麵,和養殖廠的宿舍是一樣的。
這二十名工人,是固定的工資,每月八十元。
這些人,大部分年紀都在四十歲左右,靠著一技之長當上韓屯的工人,掙這麽高的工資,都高興著那。並不覺得這兩樣工作低人一等,也不嫌棄髒和累。
韓屯村的食堂,能同時容納八百多人就餐,光是洗刷和打掃衛生,都是一項繁重的工作。
特別是養殖場的工人,以前光是聽過韓屯的自動化養豬場,可沒真的見過。參加招工,也是看在這份工作的高工資上。
直到上了班,才知道自動化的養豬場,是這麽的幹淨和省事。他們都:“報名的時候,俺就想著,自動化養豬場的再好,也得是有髒又臭,要不能出這麽高的工資。
來了俺才知道,這自動化的養豬場,比俺們家的房子都幹淨,沒想到養豬還能這麽輕鬆。
要不是親眼見,打死俺也不能相信,韓屯這麽大的養殖場,總共就六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