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辦幼兒園
新款的成人運動服,簡潔大方,穿著舒適,在家穿合適,也能在正式的場合下穿,上市就成了搶手貨,特別受男同誌的喜愛。
其實也好理解,這些年男裝不是中山裝就是幹部服。近兩年的西裝價格高不,還不適合冬季穿著。
布料質量好了,衣服的價格也高了。原來的運動服,成人的5元一套,孩子的8元一套。
新款的運動服,孩子的大中三個型號,每套5-50元。成人的不論大,都是85元一套。
這種新款的運動服,布料和健美褲的相同,都是化纖的針織布料,國內加工不了,國外進口的布料,每米近三十元,比國內純毛的布料價格都高。
後世這種化纖布料便宜,每米三元錢,質量絕對比現在進口的好。成品運動服,成人的二三十元一套,兒童的十元左右。
這些年,悠悠幾乎養成了一個習慣,喜歡和外國暢銷貨競爭,搶奪國內市場。
她就看不慣國外的列強,依靠技術優勢,對華國進行經濟掠奪,日本做化肥袋子的尼龍綢,以每米十幾元的高價賣給華國,真的是一本萬利。
幾毛錢的蛤蟆鏡,售價十幾元,幾十元的收錄機,竟然賣到了上千元,這種赤裸裸的經濟掠奪,達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後世的自己雖然是個知名的電商,可由於間隔年代太久,對這個年代的情況,知之甚少。
由於這個年代通訊技術落後,各種史料記錄缺失。大量的事實證明,智腦裏有關這個年代的資料,出現好多偏差和失誤。
因此,悠悠現在變得及其心,把握不住的事情,堅決不做,好多事情就顯得被動了,隻能跟著市場走。
深南作為唯一的特區,引領著全國的經濟動向。還好姥姥和羅新華合營的振華公司,能隨時給悠悠提供各種重要的信息。
一部電話,就把偏僻的韓屯和特區聯係在一起,所以,悠悠居住在韓屯,對國內的經濟發展和各種潮流,還是能及時了解的。
在這個慢節奏的年代,亡羊補牢還是非常奏效的,也不顯得自己做事太出格。
自己擁有得獨厚的各種優勢,後世電商網絡這個大後台,韓屯村的運輸隊,加上臨水火車站的特批車皮和專用倉庫。
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伊始,特區的管理非常的鬆弛,各種渠道混亂並且暢通,簡直是作弊的堂。
後世的技術和產品比現在發達國家的尖端技術和產品,先進了不知多少倍,悠悠和他們競爭,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政治利益悠悠不懂,可在經濟利益上,悠悠隻要能降低列強在華國的盈利,就格外的開心。
從的,蛤蟆鏡從十幾元的售價,降到了五元以下,批發價隻有兩元,利潤降了幾倍。深南現在製作廠家多如牛毛,進口蛤蟆鏡份額已經很了。
臨水的收錄機唱響華國,三四百元的售價,過硬的質量,將島國的收錄機束之高閣,很少有人問及。
悠悠從新款運動服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心動不如行動,悠悠不僅在商城裏訂製的大量的成品運動服,還訂購了大批量的裁剪好的布料。
在電子商城裏訂製了大批的運動服,先占領市場。隨後,自己加工的運動服就跟上了。
一套成人的運動服,批發價70元,盈利40元。自己加工,盈利更多。
振華牌的運動服,一經推出,就被搶購。原因就是麵料質量好,款式新穎大方。
款式新穎不過就是在衣領和口袋上有些變化,顏色多了一些。一種藍色係列,就分了十個色係。
再者就是,在上衣的左胸和褲兜的上方,有個圓形的刺繡品牌,金色的振華美術字。
就是這個刺繡的品牌標誌,讓振華牌的運動服,一路暢銷無阻。這種標示,多少廠家絞盡腦汁,也沒仿製成功。
氣慢慢變冷,韓屯村的第二期建設工程,終於在上凍以前,落下了帷幕。
趁著土地還沒上凍,簡單的綠化還是進行了,四季長青的冬青栽上,環境立馬大變樣。
韓屯村辦公大樓前麵的廣場正中,屹立著一座高達八米的偉人漢白玉石像,偉人像的前麵,就是大型的音樂噴泉。
十畝的廣場,除了綠化,全部用大理石鋪設,六層高的村委會大樓,是全村最高的建築。為了方便上下,裏麵設計了兩個電梯。
韓屯村委會,就在最高的六層上。五層是圖書室和各種活動室。其他的四層,全部是大大的會議室和接待室。
村委會的全部辦公用品,都是京都家具廠的產品,這次進京買東西,還是韓誌傑和韓道存,他們兩個搭乘部隊的貨車來回,一路平安。
音樂噴泉試噴,特意選在晚飯後,全村人都去觀看,伴隨著雄壯的《東方紅》歌曲,彩燈閃爍,水花翻飛,不斷變換形態,多達上百種花樣。
《東方紅》播完,接著就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的金山上》,全部都是歌頌偉大領袖的歌曲,最後的結束曲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共計半個時。
調試完畢,噴泉裏的水就放幹了,以後就要結冰了,再次噴放得到明年春化凍後。
兩層的幼兒園,上下十二間房子,分為大兩個班級,每個班級五間房。
剩餘的兩間是嬰兒房,是給不滿兩周歲的嬰兒準備的。
教室、活動室、休息室、就餐室和衛生間,都是想通的,全部都有暖氣。
院子裏各種大型的活動器材和設施齊備,滑梯、蹺蹺板、蹦蹦床、木馬、秋千和沙坑。
縣教育局給韓屯村的幼兒園,專門從縣直幼兒園調配來兩個幼師。韓屯村又安排了四名學文化的婦女做保育員,幼兒班兩名,嬰兒室兩名。
韓屯村的7名幼兒全部入園,嬰兒室暫時隻有8個孩子,家裏有老人的,順便就能看著孩子。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
電商穿越七零年代